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功能,“即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教学内容要反映社会生活,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生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等。语文教学中的游戏,其实就是在新的课程改革这样的大气候下提出来的,它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找到了一条非常有效的、切实可行的路子。作为语文教学的游戏,它具有如下特点:
1 它注重的是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席勒认为,游戏状态是一种克服了人的片面和异化的最高的人性状态,是自由与解放的真实体现。他有一句明言:“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游戏不同于以智育为唯一内容的语文教学的基本点,就在于它是人的全面的投入。在游戏中,参与者总是全身心的投入,他的认知,他的情感,他的意志,他的态度等等,每一个因素都积极参与其中。
如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新闻稿。上课时,我首先让诗词组同学的代表上台带领全班同学朗诵毛主席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然后由录制组学生放映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几个片断,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历史组的同学介绍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又由新闻组的同学派两位代表上台讲解新闻的特点和构成,并引导大家由问题入手,对这则新闻进行简单的分析:找出导语、分析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再让地理组的同学展示一张他们自己按比例绘制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由一位男生头戴帽饰,手执教鞭,象个高级指挥员似的,为全班同学讲述我军中、西、东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况。以这样的形式上课,学生的学习所得就比以其它形式要多,语文素质就能得到比较全面的提高。
2 在教学原则上,突出学生主体
游戏都是游戏者的游戏。游戏的参与者,就是游戏的主体。教师作为指导者、组织者,他们始终都只是起指导和组织作用,根本不可能代替学生游戏,充其量,老师也只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游戏,成为一个游戏的主体。一些优秀教师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成功的表率。他们或以现代教学媒体为手段,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或把学生领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领略风光的无限,或以辩论的形式展开对问题的阐释,或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诗歌的朗诵等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原则和精神。在教学设计上,体现游戏原则。游戏的原则主要有快乐原则和竞争原则。任何游戏,都以快乐为宗旨,没有快乐,便没有游戏。群体游戏,都存在着竞争;没有竞争,游戏的进行便会缺少动力。
语文教学中的游戏,在设计上便不同于以往。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他的教学中就体现了游戏原则。在课文的预习上,他采用分段包干的形式进行,让一个或几个学生承包一段或几段。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想方设法查找资料,组织讨论,力求对课文有比深刻的理解,以不辜负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期望,也使自己和同学真有所得。在考试方面,他也从不命题,从不改卷,一切都由学生自己进行。他的妙着在于,发动每一位同学,让他们自己命题,命题的水平以与期中或期末考试试卷上的试题的重合或相似的多少为标准。命题以后,由学生自己组织考试,自己进行改卷。整个这一套,实际上都体现了游戏的原则。首先是快乐。原先神秘的老师出卷、老师命题,现在大众化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考试这种向来都看得非常严肃、非常正经的事情,老师居然放手让他们自己干,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学习好坏,原来自己就可以检测,自己的命运仿佛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于是,命题的过程便伴随着愉快,伴随着情趣,伴随着激情。其次是竞争。让他们自己命题,他们就必须考虑质量的高低,考虑其他同学命题的质量如何。每个人都在关注着别人如何命题,看着别人命题的水平。这其实就是一种比较,一种竞争。一比较,一竞争,兴趣就激发起来了,学习的动力就足了。当然,必须指出的是,这样的竞争不同与商业上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而使大家合作共存,共同进步。
3 在学习的过程动力上,注重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
学习需要动力,而动力有内外之分。内在动力是学习过程本身的动力,外在动力则来自学习过程之外,它是为了达到学习之外的其他目的,如为了将来有份好工作而学习等。外在目的一旦达到,就不具有动力的作用。所以,内在动力更具有长远的价值。在内在动力中,兴趣又是十分重要的一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游戏的过程、愉快的过程,使学习本身具有动力的价值。
让我们来看两种积累成语的方法。有位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学好语文,打好基础,叫大家去背成语词典。开始时,大家觉得新鲜,尽头十足,每天都能背下20个。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就感到乏味。慢慢地就放弃了,短时间内强迫自己记下来得东西,不久也忘记了,徒然耗费了许多精力。现在,很多老师虽然也让学生积累成语,但采用的方法却大不相同,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比赛。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胜,尽管赛前也作了很多准备,包括搜集、背诵。但由于这样的方法,具有游戏色彩,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学得就更富有激情,理解得也更深,记得也更牢,效果就比纯粹的死记硬背好得多。
现在,在我们的课堂上,游戏性质的活动已经越来越多。语文课本中,还编入了一些语文游戏。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游戏,其特点是多方面的,几乎从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层次,我们都可以发现它有它自己的特点。但有了以上几方面,我们就可以知道游戏的语文教学是怎样的一种教学方式。
1 它注重的是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席勒认为,游戏状态是一种克服了人的片面和异化的最高的人性状态,是自由与解放的真实体现。他有一句明言:“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游戏不同于以智育为唯一内容的语文教学的基本点,就在于它是人的全面的投入。在游戏中,参与者总是全身心的投入,他的认知,他的情感,他的意志,他的态度等等,每一个因素都积极参与其中。
如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新闻稿。上课时,我首先让诗词组同学的代表上台带领全班同学朗诵毛主席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然后由录制组学生放映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几个片断,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历史组的同学介绍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又由新闻组的同学派两位代表上台讲解新闻的特点和构成,并引导大家由问题入手,对这则新闻进行简单的分析:找出导语、分析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再让地理组的同学展示一张他们自己按比例绘制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由一位男生头戴帽饰,手执教鞭,象个高级指挥员似的,为全班同学讲述我军中、西、东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况。以这样的形式上课,学生的学习所得就比以其它形式要多,语文素质就能得到比较全面的提高。
2 在教学原则上,突出学生主体
游戏都是游戏者的游戏。游戏的参与者,就是游戏的主体。教师作为指导者、组织者,他们始终都只是起指导和组织作用,根本不可能代替学生游戏,充其量,老师也只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游戏,成为一个游戏的主体。一些优秀教师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成功的表率。他们或以现代教学媒体为手段,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或把学生领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领略风光的无限,或以辩论的形式展开对问题的阐释,或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诗歌的朗诵等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原则和精神。在教学设计上,体现游戏原则。游戏的原则主要有快乐原则和竞争原则。任何游戏,都以快乐为宗旨,没有快乐,便没有游戏。群体游戏,都存在着竞争;没有竞争,游戏的进行便会缺少动力。
语文教学中的游戏,在设计上便不同于以往。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他的教学中就体现了游戏原则。在课文的预习上,他采用分段包干的形式进行,让一个或几个学生承包一段或几段。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想方设法查找资料,组织讨论,力求对课文有比深刻的理解,以不辜负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期望,也使自己和同学真有所得。在考试方面,他也从不命题,从不改卷,一切都由学生自己进行。他的妙着在于,发动每一位同学,让他们自己命题,命题的水平以与期中或期末考试试卷上的试题的重合或相似的多少为标准。命题以后,由学生自己组织考试,自己进行改卷。整个这一套,实际上都体现了游戏的原则。首先是快乐。原先神秘的老师出卷、老师命题,现在大众化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考试这种向来都看得非常严肃、非常正经的事情,老师居然放手让他们自己干,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学习好坏,原来自己就可以检测,自己的命运仿佛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于是,命题的过程便伴随着愉快,伴随着情趣,伴随着激情。其次是竞争。让他们自己命题,他们就必须考虑质量的高低,考虑其他同学命题的质量如何。每个人都在关注着别人如何命题,看着别人命题的水平。这其实就是一种比较,一种竞争。一比较,一竞争,兴趣就激发起来了,学习的动力就足了。当然,必须指出的是,这样的竞争不同与商业上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而使大家合作共存,共同进步。
3 在学习的过程动力上,注重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
学习需要动力,而动力有内外之分。内在动力是学习过程本身的动力,外在动力则来自学习过程之外,它是为了达到学习之外的其他目的,如为了将来有份好工作而学习等。外在目的一旦达到,就不具有动力的作用。所以,内在动力更具有长远的价值。在内在动力中,兴趣又是十分重要的一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游戏的过程、愉快的过程,使学习本身具有动力的价值。
让我们来看两种积累成语的方法。有位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学好语文,打好基础,叫大家去背成语词典。开始时,大家觉得新鲜,尽头十足,每天都能背下20个。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就感到乏味。慢慢地就放弃了,短时间内强迫自己记下来得东西,不久也忘记了,徒然耗费了许多精力。现在,很多老师虽然也让学生积累成语,但采用的方法却大不相同,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比赛。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胜,尽管赛前也作了很多准备,包括搜集、背诵。但由于这样的方法,具有游戏色彩,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学得就更富有激情,理解得也更深,记得也更牢,效果就比纯粹的死记硬背好得多。
现在,在我们的课堂上,游戏性质的活动已经越来越多。语文课本中,还编入了一些语文游戏。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游戏,其特点是多方面的,几乎从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层次,我们都可以发现它有它自己的特点。但有了以上几方面,我们就可以知道游戏的语文教学是怎样的一种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