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大体上分为四块:课文、基础知识、能力训练、课外活动。我们除了要利用课程改革之后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重新吸引学生之外,课外活动这一块绝对不容忽视。我一直坚持开展形式较为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很大关系。正是由于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品质,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受益匪浅。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与语文课堂教学相比,就其性质来说,它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自愿参加,以自学为主的活动,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就其内容说,它不完全受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限制,有较大的伸缩性,因而也更加广泛,天地广阔;就其形式和方法来说,它有很大的灵活性,形式多种多样,方法丰富多彩。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师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和充足的时间,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可有可无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所以只有把语文活动课正式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语文活动课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1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也不是放学生盲目地去玩耍,而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特殊学习活动.语文活动课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语文的社会性和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是以教教材为中心,内容狭窄,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因而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及应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举行”节日献礼”师生美文共赏,”爱的芬芳”专题手抄报,”看名著,记人名”周末活动,搜集五彩缤纷的民间对联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让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又实实在在。上完我的每一堂活动课,学生们都会感慨的说:”原来玩也能学到知识,语文竟然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只是在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教师并没有引领他们真正走进语文的天地。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小型新闻发布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
2 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总之,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让语文活动课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一颗最闪亮的明星。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与语文课堂教学相比,就其性质来说,它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自愿参加,以自学为主的活动,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就其内容说,它不完全受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限制,有较大的伸缩性,因而也更加广泛,天地广阔;就其形式和方法来说,它有很大的灵活性,形式多种多样,方法丰富多彩。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师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和充足的时间,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可有可无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所以只有把语文活动课正式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语文活动课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1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也不是放学生盲目地去玩耍,而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特殊学习活动.语文活动课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语文的社会性和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是以教教材为中心,内容狭窄,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因而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及应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举行”节日献礼”师生美文共赏,”爱的芬芳”专题手抄报,”看名著,记人名”周末活动,搜集五彩缤纷的民间对联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让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又实实在在。上完我的每一堂活动课,学生们都会感慨的说:”原来玩也能学到知识,语文竟然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只是在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教师并没有引领他们真正走进语文的天地。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小型新闻发布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
2 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总之,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让语文活动课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一颗最闪亮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