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小学第三学段(5—6年级)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因此,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自改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精批细改;勤批少改;方法得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要改变教师对作文的批改。因此,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文批改是否得法直接影响作文教学的效果。老师对作文耐心细致地批改,能培养学生写作热情,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写文章、修改文章。总之一句话,“改”是为了“不改”。那么教师要怎样批改,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下面就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避轻就重,精批细改
所谓精批细改,就是抓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地批,仔细地批,而不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多批多改。因为如果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容易挫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写好作文的信心。特别是对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他们从写小片段过渡到写完整的篇章中,这就如同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孩子,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发现孩子出语不当就指责,可以想象,这个孩子将因此少言寡语,最后成为不爱说话的人。相反,如果父母在孩子刚会说话的时候,总是鼓励、夸奖,使孩子大胆说、勇敢说并加以引导,孩子就会能说会道了。因此,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写评语时应鼓励肯定的话多,批评、否定的话少,抓住主要毛病进行细致修改,而不要面面俱到。
二、因材施教,勤批少改
“勤批少改”有利于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自改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对于学生作文的毛病,教师可用笔谈的方式在旁批注或总批中明确指出,或用商量的口气去启发,指明学生的努力方向。这样,学生按老师的指示,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二次作文,久而久之,作文就能有所进步,那么,教师如何做到勤批、少批呢?
(一)抓住问题的实质
即抓住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不要主次不分,面面俱到,对重犯的错误,如错别字、相似的语句,只批不改;对估计学生自己能改正的语病,用批语点明,让学生自己去改。
(二)根据学生实际
对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可以批重于改。如有个学生写的《我会变》一文中,其中有一句这样写道:“我穿上飞鞋在天空中快乐地飞。”我则在句旁批注:“这一句如采用比喻手法来写会更生动。”后来他改为“我穿上飞鞋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而对作文基础差的学生可采用面批。面对面指导他们理清层次,指导他们修改病句,多让他们动脑、动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恰当运用好眉批、总批
所谓眉批,是对段落、句法、用词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所谓总批,是根据一篇作文总的倾向,突出某一方面,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评价,写出详细的批语。眉批的重点应放在指导上。要指出好在哪里,错的地方在何处,以便于帮助学生总结写作经验。眉批可以用启发式的批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改正作文中的毛病。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又动脑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应该注意的是,眉批一定要简单明了。总批要做到明确、具体、突出重点,有针对性,不要过于抽象,面面俱到,更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似是而非。有些老师写总批,喜欢千篇一律地用一些空洞浮泛的套话,如“内容具体,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等等。这种批语写起来省力,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不讲实效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总批要抓住要害,就全篇存在的问题,要有主次地解决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可以采用一次集中解决一个问题或其一方面的问题。如果每次总批都能侧重解决一个问题,那么,积少成多,学生的写作水平肯定会逐步提高。
三、指导帮助,方法得当
(一)下水示范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老师要下水示范,带学生走一程。具体做法:一是把某个学生的某篇习作片段用电子文稿放映在投影仪上,教师现场修改给学生看,并且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二是每次习作,有目的地选若干个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片段,进行点评改正。这样,学生从老师下水修改演示中可以具体、直观地感知修改作文的过程,了解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使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时可以仿效。
(二)讲评试改
即老师把某次习作的主要问题梳成辫子,进行讲评。这种讲评有时着重评遣词造句及文采,抓语言;有时评选材、立意,抓审题内容;有时评构思,抓篇章结构。通过讲评,指导学生了解这次习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这样学生具体地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照,悟出我应该怎样去改。这种评讲,给学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明确了学生修改习作的方向,为学生修改作文铺好路、架好桥。
(三)集体评改
一是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打印给学生,人手一份,老师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动手修改。老师再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讲评,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随机对修改不到位的结合其他学生的意见指导如何修改。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二是请学生先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其他同学听完后根据本次习作要求,肯定作文的优点,对意见不同的地方提出自己认为更好的建议,各抒己见,进行口头修改。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创设了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活动,与学生一起发现,一起探索,一起感受,从中掌握修改作文的能力。
诚然,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不是说老师可以“清闲”。相反地,老师依然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艰苦的“教练”工作,一定要本着耐心指导、一丝不苟的态度,强化训练,持之以恒。长期训练,才能使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精批细改;勤批少改;方法得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要改变教师对作文的批改。因此,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文批改是否得法直接影响作文教学的效果。老师对作文耐心细致地批改,能培养学生写作热情,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写文章、修改文章。总之一句话,“改”是为了“不改”。那么教师要怎样批改,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下面就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避轻就重,精批细改
所谓精批细改,就是抓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地批,仔细地批,而不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多批多改。因为如果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容易挫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写好作文的信心。特别是对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他们从写小片段过渡到写完整的篇章中,这就如同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孩子,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发现孩子出语不当就指责,可以想象,这个孩子将因此少言寡语,最后成为不爱说话的人。相反,如果父母在孩子刚会说话的时候,总是鼓励、夸奖,使孩子大胆说、勇敢说并加以引导,孩子就会能说会道了。因此,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写评语时应鼓励肯定的话多,批评、否定的话少,抓住主要毛病进行细致修改,而不要面面俱到。
二、因材施教,勤批少改
“勤批少改”有利于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自改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对于学生作文的毛病,教师可用笔谈的方式在旁批注或总批中明确指出,或用商量的口气去启发,指明学生的努力方向。这样,学生按老师的指示,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二次作文,久而久之,作文就能有所进步,那么,教师如何做到勤批、少批呢?
(一)抓住问题的实质
即抓住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不要主次不分,面面俱到,对重犯的错误,如错别字、相似的语句,只批不改;对估计学生自己能改正的语病,用批语点明,让学生自己去改。
(二)根据学生实际
对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可以批重于改。如有个学生写的《我会变》一文中,其中有一句这样写道:“我穿上飞鞋在天空中快乐地飞。”我则在句旁批注:“这一句如采用比喻手法来写会更生动。”后来他改为“我穿上飞鞋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而对作文基础差的学生可采用面批。面对面指导他们理清层次,指导他们修改病句,多让他们动脑、动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恰当运用好眉批、总批
所谓眉批,是对段落、句法、用词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所谓总批,是根据一篇作文总的倾向,突出某一方面,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评价,写出详细的批语。眉批的重点应放在指导上。要指出好在哪里,错的地方在何处,以便于帮助学生总结写作经验。眉批可以用启发式的批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改正作文中的毛病。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又动脑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应该注意的是,眉批一定要简单明了。总批要做到明确、具体、突出重点,有针对性,不要过于抽象,面面俱到,更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似是而非。有些老师写总批,喜欢千篇一律地用一些空洞浮泛的套话,如“内容具体,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等等。这种批语写起来省力,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不讲实效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总批要抓住要害,就全篇存在的问题,要有主次地解决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可以采用一次集中解决一个问题或其一方面的问题。如果每次总批都能侧重解决一个问题,那么,积少成多,学生的写作水平肯定会逐步提高。
三、指导帮助,方法得当
(一)下水示范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老师要下水示范,带学生走一程。具体做法:一是把某个学生的某篇习作片段用电子文稿放映在投影仪上,教师现场修改给学生看,并且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二是每次习作,有目的地选若干个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片段,进行点评改正。这样,学生从老师下水修改演示中可以具体、直观地感知修改作文的过程,了解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使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时可以仿效。
(二)讲评试改
即老师把某次习作的主要问题梳成辫子,进行讲评。这种讲评有时着重评遣词造句及文采,抓语言;有时评选材、立意,抓审题内容;有时评构思,抓篇章结构。通过讲评,指导学生了解这次习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这样学生具体地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照,悟出我应该怎样去改。这种评讲,给学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明确了学生修改习作的方向,为学生修改作文铺好路、架好桥。
(三)集体评改
一是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打印给学生,人手一份,老师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动手修改。老师再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讲评,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随机对修改不到位的结合其他学生的意见指导如何修改。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二是请学生先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其他同学听完后根据本次习作要求,肯定作文的优点,对意见不同的地方提出自己认为更好的建议,各抒己见,进行口头修改。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创设了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活动,与学生一起发现,一起探索,一起感受,从中掌握修改作文的能力。
诚然,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不是说老师可以“清闲”。相反地,老师依然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艰苦的“教练”工作,一定要本着耐心指导、一丝不苟的态度,强化训练,持之以恒。长期训练,才能使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