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社会呼唤人本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这一基础。以人为本,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它的归宿。改革和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永恒动力,教研兴校,它呼求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价值,教研的人文关怀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一、农村中学教研呼唤人文关怀
现代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教研的人文关怀是社会现实的需要。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它的核心不单是科学精神,还体现为人文品格。长期以来,由于快捷的现代生活节奏,农村教师流动很大,许多学生出于短期效应,辍学的情况也相当普遍。社会大环境中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失衡,冲淡了学校教育的人文气氛。学校的传统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围绕考试这一中心而展开,对人性的遗忘和漠视导致了一系列的教育误区。教师怠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时有耳闻,教师酗酒、学生斗殴等不良行为多有发生,这些都是我们本应共同关注,却长期被忽视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迫切呼求教育对人性的尊重,而这种关注就必须弘扬教育研究的人文关怀。农村教研只有立足现实、面向农村,才可能实现对现实的超越。教研不应只满足于书本的阐说而缺乏人文关怀的内涵,关注整体的人,关注人的灵性,教育才能有效地指导农村实践,才可能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更加凸现教研的意义。
二、构建农村教研的人文关怀
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存在,每个人都有各自具体的生活世界,教育对现实生活的体察必须具体地和全面地进行。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对人自身的关注,只有真正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实施普遍的人文关怀,才能更好地保持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1、端正认识,积极引导
教研的人文关怀,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与深入,这就必须解放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农村中学特定的物质条件制约着人们对教研中人文因素的认识。部分学校已经认识到教研的重要性,却往往在实践中忽视了人的因素。校长作为教研活动的领头羊,要牢固确立教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尊重人才、博纳群言,做整个教研活动的楷模。尽力将自我的人文素质同管理才能结合,带动群体,激活整个教研机制。教导室和学科教研组应发挥主导作用。教导室要坚持以教研为先导,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各教研组的教研力量,提高学校实施和建设新课程的能力,促进学校教研工作持续和有效地开展。教师是教研的主体,每位教师在教研中应开放胸襟、拓展视野,立足农村实际,自觉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践中的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自我的目的。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广大教研员应树立人文教育自觉,言传身教,共同营构和谐的人文教育场景。
2、关照现实,面向未来
任何教育活动都有它的现实效能,我们要充分认识农村学校的教研条件,又要突出它的未来指向,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尊重教师的人格和教研工作的独立性,保证教师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教研工作。学科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基础,如何把学科课程同校园文化的人文底蕴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魅力四射的课程,是人本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教改,对广大教研员来说,不仅仅是压力,更是一次挑战。教研员应当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寓教于乐,把学生放在生活世界中去观照,加深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与对生活意义的体悟。针对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注重知识的科学性的基础上也凸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研活动中要突出教学模式的新颖性,有效利用校园周边的榜样示范,拉近农村学生与创业先锋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确实感知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确立远大的奋斗目标。把学生当朋友,特别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共同感受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3、措施得当,常抓不懈
教研管理既要做到制度化,又要体现情感特色。要建立教研长效激励机制,确保教师参加教研所必需的经费投入;鼓励成果、激励创造,在酬薪上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的教研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的教研环境,给教师一个充分发展的人文空间。对教研项目的申请和实践,要立足于农村中学的实际,建立目标机制,有效地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改进备课,强化备课的实效性,淡化形式主义。在备课活动形态上坚持集体研讨,通过对实质问题的深入交流,更新学校教研的整体能力,使课堂教学尽量体现开放性和时效性;重视公共课的教学,促进教师间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意识。组织人员到示范学校取经,扬长避短,开创有本校特色的教研之路。育人上要以学生为本,在人才培养计划上要时刻关注农村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把教研的人文关怀渗透到教育实践之中,造就学生的健全人格。
人文关怀在学校,不应只是抽象的教学理念,也应该落实到教育的每一环节中,成为教研者的实际行动。倾注爱心,一切为了学生,教研兴校,大胆开拓,才能使学校立足社会,与时俱进。
(作者单位:422818湖南省邵东县周官桥中学)
一、农村中学教研呼唤人文关怀
现代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教研的人文关怀是社会现实的需要。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它的核心不单是科学精神,还体现为人文品格。长期以来,由于快捷的现代生活节奏,农村教师流动很大,许多学生出于短期效应,辍学的情况也相当普遍。社会大环境中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失衡,冲淡了学校教育的人文气氛。学校的传统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围绕考试这一中心而展开,对人性的遗忘和漠视导致了一系列的教育误区。教师怠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时有耳闻,教师酗酒、学生斗殴等不良行为多有发生,这些都是我们本应共同关注,却长期被忽视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迫切呼求教育对人性的尊重,而这种关注就必须弘扬教育研究的人文关怀。农村教研只有立足现实、面向农村,才可能实现对现实的超越。教研不应只满足于书本的阐说而缺乏人文关怀的内涵,关注整体的人,关注人的灵性,教育才能有效地指导农村实践,才可能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更加凸现教研的意义。
二、构建农村教研的人文关怀
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存在,每个人都有各自具体的生活世界,教育对现实生活的体察必须具体地和全面地进行。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对人自身的关注,只有真正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实施普遍的人文关怀,才能更好地保持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1、端正认识,积极引导
教研的人文关怀,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与深入,这就必须解放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农村中学特定的物质条件制约着人们对教研中人文因素的认识。部分学校已经认识到教研的重要性,却往往在实践中忽视了人的因素。校长作为教研活动的领头羊,要牢固确立教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尊重人才、博纳群言,做整个教研活动的楷模。尽力将自我的人文素质同管理才能结合,带动群体,激活整个教研机制。教导室和学科教研组应发挥主导作用。教导室要坚持以教研为先导,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各教研组的教研力量,提高学校实施和建设新课程的能力,促进学校教研工作持续和有效地开展。教师是教研的主体,每位教师在教研中应开放胸襟、拓展视野,立足农村实际,自觉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践中的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自我的目的。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广大教研员应树立人文教育自觉,言传身教,共同营构和谐的人文教育场景。
2、关照现实,面向未来
任何教育活动都有它的现实效能,我们要充分认识农村学校的教研条件,又要突出它的未来指向,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尊重教师的人格和教研工作的独立性,保证教师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教研工作。学科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基础,如何把学科课程同校园文化的人文底蕴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魅力四射的课程,是人本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教改,对广大教研员来说,不仅仅是压力,更是一次挑战。教研员应当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寓教于乐,把学生放在生活世界中去观照,加深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与对生活意义的体悟。针对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注重知识的科学性的基础上也凸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研活动中要突出教学模式的新颖性,有效利用校园周边的榜样示范,拉近农村学生与创业先锋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确实感知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确立远大的奋斗目标。把学生当朋友,特别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共同感受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3、措施得当,常抓不懈
教研管理既要做到制度化,又要体现情感特色。要建立教研长效激励机制,确保教师参加教研所必需的经费投入;鼓励成果、激励创造,在酬薪上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的教研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的教研环境,给教师一个充分发展的人文空间。对教研项目的申请和实践,要立足于农村中学的实际,建立目标机制,有效地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改进备课,强化备课的实效性,淡化形式主义。在备课活动形态上坚持集体研讨,通过对实质问题的深入交流,更新学校教研的整体能力,使课堂教学尽量体现开放性和时效性;重视公共课的教学,促进教师间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意识。组织人员到示范学校取经,扬长避短,开创有本校特色的教研之路。育人上要以学生为本,在人才培养计划上要时刻关注农村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把教研的人文关怀渗透到教育实践之中,造就学生的健全人格。
人文关怀在学校,不应只是抽象的教学理念,也应该落实到教育的每一环节中,成为教研者的实际行动。倾注爱心,一切为了学生,教研兴校,大胆开拓,才能使学校立足社会,与时俱进。
(作者单位:422818湖南省邵东县周官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