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父亲”,要做“爸爸”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电影,一个独特的存在。一提起它,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令人炫目的歌舞场景。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其中探讨的社会和教育问题,如《三傻大闹宝莱坞》探讨僵化的教育理念问题,《起跑线》探讨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地球上的星星》探讨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问题,《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探讨女性社会地位和教育问题等,它们都极具现实意义。
  最近,我又看了一部探讨儿童性教育的印度迷你剧《父与子的性教尬聊》。影片围绕7岁的帕普一家展开,主要人物有聪明好奇的帕普、开明睿智的“爸爸”、美丽善良的“妈妈”、古板幽默的“爷爷”、宽容慈爱的“奶奶”。影片以滑稽有趣的方式探讨严肃的儿童性教育问题,尽管只有5集,每集10-20分钟,但涉及很多与性有关的话题,令人深思。同时,影片塑造了一位开明睿智的“爸爸”,他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和孩子一起探討“性”,向我们呈现出如何做“爸爸”,值得每一位家长学习。

“真”:坚定教育立场,成为孩子的朋友


  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加塞特曾说:“我们都是我们所在世界的产物,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一个模具,它铸造了我们灵魂的基本特征。”的确,处于一定社会文化中的人,势必会受到既定价值观念的影响,而能够冲破传统观念,承受住社会文化的压力,坚定自己的立场,用“真”心对待孩子,就显得难能可贵。
  影片中,7岁的帕普懵懂、好奇,在公共场合提出许多令“爸爸”尴尬的问题:“什么是自慰?”“宝宝是怎么生出来的?”和很多家长一样,“爸爸”被他的问题吓了一跳。此时此刻,以社会文化正统自居的“爷爷”开始在“爸爸”的脑海中浮现,对他的教育行为横加指责,这暗指“爸爸”儿时接受过的“性”教育的影响,周围人向“爸爸”投去惊讶、轻蔑、异样的目光,这暗指社会文化的压力。是用自己儿时接受过的方式教育孩子,还是选择新的方式,这是一个问题。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爸爸”发出“不要做‘父亲’,要做‘爸爸’,做孩子的朋友”的宣言。这既是对“传统型”家庭教育批判,也是对“现代型”家庭教育的呼喊。
  “传统型”家庭教育谈“性”色变,孩子有关“性”的问题都是污言秽语,不堪入耳,父母会武断地打断孩子的问题,而父亲是严肃、权威的,要求孩子顺从。“现代型”家庭教育允许孩子问“性”,父母会用合适的、可理解的方式为他们解答,而父亲是宽容、民主的,允许孩子质疑。“现代型”家庭教育要求父亲做“爸爸”,成为孩子的朋友。很庆幸,影片中的“爸爸”能秉持“真”心教育孩子,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具体来讲,秉持一颗“真”心,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敷衍孩子的问题
  敷衍孩子,是家长经常犯的错误。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于是哄骗、随意打发甚至斥责他们,尤其是当孩子提出令人尴尬的问题时,比如“性”。当帕普问“宝宝是怎么生出来的”时,敷衍的做法是告诉他“孩子是神灵赐予的礼物”,而“爸爸”并没有这样做。
  不敷衍孩子,首先要肯定孩子的问题,尊重孩子提问的权利。“爸爸”进行了一番内心挣扎,发出“我不会骗我的孩子”的呼声。因为是孩子问的问题,所以不能不告诉他,但又不能欺骗他。于是,睿智的“爸爸”用精妙的譬喻向帕普解释了“怀孕”的过程。
  (二)不否认自己的“无知”
  “传统型”家庭教育的父亲形象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父亲为了维护这种形象,往往不允许孩子质疑和反驳。“现代型”家庭教育则恰恰相反,父亲要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能够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寻找答案。
  当帕普突然发问“什么是自慰”“妈妈为什么会流血?血是从哪里流出来的”“什么是避孕套糖果”时,“爸爸”顿时陷入手足无措,不得不仓促回应他的问题。这种仓促的回应招致帕普更多的问题,“爸爸”只好耐心地和他平等对话,讨论问题,帮助他解答疑惑。
  (三)不逃避自己的责任
  家庭是一个大的教育环境,不同的家庭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父亲要能和家庭的其他成员相互配合,勇于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职责。当帕普问关于“大姨妈”的问题时,“妈妈”才是最佳的教育者,但“妈妈”并不了解帕普的已有经验,所以把问题抛给了“爸爸”。对于“大姨妈”,“爸爸”是“外行”,但还是在帕普的要求下为他解答,“妈妈”和“奶奶”从旁解释,帮助帕普更加真实地了解“大姨妈”的知识。

“智”:把握教育契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生活中充满了教育孩子的契机,智慧的家长会细心观察、耐心倾听,不留痕迹地打开教育的宝库,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通常,教育契机与孩子的提问或重大事件有关。好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而每次发问都表示孩子的内部动机在起作用,也反映出他的发展需要。家长要能理解孩子,并设法满足他的好奇心。
  影片中,帕普经常会问一些与性有关的问题,这与他的发展阶段有关。弗洛伊德认为,3-6岁的孩子处于性器期(帕普即处于该阶段)。在本阶段,孩子开始对“性”产生兴趣,会问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你是怎么生我的?”面对这种情况,睿智的“爸爸”没有斥责、打骂、哄骗、转移话题或是给他错误的答案,而是充分理解帕普发问的原因,不让教育的机会悄悄溜走,用形象的方式进行随时随地的教育,满足孩子对性的好奇心,帮助他获得科学的“性”知识。

“巧”:善用教育方法,巧用精妙的譬喻


  影片中,“爸爸”的睿智还表现在他善于运用教育方法上。面对帕普的问题,“爸爸”践行了自己“不要做‘父亲’,要做‘爸爸’,做孩子的朋友”的宣言,没有灌输,而是平等地和他对话,从而激发起帕普更大的探究热情;没有说教,而是巧用精妙的譬喻,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帕普理解。凭借这些方法,“爸爸”得到帕普的认可和喜爱,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父子关系。
  一起感受“爸爸”和帕普对话中譬喻的精妙之处吧!   对话一:关于怀孕
  医院里,帕普看到自己的妹妹(弟弟)快要出生了,不禁产生了疑问。
  帕普:“爸爸,宝宝是怎么生出来的? ”
  爸爸:“就像鸟儿从蛋里钻出来一样,宝宝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
  帕普:“我也在妈妈肚子里待过一段时间吗?”
  爸爸:“是的!”
  帕普:“但是像我这么大的孩子,一开始是怎么钻进妈妈肚子里的呢?”
  爸爸:“你知道植物是怎么种出来的吗?”
  帕普:“知道,当你把种子埋在土地里,植物就从种子开始生长。”
  爸爸:“是的,种子很小,但植物可以长很大。就像植物一样,人类也有小种子,我们称之为精子,当它们被种在地上,一颗蛋就会出现在女人体内,然后变得越来越大。9个月后,它就变成一个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上了。”
  帕普:“那精子是怎么进入到女人身体里的?”
  爸爸拿出手机、USB数据线和电脑,开始了更加有趣的对话。
  爸爸:“这些是什么?”
  帕普:“手机、USB数据线、电脑。”
  爸爸:“想要把手机连接在电脑上,USB数据线的一端连接在手机上,另一端插到哪里?”
  帕普:“插到USB接口。”
  爸爸:“非常好。想象一下,这根USB数据线就是我的男性器官,而USB接口是女性器官,当两者对接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
  帕普:“充电。”
  爸爸:“是的,但是也可以传输文档。就像你把手机中的文档传输到电脑里一样,你也可以把精子从男人体内输入到女人体内。把USB数据线插入到USB接口的过程称为性行为,只有当两个成年人非常爱对方时,才能用这种方式表达爱。”
  帕普:“所以,在我出生之前,你和妈妈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喽!”
  爸爸:“是的。”
  帕普:“妈妈也因为这个过程再次怀孕?”
  爸爸:“非常正确!”
  对话二:关于“大姨妈”
  帕普错把妈妈的姨妈巾当成餐巾纸来用,妈妈向他解释了姨妈巾是女人的专用“餐巾纸”,但帕普又对“大姨妈”产生了好奇,于是开始了对话。
  帕普:“妈妈为什么会流血?血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爸爸:“女人的内部系统就像是一个邮箱,每个月都有一封邮件到达女人的收件箱中,它被称作卵子。”
  帕普:“邮件上写了什么?”
  爸爸:“它问,‘你想怀孕吗?’”
  帕普:“这些电子邮件是谁发送的?”
  爸爸:“是大自然发送的,来自大自然宝贝网。”
  帕普:“那么如果你回复‘是’,这个女人就会怀孕吗?”
  爸爸:“不不不,作为答复,你必须得上传附件。”
  帕普:“传哪个文件?”
  爸爸:“从笔记本电脑传送过来的同一个文件,通过USB数据线连接USB接口,还记得吗?”
  帕普:“喔,精子文件?”
  爸爸:“是的,当我们上传这个附件,发送给大自然,一个小宝宝就会在9个月以后诞生。”
  帕普:“但是这个‘餐巾纸’是用来干吗的?”
  爸爸:“当每个月的邮件没有答复时,就会用到这种‘餐巾纸’。如果一个月内没有得到回复,这封电子邮件就会失效,并从收件箱中删除。”
  帕普:“为什么?”
  爸爸:“这样,收件箱才不会满,下个月新的电子邮件就可以收进来了。”
  帕普:“相同的电子邮件,都写着‘你想怀孕吗?’”
  爸爸:“是的。相同的邮件,如果那个月也没有得到回复,那么它也将被删除。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电子邮件,也就是卵子,就会被人体排出,那5-6天被称为‘月经期’。”
  妈妈:“也叫‘大姨妈’。在此期间,女人会流血。”
  帕普:“但为什么排卵时会出血?”
  爸爸:“因为排出的不只是卵子,它是与血液一起排出的。”
  奶奶:“就像下雨,这种出血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发生,你睡着的时候,睡醒的时候,吃饭喝水的时候……”
  妈妈:“卫生巾用来确保血不会弄脏你的衣服,因为卫生巾收受了血液。”
  帕普:“妈妈,这肯定很痛吧?”
  妈妈:“有时会痛。但不是所有的女孩都会痛。妈妈这些年已经习惯了。”
  帕普:“多少年?”
  妈妈:“女孩从10岁多就开始接收这些电子邮件,这就是所谓的‘青春期’,直到50岁时左右,每个月都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
  帕普:“也就是说奶奶已经收不到这些电子邮件了?”
  奶奶:“是的,我已经收完这些电子邮件了!”
  妈妈:“这就是所谓的‘更年期’。”
  通过这两个对话,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爸爸”的教育智慧。当然,影片中还有很多精妙的譬喻,大家需要观看影片,切身体会才能获得。

启示


  一部好的影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收获也是多维度的。除了上述几点思考之外,《父与子的性教尬聊》还带来如下启示:
  (一)父性教育的回归
  研究发现,父亲在幼儿的性别角色、个性品质、社会交往能力、认知发展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家庭教育中的“父爱缺失”和“丧偶式育儿”。同时,父亲一直是力量、坚强、责任的代名词,他的角色是一家之长,高高在上。在现代社会,这一角色显然不能诠释“父亲”的全部含义。影片呼吁父亲形象和角色的重塑——“要成为孩子的朋友”,也呼吁父性教育的回归,让孩子获得“完整”的家庭教育。
  (二)家庭教育中的文化反哺
  文化反哺是指年长者向年轻者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现象,这一现象经常出现在文化急速变迁的时代。在当下社会,年轻者的观念更加开放,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强,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因此获得了很大的“反哺能力”。影片中,“爷爷”最初对“爸爸”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是抵制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认同并支持“爸爸”的教育,就体现出文化的反哺。
  其实,文化反哺正体现出家庭教育的真正内涵。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它是年长者与年轻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正是这种双向互动,才带来所有家庭成员的共同成长。
  (三)关注孩子学习品质和社会性品质的培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以家庭教育铺就了孩子的“底色”。影片中,“爸爸”充分尊重和保护帕普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平等对话,有问必答,帮助他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同时,“爸爸”向帕普传达对女性的尊重、对家人的关爱、对同性恋的包容,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在镜子里,我寻找着你。待我长大了,我希望我能像你。透过你的眼睛,世界看起来像天堂。坐在你的肩膀,我相信我能高飞。”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為人父母即是修行。父母也在学习如何做父母中,跳出原有的视界,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他文献
我园自创办以来就深知“发展是关键、规范是保障、质量是根本、特色是出路”,一直把打造有凝聚力的团队作为管理的主要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举措提升团队素质,加强团队师德师风建设,多维度造就了一支团结、和谐、创新、进取的优秀团队,形成了以“使命、精神和价值观”为体系的园所文化。  一、扎根本土,传承创新,牢记教育使命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持续改进,塑造先进的园所文化。一句话可能影响人几天,一
期刊
冬日的某一天,小仙女蘭兰和朵朵,决定一起开启冬日的快乐漫游。  1.她们乘着云朵来到了第一个旅行的目的地——怪怪国。这个地方阳光灿烂,但是这里却住着一个怪怪的人,他随地乱扔垃圾,本该很美的环境因此变得让人十分难以忍受,所以怪怪人的脾气也非常差。  2.兰兰和朵朵想了想,挥舞起魔法棒,所有垃圾马上就消失了。哇,怪怪国一下子整洁多了,草美花香,甚至还飞来了两只美丽的小蝴蝶。怪怪人也开心地笑了,他决定以
期刊
幼兒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现状是由教师选定游戏材料,告诉幼儿游戏的玩法,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进行体育活动。其中,教师规定的玩法美其名曰“规则”,幼儿必须遵守“规则”。但是,试想这样的活动,幼儿能有多快乐?能有多少成长?兴趣又能保持多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的需要。”为了能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
期刊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语言学校,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语言老师,应该合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亲子互动中获得语言发展。一、营造宽松、自由的家庭亲子语言交流环境  家庭环境是愉快的、积极互动的,就会为孩子学习语言交流创造机会。童趣化的亲子交流氛围以及给
期刊
天朗气清、秋色宜人,这样的周末,外出活動的首选地当然就是坐落于村庄的姥姥家。秋日田园里大片的玉米随秋风翩翩起舞,绿油油的菜地就是一幅绝美的画,深深浅浅地绿,远的起伏,近的婀娜,还有路边不知名的小花羞涩地开着。看着宽阔的田地,我感到豁然开朗,竟有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田地’”的感觉!趁秋色正好,赶紧来一场精彩、好玩又具有教育意义的田园活动吧。  我带着儿子石头在这样清新、纯朴的田园里走走看看,捡拾
期刊
夏天要走了,你最留恋的是什么呢?大海?冷饮?冰块?有没有想过,冰块不只可以用来降温,还能用来画画?  任天赐(两岁半):我……七彩地球!  在伊甸园儿童美术活动基地,萍萍老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冰块画画。看,只有两岁半的天赐,已经在纸上铺满自己喜欢的色彩,手握冰塊做画笔,抡着小胳膊画圆呢。在与纸张的摩擦中,冰块逐渐化成水,融合了不同的颜料,留下迷人的痕迹。等待底色变干后,孩子们再自由选取颜料,用画
期刊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秋天是一个追思怀乡的季节,陌上百草枯黄,落木萧萧而下,易让人伤感,更易触发羁旅对往昔的追忆、对故园的思念,确是“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此刻,我凝望着窗外如练的一江秋水、依旧郁郁葱葱的树木、青翠欲滴如碧簪的远山,不禁怀念起童年时故乡的秋,正所谓“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童年,故乡的秋是明快的。只记得,一阵飒飒凉风吹来,一夜之间便消去酷暑迎
期刊
秋天是柚子成熟的季节,我们幼儿园里也有柚子树,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孩子们进行探索发现,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柚子主题活动。在结合《指南》以及分析主题特性之后,我们主要梳理了以下两条目标:  1.了解柚子树及柚子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主要品种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习用猜测、验证、记录、艺术等多种方法表现对柚子的认识,能积极互动并交流自己的探索。  围绕主题目标,我们主要安排了以下活动。比如
期刊
荣获2018年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山西省一等奖 国家三等奖  作品阐述:  作品类别及材料:此项目属于科学类,利用廢旧电动车后轮、电动车把手(开关转速控制)、镀锌方管等材料。  创新点:实现快速播放多幅画面。让静态的事物动起来,跑起来,利用这个原理,让本来不连续的物体图像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形成视觉后会产生连续动作的视觉体验。改变图像显示的速度,还可以体验动作的快慢。  安全性:节约环保的原
期刊
学龄前期是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关键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其社会领域中明确提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位一体应携手共同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师生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品质,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两名这样的孩子——他们由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