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与“真实”的整合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m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多的虚拟实验课件已是教师身边一大教学资源,但在目前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初级阶段,虚拟实验课件对许多教师而言恰如“鸡肋”。怎样正确认识虚拟实验?怎样正确认识“整合”?在教学中怎样实现“虚拟”和“真实”的优势互补?“整合”正成为广大物理教师普遍困惑的话题。
  
  一、虚拟实验的“鸡肋说”
  
  虚拟实验是指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环境进行的实验,即我们通常说的“课件实验”。目前,来自网络的众多虚拟实验课件正成为广大教师身边的一大教学资源。笔者从网上下载的课件就有几百个之多,但在物理教学中怎样用好这些资源,却成为困扰我的难题:课件不能代替真实的实验已是共识,那么这些课件在何时用,怎样用呢?新授课上常常是课堂探究活动(实验探究)唱主角,虚拟实验似乎已是画蛇添足,有时时间也不允许,于是就只能在复习课上放一遍,这又似乎“亏待”了这些设计巧妙、制作精美的课件,不足以体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目前,许多教师将“整合”看作公开课、评优课上的“花环”,实际教学中的“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确实是目前许多教师对虚拟实验认识的真实写照。笔者参加了第四、第五届“全国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教学观摩活动”和“第二届全国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能力大赛”,发现关于“整合”的困惑普遍存在:有些整合课总让我们觉得信息化手段是浮在物理学科教学之上的一层“油”,是为“整合”而“整合”。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究竟达到怎样的“整合度”才算成功?虚拟实验怎样体现其真正优势?如何实现“虚拟”和“传统”水乳相溶、优势互补?下面,笔者结合数学中的几个实例,谈谈对“整合”的粗浅认识。
  
  二、对“整合”的再认识
  
  1.真实优先、体验优先,明确主辅、优势互补
  基础教育的教学实验有一个基本的次序,那就是“真实优先,体验优先”。当虚拟实验和传统实验并存时,我们的选择不应该是简单的选此而弃彼,而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明确主辅的前提下,努力使两者水乳相溶、优势互补。
  例1:光的色散和颜料混合的教学
  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解太阳光、颜料混合的活动,目睹七彩色光的产生,颜色的变幻,体验牛顿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活动中同时实现了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等多重目标,这是虚拟实验所无法比拟的。此处,再优秀的课件也无法给予学生亲历活动的情感体验,虚拟实验理所当然退居二线,作为探究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具体做法大概有以下三种:
  (1)课堂演示。如果时间允许,可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演示,指导学生认清太阳光分解后有七种色光,演示各种颜料混合后的理论结果,使学生对刚才的活动有个总体的认识,达到纠偏和深化的作用。当学生探究能力较弱或学生之间差异较大时,这种纠偏和强化显得相当及时和必要。(2)本章复习。实践证明,复习课采用课件为载体既提高了复习效率,又增强了趣味性,改变了以往复习课枯燥乏味的现象,值得提倡。(3)专题网站。将本章或本专题的教学课件收集、整理好,做成“初中物理——光学”专题学习网站,供学生在课后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使课堂教学在网络这一平台上获得突破时空的延伸。
  2.依托互动软件,开展虚拟探究,打造互动课程,探索深层整合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可以使用观察、实验、资料查询、调查访问等方法。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问题,较多使用实验法。”其中的实验包括真实实验和虚拟实验。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由Java、Flash、Shockwave、仿真物理实验室等互动软件制作的虚拟互动实验不但是开展科学探究的另一良好载体,更是使“整合”进入更深层次的有效途径。
  (1)用虚拟实验填补真实实验的空白,实现优势互补。有教师认为:虚拟的就是假的,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实事求是是第一原则,“虚拟实验”如同“纸上谈兵”,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因此物理教学排斥虚拟实验。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物理学科虽然有众多有趣的自然现象,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通过真实实验进行演示和探究的。如:微观的物质结构和宏观的天体运动等。用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声像俱全、控制自如的虚拟实验填补真实实验的“盲区”,其优势不言而喻。
  (2)依托虚拟实验,开展互动探究,实现深层“整合”。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多数还停留在浅层,这也正是我们看到许多整合课出现“油水分离”的原因。应用虚拟实验可以使实验进程更连续和流畅,使学生对实验充满信心。同时,虚拟互动实验可以灵活改变实验条件,使学生在观察表现各异的同质现象时更容易发现规律。运用了虚拟实验教学也并不是就放弃了真实的实验教学,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拓展了实验教学体系的目标和要求,它更注重物理现象的细节和本质的探究以及非常规条件下的实验。
  例2:平面镜成像
  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①根据“真实优先,体验优先”的原则,先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小平面镜看课本中的文字和图形(初步感知平面镜中像的特点:虚像、相反、对称等),然后要求学生移动手中的小平面镜观察自己后方的事物,探索怎样移动头或镜子才能在镜中看到身后更多的事物(了解视野的概念)。②打开电脑,运行“平面镜”JAVA程序http://www.phy.ntnu.edu.tw/java/optics/morror_e.htmlt进行虚拟互动探究(该虚拟实验主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和对扩展视野的作用),并将探究结果记录在学习记录卡上。③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辆货车的司机,给你几面大小相宜的平面镜,你怎样安装才能清楚看见来自车后的危险呢?要求画出草图并作必要说明。此过程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从现实到虚拟,再从虚拟到实际的学科教学理念。
  例2中的虚拟互动课件可在网上运行,目前的互动课程资源主要来自于网络,如国内的洪恩动感课堂中的Flash交互课件、仿真物理实验室课件、美国的illuminations网站、explorelearning网站、phy.ntnu.tw等都提供了许多优秀的虚拟互动课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觉得其使用的技术要求并不高,但基于“探究”和“互动”的虚拟实验体现了其超越传统实验的优势,使“整合”进入了更深层次。尤其是国产软件“仿真物理实验室”的设计理念更值得称道,为“整合”探究提供了新思路。
  
  三、关于“整合”的几个问题
  
  1.“整合”目前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我认为有三个:一是硬件困难。实施“整合”教学要求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环境作为学习工具在教学环境中实现无缝嵌入,即随时能用,而目前这种硬件的欠缺使教师的“整合”探索还停留在小规模实验的阶段;二是软件困难。优秀的互动软件较少,资源匮乏,能深层次理解整合内涵、具备整合能力的师资太少;三是体制改革的困难。主要是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长期应试教育的存在严重阻碍着教师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实践步伐和热情,可以说评价体系不改革,“整合”就永远只会在实验阶段。
  2.如何看待各种“整合观摩课”?
  各种评比和观摩不是为了“作秀”,虽然有些实验课有“作课”的痕迹,但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交流,才能不断进步。观摩课也不是非要统一一个模式,模仿不等于模式,学习不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吗?
  3.“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与“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的提法哪个更好?
  当信息技术真正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构建起信息化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时,“整合”才真正获得了成功。既然“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辅助学科教学,那么,我想不妨称其为“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则意义更为明确。原来是称“计算机辅助教学”,现在则发展为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辅助物理教学,如此则主辅关系明了,不易产生歧义。而“整合”一词源自国外,光听名字还以为是把两样东西硬“整”到一起,类似于“捣浆糊”,看来“泊来名词”有时也不一定好啊!
  4.面对“整合”,该准备些什么?
   首先,注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逐步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各种图片、音视频和动画课件),在建库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其次,以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为定位,扎根学科教学的土壤,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整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整合”,努力构建起富于信息化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物理课堂!■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但是高中数学学习的课时量并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却相应地减少了,这使一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受到打击。有学生问:“为什么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做习题,做了那么多习题,进步还是不明显呢?”又有学生问:“老师,我上课听懂了,课后作业也基本上能完成,可为什么一遇到一些课外题目,知识点相同,题型稍作变化,就一筹莫展
期刊
今天,教育改革的春风早已吹遍了城市和乡村,在新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讨论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课程标准中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鼓励想象和幻想,鼓  励自主写作,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从多年中考的作文出题走向来看,已淡化文体,鼓励不受拘束的表达。所以,
期刊
一座山隔出两个世界,两个世界天壤之别。君不见山东和山西,不就是一座太行所隔?君不见中国与印度,不就是一座喜马拉雅所为?  自然界有山,人文界也有山;经济界有山,教育界同样有山。不同的是,这人文界的山啊,平常人看不见。  同行间彼此观摩教学,是司空见惯的。传统的观摩是参观式,新课程推进,却催生了参与式。这“参观”与“参与”,虽说只有一字之差,可是观念之间的距离却是相隔万里。“观”和“与”之间有座山,
期刊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三风”,不断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才是建设现代学校的基础内涵和本质要求。创建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尊师重教、关爱互助、安定有序、环境优美、充满活力、全面发展的和谐校园是建设现代学校的具体内容和细化目标。构成事件的诸因素中,人是其中最活泼的成分,关注人就是关注成功,让每一位师
期刊
课外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贯彻新课程标准,课堂是主阵地,作业就是分战场。然而正是这个至关重要的“分战场”却让孩子们节节退败,甚至缴械投降!简单的重复抄写、机械的死记硬背、枯燥的题海苦练、呆板的知识仿效等,过多的作业量、缺少新意的题型、繁琐无味的训练,语文脱离了“人”,没有了温情,失去了力量,成为本质意义
期刊
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就像一台戏的序幕,也像优美乐章的序曲。好的导入,既能引发学生兴趣,也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所以,在美术课堂上如何结合美术的独特学科特点来设计导入是值得每一位美术  教师思索的。在我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紧紧把握了以下几点创设了丰富多样的课堂导入,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一、导入要有“针对性”     导入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
期刊
语文课改在于课堂,课堂的展开关键在于对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地位、形式、评价方面的改革。虽然大家已经对“把课堂还给学生”形成了不争的共识,然而,在具体的课堂改革运行与展开方面,由于对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行为操控上缺乏公认的典范、模式,课改的实践相应地出现了许多有失偏颇现象,致使许多热衷并大胆尝试课改的教师,常常因这样那样的缺憾而陷入迷惘的境地。  笔者以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建立在教学实际基础上的科学
期刊
【摘 要】精致管理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走向,时代的发展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践行精致管理,以此打造精品职校,求得中等职业教育的精良发展。本文结合精致管理实践,从中等职业学校精致管理的前提、基础、关键等三个层面谈了相关认识,对中等职业学校深入持久地开展精致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精致管理    “精致管理是指交融、整合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思想,以真善美为目标,注
期刊
【摘 要】走向对话,是开放时代人类的选择,也是“教育即解放”这个时代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关系要重构。教师要善于营造真情对话的心理场,敏于捕捉真情对话的个性流,勇于铸就真情对话的生命态。  【关键词】语文教学;师生;真情对话;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进入内涵发展的阶段,而中等职业教育内涵提升的关键则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Visual Basic(简称VB)是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入门语言。传统的VB教学,基本上是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自身的体系为脉络展开的。一般地,一开始就介绍诸如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算法、流程图的画法等等一系列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概念,然后介绍VB语言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