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依样绘葫芦 垂与不垂皆妙趣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881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写意画家来说,葫芦是非常适宜表现意趣的题材:其形喜人,有如意之谓;其腹便便,寓多子多福;更有藤蔓缠绕,象征硕果有渊……葫芦的一生好像都是喝了酒长成的,无不恣肆烂漫,所以画葫芦就是画如意,需要能够解衣盘礴、松驰笔墨的人方可为之。
  近世画家中有两个人最喜欢也最擅长画葫芦,一个是吴昌硕,一个是齐白石。吴昌硕作画重气势,绘葫芦更是凭藉那一手极具金石意味的草篆笔法写藤蔓,盘纡缭绕,气机畅旺,画到兴致上,所绘更是得意忘形,最为传神。他常常给自己所画葫芦取名“依样”,旧谚谓“依样画葫芦”。吴昌硕绘葫芦别开生面,是依样画葫芦?显然不是,这是佐人回味,如意之谓。前几年,我曾经在一篇短文中戏言吴昌硕画葫芦,与其说是吴昌硕选择葫芦来作画,不如说是葫芦选择了吴昌硕手中这管毛笔来张扬,就是因为吴昌硕的笔墨意趣与葫芦的恣意形态最可对应。
  齐白石对吴昌硕极为推崇,他也喜欢画葫芦,一生画葫芦几十年,一直画到生命的最后阶段,并且越至晚年笔墨越率性。比如96岁所作葫芦小幅,两只葫芦垂枝藤叶间,大笔楷楷,色墨淋漓,灿烂而热烈。他也有“依样”的葫芦,比如89岁时就曾在一张随手拈来的纸上画下两只简笔葫芦,名曰“年年依样”,其实他的用意与吴昌硕一样,乃断其句而全其意,即“年年依样,岁岁如意”者是也。
  


  齐白石画葫芦曾被人指“所画皆垂藤,未免雷同。”对此虽然他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雷同确实存在,他也曾经为此有过烦恼。在一幅葫芦图上他题诗道:“别无幻想工奇异,粗写轻描意总同。怪殺天工工造化,不更新样与萍翁。”(见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家属捐献齐白石作品第316号《葫芦图》)雷同自然与他画得多有关,但选择以绘垂藤来表现葫芦之美则是他的审美选择,因为葫芦之趣一半在瓜(葫芦又名匏瓜)、一半在藤,老藤生黄,垂枝向下,这不仅是葫芦生长的自然现象,更是他笔墨传达的重点所在。齐白石认为“藤不垂绝无姿态”(齐白石题葫芦图语),为此他不遗余力进行探索,“画藤以垂为佳,牵籬扶架最难大雅,余故不辞万幅雷同。”(见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家属捐献齐白石作品第232号《葫芦图》题跋。)画得多了,他心里有谱,垂藤之外,他总结出了自己画藤的经验:“画藤愁不乱,能乱即有神。”又说:“好似书飞白,又如结乱绳。”(《画藤歌》)至晚年更是笔走龙蛇,放怀驰骋,所绘葫芦个个如意。
  本文所示横幅《葫芦》为其册页中的一幅,91岁所作。齐白石绘垂藤葫芦都是竖幅,横幅难垂,且一藤一瓜,藤不繁何以乱?他却不徐不疾,信由手中笔管盘缠,绕叶带实。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构图上“八大”空灵的影子,然而“八大”是空灵和孤寂冷逸,此幅葫芦却色墨交互、笔线穿插,既空灵又热烈。其实,白石老人晚年绘葫芦并非死守“垂藤”,也非幅幅“乱”藤,而是更加注重画之韵味。不垂亦“垂”,不乱亦“乱”,最是雅观,这是齐白石晚年画葫芦引人入胜之所在。
其他文献
近日,浙江温州瓯海法院先后两次在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上公开拍卖了一批落款为现当代名人的书画。而这批公开拍卖的书画作品中有一部分在拍前就已被鉴定为赝品。  这两次一共有包括9件真迹和13件赝品在内的22件书画作品在淘宝网司法平台上拍卖,其中不乏现当代名家的赝品。最终19件成交,成交率达86.3%,总成交额为39万余元。根据相关网站的数据显示,当时单笔拍卖围观人数最多达5572人次,出价次数最多达44次
期刊
这几天父亲要搬到新居,对于爱书人来讲,搬家就是“搬书”。父亲已九十三高龄,一辈子积聚的图书,所剩无多,但搬起来还是显得很大的量,单是一部中华书局版二十四史,就有小三百本!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说过一句感叹之语:“这么多书没人接班呀!”现在父亲又老调重谈,他说自己岁数大了,眼睛也不好,书肯定是要散的,但不能全散光,他还是要留一些书在身边“娱老”,所以在布置新居所添新家具里有一项是书柜。  搬书之累,甚
期刊
自拍本是一件好玩的事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喜爱自拍的人也越来越多。手臂长度不够,拍不到全景没关系,只要举一根长长的自拍杆,自然就能解决。从风靡欧美至国内流行,如今“自拍神器”着实有着越来越火的趋势。不过,最近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文博机构陆续对自拍杆下“禁令”,让不少人开始重视起这一“神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据悉,现在在南京的一些景区内,常常能看到自拍杆的身影。例如在总
期刊
要说杯子的妙处,有一本书推荐读者不妨再仔细看看——金庸的《笑傲江湖》。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杯子能和武侠、江湖有什么关系呢?这正是《笑傲江湖》的独到之处。血雨腥风、明争暗斗,这不过是寻常的江湖事,浪漫潇洒、风情万种,才讲得出真正的江湖味。正如第十四章《论杯》,祖千秋和令狐冲就小小的杯子便有着一番精彩对话。要说杯中趣,此段文字不可不读。  祖千秋见令狐冲递过酒碗,却不便接,说道:“令狐兄虽有好酒,却无
期刊
杯子,一个装水、装茶、装酒的容器,有什么可说的呢?  其实,这种感觉就好比我们看见自己的手和脚一样,它就在那里,彼此太熟悉了,以至于常常忽略它的存在。但突然有一天,没了它,或是它生病了,我们才意识到它是多么重要,才发现它原来是这样美。  杯子就是这样的存在。  好,当你重视了杯子的存在,便会发现杯子的奥妙与趣味。  先从格调高的说起。从哲学角度来看,每一个杯子都体现了人们对自我和外物关系的一种认知
期刊
探究中国古代杯子的形态,造型是最直观的一个要素。什么样的杯子适合喝酒,什么样的适合饮茶?什么样的入口舒适,什么样的握着称手?什么样的端庄可赏,什么样的最耐把玩?什么样的形制古雅,什么样的奇巧取胜?……一个杯子的造型,可不仅仅是口、身、底、足这些看似简单的设计要素的随意罗列,而是一门集实用、审美、礼仪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  一个杯子的造型设计同样离不开相应时代的审美、风尚和礼俗,而每一个经典的造型又
期刊
近日有消息称,山东省青州书画市场的“艺术金融风险正在迅速发酵,即将迎来断崖崩盘”。据悉,青州在国内现当代书画市场被誉为“中国书画第一乡”,素来有着占据市场“半壁江山”之说,因而这一“变故”传出后,立即引起了业界的震动。那么,真实情况究竟如何?青州书画市场未来的走向是没落,还是会迎来洗牌调整后的新转型?  市场表现萧条  “我已经连续4个月处于歇业状态了。没办法,现在市场特别不景气,手里的作品出不去
期刊
我是一个“杯子控”,这不仅是自我定义,身边的朋友也是这样说。杯子控的症状是无论在现实还是网络,不论是三次元还是二次元,不论价格几何、有什么功能,只要看到喜欢的杯子、心生“我好钟意它”,就会想办法将其收入囊中。这是不是有点任性?但是自我感觉很开心、很满足啊!若说这是一种病,那么想必我已经病入膏肓。    如果要明确我何时成为一个杯子控的,其实真的很难。但是任何执念的产生,似乎都应该有个契机。我只是记
期刊
喝洋酒在中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如今更有越来越流行之势。与中国传统的酒类一样,洋酒也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文化,而与中国白酒重“饮”不同,洋酒更重一个“品”字。  洋酒的品类很多,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特其拉(龙舌兰)等等,还有普及相对广泛的红白葡萄酒和香槟等起泡酒,也可算作是洋酒的范畴。这些洋酒喝起来的讲究也很多,不同场合、不同时间要喝不同的酒,不同的酒更要配上不同的酒杯。如果你在酒吧或某种场
期刊
把石砚和龙结合在一起,是汉代制砚艺人匠心独具的艺术杰作。这种把龙与石砚巧妙结合的设计构造,达到了艺术表现的高度和谐,在作为书写和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外,还是充满艺术魅力的陈设用品。目前我国发现的汉代盘龙石砚很少,且均出自于较大型的东汉墓葬中。这种盘龙石砚是墓主人生前的实用品,有的还刻有铭文,而死后则作为心爱之物随葬。    图1所示盘龙石砚,通高12厘米,直径14.5厘米,1993年出土于河南三门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