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饮水思源”,“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此类思想老少皆知。感恩,正是一个正直人的起码品德,对学生进行感恩这个基础道德教育,可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小学德育 感恩教育
感恩,正是一个正直人的起码品德,反观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不少学生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是“行星绕着太阳转”的真实写照,他们认为“用父母的钱天经地义”,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学习态度来混日子。更有甚者,还出现逃课上网、玩游戏的事件……为了让学生能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常怀感恩之心,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一、以课堂为切口,激起感恩之情
师生交流,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因此我紧紧抓住课堂这一有力的阵地,来进行感恩教育。课堂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让我为之动情。我抓住感情朗读、深入研讨等方式,让学生能感悟父母拳拳爱子之心。例如《妈妈的账单》中,那个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母亲;《背影》中那个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爬上月台的慈父;《游子吟》中临行给儿子密密缝制衣服的老母;甚至在《麻雀》中,以自己的身体掩护幼儿的老麻雀……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不同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父母之恩。我请学生慢慢品读,激发感恩之情,使学生心田逐渐萌发感恩的幼苗。
二、审视现实生活,加深感恩之情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为什么以“太阳”自居,而对他人冷漠处之,我想这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我们的孩子“睁着眼睛”看自己,“闭着眼睛”对他人(当然包括自己的父母)。正因为他们只关注自己,只是考虑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达到什么愿望、目标,当这种需要“碰壁”时,孩子便会烦躁不安、埋怨甚至仇恨阻碍一方,有时还会有一些攻击性行为。因此,我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留意自己的父母:他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处理家庭关系中,还倡议每星期写一件自己最开心的事,或最伤心的事。对于伤心的事情,还要分析伤心的理由,审视在这件事情中,父母是怎么做的? 站在父母的立场上,让孩子思考一下,父母这样做对吗?为什么?由此,就可以明白父母的苦心,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促进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显融洽。通过努力,也使孩子明白为人父母的艰辛,从而更能加深孩子的感恩之情,让感恩之苗逐渐成长为小树。
三、点滴关爱,回报感恩之情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
班上一个学生,不妨在这里就叫王浩,这个孩子体型壮实,脾气暴躁,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不时就会有不做会少做作业的情况发生,而且书写相当潦草,每天都有任课老师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进步。他应付性的答应了我。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那时,我心也冷了,愣是告诉自己反正不是自己的孩子,不管了。但是冷静下来想想他毕竟还是孩子,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在对往后的教育中,我给予了王同学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先换来学他对我的信任,每当他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我就是耐心把事件妥善地解决,耐心,能让每一次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让孩子渐渐与我亲近。我还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交流在家里、学校的表现。我和家长达成共识,齐抓共管,现在孩子作业慢慢的开始写了,我还经常向任课了解他的学习状况,上课表现,和他谈心,然后和家长互相交换近阶段的学习状况,表扬已经有的进步,勉励其还需更加努力。
在这漫长的教育之路上,我们始终用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的心态,那么问题生变优秀生一定不只是梦想!
四、拓展延伸,辐射感恩之情
人是社会的人,作为小学生,与之最亲近的是父母,但同时又跟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个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父母有养育之恩,师长有教育之恩,朋友有知遇之恩,社会有关爱之恩……正如《神童诗》上所说:“感天地盖载之恩,感日月照耀之恩,感父母养育之恩,感国王水土之恩。”一旦孩子对父母有了感恩之情,慢慢的,会把这份感恩迁移到师长、朋友、社会、祖国……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他一定会胸怀坦荡,会自觉地帮助他人,助人为乐,而他自己也会是无限快乐的。感恩,是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优点,去欣赏别人;感恩,是温暖的阳光,照到哪里都会灿烂辉煌;感恩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原因,感恩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让感恩之花绽放于学生心田, 也让这世界由于感恩而显得更加五彩缤纷!
[关键词] 小学德育 感恩教育
感恩,正是一个正直人的起码品德,反观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不少学生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是“行星绕着太阳转”的真实写照,他们认为“用父母的钱天经地义”,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学习态度来混日子。更有甚者,还出现逃课上网、玩游戏的事件……为了让学生能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常怀感恩之心,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一、以课堂为切口,激起感恩之情
师生交流,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因此我紧紧抓住课堂这一有力的阵地,来进行感恩教育。课堂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让我为之动情。我抓住感情朗读、深入研讨等方式,让学生能感悟父母拳拳爱子之心。例如《妈妈的账单》中,那个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母亲;《背影》中那个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爬上月台的慈父;《游子吟》中临行给儿子密密缝制衣服的老母;甚至在《麻雀》中,以自己的身体掩护幼儿的老麻雀……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不同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父母之恩。我请学生慢慢品读,激发感恩之情,使学生心田逐渐萌发感恩的幼苗。
二、审视现实生活,加深感恩之情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为什么以“太阳”自居,而对他人冷漠处之,我想这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我们的孩子“睁着眼睛”看自己,“闭着眼睛”对他人(当然包括自己的父母)。正因为他们只关注自己,只是考虑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达到什么愿望、目标,当这种需要“碰壁”时,孩子便会烦躁不安、埋怨甚至仇恨阻碍一方,有时还会有一些攻击性行为。因此,我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留意自己的父母:他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处理家庭关系中,还倡议每星期写一件自己最开心的事,或最伤心的事。对于伤心的事情,还要分析伤心的理由,审视在这件事情中,父母是怎么做的? 站在父母的立场上,让孩子思考一下,父母这样做对吗?为什么?由此,就可以明白父母的苦心,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促进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显融洽。通过努力,也使孩子明白为人父母的艰辛,从而更能加深孩子的感恩之情,让感恩之苗逐渐成长为小树。
三、点滴关爱,回报感恩之情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
班上一个学生,不妨在这里就叫王浩,这个孩子体型壮实,脾气暴躁,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不时就会有不做会少做作业的情况发生,而且书写相当潦草,每天都有任课老师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进步。他应付性的答应了我。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那时,我心也冷了,愣是告诉自己反正不是自己的孩子,不管了。但是冷静下来想想他毕竟还是孩子,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在对往后的教育中,我给予了王同学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先换来学他对我的信任,每当他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我就是耐心把事件妥善地解决,耐心,能让每一次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让孩子渐渐与我亲近。我还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交流在家里、学校的表现。我和家长达成共识,齐抓共管,现在孩子作业慢慢的开始写了,我还经常向任课了解他的学习状况,上课表现,和他谈心,然后和家长互相交换近阶段的学习状况,表扬已经有的进步,勉励其还需更加努力。
在这漫长的教育之路上,我们始终用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的心态,那么问题生变优秀生一定不只是梦想!
四、拓展延伸,辐射感恩之情
人是社会的人,作为小学生,与之最亲近的是父母,但同时又跟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个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父母有养育之恩,师长有教育之恩,朋友有知遇之恩,社会有关爱之恩……正如《神童诗》上所说:“感天地盖载之恩,感日月照耀之恩,感父母养育之恩,感国王水土之恩。”一旦孩子对父母有了感恩之情,慢慢的,会把这份感恩迁移到师长、朋友、社会、祖国……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他一定会胸怀坦荡,会自觉地帮助他人,助人为乐,而他自己也会是无限快乐的。感恩,是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优点,去欣赏别人;感恩,是温暖的阳光,照到哪里都会灿烂辉煌;感恩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原因,感恩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让感恩之花绽放于学生心田, 也让这世界由于感恩而显得更加五彩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