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中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明显,民族地区的养老问题,由于其所具有的民族性、特殊性、“边、山、穷”的共同特征及其他种种原因,使其在我国民族关系的处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老龄化问题的重点和關键。在养老问题上,民族地区传统的养老模式正遇到思想观念、家庭及经济结构变化等带来的挑战,而医养结合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在全社会已经有了基本共识。目前,国内各地出现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养老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内设养老院等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模式探索。民族地区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不仅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还影响到民族的团结与社会的稳定。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应该安顿好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对策
  一、民族地区养老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养老存在家庭养老、集体养老、社会养老3种方式。
  1.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庭或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保障的养老方式。我国有几千年文明的历史,尊老、爱老、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养老的最主要方式。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约占整个养老保障的92%,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会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近些年来。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具体体现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方面:在经济供养上。一对农村夫妇往往要供养4个老人,抚养一个小孩,经济负担加重;在生活照料方面,大批农村青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不仅无法照料家中老人,反而把孩子和家中农活留给老人,老人负担沉重;在精神慰藉方面,子女外出打工,父母与子女间缺乏感情交_流,难免孤单寂寞。
  2.集体养老
  集体养老就是农村基层组织对“三无”老人,即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实行“五保”制度,即保吃、保住、保穿、保医和保葬。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为保障五保对象的正常生活、做好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提供了法律基础。2000年,全国农村实行集体供给的五保户达208.1万人,集体供给金额为20.5亿元。五保供养对象在农村老人群体当中属特困人员。从全国农村老年人口总数来看,五保户中的受益人员极少。
  3.社会养老
  农村社会养老是在政府组织引导下,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根据农民自愿,保险资金以农民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的模式,建立个人养老保险基金账户,根据积累的资金总额和预期的平均领取年限确定养老金的领取标准,交纳标准和支付标准实行多档次。农村社会养老从1992年开始在农村地区开展试点,但目前这种养老方式在民族地区农村困难重重:一是因为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是农民自我缴纳为主,集体补助极少,国家仅给予政策扶持,建立完全个人账户的储备积累式“养老保险”,失去了互济性;二是因为民族地区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差,农民注重的是眼前实实在在的利益,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就会支持和拥护;三是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低下。不能满足参保农民老年时的基本生活;四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水平低,难以保值增值。
  总之,民族地区的经济并不发达,基本上全部属于欠发达地区,某些地区甚至是极度贫困地区,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这也决定了在民族地区农村应采取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保障方式;民族地区当前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养老目前不能作为主导模式。因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表明,在现阶段社会养老还不能完全承担起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的社会作用,民族地区的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集体(社区)养老在民族地区无法大面积开展。由于集体养老是将个人的养老风险分散到集体内每个人身上,这就要求要以发达的集体经济为依托。而从民族地区的现实情况来看,受自身地理条件以及社会历史条件等的影响,民族地区的集体经济并不发达,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原有的农村经济结构,原来由农村集体承担的社会保障部分功能由于集体经济的瓦解而基本消失。虽说随着农村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所恢复,但是还未形成规模,并且这些集体经济实体往往集中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西部民族地区基本没有。因此无法全面推开,充其量只能将其作为一种补充形式,为部分特殊人群提供有限保障,如“五保户”。
  二、民族地区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政策建议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开发的系统,在机构设置、功能职责、业务范围及其绩效评价和健康经济政策导向等方面都与过去计划经济下的养服务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国内没有一个既定的现存模式可供遵循和利用,更没有一个统一的成功方案可供执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体制机制也不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因此,应该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集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于一体的全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工作模式,明确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新医改与老龄化背景下新的社会功能与职责,形成与老龄化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新的可持续发展活力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运行机制,这对于有效缓解老年人入院难,实现老有所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政府应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第一,建立和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良好的政策导向是保证医养结合服务建设完善的基础。政府应该根据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目标定位,尽快出台促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的意见规划,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主体、服务范围、机构设置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以及具体的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投资的方案。各级政府应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相应制定配套的规划,将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建设纳入区域老龄发展规划、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第二,在具体执行方面各部门之间应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为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自身的职责,按照行业特点,建立制度、标准,确保规范运营,加快出台和完善相关服务标准、设施标准和管理规范,抓紧制定医养结合机构的建设标准,建立等级评定制度及评估制度,进而制定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规范医养结合,服务市场行为。另外,民政部门应确认其非营利性并纳入医保。这样既解决了民族地区老人的医疗和养老难题,同时也促进了养老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三,积极转变观念,助推民族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政府要深刻认识到医疗服务对于老年人生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落后的民族地区那些生活无法自理或者半自理的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养老无疑是不错的选择。政府要积极支持和鼓励符合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和条件的养老机构经严格审查批准后内设医疗机构,鼓励那些社会资本创办的大型的养老机构走高端优质养护医一体化的发展道路,鼓励有条件的社会资本创办的医疗机构向以医疗康复为重心的机构转化,对于那些不符合自设医疗机构标准和条件的养老机构可以与附近的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和双向转诊通道。
  2.构建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建立财政投入长效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更加有效、合理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分类补偿机制、完善补偿模式,开展政府购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进一步明确政府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发展的责任。研究和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综合改革相配套政策,明确财政投入标准、比例、管理方式、保障措施等,并将其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要不断改善养老服务资源多元投入结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和自然人等社会资本依法举办各类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通过税费优惠和补贴支持政策,提高床位建设补贴和运营经费补助标准等多种途径,鼓励和支持民办养老机构以总体承包、分部承包、委托运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管理改革,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要大力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执业环境,建立健全公平的土地、价格、税收、人事、医保定点、学术交流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城乡布局一体化、体系建设无缝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体制。加大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逐步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市场化运作机制中,尽快促进养老事业产业化。养老问题是社会问题,要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市场化运作机制。当下最迫切的是要拓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资金渠道,民政部门应建立专项发展基金或设立养老基金会,募集资金资助培养更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惠及更多老人。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将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多方服务主体的资源,共同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
  4.建立完善民族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是世纪发展的主要趋势。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教育日趋朝着综合化、社会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要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积极支持引导大中专院校开设养老、护理、康复等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通过选送、培训、定向、委培等形式,培养紧缺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和养老机构管理人才。要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加大政府财政对养老服务教育投入,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以加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为导向,以加强培养社区综合医疗康复服务能力为切入点,从临床、护理、公共卫生、保健、康复及人文科学等多学科考虑。调整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思路,打破传统的过分强调医学康复、护理与各专业培养的单一课程设置体系,建立以社区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的模块化学科群。对护理、康复、医学、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等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和优化,开发基于工学结合、案例导入、工作任务项目、任务驱动型系列教材,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教育和职业岗位技能教育的有机统一。要严格养老服务人员准入制度,加强在职在岗养老服务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完善在职人员定期轮训与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加强养老机构负责人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和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标准。从薪资水平、薪资结构、薪资增长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建立薪酬保障机制,优化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环境,建立完善专业化、职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多层次老年护理服务与管理人才队伍,逐步提高专业人员整体素质。
  5.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
  当前,民族地区老人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日常生活,如果遇到重大疾病,根本无力支出,更不要说有多余的收入用于养老。因此,只有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经济收入增加了,老人的子女們才有经济实力将其中部分收入用于父母的养老积蓄。否则,他们自身的日常生活都很拮据,又何谈为老人存钱养老呢?
  6.加强民族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运行必须依托能够保证养老服务相关信息及时有效沟通和传输的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面向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并与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建立专用通道;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立面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并与上级行政机构建立
  绿色专用通道。在家庭医生服务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网络平台之间建立专用通道,实现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共享。一方面有利于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及时全面了解管辖范围内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从而提出相应的应对和提高措施,另一方面有利于上级行政机构对养老服务状况进行统筹管理。
  三、结论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关注。在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民族地区的养老问题将成为一个重大的难点课题。民族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科学发展,既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投入方面的扶持,更需要老年群体及家属、机构从业人员乃至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的正确认识,因为这些老人的今天的生活状况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明天的遭遇。由于存在人口发展影响的滞后性与长期性,因此必须在养老成为社会重负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积极迎接“银色浪潮”的到来,这才是解决养老难题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侯晓丽,马珊珊,黄磊.我国机构养老模式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1(21):78-79.
  [2]林明鲜,刘永策.城乡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3]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5):34-39.
  作者简介:
  杨志茹(1992.05- ),女 ,汉族, 河北省保定市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院校院系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有效落实有利于高职院校实现办学战略目标、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但当前我院存在组织生活理论学习欠缺规范化与制度化、师生党员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足、基层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学生党建工作存在较大困难等问题。需要增强责任意识,建立健全院系党建工作责任监督机制及积极发挥院系党支部和支部党员的突出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要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化作风建设。”作为国有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中纪委决策部署,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抓好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自觉同党中央对齐,校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不断汇聚作风建设正能量,开创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四个意识
期刊
摘 要:科技金融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规范。本文将我国科技金融政策的演变历程划分为萌芽期、起步期、多元探索期、快速发展期。研究发现,我国科技金融政策的成效主要表现在:政府服务指导加强;各类金融机构服务提升;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但科技金融政策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技金融政策设计的问题;二是科技金融政策目标设定的问题;三是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仍
期刊
摘 要:在新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有了质的飞跃,更加重视市政工程项目,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前科学技术水平有所上升,但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市政工程项目真正促进城市化建设发展,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管理,提升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来试图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期刊
摘 要:主题酒店是以贯穿主题的主题文化为经营理念的,我们一直都把“以人为本”作为设计原则,做人性化的设计首要是能充分关注和考虑人的情感需要,最能表达和传递人的情感的载体,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对主题酒店中的情感化正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方向,情感化的设计应该被关注,也应该成为设计时首要考虑的因素,这正是关注人的情感,人性化的设计。本文探讨并发现主题酒店中的情感化方面的一些规律,以及情感化在主题酒店设计中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孙子兵法》中“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思想出发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带兵之道,旨在帮助学员丰富管理学知识,提升管理能力。  关键词:《孙子兵法》;带兵之道;管理能力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它告诉我们用政治、道义的力量使部队产生凝聚力;用纪律、法制的力量使部队产生约束力,这样的军队必定能打胜仗。而这里的“文”与“武”可解释成赏与罚、刚柔并用的带兵手段
期刊
摘 要: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进步,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符合现代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开放性实验室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搭建一个高效的资源共享平台。本文以山东英才学院为例,对开放性实验室教学的现状和建设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开放性实验室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研究;实践分析  1开放性实验室建设
期刊
摘 要:随着航海技术的不断革新、航海设备的推广应用,我国航海事业在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升。由此,对于航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有了更新、更为具体的要求。如何提高航标维护水平,加强航标的精准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通过多年的航海工作实践,结合航标的管理实际,提出从顶层设计、人员管理、技术应用、基础工作四个方面进行考量设想,以期为我国航标的实践探索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航标;维护;管理;探析 
期刊
摘 要:当前社会,企业竞争压力巨大。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合理构建企业组织结构,怎样科学合理实现当前或长期目标是关键。而平衡计分卡也随之相应而生,它在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执行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有效的企业战略管理工具。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指标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化学制品行业Y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Y公司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入平衡计分卡,结果证明,平衡计分卡能有效解决公司战
期刊
摘 要:医疗保险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是关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如何加强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与国外各国先进的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改革趋势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医疗保险水平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情相适应;尽快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险法律体系,调整规范各行为主体在医疗保险中的行为;强化政府责任意识,明确政府要承担的医疗保险相应责任;建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