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教师培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但是,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那么教师培训的效果就可能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培训必须要重视、凸显教师的主体性,以便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区域内学校的教育质量。
教师参与培训方案的制定,让教师培训更有针对性
在很多地方,教师培训都是自上而下的,主管部门确定培训的单位,承担培训的单位再确定培训的师资、接受培训的对象和具体培训的内容,制定相应的培训的方案,发文至基层学校。基层学校的教师往往只能被动地参加这样的教师培訓,抽出时间赶赴培训的地点。由于培训方案的制定缺少普通教师的参与,培训就缺少了一定的针对性。
在组织教师培训之前,教育行政部门部门不妨先进行一个调研,看看教师需要什么内容的培训,教师需要什么形式的培训,教师需要什么时候进行培训是比较理想的等等。这样的调研结果出来之后,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了。然后,组织教师培训的单位再邀请教师参与制定培训的具体方案。在教师参与培训方案的时候,教师由于得到了尊重、受到了重视,肯定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尽力把培训方案制定得比较科学、合理。当这样的培训方案再下发到基层学校的时候,那些将要接受培训的老师就能够对这样的培训感兴趣,对这样的培训产生一种期待感,主动地去参加培训。
培训过程重视教师主体性,让教师培训不成为走过场
前段时间,有个教师在QQ群中说:“我们学校年年暑假要培训一个月,实在是烦啊。”除了培训时间长之外,当网友问及他为什么讨厌这样的培训的时候,这个教师说:“领导天天在台上读报纸,教师在台下听,还有比这更悲催的事情吗?”
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已经得到了共识,但是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得到了共识吗?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培训的主讲者在台上唾沫横飞,而台下的教师有的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看报,甚至有的教师听得睡着了而在打呼噜,这不是很不雅的一幕吗?当有人在说台下教师的素质低下的时候,台上的培训主讲者是不是也应该进行反思了?在培训的过程中,除了培训内容要引起教师的兴趣之外,培训主讲者的培训方式也应该要有所改变,应该重视教师的主体性。
在很多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都会和现场嘉宾和观众进行互动,从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场嘉宾和观众的参与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节目的现场效果也比较理想。在进行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培训的主讲者如果重视教师的主体性,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进行培训,根据现场教师的反应来临时取舍一些培训的内容,并适时地加入现场互动环节,让教师真正地参与到培训当中来,那培训的效果应该要好得多了。
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了真正的重视,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那培训的主讲者也不至于尴尬,培训也不至于成为走过场的一种形式。
重视培训之后的评价方式,让培训激发教师的主体愿望
有些教师培训是“培训前积极动员,培训时轰轰烈烈,培训后毫无声息” 。在进行教师培训之后,如果不对培训进行评价、进行总结的话,教师很快就会把这样的培训遗忘掉,本来已经点燃起来的热情就会迅速熄灭。所以,组织教师培训的主管部门不妨考虑一下在培训之后适当加入评价环节,并对培训进行总结、对接受培训的教师进行跟踪调研。
比如说,在对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培训、教育科研培训等内容的培训之后,培训者对参加培训的教师通过测试、面谈、交培训总结等方式来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评价的话,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认真,培训后就会去反思自己所接受培训的内容。另外,教师培训的主管部门再定期跟踪调研接受培训的教师的话,接受培训的教师也不至于完全把培训的内容放在一边,而是会主动复习所培训的内容,并保持一颗上进心,以一种比较好的面貌来接受跟踪调研。然后,负责教师培训的主管部门再根据跟踪调研的信息进行二次培训,让培训成为一个系统工程的话,教师的主体性也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也能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形成自我发展的愿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教师培训应该凸显出教师的主体性,用战略的眼光来激发起教师的发展愿望,培养出一批合格的、有责任感和较高专业水准的优秀教师,从而带动一定区域内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师参与培训方案的制定,让教师培训更有针对性
在很多地方,教师培训都是自上而下的,主管部门确定培训的单位,承担培训的单位再确定培训的师资、接受培训的对象和具体培训的内容,制定相应的培训的方案,发文至基层学校。基层学校的教师往往只能被动地参加这样的教师培訓,抽出时间赶赴培训的地点。由于培训方案的制定缺少普通教师的参与,培训就缺少了一定的针对性。
在组织教师培训之前,教育行政部门部门不妨先进行一个调研,看看教师需要什么内容的培训,教师需要什么形式的培训,教师需要什么时候进行培训是比较理想的等等。这样的调研结果出来之后,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了。然后,组织教师培训的单位再邀请教师参与制定培训的具体方案。在教师参与培训方案的时候,教师由于得到了尊重、受到了重视,肯定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尽力把培训方案制定得比较科学、合理。当这样的培训方案再下发到基层学校的时候,那些将要接受培训的老师就能够对这样的培训感兴趣,对这样的培训产生一种期待感,主动地去参加培训。
培训过程重视教师主体性,让教师培训不成为走过场
前段时间,有个教师在QQ群中说:“我们学校年年暑假要培训一个月,实在是烦啊。”除了培训时间长之外,当网友问及他为什么讨厌这样的培训的时候,这个教师说:“领导天天在台上读报纸,教师在台下听,还有比这更悲催的事情吗?”
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已经得到了共识,但是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得到了共识吗?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培训的主讲者在台上唾沫横飞,而台下的教师有的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看报,甚至有的教师听得睡着了而在打呼噜,这不是很不雅的一幕吗?当有人在说台下教师的素质低下的时候,台上的培训主讲者是不是也应该进行反思了?在培训的过程中,除了培训内容要引起教师的兴趣之外,培训主讲者的培训方式也应该要有所改变,应该重视教师的主体性。
在很多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都会和现场嘉宾和观众进行互动,从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场嘉宾和观众的参与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节目的现场效果也比较理想。在进行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培训的主讲者如果重视教师的主体性,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进行培训,根据现场教师的反应来临时取舍一些培训的内容,并适时地加入现场互动环节,让教师真正地参与到培训当中来,那培训的效果应该要好得多了。
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了真正的重视,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那培训的主讲者也不至于尴尬,培训也不至于成为走过场的一种形式。
重视培训之后的评价方式,让培训激发教师的主体愿望
有些教师培训是“培训前积极动员,培训时轰轰烈烈,培训后毫无声息” 。在进行教师培训之后,如果不对培训进行评价、进行总结的话,教师很快就会把这样的培训遗忘掉,本来已经点燃起来的热情就会迅速熄灭。所以,组织教师培训的主管部门不妨考虑一下在培训之后适当加入评价环节,并对培训进行总结、对接受培训的教师进行跟踪调研。
比如说,在对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培训、教育科研培训等内容的培训之后,培训者对参加培训的教师通过测试、面谈、交培训总结等方式来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评价的话,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认真,培训后就会去反思自己所接受培训的内容。另外,教师培训的主管部门再定期跟踪调研接受培训的教师的话,接受培训的教师也不至于完全把培训的内容放在一边,而是会主动复习所培训的内容,并保持一颗上进心,以一种比较好的面貌来接受跟踪调研。然后,负责教师培训的主管部门再根据跟踪调研的信息进行二次培训,让培训成为一个系统工程的话,教师的主体性也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也能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形成自我发展的愿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教师培训应该凸显出教师的主体性,用战略的眼光来激发起教师的发展愿望,培养出一批合格的、有责任感和较高专业水准的优秀教师,从而带动一定区域内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