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高考结束,作文试题都不免被教育机构、媒体热炒一番。这些专业非专业人士见仁见智褒贬不一的评论凸显了高考作文的重视程度。有的评论立足于命题材料的价值阐释,对当年高考命题的价值判断、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有的立足于应考技术,重在分析材料的属性,力图对今后的作文教学、备考、提高成绩提供指导;也有的从作文评价、阅卷方式等角度探讨试题质量,为作文命题的科学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毋庸置疑,这些评论自有其可取的价值。但是作为大规模的选拔性的写作测试评价,必须综合考虑考试测量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写作学等诸多因素,把高考作文试题放在众多因素中找到契合因子,评价才能合乎理性。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找到平衡点,对2014年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做一梳理:
一、形式嬗变:确立了材料作文和文体写作的共识
2014年高考,18套作文清一色是材料作文。尽管前几年话题作文就确定了绝对的地位,但2012年还有江苏“‘材料 命题’的方式”、湖南卷的材料为图文结合;2013年天津卷还是“材料 半命题”的方式。2014年,“话题作文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终于一统天下。在各类材料性质中,观点型材料作文仍占优势。
对文体的限制要求越来越明确:2012年有“文体特征鲜明”要求的:大纲卷、新课标卷、山东卷、安徽卷、辽5道题,只能写成记叙文和议论文:福建卷、湖南卷、江西卷(只能写成议论文)3道题;2013年有“文体特征鲜明”要求的:山东卷、安徽卷、新课标卷、大纲卷、辽宁卷、浙江卷6道题;只能写成记叙文和议论文:湖南、福建、江西(只能写成议论文)。2014年“文体特征鲜明”(或明确文体)要求的:课标卷Ⅰ、课标卷Ⅱ、大纲卷、安徽卷、山东卷、浙江卷、天津卷、辽宁卷8道题,只能写成记叙文和议论文:福建卷、湖南卷、江西卷。可以说,以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和重视文体规范的写作测试成为趋势,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大规模测试的模式下,在没有成熟的“题库”条件下,将是各省高考殊途同归的方向。
二、立意取向:实现了“宏大叙事”向“彰显主体”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材料的内在价值取向体现出“生本化”的取向。彰显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主体意识,成为这个时代的共识。命题的价值引领基本能体现时代的发展,体现多元价值的变迁和学生的个性心理。 从这一层面来说,“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更有天然优势。写作过程就是一个人格主体人言说与表达的存在过程。在尊重考生独立的主体意识的前提下,在作文命题的规范和要求下,尽量赋予学生真实表达和自由思考的权利。从材料的立意和价值取向来看,2014年高考作文体现如下特点:
1、凸显学生主体 贴近学生实际
2014年各地作文题,或直接在作文考查考生的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或考生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的反省,或选用注重社会现实彰显生活气息的材料,来自生活化的现实言论或事实材料占10题,从立足贴近学生实际方面比往年有大的推进。
比如江西卷,要求对课内外学习中探究学习方式谈考生的体验、见闻或思考。这个话题,毫无为文造情的弊端,非常朴素、真实,与学生的学习紧密联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真实的感受体会。强烈的针对性为每个考生提供了“我手写我心”可能。
如课标全国卷Ⅰ,以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山羊过独木桥”的游戏规则引起思考:为什么他们能够成功?是违背规则还是合理利用规则?规则可不可以自行改变?材料展现的竞争与合作共赢的理念对当代中学生有很积极的引导意义。
上海卷引导青年学生思考“自由”“不自由”的关系,探索“选择的自由”和“社会规范的不自由”的矛盾。既提倡尊重独特性、能动性,也不能忽视共识、规范的社会意义。这是年轻学生必须掌握的人生必修课。
课标全国卷Ⅱ选取了富有生活气息的事件:“给野生动物喂食者,将依法惩处”,这是多年来屡禁不止的现象。此题可从“错爱”角度引导学生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也可从教育的视野谈尊重天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反对“灌输式”、“填鸭式”的方式等等。这些话题都是当下的热点话题,容易激发学生言说的欲望。
2、反思科技利弊
一、形式嬗变:确立了材料作文和文体写作的共识
2014年高考,18套作文清一色是材料作文。尽管前几年话题作文就确定了绝对的地位,但2012年还有江苏“‘材料 命题’的方式”、湖南卷的材料为图文结合;2013年天津卷还是“材料 半命题”的方式。2014年,“话题作文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终于一统天下。在各类材料性质中,观点型材料作文仍占优势。
对文体的限制要求越来越明确:2012年有“文体特征鲜明”要求的:大纲卷、新课标卷、山东卷、安徽卷、辽5道题,只能写成记叙文和议论文:福建卷、湖南卷、江西卷(只能写成议论文)3道题;2013年有“文体特征鲜明”要求的:山东卷、安徽卷、新课标卷、大纲卷、辽宁卷、浙江卷6道题;只能写成记叙文和议论文:湖南、福建、江西(只能写成议论文)。2014年“文体特征鲜明”(或明确文体)要求的:课标卷Ⅰ、课标卷Ⅱ、大纲卷、安徽卷、山东卷、浙江卷、天津卷、辽宁卷8道题,只能写成记叙文和议论文:福建卷、湖南卷、江西卷。可以说,以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和重视文体规范的写作测试成为趋势,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大规模测试的模式下,在没有成熟的“题库”条件下,将是各省高考殊途同归的方向。
二、立意取向:实现了“宏大叙事”向“彰显主体”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材料的内在价值取向体现出“生本化”的取向。彰显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主体意识,成为这个时代的共识。命题的价值引领基本能体现时代的发展,体现多元价值的变迁和学生的个性心理。 从这一层面来说,“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更有天然优势。写作过程就是一个人格主体人言说与表达的存在过程。在尊重考生独立的主体意识的前提下,在作文命题的规范和要求下,尽量赋予学生真实表达和自由思考的权利。从材料的立意和价值取向来看,2014年高考作文体现如下特点:
1、凸显学生主体 贴近学生实际
2014年各地作文题,或直接在作文考查考生的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或考生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的反省,或选用注重社会现实彰显生活气息的材料,来自生活化的现实言论或事实材料占10题,从立足贴近学生实际方面比往年有大的推进。
比如江西卷,要求对课内外学习中探究学习方式谈考生的体验、见闻或思考。这个话题,毫无为文造情的弊端,非常朴素、真实,与学生的学习紧密联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真实的感受体会。强烈的针对性为每个考生提供了“我手写我心”可能。
如课标全国卷Ⅰ,以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山羊过独木桥”的游戏规则引起思考:为什么他们能够成功?是违背规则还是合理利用规则?规则可不可以自行改变?材料展现的竞争与合作共赢的理念对当代中学生有很积极的引导意义。
上海卷引导青年学生思考“自由”“不自由”的关系,探索“选择的自由”和“社会规范的不自由”的矛盾。既提倡尊重独特性、能动性,也不能忽视共识、规范的社会意义。这是年轻学生必须掌握的人生必修课。
课标全国卷Ⅱ选取了富有生活气息的事件:“给野生动物喂食者,将依法惩处”,这是多年来屡禁不止的现象。此题可从“错爱”角度引导学生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也可从教育的视野谈尊重天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反对“灌输式”、“填鸭式”的方式等等。这些话题都是当下的热点话题,容易激发学生言说的欲望。
2、反思科技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