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方式,对于材料作文的审题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要解决审题问题,就要先弄清楚材料作文命题的特点。纵观历年来高考试卷中的材料作文,可发现有四大规律:一是命题形式都是在考查我们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二是命题范围都是在考查某一社会现象所体现的精神品质,三是命题含意都是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四是命题内容都是与时代精神相吻合。
一、审命题人的意义指向——“同一关系”
怎样审出命题人对作文材料的参悟呢?一看命题人编制这则作文材料的用心用意,二看命题人对考生的写作预期和提示。
审题的第一要务就是审命题人是怎么理解这则作文材料的,考生必须和命题人构成同一关系,也就是说,考生写作的思维过程必须和命题人命题的思维过程构成完全重合的同一关系。简单地说,就是考生需要运用求同思维方法,和命题人构成认识、思维的完全重合。
比如,2010年全国高考卷作文题目,讲的是网上展开的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大讨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从而纠正肯定一面就必然否定另一面的单极思维模式。命题人将一个对立相反的事物摆在考生面前,看考生能否很快地找到对立统一的辩证方法。找到了,找准了,就和出题人构成了同一关系,即考生想的和出题人想的完全重合了。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矛盾现象,就是这则作文材料的用心所在,而辩证思维、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则是命题人对学生的写作预期和提示。
二、审作文材料所蕴含的本质意义——“击中10环”
审作文材料所蕴含的本质意义就是要求考生击中作文材料这个靶子的10环。作文材料仅仅呈现了一个客观事物的表象,而考生需要剖解的则是这一表象的本质。那么,怎么透过材料的表象挖掘出本质意义呢?
这里具体教考生几个可操作的方法:
1.从作文材料中的核心意象、核心人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审出本质意义。比如2014年重庆卷一个游客到波罗的海海滨度假与一房东老人关于租房的故事材料,核心人物是房东,这位房东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要与人为善。这样材料的本质意义就是:善良、仁爱、为他人着想。
2.从作文材料中意象与意象、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联系所折射出的道德审出本质意义。比如2007年全国卷丛飞资助贫困大学生,还有华南农学院和一所希望小学互助的材料,都在表明一个主题:关爱、助人、人性之美。
3.从作文材料中事件的发展趋势审出本质意义。比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游客到动物园喂养动物导致动物丧失觅食能力的材料,这个事件昭示是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背离带来的危害,因此材料的本质意义环就是:错位的爱是一种伤害。
三、审材料性作文永恒的考查内容——“精神品质和思维品质”
我们可以把全国恢复统一高考以来所有的材料作文拿出来分析一下,发现这所有的作文题目都是在考查两个品质:精神品质和思维品质。
精神品质的内涵包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思维品质的内涵则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我们可以随便拿任何一个高考作文材料来证明这两个考查角度。
2010年全国卷网上开展的深阅读浅阅读大讨论的材料、2014年新课标卷游客到动物园喂养动物使动物丧失觅食能力的材料等等,都是考查思维品质中的辩证全面地看问题的内容。以上思维品质的考查都没有跳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的范围。2012年新课标卷修船工刷漆顺便补洞的材料仍然是谈精神品质——人性美与回归、2013年新课标卷“尊重、包容、为他人着想”的材料同样是谈精神品质——美德、和谐、2014年全国大纲卷农民工住院欠费打工抵债的善举材料又是談精神品质——仁爱与助人,以上所有精神品质的考查都没有跳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的范围。
四、审与众考生普遍立意角度不同的独创角度——“这一个”
审众考生就是思考一般考生会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立意,而自己在立意时要能另辟蹊径,标新立异。
怎样审众考生的立意角度呢?一看众考生拿到作文材料时与自己感觉相同的第一构思,这些第一构思多为作文材料的表象或大众化角度;二看众考生平时“假、大、空、套、旧”的思维定式。
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目,是谈中国崛起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是一遇到祖国之类的内容,就开始凭空抒发爱国主义的激情,表达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感情。这也就是大多数考生的第一构思。而我们考生要想与众不同,那就必须避开众考生的共性构思,从自我真实的人生经历和感受出发,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作为新疆的孩子,就要以自己的勤奋学习,争取考上内地的大学,学成后再回到新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的模范,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五、审作文材料与时代精神的吻合——“老中医把脉”
怎样审时代精神呢?一看时代生活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二看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
只要细心分析一下历年高考作文材料,就不难发现,高考作文总是和时代同步的,总是时时扣着时代的脉搏在跳动的。高考作文,是影响到整整一代青年的写作,怎能不扣着时代的脉搏、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呢?
2012年湖北高考卷作文题是谈科技发展、信息技术时代的材料,这实际上紧扣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脉搏。
2013年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圆的材料,实际上紧扣了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时代脉搏。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高中同学的友谊、关系中的尊重、包容、为他人着想的材料,同样都紧扣了传递正能量的时代脉搏。
2014年湖北卷游客登山出现留在山脚、留在山腰、登上山顶的材料,实际上紧扣了中国梦、不断追求更高理想的时代脉搏。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山羊过独木桥的传统团体比赛的材料,就是紧扣了中国梦、中国不称霸、中国与世界同发展共赢的时代脉搏。
一、审命题人的意义指向——“同一关系”
怎样审出命题人对作文材料的参悟呢?一看命题人编制这则作文材料的用心用意,二看命题人对考生的写作预期和提示。
审题的第一要务就是审命题人是怎么理解这则作文材料的,考生必须和命题人构成同一关系,也就是说,考生写作的思维过程必须和命题人命题的思维过程构成完全重合的同一关系。简单地说,就是考生需要运用求同思维方法,和命题人构成认识、思维的完全重合。
比如,2010年全国高考卷作文题目,讲的是网上展开的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大讨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从而纠正肯定一面就必然否定另一面的单极思维模式。命题人将一个对立相反的事物摆在考生面前,看考生能否很快地找到对立统一的辩证方法。找到了,找准了,就和出题人构成了同一关系,即考生想的和出题人想的完全重合了。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矛盾现象,就是这则作文材料的用心所在,而辩证思维、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则是命题人对学生的写作预期和提示。
二、审作文材料所蕴含的本质意义——“击中10环”
审作文材料所蕴含的本质意义就是要求考生击中作文材料这个靶子的10环。作文材料仅仅呈现了一个客观事物的表象,而考生需要剖解的则是这一表象的本质。那么,怎么透过材料的表象挖掘出本质意义呢?
这里具体教考生几个可操作的方法:
1.从作文材料中的核心意象、核心人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审出本质意义。比如2014年重庆卷一个游客到波罗的海海滨度假与一房东老人关于租房的故事材料,核心人物是房东,这位房东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要与人为善。这样材料的本质意义就是:善良、仁爱、为他人着想。
2.从作文材料中意象与意象、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联系所折射出的道德审出本质意义。比如2007年全国卷丛飞资助贫困大学生,还有华南农学院和一所希望小学互助的材料,都在表明一个主题:关爱、助人、人性之美。
3.从作文材料中事件的发展趋势审出本质意义。比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游客到动物园喂养动物导致动物丧失觅食能力的材料,这个事件昭示是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背离带来的危害,因此材料的本质意义环就是:错位的爱是一种伤害。
三、审材料性作文永恒的考查内容——“精神品质和思维品质”
我们可以把全国恢复统一高考以来所有的材料作文拿出来分析一下,发现这所有的作文题目都是在考查两个品质:精神品质和思维品质。
精神品质的内涵包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思维品质的内涵则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我们可以随便拿任何一个高考作文材料来证明这两个考查角度。
2010年全国卷网上开展的深阅读浅阅读大讨论的材料、2014年新课标卷游客到动物园喂养动物使动物丧失觅食能力的材料等等,都是考查思维品质中的辩证全面地看问题的内容。以上思维品质的考查都没有跳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的范围。2012年新课标卷修船工刷漆顺便补洞的材料仍然是谈精神品质——人性美与回归、2013年新课标卷“尊重、包容、为他人着想”的材料同样是谈精神品质——美德、和谐、2014年全国大纲卷农民工住院欠费打工抵债的善举材料又是談精神品质——仁爱与助人,以上所有精神品质的考查都没有跳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的范围。
四、审与众考生普遍立意角度不同的独创角度——“这一个”
审众考生就是思考一般考生会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立意,而自己在立意时要能另辟蹊径,标新立异。
怎样审众考生的立意角度呢?一看众考生拿到作文材料时与自己感觉相同的第一构思,这些第一构思多为作文材料的表象或大众化角度;二看众考生平时“假、大、空、套、旧”的思维定式。
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目,是谈中国崛起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是一遇到祖国之类的内容,就开始凭空抒发爱国主义的激情,表达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感情。这也就是大多数考生的第一构思。而我们考生要想与众不同,那就必须避开众考生的共性构思,从自我真实的人生经历和感受出发,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作为新疆的孩子,就要以自己的勤奋学习,争取考上内地的大学,学成后再回到新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的模范,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五、审作文材料与时代精神的吻合——“老中医把脉”
怎样审时代精神呢?一看时代生活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二看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
只要细心分析一下历年高考作文材料,就不难发现,高考作文总是和时代同步的,总是时时扣着时代的脉搏在跳动的。高考作文,是影响到整整一代青年的写作,怎能不扣着时代的脉搏、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呢?
2012年湖北高考卷作文题是谈科技发展、信息技术时代的材料,这实际上紧扣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脉搏。
2013年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圆的材料,实际上紧扣了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时代脉搏。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高中同学的友谊、关系中的尊重、包容、为他人着想的材料,同样都紧扣了传递正能量的时代脉搏。
2014年湖北卷游客登山出现留在山脚、留在山腰、登上山顶的材料,实际上紧扣了中国梦、不断追求更高理想的时代脉搏。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山羊过独木桥的传统团体比赛的材料,就是紧扣了中国梦、中国不称霸、中国与世界同发展共赢的时代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