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都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地运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了发挥的空间,个性也可能得到张扬,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有可能帮助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对策研究
一、当前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不断改革过程中,广大教师学习新理念、探索新教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在课堂教学方面出现了一些形式化、表面化的倾向,致使课堂教学低效,表现如下:
(1)课堂教学“花样”太多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现在有的教师把课堂搞的花样百出,让学生“动”起来固然是好,但要不失目的的进行教学;还有的教师把课堂搞得非常热闹,学生也走马观花地跟着热闹“走”,情绪高涨,实际上对知识的收获并不太大,教学质量不高,没有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2)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新课改后,教师上课形式相对而言,有了很大的改善,“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时尚”,但活动中只有少部分人参加,往往由小组中的两三个学习成绩较好的组织,提出意见,后进学生参与比较少,这样的课对少部分的学生有优势,不能面向大多数,这样的一堂课对素质教育而言就失去了意义。
(3)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化
个别教师在课堂上,或是以提问式的教学,或是以合作性的学习,或是自主性的教学,不能很好的综合性解决问题,每个教学目标都要通过合作交流来实现。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也不管有无讨论的价值,都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课堂似乎是“活”了起来,但这种教学只是形式上、表面上的热闹,忽视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学生没有适当的独立思考,其思考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也是低层次的,教学效果并不好。
(4)师生互动不到位
学生小组活动时,教师不知如何参与;个别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淡化教师的讲授指导作用。解题分析指导的不够;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不知如何调节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不知如何应付课堂上“收不回来”的局面,造成课堂失控,影响教学效果。
(5)学习成绩两极分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的主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年级之间、班级之间的数学成绩的差距很大。学习好的学生发展得更好了,而原来差得同学更差了,导致了学生两极分化的更加严重了。
二、克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方法
(1)科学分组,选好小组长。这是小组能科学合作的前提。
科学分组,坚持“同组异质”“同质异组”原则。“同组异质”要求各类型学生合理搭配,包括性别、性格、成绩优劣等方面。划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学习小组,就是期望达到组间竞争,组内互助的效果。
选好小组长也至关重要。学习小组对小组长的要求很高,既要在学习上能做好表率,又要有组织协调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乐于奉献、善于合作的精神,以及勇于竞争、勇于争先的品质。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要当好“伯乐”,认准“千里马”,同时还要定期进行小组长的“业务”培训。
(2)老师设计讨论的问题要难度适中,这是克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关键。出题太难,即使讨论也讨论不出什么结果;问题太易,无需讨论就能得出结果。难度适中的标准应该是老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或回答出其中的一部分,但理解不够全面,这时适宜进行小组合作,发挥出各个小组成员的思维优势,共同把问题解决。
(3)保证小组合作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克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条件保证。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活动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方法”。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课堂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指要有充足的探究时间。教师要解放思想,给予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和空间,同时又要避免“放羊式”,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应有放有矢,有放有收,适时适度地观察、引导。那种为了赶时髦、走形式、把小組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合作学习的“标签”,为讨论而讨论的做法是无效甚至有害的,纯粹是浪费时间,应坚决摒弃。
(4)培养“全员”合作意识,这是克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人员保证。
“全员”包括全体同学,也包括老师本人,老师也应是参与台作讨论的重要成员之一,不过要将自己置于“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千万不可退居幕后。由于家庭环境同及居住环境的原因,部分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几乎于封闭式,不善于与人交流,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从而导致他们在课堂的活动中,缺乏合作意识、缺乏竞争协作意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对这部分字生进行心理开导和方法指导,培养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全员”合作,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形象生动的具体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还能调动掌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合作不仅是课学织形式上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内外互促形了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合作起来”是课改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它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高亲和力,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它要求教师善于捕捉课堂的亮点,抓住生成的时机;它还要求就是善于引导和营造互动的氛围,在各种互动中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于文嵩.论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79.
【2】杨仲东.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9(03):76-77.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对策研究
一、当前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不断改革过程中,广大教师学习新理念、探索新教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在课堂教学方面出现了一些形式化、表面化的倾向,致使课堂教学低效,表现如下:
(1)课堂教学“花样”太多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现在有的教师把课堂搞的花样百出,让学生“动”起来固然是好,但要不失目的的进行教学;还有的教师把课堂搞得非常热闹,学生也走马观花地跟着热闹“走”,情绪高涨,实际上对知识的收获并不太大,教学质量不高,没有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2)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新课改后,教师上课形式相对而言,有了很大的改善,“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时尚”,但活动中只有少部分人参加,往往由小组中的两三个学习成绩较好的组织,提出意见,后进学生参与比较少,这样的课对少部分的学生有优势,不能面向大多数,这样的一堂课对素质教育而言就失去了意义。
(3)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化
个别教师在课堂上,或是以提问式的教学,或是以合作性的学习,或是自主性的教学,不能很好的综合性解决问题,每个教学目标都要通过合作交流来实现。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也不管有无讨论的价值,都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课堂似乎是“活”了起来,但这种教学只是形式上、表面上的热闹,忽视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学生没有适当的独立思考,其思考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也是低层次的,教学效果并不好。
(4)师生互动不到位
学生小组活动时,教师不知如何参与;个别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淡化教师的讲授指导作用。解题分析指导的不够;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不知如何调节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不知如何应付课堂上“收不回来”的局面,造成课堂失控,影响教学效果。
(5)学习成绩两极分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的主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年级之间、班级之间的数学成绩的差距很大。学习好的学生发展得更好了,而原来差得同学更差了,导致了学生两极分化的更加严重了。
二、克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方法
(1)科学分组,选好小组长。这是小组能科学合作的前提。
科学分组,坚持“同组异质”“同质异组”原则。“同组异质”要求各类型学生合理搭配,包括性别、性格、成绩优劣等方面。划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学习小组,就是期望达到组间竞争,组内互助的效果。
选好小组长也至关重要。学习小组对小组长的要求很高,既要在学习上能做好表率,又要有组织协调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乐于奉献、善于合作的精神,以及勇于竞争、勇于争先的品质。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要当好“伯乐”,认准“千里马”,同时还要定期进行小组长的“业务”培训。
(2)老师设计讨论的问题要难度适中,这是克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关键。出题太难,即使讨论也讨论不出什么结果;问题太易,无需讨论就能得出结果。难度适中的标准应该是老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或回答出其中的一部分,但理解不够全面,这时适宜进行小组合作,发挥出各个小组成员的思维优势,共同把问题解决。
(3)保证小组合作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克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条件保证。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活动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方法”。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课堂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指要有充足的探究时间。教师要解放思想,给予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和空间,同时又要避免“放羊式”,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应有放有矢,有放有收,适时适度地观察、引导。那种为了赶时髦、走形式、把小組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合作学习的“标签”,为讨论而讨论的做法是无效甚至有害的,纯粹是浪费时间,应坚决摒弃。
(4)培养“全员”合作意识,这是克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人员保证。
“全员”包括全体同学,也包括老师本人,老师也应是参与台作讨论的重要成员之一,不过要将自己置于“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千万不可退居幕后。由于家庭环境同及居住环境的原因,部分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几乎于封闭式,不善于与人交流,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从而导致他们在课堂的活动中,缺乏合作意识、缺乏竞争协作意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对这部分字生进行心理开导和方法指导,培养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全员”合作,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形象生动的具体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还能调动掌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合作不仅是课学织形式上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内外互促形了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合作起来”是课改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它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高亲和力,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它要求教师善于捕捉课堂的亮点,抓住生成的时机;它还要求就是善于引导和营造互动的氛围,在各种互动中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于文嵩.论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79.
【2】杨仲东.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9(0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