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高校实验室快速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行分散式管理体制下实验室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归口集中,处室协同,落实到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新模式,通过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更新实验室安防设施,提高安全管理手段,实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散式管理体制;管理模式
高校实验室是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关系到师生员工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对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高校的建设经费大幅度增加,高校实验室得到了快速发展。实验室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功能更加多样,实验室更加开放,然而带来的实验室安全问题也愈加明显。最近几年,北京、上海的部分高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给实验室安全建设和安全运行敲响了警钟。我校是建筑类行业院校,最近几年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实验室规模和实验室类型增多,在分散式管理体制下实验室安全存在着很大隐患,通过总结建筑类行业院校实验室特性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并落实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上。
1 实验室特性
1.1 实验室类型多元化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与浙江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室)、工程实践创新中心等。各实验室均相对独立,归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
1.2 实验室功能多样化
同一个实验室,可能会同时承担本科生课内外教学、研究生课内外教学、各种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等实验任务。各实验室任务量不均,基础课实验室教学工作量较多,专业课实验室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任务量较多。
1.3 实验设备专业化
学科专业购置的实验设备具有较强的建筑行业特点,学校拥有一批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具有高度操作危险的特种设备和大量的具有操作危险的专业实验设备,这些专业实验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1.4 实验项目复杂化
学校的学科专业门类较多,现有的实验资源较为丰富和先进,实验项目类别差别较大,有的实验项目需要多学科专业交叉配合开展实验,有的还需要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实验,这也是学校专业实验室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特性。
2 存在问题分析
2.1 管理体制不完善问题
学校现行的实验室管理是分散式管理,即教务处负责本科生实验教学管理,研究生处负责研究生实验教学管理,科技处负责科学研究的实验项目管理,资产与后勤管理处负责对外服务的实验项目管理,全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管理部门,这样的管理体制容易造成各主管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足,不利于实验室的科学规划、发展和管理。
2.2 管理制度不落实问题
随着实验室功能、类型等的增加,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存在对现有管理制度检查监督不力、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2.3 安全意识不到位问题
相当多的师生都存在着安全意识不强,防范意识不足的问题,由于安全意识宣传教育的淡化,安全防范意识缺乏、思想麻痹,使得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学校的安全培训教育课程缺乏实验室安全教育相关环节,师生对实验室安全涉及的技术、环境、消防、治安、保密等方面认识不够。
2.4 安防设施不完备问题
长期积累的重教学和科研,轻安全防范的思想,导致学校更偏重于教学和科研设备的投入,忽视了实验室基础安全设施的建设,导致学校安防设施滞后老化;老校区实验室用房拥挤,导致设备安置不合理,侵占消防通道的现象时有发生。
3 工作思路与改进措施
3.1 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归口集中,处室协同,落实到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新模式
根据我校实验室特性和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总方针指导下,建立“归口集中,处室协同,落实到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新模式:
“归口集中”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由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委员会统一管理、统一领导,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委员会负责起草制定实验室安全文件,实验室安全规划、实验室安全检查管理等工作。
“处室协同”是学校保卫处、教务处、研究生处、科技处、资产与后勤管理处、人事处等相关部门配合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委员会对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工作,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实验室安全监督和检查,实现各司其职。各主管部门负责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和监督工作。
保卫处是学校消防、治安安全的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指导实验室的消防、治安安全管理。
教务处是学校本科生教学的主管部门,负责本科生实验教学运行的安全管理。
研究生处是学校研究生培养的主管部门,负责研究生实验教学运行的安全管理。
科技处是学校科学研究和科研基地的主管部门,负责科研实验项目和科研基地的安全管理。
资产与后勤管理处是学校仪器设备设施等实验资源的主管部门,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对外服务的安全管理。
人事处是学校实验室人员的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人员的各种安全培训管理。
“落实到位”是各教学单位和各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实际执行者和落实者,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最重要环节。实验室安全落实到人,做到每个房间有专人管理,专人负责,随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实验室安全。
“归口集中,处室协同,落实到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3.2 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依据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验室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工作原则,工作职责,工作要求,技术安全管理,环境、消防、治安、保密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等方面全方位地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校形成了“校长—院长—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安全员”逐级负责的安全责任制,并在全校大会上签署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范围和职责,加强责任心,重点是要进行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落实。 我校有一些功能性比较鲜明的实验室,根据实验室功能不同,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增加实用性和操作性,如我校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相关实验室制定有《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安全防火管理规定》《压力容器使用管理办法》《燃气使用安全管理办法》等具体管理制度;各实验室还根据自身实验室特性,针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制定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
3.3 加强安全教育和人员培训,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积极倡导安全文化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如开设安全培训选修课程,开辟安全教育宣传栏,组织安全教育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各种安防演习,编印安全手册等,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将实验室安全知识和环保知识编写到实验教材中,把安全知识和环保知识的教育作为实验第一课。
学生实验、实习由指导教师负责安全教育和现场监督,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技术指导下,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工作,研究生由导师负责。新进实验室人员(含外来实习、协作以及外来施工人员)都必须先进行安全教育,在掌握安全技能和防范措施,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后,才能动手操作。
加强人员培训,特殊工种必须参加质监部门或安监部门的技术培训,持相关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才可以上岗操作。
3.4 加大安防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力度
实验室安全防范设施是实验室安全的有效保障,学校和实验室在考虑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规划的同时,要考虑以实验室安全为前提,按照各实验室的专业特性和设备需求,综合考虑实验室安防设施的建设,实行“科技创安”,有效提高实验室安防的管理效率;定期对实验室安防设施进行检查,淘汰陈旧落后的设施设备,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实验室要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和用品,根据实验室的特点,由专人负责,并保证完好有效。
3.5 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共同运作和管理,形成一个综合的管理系统。学校已经进行了三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建设,通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利于实验室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对在分散式管理体制下实验室安全管理,利用信息管理平台按照设计好的流程进行操作和开展相关管理,减轻中间环节给各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带来的负担,更能提高管理效率,有效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已经纳入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中,高校实验室应与时俱进地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既要能够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又要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将实验室既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场所,又作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的基地。
参考文献
[1] 潘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88-190.
[2] 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68-170.
[3] 鲍敏秦.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188-193.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散式管理体制;管理模式
高校实验室是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关系到师生员工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对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高校的建设经费大幅度增加,高校实验室得到了快速发展。实验室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功能更加多样,实验室更加开放,然而带来的实验室安全问题也愈加明显。最近几年,北京、上海的部分高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给实验室安全建设和安全运行敲响了警钟。我校是建筑类行业院校,最近几年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实验室规模和实验室类型增多,在分散式管理体制下实验室安全存在着很大隐患,通过总结建筑类行业院校实验室特性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并落实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上。
1 实验室特性
1.1 实验室类型多元化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与浙江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室)、工程实践创新中心等。各实验室均相对独立,归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
1.2 实验室功能多样化
同一个实验室,可能会同时承担本科生课内外教学、研究生课内外教学、各种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等实验任务。各实验室任务量不均,基础课实验室教学工作量较多,专业课实验室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任务量较多。
1.3 实验设备专业化
学科专业购置的实验设备具有较强的建筑行业特点,学校拥有一批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具有高度操作危险的特种设备和大量的具有操作危险的专业实验设备,这些专业实验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1.4 实验项目复杂化
学校的学科专业门类较多,现有的实验资源较为丰富和先进,实验项目类别差别较大,有的实验项目需要多学科专业交叉配合开展实验,有的还需要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实验,这也是学校专业实验室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特性。
2 存在问题分析
2.1 管理体制不完善问题
学校现行的实验室管理是分散式管理,即教务处负责本科生实验教学管理,研究生处负责研究生实验教学管理,科技处负责科学研究的实验项目管理,资产与后勤管理处负责对外服务的实验项目管理,全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管理部门,这样的管理体制容易造成各主管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足,不利于实验室的科学规划、发展和管理。
2.2 管理制度不落实问题
随着实验室功能、类型等的增加,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存在对现有管理制度检查监督不力、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2.3 安全意识不到位问题
相当多的师生都存在着安全意识不强,防范意识不足的问题,由于安全意识宣传教育的淡化,安全防范意识缺乏、思想麻痹,使得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学校的安全培训教育课程缺乏实验室安全教育相关环节,师生对实验室安全涉及的技术、环境、消防、治安、保密等方面认识不够。
2.4 安防设施不完备问题
长期积累的重教学和科研,轻安全防范的思想,导致学校更偏重于教学和科研设备的投入,忽视了实验室基础安全设施的建设,导致学校安防设施滞后老化;老校区实验室用房拥挤,导致设备安置不合理,侵占消防通道的现象时有发生。
3 工作思路与改进措施
3.1 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归口集中,处室协同,落实到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新模式
根据我校实验室特性和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总方针指导下,建立“归口集中,处室协同,落实到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新模式:
“归口集中”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由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委员会统一管理、统一领导,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委员会负责起草制定实验室安全文件,实验室安全规划、实验室安全检查管理等工作。
“处室协同”是学校保卫处、教务处、研究生处、科技处、资产与后勤管理处、人事处等相关部门配合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委员会对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工作,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实验室安全监督和检查,实现各司其职。各主管部门负责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和监督工作。
保卫处是学校消防、治安安全的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指导实验室的消防、治安安全管理。
教务处是学校本科生教学的主管部门,负责本科生实验教学运行的安全管理。
研究生处是学校研究生培养的主管部门,负责研究生实验教学运行的安全管理。
科技处是学校科学研究和科研基地的主管部门,负责科研实验项目和科研基地的安全管理。
资产与后勤管理处是学校仪器设备设施等实验资源的主管部门,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对外服务的安全管理。
人事处是学校实验室人员的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人员的各种安全培训管理。
“落实到位”是各教学单位和各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实际执行者和落实者,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最重要环节。实验室安全落实到人,做到每个房间有专人管理,专人负责,随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实验室安全。
“归口集中,处室协同,落实到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3.2 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依据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验室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工作原则,工作职责,工作要求,技术安全管理,环境、消防、治安、保密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等方面全方位地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校形成了“校长—院长—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安全员”逐级负责的安全责任制,并在全校大会上签署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范围和职责,加强责任心,重点是要进行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落实。 我校有一些功能性比较鲜明的实验室,根据实验室功能不同,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增加实用性和操作性,如我校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相关实验室制定有《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安全防火管理规定》《压力容器使用管理办法》《燃气使用安全管理办法》等具体管理制度;各实验室还根据自身实验室特性,针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制定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
3.3 加强安全教育和人员培训,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积极倡导安全文化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如开设安全培训选修课程,开辟安全教育宣传栏,组织安全教育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各种安防演习,编印安全手册等,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将实验室安全知识和环保知识编写到实验教材中,把安全知识和环保知识的教育作为实验第一课。
学生实验、实习由指导教师负责安全教育和现场监督,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技术指导下,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工作,研究生由导师负责。新进实验室人员(含外来实习、协作以及外来施工人员)都必须先进行安全教育,在掌握安全技能和防范措施,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后,才能动手操作。
加强人员培训,特殊工种必须参加质监部门或安监部门的技术培训,持相关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才可以上岗操作。
3.4 加大安防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力度
实验室安全防范设施是实验室安全的有效保障,学校和实验室在考虑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规划的同时,要考虑以实验室安全为前提,按照各实验室的专业特性和设备需求,综合考虑实验室安防设施的建设,实行“科技创安”,有效提高实验室安防的管理效率;定期对实验室安防设施进行检查,淘汰陈旧落后的设施设备,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实验室要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和用品,根据实验室的特点,由专人负责,并保证完好有效。
3.5 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共同运作和管理,形成一个综合的管理系统。学校已经进行了三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建设,通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利于实验室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对在分散式管理体制下实验室安全管理,利用信息管理平台按照设计好的流程进行操作和开展相关管理,减轻中间环节给各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带来的负担,更能提高管理效率,有效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已经纳入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中,高校实验室应与时俱进地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既要能够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又要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将实验室既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场所,又作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的基地。
参考文献
[1] 潘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88-190.
[2] 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68-170.
[3] 鲍敏秦.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18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