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本文是笔者结合工作中的实践,来谈谈如何爱学生、尊重和宽容学生,进而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一、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因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对待一个优秀的学生,教师都认识到该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但对待一个差生,每个教师却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或是“疾恶”太严,缺乏宽容的气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人格价值和品质,就难以和差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
郑培培同学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与父亲离婚了,她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父亲在她十二岁的时候又结婚了,虽然后妈对她很好,但却使原本就不太活泼的她变得更加内向,对人对事的看法有时也很偏激。同学们都不太喜欢她,由于学习上家里人帮不上她,因此她经常请教她的同桌李越,而李越是一个开朗、热情的男孩子,在学习上给了郑培培很大的帮助。特殊的家庭环境使郑培培比同龄的孩子思想上要早熟,对李越的感激之情逐渐起了微妙的变化。
这一变化没能逃过我的眼睛,可是怎样与郑培培谈呢?太直接怕她接受不了,但不说明了又怕她越陷越深。于是我先找到班干部开一个会,决定在班里确定几个学习互助小组,由班里学习好的几名同学对特定的几名同学进行学习辅导,郑培培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办法不但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而且使郑培培等同学感受到了同学间的关爱。然后,我才找到郑培培,真诚地与她进行了一次谈话,向她说明:同学间的友谊是多么纯真与可贵,不要一时不慎,使这种感情变得过于沉重,打开自己的心扉,你会发现门外有许多好朋友在等着你。我在征得郑培培同意的情况下,给她换了一个学习较好的女生同桌,使她融入集体的怀抱,端正了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世界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在老师心目中,每个儿童,外貌不一、性格不一、生活的环境不一,他们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热爱着自己的世界,又在这个小天地里以不同的方式生活着。孩子们与老师朝夕相处,可是老师真的了解学生吗?老师是否能进入孩子们那无拘无束的“王国”,踏进孩子们那纯洁无暇的“领地”呢?
金亮同学聪明活泼,对事热情,兴趣广泛。他被任命为班长后,虽有热情,却不会工作。于是,我便经常与他一同探讨同一件事情上不同的方法所产生的不同后果,使他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班上有几个淘气的男生不服从管理,于是他生气地喊着要辞职。我便给他出了个主意:能不能先与他们交朋友,如果你真成了他们的朋友,他们也决不会把你当敌人,到那时候,他们一定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几天以后,当我再找到金亮时,他已满面春风,辞职一事只字未提。
三、以耐心期待他们的转变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平时老师在严格要求之中,要体现出对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潜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建立平等、民主、互信的师生关系,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张恒同学是个思维敏捷、兴趣广泛的孩子,但由于父母管教不严,显得十分散漫。针对他的情况,我多次与之谈心。但张恒是个很有思想的孩子,每次与他谈话,他只是点头,并不反驳,但过后照样我行我素。
一次偶然的机会,科任老师没收了他上课时写的一篇文章《风中的小花》,其中写到:“……小花不屑与小草为伍,想用花朵证明自己的不同,但小花太久没有开放了,小花在风中枯萎了。”这无疑是孩子心理的写照,而且其中也能看出他在文学上的灵性。因此,本来的一次批评被我换做了一次深谈,在对于他的文笔肯定的同时,鼓励他承担班级的班报工作,并任命他为班报主编。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第二天就来找我为班报起个名字。看着他精神焕发、兴致勃勃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说:“就叫‘绿洲’吧。无论在多么荒凉的沙漠上,都能找到一片绿洲的,你说是吗?”他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此后,他十分用心地投入到班报的编写工作中,他已找到了自己发光的位置,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是的,教师的心里能容下所有的学生,他们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博大的爱,在茫茫夜海中,为那些幼稚与追求的心灵指引航向,为青春引路,为理想护航。■
一、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因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对待一个优秀的学生,教师都认识到该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但对待一个差生,每个教师却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或是“疾恶”太严,缺乏宽容的气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人格价值和品质,就难以和差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
郑培培同学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与父亲离婚了,她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父亲在她十二岁的时候又结婚了,虽然后妈对她很好,但却使原本就不太活泼的她变得更加内向,对人对事的看法有时也很偏激。同学们都不太喜欢她,由于学习上家里人帮不上她,因此她经常请教她的同桌李越,而李越是一个开朗、热情的男孩子,在学习上给了郑培培很大的帮助。特殊的家庭环境使郑培培比同龄的孩子思想上要早熟,对李越的感激之情逐渐起了微妙的变化。
这一变化没能逃过我的眼睛,可是怎样与郑培培谈呢?太直接怕她接受不了,但不说明了又怕她越陷越深。于是我先找到班干部开一个会,决定在班里确定几个学习互助小组,由班里学习好的几名同学对特定的几名同学进行学习辅导,郑培培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办法不但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而且使郑培培等同学感受到了同学间的关爱。然后,我才找到郑培培,真诚地与她进行了一次谈话,向她说明:同学间的友谊是多么纯真与可贵,不要一时不慎,使这种感情变得过于沉重,打开自己的心扉,你会发现门外有许多好朋友在等着你。我在征得郑培培同意的情况下,给她换了一个学习较好的女生同桌,使她融入集体的怀抱,端正了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世界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在老师心目中,每个儿童,外貌不一、性格不一、生活的环境不一,他们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热爱着自己的世界,又在这个小天地里以不同的方式生活着。孩子们与老师朝夕相处,可是老师真的了解学生吗?老师是否能进入孩子们那无拘无束的“王国”,踏进孩子们那纯洁无暇的“领地”呢?
金亮同学聪明活泼,对事热情,兴趣广泛。他被任命为班长后,虽有热情,却不会工作。于是,我便经常与他一同探讨同一件事情上不同的方法所产生的不同后果,使他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班上有几个淘气的男生不服从管理,于是他生气地喊着要辞职。我便给他出了个主意:能不能先与他们交朋友,如果你真成了他们的朋友,他们也决不会把你当敌人,到那时候,他们一定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几天以后,当我再找到金亮时,他已满面春风,辞职一事只字未提。
三、以耐心期待他们的转变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平时老师在严格要求之中,要体现出对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潜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建立平等、民主、互信的师生关系,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张恒同学是个思维敏捷、兴趣广泛的孩子,但由于父母管教不严,显得十分散漫。针对他的情况,我多次与之谈心。但张恒是个很有思想的孩子,每次与他谈话,他只是点头,并不反驳,但过后照样我行我素。
一次偶然的机会,科任老师没收了他上课时写的一篇文章《风中的小花》,其中写到:“……小花不屑与小草为伍,想用花朵证明自己的不同,但小花太久没有开放了,小花在风中枯萎了。”这无疑是孩子心理的写照,而且其中也能看出他在文学上的灵性。因此,本来的一次批评被我换做了一次深谈,在对于他的文笔肯定的同时,鼓励他承担班级的班报工作,并任命他为班报主编。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第二天就来找我为班报起个名字。看着他精神焕发、兴致勃勃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说:“就叫‘绿洲’吧。无论在多么荒凉的沙漠上,都能找到一片绿洲的,你说是吗?”他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此后,他十分用心地投入到班报的编写工作中,他已找到了自己发光的位置,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是的,教师的心里能容下所有的学生,他们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博大的爱,在茫茫夜海中,为那些幼稚与追求的心灵指引航向,为青春引路,为理想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