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车汇集的北京金宝街在夜色当中显得奢华炫目。捷豹的4S店内有不少客人在咨询。十一国庆长假过后,原本售价在100万左右的捷豹XJ几款车均有大幅降价,最高优惠达34万元。
降价其实早已开始。7月,捷豹路虎就已表示宣布整车降价,从9月1日起,再次下调约1万种零部件价格,平均降价幅度将达20%。在“金九银十”的汽车市场上,一些外资汽车企业的整车和零部件价格均出现下调。
今年7月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针对市场上部分高端车型及其零配件售价虚高的情况进行反垄断调查。
9月初,湖北省和上海市物价局分别向大众和克莱斯勒开出罚单,更多外资汽车品牌才开始下调部分车辆售价作为回应,与此同时,外资车企的“垄断门”现象也逐渐浮出水面。
标准高低
一台进口车,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身价通常可以翻倍。尤其豪车品牌,即使扣除税费后,其价格之高也令人咋舌。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比如一台路虎揽胜5.0L加长版最低配车型,其美国售价折合人民币约为65万元,出口到中国完税后价格约在160万,但厂商建议4S店的中国(调价前)指导价接近289万,相当于美国售价的四倍多。上述人士表示,两国汽车的配置会有些许差异,但这些数据可以大致提供参考。
在中国,汽车维修和保养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进口车的零整比系数(所有零配件的价格之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常常会比国外高出许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今年4月曾联合发布数据披露,中国市场上18种常见车型里有10款车型“零整比”超过了400%,最高一款车型的零整比竟达1273%,这意味着,把这辆车拆掉,卖其零部件的钱足以买12辆整车。在国际上,通行的整车零整比标准为300%左右。日后购买零部件的这些钱,最终都会由中国消费者埋单。
上述人士表示,进口车之所以能将“面粉卖出面包价”,是因为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可能控制了国内汽车零部件销售75%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国内车市售后环节,零部件的供应由外资厂商控制,销售则由整车生产厂家控制。按相关规定,经营4S店的经销商需取得整车生产厂家等多方面的授权后方可经营,因此整车生产厂家对经销商具有全面掌控力,在零部件价格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除了高昂的售价、维修成本,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服务反应速度不及国外迅速。汽车一旦出现问题,可能需要消费者大规模投诉,引发相关部门注意并及时介入,汽车厂商才会宣布召回汽车。在欧美等发达市场,车企如果发现车辆存在设计缺陷时,往往会主动召回。
反垄断剑指外资车企
从今年7月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刮起了一股反垄断调查风暴。8月4日,奔驰上海办事处被国家发改委突击调查,多名高管被约谈;6日,雷克萨斯被国家发改委约谈;8日,一汽大众的相关负责人赴发改委与反垄断局汇报企业有关情况。
直至8月20日,发改委官网正式发布通知,宣布对日本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等12家日本零部件和轴承企业罚款12.354亿元,成为中国反垄断调查以来的最高金额罚单。
其他调查结果也相继出炉。9月,湖北省物价局宣布对某合资车企罚款2.4858亿元,对其8家经销商罚款共计2996万元。上海市物价局也对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处以罚款3168.2万元,对3家经销商处罚款共计214.21万元。
中国政府的反垄断调查集中发生在汽车行业并不意外。在汽车行业内部,外资车企的超高利润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外资汽车品牌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在中国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随着长城、比亚迪、奇瑞等一批国产车成长起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也开始与外资汽车品牌竞争,中国汽车市場的格局逐渐发生变化。
中国加入WTO后,有关规则明确反对妨碍竞争的垄断企业的市场独占,规定无论是一家还是几家企业,只要形成市场瓜分或约定限价的控制,就属于该国反垄断立法举措的应对范围。2008年8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开始施行。6年过去,政府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也表明了其规范市场秩序的决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政府近期对车企进行反垄断调查,目的是要促进竞争格局更为规范化,这对于外资车企来说也不一定就是坏事,价格下降之后,或可以刺激市场,获取更大份额。
关注汽车业反垄断的并非只有中国政府。各国对于垄断行为都十分警惕,大多数都制定了较为完善和严格的反垄断法律法规,对垄断行为施以严厉处罚。仅2013年,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局就发起了近百项反垄断调查。截至今年7月,美国处罚了34名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管和27家零部件制造商,罚金超过23亿美元。
告别神话
从2000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到黄金10年。汽车保有量从1600万辆攀升到1亿多辆。汽车市场由小变大,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比原先普遍预测的2015年提早了5年。消费者、经销商、车企和政府,都享受了车市迅猛发展带来的红利。
然而,最近一两年,中国私家车普及的浪潮中,由于外资品牌开始布局低端汽车市场,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也被稀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过去一年多,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已经降了近八个百分点,而合资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则攀升至65%。
自主品牌在市场转型、产品定位陷入迟滞的同时,合资品牌则加速扩张。2013年上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仅仅12个月,德系品牌小轿车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占有率就上升了2个百分点,一汽大众、上海大众联手摘得今年上半年轿车销量冠亚军,目前,国内每百辆乘用车中就有20辆为德系车。
一位亚洲车企的中层管理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所在的企业可以用“只进不出”四个字形容,进了公司的人,因为优厚的薪酬与福利,很少有人会有想跳出去。即便如此,跨国车企仍然更怀念十多年前的那个中国市场:“只要有产品就能卖,只要开店就挣钱。”
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期后,近两年来,汽车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巨大的能源、环保压力,也逐渐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掣肘。自5月份以来,中国的汽车销量增速一直在逐步回落。
9月20日,在广西柳州召开的第四届中国——东盟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总工程师黄永和表示,近两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放缓,预计未来10年汽车市场年均增速还可以维持在7%左右。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前8月,汽车全行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近15%和23%左右,增幅低于2013年整体增幅。
随着政府反垄断调查力度的加大,外资车企在华获取高额利润的时代或将终结。
中信证券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师许英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汽车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最后真正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消费者的选择。她认为,对于汽车外企来说,最终仍然需要以产品和品牌建设为王,提供优质的产品,品牌力和服务,才有真正的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无论外资汽车品牌或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最后都将交由市场和消费者来决定与选择。
在欧洲以及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汽车产业都是经济的关键支柱产业。全球贸易有三分之一与汽车产业相关。欧盟企业在给中国建议书(2014/2015)中写道,在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3100万个工作岗位,年汽车工作组营业额达到 2888.5 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去年,在中国售出的汽车达到 2224 万辆(包括进口车辆),“中国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正因为如此,即使遭遇反垄断调查,接受罚款或降低车价,跨国车企依然热情高涨。从前台首发新车到后台增加人才培训投入,中国的汽车市场从未失去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