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中,良好的口才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口才能力不仅体现了小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还是其成为社会人才必不可少的综合素质之一。虽然在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设置中,对小学生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划,但实际的教学很少也很难在学生口才能力的提升上提供帮助。本文以小学生口才能力的现状着手,对小学生口才能力训练的有效模式进行了探索。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际活动日益备受人们的关注。口才能力是社会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而这种素质要从小进行培养,从小学时期开始逐步提高。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在教材和课程的内容规划中都有所涉及。但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并不理想。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口才能力,通过什么样的有效模式来进行口才能力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口才能力的现状
在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训练的目的是让小学生获得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交际能力,让其在交际活动中能够表达交流,进而培养其团队合作的意识。口才表达能力是社会对人才综合性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身發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偏重于讲台讲授,学生更习惯于台下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开始不习惯于表达,即使内心有一定的想法,由于自身的胆怯也不敢开口表述。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内向口讷,这种现象的产生需要教师进行反思。调查显示当前小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在上台讲话或者与人交流时,常表现出心理紧张、声音偏低等不自信的状态。二是学生在观众前讲话时,行为不得体,举止拘谨。三是学生讲话内容大而空,没有语言的积累,缺少内容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四是讲话时重点不突出,语言混乱,表达不够顺畅。五是相当多的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口才能力却并不理想,成为限制学生发展的因素。
二、口才训练有效模式的探索
(一)营造舒适的表达氛围,转变原有的评价方式
小学生惧怕表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惧怕面对较多的观众。小学生由于年龄因素,在面对较多的观众时,内心容易产生巨大压力,进而影响其表达的积极性。二是惧怕表达出错。面对观众,由于自身表达能力的欠缺很容易出现错误,出错后会被观众嘲笑,这也是学生惧怕表达的原因。三是惧怕老师的批评。表达出现错误后,很可能会被老师批评。针对这三点,教师在培养学生口才能力过程中应有效解决,帮助学生由惧怕表达转变到敢于表达。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改变表达交流的氛围,由之前的台上表达转变为台下表达、小组内表达,减少学生面对较多观众时的心理压力,避免学生产生出错会被大家嘲笑的想法。再者教师要转变原有的评价方式,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在学生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对其设立目标。在学生舒适的过程中提高其口才的表达能力。同时,要尽量鼓励学生,特别是在学生出错的情况下,要适时地找出学生表达的优点进行表扬。
(二)与表演、演讲、辩论活动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传统的口才能力训练主要是教师抛出题目,学生依次上台进行表达。话题范围偏窄,表达的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教师应打破这种传统的训练模式,将口才训练与表演、演讲、辩论、主持等活动相结合。演讲、辩论活动具有很强的视听效果,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既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可通过举办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的形式,也可通过举办小品、话剧等表演汇报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口才能力提供舞台,帮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心理素质。同时在各种活动举办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在反复地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口才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口才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口才能力训练中,最为基础的是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在口语表达中,首先需要有东西说,有话说。丰富的语言积累能够帮助学生充实所要表达的内容,提高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记忆背诵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可通过成语接龙、连词成句等语言游戏的形式进行训练。
同时,教师还可将口才训练与名著阅读相结合。丰富的语言知识来源于日积月累的阅读,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阅读量,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可将名著阅读作为每学期学生考核的内容之一,规定学生在每个学期或者每个月需要阅读的书目,并定期写作读书的心得体会,举办读书交流活动。在读书交流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展开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样既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也对学生的口才能力进行了训练。
三、结语
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教师口头的说教,而是用实际的行动来实现教育。因而在小学生口才能力训练上,教师要利用好学校具备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创造优良的表达氛围;使用合理的科学的训练模式,帮助学生实现由惧怕表达到乐于表达、敢于表达的转变。
【作者单位: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江苏】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际活动日益备受人们的关注。口才能力是社会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而这种素质要从小进行培养,从小学时期开始逐步提高。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在教材和课程的内容规划中都有所涉及。但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并不理想。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口才能力,通过什么样的有效模式来进行口才能力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口才能力的现状
在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训练的目的是让小学生获得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交际能力,让其在交际活动中能够表达交流,进而培养其团队合作的意识。口才表达能力是社会对人才综合性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身發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偏重于讲台讲授,学生更习惯于台下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开始不习惯于表达,即使内心有一定的想法,由于自身的胆怯也不敢开口表述。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内向口讷,这种现象的产生需要教师进行反思。调查显示当前小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在上台讲话或者与人交流时,常表现出心理紧张、声音偏低等不自信的状态。二是学生在观众前讲话时,行为不得体,举止拘谨。三是学生讲话内容大而空,没有语言的积累,缺少内容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四是讲话时重点不突出,语言混乱,表达不够顺畅。五是相当多的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口才能力却并不理想,成为限制学生发展的因素。
二、口才训练有效模式的探索
(一)营造舒适的表达氛围,转变原有的评价方式
小学生惧怕表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惧怕面对较多的观众。小学生由于年龄因素,在面对较多的观众时,内心容易产生巨大压力,进而影响其表达的积极性。二是惧怕表达出错。面对观众,由于自身表达能力的欠缺很容易出现错误,出错后会被观众嘲笑,这也是学生惧怕表达的原因。三是惧怕老师的批评。表达出现错误后,很可能会被老师批评。针对这三点,教师在培养学生口才能力过程中应有效解决,帮助学生由惧怕表达转变到敢于表达。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改变表达交流的氛围,由之前的台上表达转变为台下表达、小组内表达,减少学生面对较多观众时的心理压力,避免学生产生出错会被大家嘲笑的想法。再者教师要转变原有的评价方式,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在学生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对其设立目标。在学生舒适的过程中提高其口才的表达能力。同时,要尽量鼓励学生,特别是在学生出错的情况下,要适时地找出学生表达的优点进行表扬。
(二)与表演、演讲、辩论活动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传统的口才能力训练主要是教师抛出题目,学生依次上台进行表达。话题范围偏窄,表达的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教师应打破这种传统的训练模式,将口才训练与表演、演讲、辩论、主持等活动相结合。演讲、辩论活动具有很强的视听效果,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既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可通过举办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的形式,也可通过举办小品、话剧等表演汇报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口才能力提供舞台,帮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心理素质。同时在各种活动举办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在反复地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口才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口才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口才能力训练中,最为基础的是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在口语表达中,首先需要有东西说,有话说。丰富的语言积累能够帮助学生充实所要表达的内容,提高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记忆背诵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可通过成语接龙、连词成句等语言游戏的形式进行训练。
同时,教师还可将口才训练与名著阅读相结合。丰富的语言知识来源于日积月累的阅读,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阅读量,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可将名著阅读作为每学期学生考核的内容之一,规定学生在每个学期或者每个月需要阅读的书目,并定期写作读书的心得体会,举办读书交流活动。在读书交流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展开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样既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也对学生的口才能力进行了训练。
三、结语
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教师口头的说教,而是用实际的行动来实现教育。因而在小学生口才能力训练上,教师要利用好学校具备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创造优良的表达氛围;使用合理的科学的训练模式,帮助学生实现由惧怕表达到乐于表达、敢于表达的转变。
【作者单位: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