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与生活问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而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多创设生活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课堂,使他们觉得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培养学习兴趣,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例如:
(1)出示一只手五个手指,每两个手指间放一个球,可以放几个?为什么?
(2)出示,图上有什么?
如果在每两棵树之间放一个凳子,可以放几个? 为什么?
(3)出示:4个电线杆
如果每两个电线杆中间放一个广告牌,可以放几个广告牌?
在这里,我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为什么只能夹4个球?因为5个手指只有4个间隔,接着让学生观察3棵树、4个电线杆之间有多少个间隔,显得都是那么顺理成章,因为这个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甚至于就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上。
在研究电线杆之间的规律时,我还让学生学会用“假如”一词来说一说“假如有N个电线杆,像这样放广告牌,能放M个广告牌。”其实,只要学生学会了说“假如”,也就是学会了思考与探索,学会了知识,这不仅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像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参与知识学习的热情。 二、过程与生活握手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为什么要“找规律”呢?这是我在备这节课前一直思考的问题。其实,找规律的目的无非跟所有数学知识一样,为生活服务,从生活细小处发现,找出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所普遍存在的规律,从而用来解释较大数学现象,即“以小见大”。如:一条马路旁有100个电线杆,每两个电线杆要放一个广告牌,当然不可能一个一个去数,但是当我们了解了其中的间隔规律以后就能轻易解决。再如:一条马路长3千米,每隔20米种一棵树,要种多少棵树?……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现象都存在着间隔规律,所以我们才需要去找规律。
《找规律》中在学生从电线杆之间的广告牌中得到初步体验后,让学生从8只小兔中的7个蘑菇以及10个夹子夹9块手帕的过程中找出共识,学生就会轻易地发现原来规律就是这样来的,间隔数总比两边的物体数少1,只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数学就会学得好。在接下来的验证过程中,我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画○和 / 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物体数之间的关系,验证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在实践操作中,在讨论交流中体会数学的规律,数学的本质,数学的乐趣,从而实现我们的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三、训练与生活拥抱 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就要会用,会用的知识才是学生自己的财富,而用的过程,不就是考验学生知识的一个过程吗?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正所谓“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把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去体悟,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得到磨练,实践中得到真知,从而使他们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当学生已经从生活中找出了间隔数与物体数之间规律的时候,让学生观看一组校园图片,寻找生活中能为此规律所解释的事与物,之后,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像,想像校园外面的人与物,学生积极地动脑,此时在他们脑中浮现的一幅幅画面,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学好数学的最高境界在于“用”,学生会不会“用规律”,这也正是这节课的最终衡量目标。
如:
(1)每两个红气球之间放一个黄气球,一共要放几个?为什么
每两个红气球之间放两个黄气球,一共要放几个?为什么?
如果每两个红气球之间放一个黄气球,一个绿气球,一共要放几个?为什么?
(2)
每两个红气球之间放一个蝴蝶结,一共要放几个?为什么和前面发现的规律都不一样了呢?
指出:首尾相接时,就多了一个间隔,即间隔数就是物体数。
在这里所安排的四种气球的摆放,是专门针对找规律的拓展练习以及对“首尾相接”这种特殊情况的解决,给每一个愿意尝试也敢于尝试的孩子一种新的尝试,一種新的思维挑战。让他们在这种喜庆气氛中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人翁精神,在生活中考验出他们的数学本领。所以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都始终没有脱离现实生活,真正做到训练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四、联想与生活融合
每个人都有遗忘规律,孩童时期也有他们的遗忘规律,如果只是抽象的知识,学生就会呈现难记易忘的规律,而且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而实际上数学就在每个人身边。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即使是想像,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的主线,以生活为依据,从生活中联想数学知识,只有这样的知识才是学生乐于接受、不会遗忘的知识。
《找规律》这一课中引导学生发现的全来自于生活,所应用实践的也是生活,所联想发现的也全是生活,如:
观看一组校园图片,学生交流看到的规律,用“假如有N个物体,中间有多少个间隔来说一句话”。
举例说一说校园外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存在。
虽然只是非常简单的要求,但学生的回答让你刮目相看,有的说“假如有十个小朋友排成一条队,有九个间隔”,有的说“假如有6个小区,每两个小区隔一条马路,这6个小区之间隔着5条马路”,有的说“假如有4台电脑,每两个电脑之间放两本书,这样一共有6本书”……我们每个人所能看到的都是有限的,但是每个人的想像力都是不可估量的,学的是生活,想的也是生活,只有这样的学习我想才是学生刻骨铭心的,才是扎实难忘的,这就是数学规律的最高境界。
总之,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应该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寻找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去体念、去感受,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为学生营造更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真正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