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可以根据儿童自身和周围社会环境的不同实行不同的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力从某一事件转移到另一事件,也需要方法和技巧。通过对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的理解和运用,能巧妙的将幼儿注意力转移到前一事件,有利于教师课堂的进行。教师对幼儿注意的培养,不仅能使幼儿有效学习与人生活,还能使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因此,这要求教师掌握好技巧,认真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注意力;游戏;引导和鼓励;环境营造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到:“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如果不打开注意力这扇大门,人们就无法集中学习,也无法获得相应阶段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幼儿的一切智力活动,甚至一切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注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在发展幼儿心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发展幼儿聪明才智的必要条件。
一、引起幼儿分心的主要原因
(一)无关刺激的干扰。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如: 家长不要以关心之名总去打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会削只苹果送过去,一会送一杯开水或饮料;一会关照要保持距离、注意保护眼睛,一会提醒多穿一件衣服、当心感冒;一会批评孩子什么不对,一会又表扬孩子现在表现不错如此这般,既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又弄得孩子心烦意乱,哪里还能专心学习呢?
(二)疲劳。幼儿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音调活动,便于工作会引起疲劳,降低觉醒水平,从而使注意涣散。 幼儿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单调活动,便会引起疲惫,降低觉醒水平,从而使注意涣散。引起疲劳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严格的生活制度。有些家长不重视幼儿的作息制度,晚上不督促孩子早睡,甚至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耍,造成睡眠不足,致使第二天无精打采,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活动。因此要安排幼儿的生活作息有规律有科学,让幼儿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同性质活动之间的转换要平和,给幼儿一个过渡的准备。
(三)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幼儿缺少积极参与和创造发挥的机会。所以导致注意力的不集中。如:教师授课的方式过于单一、古板,授课内容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或是在课堂上,幼儿回答不出教师问题时,教师不能及时给予帮助的等等。
二、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孩子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常常会因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干扰而出现注意分散的现象。因此,要清楚环境中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尽可能隔绝一切外来的干扰。就教师方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手机要处于关机状态,因为手机一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就被打乱了,幼儿的注意力也会随之产生转移。 在进行区域活动的安排时,教师千万要注意不要把孩子动的活动(唱歌、律动等)和静的活动(美术、计算等)安排在同一个地方,这样也可以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认真地看书、做事情的时候,成人尽量为孩子创造安静的环境,千万不要把电视机或音响的声音放大,更不能在孩子旁边打麻将或者发出其它的噪音,这样可以避免分散孩子 的注意力。
(二)利用新奇课件或课程辅助材料吸引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对眼睛所触及到的事物都感到新鲜和好奇。他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顽皮和好动正是体现了这一阶段孩子们的基本特点。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多注意利用和所讲内容契合的辅助性材料,以此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课本是固定的内容,局面材料也是死板的,可一旦教师选择好了辅助性且新奇的课件,孩子们便会从他们原有的调皮和四处张望转到教师所展示的辅助材料上来,也就成功的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集中起来了。此外家长可利用新颖、色彩丰富、富于运动变化的物体来吸引孩子的注意。父母可以选择有玩偶跳舞的音乐盒,如会跳的小青蛙、会敲鼓的小木偶等玩具让幼儿集中注意力观察、摆弄,以此训练他集中注意力。
(三)多让孩子做一些明确目的与要求的事情,发展和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专家研究认为,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注意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一种最有效的注意要培养这一注意。所以,要想让幼儿在学习和做具体事情时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我觉得必须首先使幼儿明确任务,即在做一件具体的事情之前知道他在什么,怎么做,使行为服从活动的目的与要求,使孩子能不断积极、主動、自觉地保持注意。如在幼儿园吃饭时,老师可以要求孩子们先去把手洗干净。回到家,父母也可以要求孩子:定时间帮妈妈扫地,要有达到一定的干净程度。孩子做完后,妈妈要检查完成的情况。做得好,给予鼓励,做的不够的地方,要让孩子重新做一遍。如果经常要求孩子做事情,即平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坚持性差、粗心大意的孩子,也自然会聚精会神地努力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在提出任务和要求时,一次不要过多,既让孩子注意这个,又令他注意那个,反而会使孩子注意难以集中。要让孩子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就可以训练幼儿带着目的去自觉地集中和转移注意力,如问幼儿 “妈妈的衣服哪儿去了”、“桌上的玩具少了没有”等等。这样有目的地引导婴幼儿学会有意注意,可让他逐步养成围绕目标、自觉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小 结
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注意力同样如此。培养和调整幼儿的注意力家长和教师要掌握灵活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要根据不同性格,不同特点,因材施教,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机智,勇于创新,充分发掘幼儿的潜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优良品格。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幼儿教育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关键词】注意力;游戏;引导和鼓励;环境营造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到:“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如果不打开注意力这扇大门,人们就无法集中学习,也无法获得相应阶段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幼儿的一切智力活动,甚至一切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注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在发展幼儿心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发展幼儿聪明才智的必要条件。
一、引起幼儿分心的主要原因
(一)无关刺激的干扰。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如: 家长不要以关心之名总去打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会削只苹果送过去,一会送一杯开水或饮料;一会关照要保持距离、注意保护眼睛,一会提醒多穿一件衣服、当心感冒;一会批评孩子什么不对,一会又表扬孩子现在表现不错如此这般,既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又弄得孩子心烦意乱,哪里还能专心学习呢?
(二)疲劳。幼儿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音调活动,便于工作会引起疲劳,降低觉醒水平,从而使注意涣散。 幼儿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单调活动,便会引起疲惫,降低觉醒水平,从而使注意涣散。引起疲劳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严格的生活制度。有些家长不重视幼儿的作息制度,晚上不督促孩子早睡,甚至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耍,造成睡眠不足,致使第二天无精打采,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活动。因此要安排幼儿的生活作息有规律有科学,让幼儿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同性质活动之间的转换要平和,给幼儿一个过渡的准备。
(三)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幼儿缺少积极参与和创造发挥的机会。所以导致注意力的不集中。如:教师授课的方式过于单一、古板,授课内容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或是在课堂上,幼儿回答不出教师问题时,教师不能及时给予帮助的等等。
二、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孩子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常常会因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干扰而出现注意分散的现象。因此,要清楚环境中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尽可能隔绝一切外来的干扰。就教师方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手机要处于关机状态,因为手机一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就被打乱了,幼儿的注意力也会随之产生转移。 在进行区域活动的安排时,教师千万要注意不要把孩子动的活动(唱歌、律动等)和静的活动(美术、计算等)安排在同一个地方,这样也可以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认真地看书、做事情的时候,成人尽量为孩子创造安静的环境,千万不要把电视机或音响的声音放大,更不能在孩子旁边打麻将或者发出其它的噪音,这样可以避免分散孩子 的注意力。
(二)利用新奇课件或课程辅助材料吸引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对眼睛所触及到的事物都感到新鲜和好奇。他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顽皮和好动正是体现了这一阶段孩子们的基本特点。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多注意利用和所讲内容契合的辅助性材料,以此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课本是固定的内容,局面材料也是死板的,可一旦教师选择好了辅助性且新奇的课件,孩子们便会从他们原有的调皮和四处张望转到教师所展示的辅助材料上来,也就成功的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集中起来了。此外家长可利用新颖、色彩丰富、富于运动变化的物体来吸引孩子的注意。父母可以选择有玩偶跳舞的音乐盒,如会跳的小青蛙、会敲鼓的小木偶等玩具让幼儿集中注意力观察、摆弄,以此训练他集中注意力。
(三)多让孩子做一些明确目的与要求的事情,发展和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专家研究认为,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注意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一种最有效的注意要培养这一注意。所以,要想让幼儿在学习和做具体事情时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我觉得必须首先使幼儿明确任务,即在做一件具体的事情之前知道他在什么,怎么做,使行为服从活动的目的与要求,使孩子能不断积极、主動、自觉地保持注意。如在幼儿园吃饭时,老师可以要求孩子们先去把手洗干净。回到家,父母也可以要求孩子:定时间帮妈妈扫地,要有达到一定的干净程度。孩子做完后,妈妈要检查完成的情况。做得好,给予鼓励,做的不够的地方,要让孩子重新做一遍。如果经常要求孩子做事情,即平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坚持性差、粗心大意的孩子,也自然会聚精会神地努力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在提出任务和要求时,一次不要过多,既让孩子注意这个,又令他注意那个,反而会使孩子注意难以集中。要让孩子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就可以训练幼儿带着目的去自觉地集中和转移注意力,如问幼儿 “妈妈的衣服哪儿去了”、“桌上的玩具少了没有”等等。这样有目的地引导婴幼儿学会有意注意,可让他逐步养成围绕目标、自觉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小 结
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注意力同样如此。培养和调整幼儿的注意力家长和教师要掌握灵活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要根据不同性格,不同特点,因材施教,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机智,勇于创新,充分发掘幼儿的潜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优良品格。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幼儿教育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