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方讲台素来是老师传道授业的圣坛,它是属于老师的,老师总是高高在上的俯看众生,为他们指点迷津。而在一次偶然的玩笑中一名学生走上了讲台,我当时也玩笑的权且一看,可是在观察过程中我不禁大吃一惊,细细想来这样的做法,不见得就没有可能性,更不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素质教育鼓吹多年,在教学理念上,对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早已经是报刊杂志口诛笔伐的对象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已经风风火火的宣扬了好几年。新教学大纲不是定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中的首席”吗?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老夫子尚不以为耻,我们为何做不到呢?更何况现在有些老师与学生的水平高下也许只剩下地位在上罢了,那么让学生走上讲台是不是对新理念的一次行动支持呢?
更重要的一点,学生走向讲台是有着物质上的强大支持做后盾的。自古教书先生是代代相传,学生必须跟老师学,到后来虽然有了教材,有了教参,可是教师可以优先乃至独自占有这些信息,这些资源,于是学生只好坐在座位上,恭听老师教诲,其时老师与学生的地位和界线是非常清楚的。
那么凭什么老师就可以独霸讲台呢?
随着不断琢磨不断摸索,我的学生走向讲台的人数逐渐增加,最终形成传统——每周固定一节语文课一位自告奋勇的同学自己挑选喜欢的一课讲。坚持下来我觉得好处还是有的,甚至还不少。
一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水平。通过变换角度,学生可能会发现语文的另一片天地,从此对语文的看法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其二,学生的备课过程肯定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乃至应该是完全高于学习内容和层次的一次升华。他在讲课中得到的首先会是基础的知识,表面的知识,这些可能是老师要在自己的课堂上绞尽脑汁想教给学生的,现在可以比较容易得做到。其结果可能更接近我们教育的本质: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等等,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这是一次彻底的换位。学生想不体验到老师的艰辛,老师想不了解学生的苦衷,都不再可能。作为成人再在课堂,这四十五分钟自己能不能完全集中精力听讲,当被学生点名站起时自己的心情那是相当复杂,遥想当初学生一个问题回答不出,作为老师是如何生气,乃至冷嘲热讽,现在才知道如果课讲得没意思,想四十五分钟一点不分心那是何等艰难。相反,很多学生下来,感慨万千:当个老师真不容易啊,当个好老师更是何其的难。学生与老师都在反思,都在这样的课堂受益匪浅。
当然,教师毕竟是教师,在很多专业方面钻研多年,其造诣绝非一日之功,学生当不可比,何况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有教师的经验也不是三五年可以掌握的,那么在学生走向讲台的同时,教师决不能够放任自流,一是在学生备课过程中要予以必要的帮助;教师还要在学生的课后适当的补充和总结,对于那些重点课文,不容易讲透的内容还要再加工;另外还要统筹安排学生的讲课,要更有计划性。
如果可能,何不把讲台也变成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另一方舞台呢?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中学)
首先,素质教育鼓吹多年,在教学理念上,对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早已经是报刊杂志口诛笔伐的对象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已经风风火火的宣扬了好几年。新教学大纲不是定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中的首席”吗?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老夫子尚不以为耻,我们为何做不到呢?更何况现在有些老师与学生的水平高下也许只剩下地位在上罢了,那么让学生走上讲台是不是对新理念的一次行动支持呢?
更重要的一点,学生走向讲台是有着物质上的强大支持做后盾的。自古教书先生是代代相传,学生必须跟老师学,到后来虽然有了教材,有了教参,可是教师可以优先乃至独自占有这些信息,这些资源,于是学生只好坐在座位上,恭听老师教诲,其时老师与学生的地位和界线是非常清楚的。
那么凭什么老师就可以独霸讲台呢?
随着不断琢磨不断摸索,我的学生走向讲台的人数逐渐增加,最终形成传统——每周固定一节语文课一位自告奋勇的同学自己挑选喜欢的一课讲。坚持下来我觉得好处还是有的,甚至还不少。
一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水平。通过变换角度,学生可能会发现语文的另一片天地,从此对语文的看法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其二,学生的备课过程肯定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乃至应该是完全高于学习内容和层次的一次升华。他在讲课中得到的首先会是基础的知识,表面的知识,这些可能是老师要在自己的课堂上绞尽脑汁想教给学生的,现在可以比较容易得做到。其结果可能更接近我们教育的本质: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等等,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这是一次彻底的换位。学生想不体验到老师的艰辛,老师想不了解学生的苦衷,都不再可能。作为成人再在课堂,这四十五分钟自己能不能完全集中精力听讲,当被学生点名站起时自己的心情那是相当复杂,遥想当初学生一个问题回答不出,作为老师是如何生气,乃至冷嘲热讽,现在才知道如果课讲得没意思,想四十五分钟一点不分心那是何等艰难。相反,很多学生下来,感慨万千:当个老师真不容易啊,当个好老师更是何其的难。学生与老师都在反思,都在这样的课堂受益匪浅。
当然,教师毕竟是教师,在很多专业方面钻研多年,其造诣绝非一日之功,学生当不可比,何况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有教师的经验也不是三五年可以掌握的,那么在学生走向讲台的同时,教师决不能够放任自流,一是在学生备课过程中要予以必要的帮助;教师还要在学生的课后适当的补充和总结,对于那些重点课文,不容易讲透的内容还要再加工;另外还要统筹安排学生的讲课,要更有计划性。
如果可能,何不把讲台也变成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另一方舞台呢?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