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数学课程及数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如何学习。特教学校的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教学环境当中,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学生存在身体或生理障碍,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了解和认识世界、价值观的形成和建立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特教学校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狭窄,汲取知识的方法也较为落后,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困难,尤其是数学学习。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数学教学 教学理念
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公布,拉开了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转变和知识结构的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教师所具备的各类知识及其整合搭配的形式,一般来讲,教师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其它各种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
1 聋校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语言教学
听觉障碍学生由于听觉障碍使得他们不能“自然习得”有声语言,因此他们的语言发展处于一种迟缓的状态。入学前他们只用简单的手势进行交流,入学后,从汉语拼音训练到学同识字,再到句子训练,开始语言的学习,这样的过程大约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问,听觉障碍学生才能初步达到健听学生入学前的语言水平。思维的发展又依赖于语言的发展,因此语言发展的滞后会严重影响抽象思维的发展,这就是说,听觉障碍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语言的发展远远落后数学学习的进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生字新词时,数学课也要担当语言教学的任务,只有及时扫除这些字词障碍,听觉障碍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才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另外数学语言的发展是促进数学思维的重要因素,听觉障碍学生可以通过数手指的方式,算出加二等于五,但由于他们的语言能力与数学能力相脱节,这使得他们的运算长时间停留在直观操作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应重视语言教学,听觉障碍学牛只有理解这些表述问题的词句,才能产生解答加减法问题的思路,才有可能形成加减法的运算概念,也才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2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许多健听学生在学前就已有的数学经验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经提出作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概念,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儿童来说学校学习的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因为在儿童学前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儿童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这现实的数学世界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孩子们才能建构起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的框架。例如,一年级儿童学习认数,可以通过数小棒、摆物体等活动获得有关的体验,从而认识数的意义。从认识事物的角度来说,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儿童生活实际内容互动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而儿童的这些经验大部分是从游戏和玩耍中取得的。而听觉障碍学生在入学前,由于听觉及语言上的障碍,使他们与健听同伴的交往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大大地缩小了他们游戏的范围。当他们进入一年级学习数学时,他们的数学经验储备不足,虽然他们能说或用手比划出1~10或更多的数字,但不解其义。也就是说,听觉障碍学生的数学知识经验基本上是空白的。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首先要补充学前的数学知识经验,然后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概念与技能。听觉障碍学生的新数学概念与技能主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经验和活动。因此,情境的创设对数学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情境以故事、图画、游戏等方式呈现,这会有助于听觉障碍学生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技能,这会成为听觉障碍学生学习数学有效的前提步骤。
3 加强信息技术在特教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辅助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作用,转变了特教数学课堂的氛围,让特教数学课堂变得丰富、高效和实用。信息技术在特教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是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在特教数学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前制作好备课PPT,准备好数学课堂教学中可能会运用到的声像、图文资料,在课堂教学中一一向特教学生展示,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
3.1 信息技术将课堂“由静转动”,利于学生理解。传统的特教数学课堂主要是由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式,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由于只有粉笔和基本的教学辅助工具,因而在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上会稍显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畅快表达内心疑惑,因而也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始终存在隔阂,且不能简单消除。而信息技术将数学课堂“由静转动”,将教师和学生从僵化刻板的教学课堂中解放出来,将教师用讲解的方式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的数学知识和理论转为图像、动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信息技术将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要求具有严谨的思维。很多数学知识存在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对特教学生来说,许多知识显得尤为艰深。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和公式时,许多学生只能凭借记忆死记硬背,却无法很好地应用到数学习题中。因此,许多学生被要求说出公式和理论时对答如流,但数学成绩却一塌糊涂,原因就在于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和理论。信息技术将知识“化繁为简”,由艰深的数学理论转变成简单的图文、数字或影像,降低了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难度。
3.3 信息技术将数学“化难为易”,助于学生运用。特教学校的学生长期在学校环境内,对于学到的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在实际运用当中仍然存在问题。信息技术将数学“化难为易”,将繁复、芜杂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容易的、便于学生理解的层面,方便学生掌握,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很好的运用。
总之,特殊学校的数学老师,要把爱学生放在首位,从爱的角度出发去教育他们。特殊儿童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特殊性,但对他们因材施教,爱先行,把爱转化成为他们精心设计数学教学的课程、课堂、游戏,并做好与家长的长效沟通合作,就一定能把孩子们教成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那样,我们的特殊教育才有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数学教学 教学理念
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公布,拉开了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转变和知识结构的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教师所具备的各类知识及其整合搭配的形式,一般来讲,教师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其它各种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
1 聋校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语言教学
听觉障碍学生由于听觉障碍使得他们不能“自然习得”有声语言,因此他们的语言发展处于一种迟缓的状态。入学前他们只用简单的手势进行交流,入学后,从汉语拼音训练到学同识字,再到句子训练,开始语言的学习,这样的过程大约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问,听觉障碍学生才能初步达到健听学生入学前的语言水平。思维的发展又依赖于语言的发展,因此语言发展的滞后会严重影响抽象思维的发展,这就是说,听觉障碍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语言的发展远远落后数学学习的进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生字新词时,数学课也要担当语言教学的任务,只有及时扫除这些字词障碍,听觉障碍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才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另外数学语言的发展是促进数学思维的重要因素,听觉障碍学生可以通过数手指的方式,算出加二等于五,但由于他们的语言能力与数学能力相脱节,这使得他们的运算长时间停留在直观操作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应重视语言教学,听觉障碍学牛只有理解这些表述问题的词句,才能产生解答加减法问题的思路,才有可能形成加减法的运算概念,也才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2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许多健听学生在学前就已有的数学经验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经提出作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概念,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儿童来说学校学习的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因为在儿童学前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儿童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这现实的数学世界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孩子们才能建构起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的框架。例如,一年级儿童学习认数,可以通过数小棒、摆物体等活动获得有关的体验,从而认识数的意义。从认识事物的角度来说,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儿童生活实际内容互动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而儿童的这些经验大部分是从游戏和玩耍中取得的。而听觉障碍学生在入学前,由于听觉及语言上的障碍,使他们与健听同伴的交往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大大地缩小了他们游戏的范围。当他们进入一年级学习数学时,他们的数学经验储备不足,虽然他们能说或用手比划出1~10或更多的数字,但不解其义。也就是说,听觉障碍学生的数学知识经验基本上是空白的。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首先要补充学前的数学知识经验,然后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概念与技能。听觉障碍学生的新数学概念与技能主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经验和活动。因此,情境的创设对数学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情境以故事、图画、游戏等方式呈现,这会有助于听觉障碍学生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技能,这会成为听觉障碍学生学习数学有效的前提步骤。
3 加强信息技术在特教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辅助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作用,转变了特教数学课堂的氛围,让特教数学课堂变得丰富、高效和实用。信息技术在特教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是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在特教数学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前制作好备课PPT,准备好数学课堂教学中可能会运用到的声像、图文资料,在课堂教学中一一向特教学生展示,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
3.1 信息技术将课堂“由静转动”,利于学生理解。传统的特教数学课堂主要是由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式,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由于只有粉笔和基本的教学辅助工具,因而在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上会稍显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畅快表达内心疑惑,因而也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始终存在隔阂,且不能简单消除。而信息技术将数学课堂“由静转动”,将教师和学生从僵化刻板的教学课堂中解放出来,将教师用讲解的方式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的数学知识和理论转为图像、动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信息技术将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要求具有严谨的思维。很多数学知识存在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对特教学生来说,许多知识显得尤为艰深。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和公式时,许多学生只能凭借记忆死记硬背,却无法很好地应用到数学习题中。因此,许多学生被要求说出公式和理论时对答如流,但数学成绩却一塌糊涂,原因就在于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和理论。信息技术将知识“化繁为简”,由艰深的数学理论转变成简单的图文、数字或影像,降低了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难度。
3.3 信息技术将数学“化难为易”,助于学生运用。特教学校的学生长期在学校环境内,对于学到的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在实际运用当中仍然存在问题。信息技术将数学“化难为易”,将繁复、芜杂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容易的、便于学生理解的层面,方便学生掌握,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很好的运用。
总之,特殊学校的数学老师,要把爱学生放在首位,从爱的角度出发去教育他们。特殊儿童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特殊性,但对他们因材施教,爱先行,把爱转化成为他们精心设计数学教学的课程、课堂、游戏,并做好与家长的长效沟通合作,就一定能把孩子们教成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那样,我们的特殊教育才有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