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权是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尽管理论界对人权的具体认识与实践各不相同,但人权最基本的内容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尊严权、获助权和公正权,是被普遍承认的。人权不是宪法赋予的,但宪法可以进一步保障和实现人权。人权入宪为权利的发展和实现提供了政治前提,清楚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态度,有利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斗争并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关键词】 人权 宪法 政治意义
一、人权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人权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是普遍的人类权利。它主要的含义为:每个人都应该收到合乎人权的对待,不论管辖范围或其他诸如种族、国籍或者宗教的因素。
理论界尽管对人权的具体认识与实践互不相同,但是对于人权的最基本的内容,但关于人权最基本的内容,被普遍认为包含一下几种:
生命权: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如果生命权无法得到保障,其他权利更无从谈起。
自由权:有关自由的权利,比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和宗教信仰的自由。
財产权: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延伸,它可以从物质上支持和保障生命权与自由权,实质为人支配物,支配自己正当所得的权利。
尊严权:也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延伸,人的人格需要得到保障,尊严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互敬互爱、文明礼貌。
获助权:发生天灾人祸时,人的生命权受到威胁,此时需要得到帮助。个人的获助权一般通过政府救助这样的形式来实现。
公正权:人本生而应受到公平的对待,但实际上,由于经济、政治、种族和国籍等不同的因素影响,人难免受到不平等的对待,人权此时则是有限的,有条件的,甚至成为某些特权阶级的专属品。公正权要求,人权平等属于每一个人,它是人权中其他部分的必要条件。
二、我国人权入宪的政治意义
人权,这个词语对于大家并不陌生。在历史上,人类对人权的争取也是锲而不舍的。《世界人权宣言》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就人权作出的世界性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在二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该公约规定了公民个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基本自由。而在中国,也有对人权的关注。晚清思想家、政治家康有为在其所著的《大同书》中推崇“天赋人权”,从此之后,人权就开始走进了中国人的思想里。
人权作为“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并不是宪法赋予的,但宪法的作用在于可以进一步保障和实现人权。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于人权和人的权利都有做要求,而人权入宪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中,习主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我国到目前为止,人民已经基本解决温饱的问题,人民需要的是更高的精神文明需求。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目前我国人民已经基本解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人民更加向往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人权作为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是普遍的人类权利,其保护的是人最基本的权利,如果连人权都未保护,那么又如何来促进人更高需求的解决呢?而从宪法本身来看,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宪法高于一切。若没有在宪法上明确人权,那么又有什么能够保障人权呢?因而只有人权入宪,人权才能真正的在中国站住脚跟。
自1982年起,“人权”一步步在宪法中得到突破,从开始的禁言到普遍原则下的全面开放,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的进程,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宪法修正案,其中在宪法的第三十三条增加了第三款,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首次将“人权”概念引人宪法,庄严宣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在长期的法律和社会发展中对“实践合理性的运用”的结晶。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宪政发展和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权入宪为权利的发展和实现提供了政治前提。
人权入宪,清楚地表明我国政府对人权的态度,这将极大的促进我国政府与其他国家就人权问题进行交流,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的了解我国的人权状况。人权入宪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人权入宪表明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自此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一项政策成为核心的宪法原则,表明我国已经接受人权的基本标准。
人权入宪有利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斗争并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但是,国际上总是有一些敌对势力和对我国政治制度怀有偏见的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我国的内部事务,有意损毁我国的国际形象。人权入宪,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更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倡导正确的人权观,在国际人权斗争中有力回击对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无理攻击。
【参考文献】
[1] 常健. 人权入宪十年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N]. 光明日报,2014-12-30(003).
[2] 白玉军.论我国人权入宪的意义[J].哈尔滨医药,2014,34(06):341-343.
[3] 蒋海松,罗婧.“人权入宪”十周年[J].人民之友,2014(04):18-19.
[4] 乐楚.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J].文史博览,2014(02):1.
作者简介:
1.谢文沁(1995-),女,汉族,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公共管理。
2.陈姝睿(1993-),女,汉族,四川蓬安,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
【关键词】 人权 宪法 政治意义
一、人权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人权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是普遍的人类权利。它主要的含义为:每个人都应该收到合乎人权的对待,不论管辖范围或其他诸如种族、国籍或者宗教的因素。
理论界尽管对人权的具体认识与实践互不相同,但是对于人权的最基本的内容,但关于人权最基本的内容,被普遍认为包含一下几种:
生命权: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如果生命权无法得到保障,其他权利更无从谈起。
自由权:有关自由的权利,比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和宗教信仰的自由。
財产权: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延伸,它可以从物质上支持和保障生命权与自由权,实质为人支配物,支配自己正当所得的权利。
尊严权:也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延伸,人的人格需要得到保障,尊严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互敬互爱、文明礼貌。
获助权:发生天灾人祸时,人的生命权受到威胁,此时需要得到帮助。个人的获助权一般通过政府救助这样的形式来实现。
公正权:人本生而应受到公平的对待,但实际上,由于经济、政治、种族和国籍等不同的因素影响,人难免受到不平等的对待,人权此时则是有限的,有条件的,甚至成为某些特权阶级的专属品。公正权要求,人权平等属于每一个人,它是人权中其他部分的必要条件。
二、我国人权入宪的政治意义
人权,这个词语对于大家并不陌生。在历史上,人类对人权的争取也是锲而不舍的。《世界人权宣言》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就人权作出的世界性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在二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该公约规定了公民个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基本自由。而在中国,也有对人权的关注。晚清思想家、政治家康有为在其所著的《大同书》中推崇“天赋人权”,从此之后,人权就开始走进了中国人的思想里。
人权作为“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并不是宪法赋予的,但宪法的作用在于可以进一步保障和实现人权。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于人权和人的权利都有做要求,而人权入宪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中,习主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我国到目前为止,人民已经基本解决温饱的问题,人民需要的是更高的精神文明需求。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目前我国人民已经基本解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人民更加向往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人权作为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是普遍的人类权利,其保护的是人最基本的权利,如果连人权都未保护,那么又如何来促进人更高需求的解决呢?而从宪法本身来看,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宪法高于一切。若没有在宪法上明确人权,那么又有什么能够保障人权呢?因而只有人权入宪,人权才能真正的在中国站住脚跟。
自1982年起,“人权”一步步在宪法中得到突破,从开始的禁言到普遍原则下的全面开放,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的进程,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宪法修正案,其中在宪法的第三十三条增加了第三款,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首次将“人权”概念引人宪法,庄严宣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在长期的法律和社会发展中对“实践合理性的运用”的结晶。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宪政发展和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权入宪为权利的发展和实现提供了政治前提。
人权入宪,清楚地表明我国政府对人权的态度,这将极大的促进我国政府与其他国家就人权问题进行交流,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的了解我国的人权状况。人权入宪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人权入宪表明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自此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一项政策成为核心的宪法原则,表明我国已经接受人权的基本标准。
人权入宪有利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斗争并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但是,国际上总是有一些敌对势力和对我国政治制度怀有偏见的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我国的内部事务,有意损毁我国的国际形象。人权入宪,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更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倡导正确的人权观,在国际人权斗争中有力回击对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无理攻击。
【参考文献】
[1] 常健. 人权入宪十年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N]. 光明日报,2014-12-30(003).
[2] 白玉军.论我国人权入宪的意义[J].哈尔滨医药,2014,34(06):341-343.
[3] 蒋海松,罗婧.“人权入宪”十周年[J].人民之友,2014(04):18-19.
[4] 乐楚.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J].文史博览,2014(02):1.
作者简介:
1.谢文沁(1995-),女,汉族,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公共管理。
2.陈姝睿(1993-),女,汉族,四川蓬安,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