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双边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营造民主与和谐教学氛围的法宝。通过切实可行的各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动机,挖掘学习潜能,自主学习有用的化学,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学效益。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通过目标定向活动,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集中注意力,才能有效参与教学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好化学教学情境呢?笔者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教学情境的创设,仅供参考。
一、注重情感交融创设和谐情境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兴奋剂,情感对人的行为施以巨大的动力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多给予学生激励、唤醒和鼓舞,由情生趣,以情诱思,创设和谐愉悦的心境,通过激情飞扬的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富有情感的风趣幽默的语言、亲和的教态容易感染学生的情趣。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讨论发言,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学方式的选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因学生而变。针对部分学生的厌学现象,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备一些心理预案,弹性备课,注意学生的兴趣,随机应变,找到自己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最佳方式,使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和他们一起在学习,平等对话,没有居高临下的压抑感。在教师用心创设的和谐情境中师生情感交融,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情趣和学习动力倍增,思维有效碰撞并闪现智慧的火花。由“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联系学生生活创设经验情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生活又是创新的唯一源泉。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而初中化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全面性、发展性等特点,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由表及里地认识化学世界。
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烧开水时,不小心将少量水泼撒到煤炉火焰上,炉火不但不减退,反而蹿出一股火焰且燃烧更旺;冬天关闭门窗用炉火取暖,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煤气中毒等等。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部分学生都有,最容易启发学生形成表象,积极思考,达到愤悱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如淘米后剩下的淘米水,马铃薯切成丝在水中浸洗后的液体是悬浊液;用洗涤剂洗油脂形成乳化现象与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溶液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在学习“盐”时,可以结合生活中“为什么面粉经发酵后蒸熟的馒头疏松多孔”等创设经验情境。
三、利用化学实验创设实验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堂也因实验而更加精彩。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景的有利因素和重要方式,实验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情境素材,而且能够强化和凸现各种化学现象,富有真实性、知识性、应用性和趣味性。应将实验情境的创设贯穿教学始终,对实验进行创造性设计,设置许多生动而有趣的情境,注重启发与发现相结合,动手和动脑相结合,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可让学生表演“水中生火”、“魔棒点灯”和“烧不坏的手帕”等趣味实验。在学习“氧气的检验”时,老师先不讲检验方法,而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氧气和空气的集气瓶,结合自己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从而产生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例如你能说出砖头的各种用途吗?例如造房子。垒起来作凳子。代替“哑铃”锻炼身体,当榔头敲钉子,……凡此种种。这种是发散思维的心理活动。
发散思维的思维特点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流畅性指思维发散的数量;变通性指思维发散的范围;独特性指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
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 要充分创设“发散性问题”的情境。思维源于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积极表现独立见解的良好时机,为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条件。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设问法。其典型问法是“你对此问题的解答想到了哪些可能性?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思维保持旺盛的态势和高度的自由。将思维向不同方向展开。尽可能得到独创的想法和见解,使之尽量受到发散思维和训练。
2 要教给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教师在讲解某个问题后,学生经常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你是如何想到用这种办法来解决的,我为什么想不到?”所以教师在上课时既要讲自己的思维结果,更要讲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诱导学生从单纯的知识继承,发展到思维的模仿。教学中应以方法为纲,将知识网罗起来,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要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猜想。联想在性态上是发散的、多层次的、多方向的。联想有的属触景生情,触类旁通,产生“顿悟”的现象。有的属伴随型。它不是独立产生、发展,总是随其他思维同时交织产生发展着。有的属仿变型,“仿”是求同,“变”是求异,人们看到一事物的优点,往往产生模仿心理,但又不满足于仿效而产生求异更新思维。有猜想才有奋斗目标,联想与猜想使学生思维活跃,反映灵敏,思维流畅。联想是思维的翅膀,猜想是思维的天堂。富于联想与猜想的人,就能从已知的此岸,胜利到达未知的彼岸。
4 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思想的束缚,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有的教师习惯于“按既定方针办,不喜欢或不理解学生“求异”精神,超越了教师设计的轨道,就加以嘲讽和压制,并加以训斥,这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大忌。要赞扬学生敢于打破常规,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不迷信教条,不盲从权威,不苟同于常人之见。对视为“完美无缺”的结论敢于挑剔。重新思考。
5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发散思维是研究性学习,是开放性学习的一个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对发散思维的问题、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帮助学生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新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好信息的充分利用又一次开拓了发散思维的渠道。不断的更新、不断的完善。方能带来不断的提高。
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加强“双基”教学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前提,加强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强化新学过的知识,牢固的打好基础。然后再经教师的潜心引导,多方启迪,方能使学生发出发散思维的灿烂火花。
2 要注意发散思维训练和集中思维训练的前提,单纯的注意一方面是不行的,如果没有集中思维的训练,也就没有给予分析比较的能力,往往是面对很多方案,很多可能性,表现出犹豫不决,优柔寡断难以提出创新和独特的见解,这样就培养不出创造性人才。任何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都是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3 注意磨练学生经受挫折的意志力。因为任何活动都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知难而进,科学的先进的东西往往是从多少次失败中升华出来的。
素质教育已提倡多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支持者,已不是新课题。发散思维的实施对于我们学生尤其重要,它对教师课堂上讲的知识问题进行发散,更为在实习实验、动手能力方面进行发散。学好化学是理科专业学生的重中之重,给学生创设一个施展能力的平台,不仅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是我们的向往。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通过目标定向活动,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集中注意力,才能有效参与教学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好化学教学情境呢?笔者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教学情境的创设,仅供参考。
一、注重情感交融创设和谐情境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兴奋剂,情感对人的行为施以巨大的动力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多给予学生激励、唤醒和鼓舞,由情生趣,以情诱思,创设和谐愉悦的心境,通过激情飞扬的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富有情感的风趣幽默的语言、亲和的教态容易感染学生的情趣。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讨论发言,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学方式的选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因学生而变。针对部分学生的厌学现象,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备一些心理预案,弹性备课,注意学生的兴趣,随机应变,找到自己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最佳方式,使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和他们一起在学习,平等对话,没有居高临下的压抑感。在教师用心创设的和谐情境中师生情感交融,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情趣和学习动力倍增,思维有效碰撞并闪现智慧的火花。由“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联系学生生活创设经验情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生活又是创新的唯一源泉。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而初中化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全面性、发展性等特点,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由表及里地认识化学世界。
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烧开水时,不小心将少量水泼撒到煤炉火焰上,炉火不但不减退,反而蹿出一股火焰且燃烧更旺;冬天关闭门窗用炉火取暖,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煤气中毒等等。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部分学生都有,最容易启发学生形成表象,积极思考,达到愤悱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如淘米后剩下的淘米水,马铃薯切成丝在水中浸洗后的液体是悬浊液;用洗涤剂洗油脂形成乳化现象与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溶液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在学习“盐”时,可以结合生活中“为什么面粉经发酵后蒸熟的馒头疏松多孔”等创设经验情境。
三、利用化学实验创设实验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堂也因实验而更加精彩。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景的有利因素和重要方式,实验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情境素材,而且能够强化和凸现各种化学现象,富有真实性、知识性、应用性和趣味性。应将实验情境的创设贯穿教学始终,对实验进行创造性设计,设置许多生动而有趣的情境,注重启发与发现相结合,动手和动脑相结合,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可让学生表演“水中生火”、“魔棒点灯”和“烧不坏的手帕”等趣味实验。在学习“氧气的检验”时,老师先不讲检验方法,而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氧气和空气的集气瓶,结合自己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从而产生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例如你能说出砖头的各种用途吗?例如造房子。垒起来作凳子。代替“哑铃”锻炼身体,当榔头敲钉子,……凡此种种。这种是发散思维的心理活动。
发散思维的思维特点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流畅性指思维发散的数量;变通性指思维发散的范围;独特性指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
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 要充分创设“发散性问题”的情境。思维源于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积极表现独立见解的良好时机,为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条件。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设问法。其典型问法是“你对此问题的解答想到了哪些可能性?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思维保持旺盛的态势和高度的自由。将思维向不同方向展开。尽可能得到独创的想法和见解,使之尽量受到发散思维和训练。
2 要教给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教师在讲解某个问题后,学生经常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你是如何想到用这种办法来解决的,我为什么想不到?”所以教师在上课时既要讲自己的思维结果,更要讲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诱导学生从单纯的知识继承,发展到思维的模仿。教学中应以方法为纲,将知识网罗起来,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要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猜想。联想在性态上是发散的、多层次的、多方向的。联想有的属触景生情,触类旁通,产生“顿悟”的现象。有的属伴随型。它不是独立产生、发展,总是随其他思维同时交织产生发展着。有的属仿变型,“仿”是求同,“变”是求异,人们看到一事物的优点,往往产生模仿心理,但又不满足于仿效而产生求异更新思维。有猜想才有奋斗目标,联想与猜想使学生思维活跃,反映灵敏,思维流畅。联想是思维的翅膀,猜想是思维的天堂。富于联想与猜想的人,就能从已知的此岸,胜利到达未知的彼岸。
4 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思想的束缚,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有的教师习惯于“按既定方针办,不喜欢或不理解学生“求异”精神,超越了教师设计的轨道,就加以嘲讽和压制,并加以训斥,这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大忌。要赞扬学生敢于打破常规,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不迷信教条,不盲从权威,不苟同于常人之见。对视为“完美无缺”的结论敢于挑剔。重新思考。
5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发散思维是研究性学习,是开放性学习的一个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对发散思维的问题、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帮助学生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新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好信息的充分利用又一次开拓了发散思维的渠道。不断的更新、不断的完善。方能带来不断的提高。
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加强“双基”教学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前提,加强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强化新学过的知识,牢固的打好基础。然后再经教师的潜心引导,多方启迪,方能使学生发出发散思维的灿烂火花。
2 要注意发散思维训练和集中思维训练的前提,单纯的注意一方面是不行的,如果没有集中思维的训练,也就没有给予分析比较的能力,往往是面对很多方案,很多可能性,表现出犹豫不决,优柔寡断难以提出创新和独特的见解,这样就培养不出创造性人才。任何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都是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3 注意磨练学生经受挫折的意志力。因为任何活动都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知难而进,科学的先进的东西往往是从多少次失败中升华出来的。
素质教育已提倡多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支持者,已不是新课题。发散思维的实施对于我们学生尤其重要,它对教师课堂上讲的知识问题进行发散,更为在实习实验、动手能力方面进行发散。学好化学是理科专业学生的重中之重,给学生创设一个施展能力的平台,不仅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是我们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