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做文,做人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rmer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和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说白了只有两个——做文和做人。顾名思义,做文就是做文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做作文;做人就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解决价值取向的问题。语文教学就是要解决做文和做人的问题。
  多年来,关于“语文”的概念,历来就有许多种定义,如“语文”是“语言文字”,“语文”是“语言文学”,“语文”是“语言文化”等等。而叶老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定义较为大众所接受。因为这一定义既表达了“语言文字”这一认知,又体现了“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内涵,它既没有否定“语文是语言文字”也没有否定“语文是语言文学”或“语文是语言文化”。简短的八个字已将其涵盖其中。
  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新课标中是这样阐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然而语文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的特点却让语文课程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庐山,成了“养在深闺人难识”的小姑娘。
  语文教学何去何从?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行之有效?这一系列问题无疑成了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桎梏。新课标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性质的正确认识是关系到如何落实新课标和新教材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一线教师如何正确对待语文新课程和新课改,关系到一线教师如何正确看待新教材、处理新教材,如何进行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设计,关系到教师自己如何对待自身的教、教什么,如何对待学生的学、学什么,这样一个个教学中的基本问题。不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就不能解决语文教学中各种有悖语文教学规律和课改精神的教学现象。在全国性教学大赛和教学研讨会上,在高张的“人文性”的大旗下,一些教师甚至是名师的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上成了哲学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澄清这个“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究竟是怎样一个“统一”,就无法科学地落实语文教学和新课标。那么,笔者可否大胆设想语文的工具性说到底就是做文,语文的人文性说到底就是做人呢?做文和做人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之中的。做文与做人应该更象一杯盐水,是一个水乳交融难分难解的统一。做文是水,做人就是盐,我们无法通过吃盐获取水的滋润,只能通过饮用盐水来补充相应的营养。只要我们将这杯盐水让学生完全吸收了,我想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最先就是从字词句段入手,一直到篇。就像砌墙一样,我们先得准备水,砂子,水泥,砖等材料,然后一步一步将它们合并在一起,形成一堵墙。单单是一堵墙还不够,我们还要要求其美观、坚固、实用等等。那么,对于一篇文章,我们也就应该从字词句教学入手,学生只有先牢固掌握了字词句,接下来才能遣词造句,连段成篇,才能向更高一步邁进。就好像砌墙,先有材料,后才会成墙;至于粉刷呀装修呀,那就是进一步的要求了。遣词造句,连段成篇实际上就是训练学生的基本做文能力;而如何将词变成优美的句子,将段堆砌成华丽的篇章,就成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了。做文的目的、内涵则表达了作者的意图,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学生做人的能力的一种训练了。
  言为心声,文以达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使学生愿意将自己心中的话说出来,有话可说,有文可做。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
  文学即人学,做文即做人,文以载道。我们在教会学生做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让我们先拿最基本最简单的识字写字这一语文学习过程来看,孩子们在一笔一划地学写汉字和一个音一个音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识汉字的过程中就是在传承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当他或她把一个个汉字写得越来越工整,越来越好看时就意味着其审美能力一点一点地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个写字的修炼过程就是在消磨着孩子们的野性,化解着孩子们的不羁,在中规中矩的写字训练中把孩子们纳入到一种尺度之中;是在磨练着孩子的耐力、毅力和恒心;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向孩子们传递着一些难以言传的东西,渗透着一些思想情感、哲学意识、艺术品位甚至是人格的砥砺。这种人文的渗透一定要做到水乳交融,润物无声,教学无痕。使学生不自觉的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耐挫力和爱憎分明的价值取舍,受到良好的做人教育。
  一个个小小的汉字都在用它的点横撇捺、在用它的形象无声地传达着民族文化,更不用说那一篇篇经过精心选择文质兼美的选文了。入选教材的每篇课文都可以说是对学生人性的一次熏陶,人格的一种砥砺,价值取向的一次鞭策。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牢牢把握课文的内容,教会学生学会做文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要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它对我们这个社会有什么意义?它是要传达一种思想,负载一种精神,还隐含着一种文化?既然是,我们就要去识得庐山真面目,我们就要去学习,接受,继承,发扬,古为今用,他为我用,以此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指导我们更好的做人。
  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在辨证把握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理念下,力求“以语言实践活动为凭借,在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性,让学生在感悟、理解、欣赏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陶冶”。同时教会学生做文和做人,使之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作者单位:陕西省洋县关帝镇铁河完全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精神生活和视觉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这种情况下园林绿化的施工管理必然引起了社
大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运动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   回顾高校体育的教学实践,它基本经历了三个时期。一个时期是单纯的追求技术教学,强调的是体育基础知识技能和技术教学,注重的是传授;另一个时期是追求体质教学,强调的是课堂运动负荷、运动密度、注重实践;第三个时期是改革教学时期,这一阶段已持续很长时间,改来改去基
语文不单单是人们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换的载荷,它还是我们探索、认识和理解外部环境的处理器,涉及对外部信息接收,编辑,经过逻辑运算,形成主体性认识,进而产生好坏、善恶、美丑等辨别性看法,它还具有审美性和人文性,让人变得富有教养,变得更有人格,为民族的人文精神提供支撑。中职语文教学最容易落入窠臼就是语文教学倾向于工具化和功利化,认为语文教学就是简单的认字、遣词、造句、列段,然后对工作进行描述和说明,或
摘 要:教学改革大幕的拉开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变 化。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重要成果的多媒体大量进入初中课堂教学,在创新课堂教 学的同时,也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挑战。从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 弊分析入手,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借助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多媒体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凭借图像、 声音、动画、音像等信息为学生展现生
围绕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积极主动地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探索现代科学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和新途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研究,师生信息素养得到了普遍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革,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加强。探索出了适合学情的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加快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重要
衡阳市南岳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做好群众工作,促进党员干部求真务实,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给我们以现实启示:真心为民,才能让群众满意;工作务
健美操教学已是各大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但是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探讨改进的办法。  一、高校健美操教学状况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我国健美操选手表现优异,获得了六枚金牌中的五枚,这充分说明我国高校的健美操教学开展得还是比较好的,最起码在精英培养方面应该在世界还是处于领先地位。健美操是一项艺术性比较强的体育运动,它以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日渐加快,西方国家园林设计的优秀理论也逐渐传入中国。在这些浪潮的冲击下,中国园林设计在充分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也要吸收先进的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
随着我国油气长输管道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管道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行业内部乃至整个国家和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针对目前油气长输管道安全管理体系,结合作者所在单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