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让农村居民使用上清洁卫生的饮用水是评介我国是否真正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区域范围内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地方基本上可以保证农村居民对用水量的需要,但在水质保证方面却不容乐观,其原因多样而复杂。本文从近几年农村饮水安全的实际角度出发,分析了如何保证水质的几个环节,并提出在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时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水质
目前全国范围正在抓紧实施和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是加快进入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只侧重考虑工程的设计规模和水处理能力,而对其水质这一标志着是否真正实现饮水安全的重要环节却不一定能够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不仅反映在水处理工艺的采用、管材的选取等技术方面,而且还反映在操作规程、检验制度的执行等管理方面。笔者从事自来水水处理工作数年,深知自来水用户对合格水质的要求和愿望,并由此联想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将会给农村居民带来的相关问题,对此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商榷。
一、在新建水厂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水处理工艺
供水工程采用何种水处理工艺取决于使用哪类水源。对于选用地表水作为水源来说,主要需考虑源水的混浊度、悬浮物含量、PH值、微生物等理化指标和细菌指标。如根据混浊物量决定反应构筑物、沉淀构筑物和滤池的类型;根据PH值、微生物指标决定加药和消毒方式。
东海县自来水公司一水厂在1981年改造时选取城西西双湖为水源地,当时该湖水质清澈混浊度常年保持在15NTU左右,故设计采用接触式过滤处理工艺,即源水直接进入滤池过滤,滤后水经液氯消毒后流入清水池。后来由于西双湖水源条件发生变化,源水中悬浮物、混浊度和色度等指标升高,使得滤池负荷加大,导致滤速下降产水量减小,且滤后水浊度超标,已经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工业和城镇居民的用水需求,所以不得已又投资60万元增加一座斜管斜板絮凝沉淀池,用来降低滤池的进水浊度保证滤速,恢复产水量。
对于选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来说,由于水质的混浊度较低,一般无需考虑反应沉淀池和过滤池,但对于含铁、锰、氟量高的特殊水质就需要进行分析并考虑采用相关的水处理工艺加以解决。例如对含氟量高的水质要采用活性氧化铝吸附法或混凝沉淀法来处理。对于含铁、锰量高的水质要考虑采用曝气氧化、氯氧化等方法通过沉淀过滤予以排除。
二、坚持常规水处理,及时调整工序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城镇供水工程的水处理工艺还都是传统的常规工艺,通常有反应、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其相应的构筑物形式和类型都是经过多年使用效果显著并且是自来水行业十分熟悉的,而配有预处理、深度处理或采用其他工艺的净水厂较少。因此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仍然是目前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手段。只要水厂具备了完善的净水工艺,再通过严格的水处理管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改进和调整加药加氯设施,提高水质检验条件和水平,其出厂水是完全可以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具体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抓好:
(一)技术方面
1、完善常规处理工艺,改造薄弱环节,更新陈旧设施。水厂的水处理工艺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系,各工艺环节应齐全、配套、合理,如若工艺不配套或不齐全应予以及时完善,如若环节有薄弱之处应予以改造,如若构筑物或主要设备陈旧老化应尽快更新。对现有工艺构筑物的改造应从实际出发,要在供水能力有富余的前提下,从过去的主要为提高净水能力一味追求高滤速、高产水量的观念转变为意在提高净水效果和提高水质上来。
东海县一水厂在建厂初始反应池和滤池的进出供需水量匹配正常,但随着源水水质的变化,沉淀池出水浊度增大,排污区积淤严重,导致清水区容积减少,沉淀水停留时间仅为20分钟,与供水规范所规定的60分钟悬殊过大,根本达不到沉淀效果。针对这种情况该厂采用了两方面的处理措施。一是增加反应能力:在沉淀池进水前区安装网格数块,以增加水紊流条件,提高混凝剂与水中悬浮物、胶体和杂质的碰撞机会。二是提高排污强度:在排污区增加两根DN150mm压力水管,将其排污水压力提高至3.7~4.0公斤/平方厘米,同时更换原排污闸阀为快开蝶阀,使其快速排污。经过改造提高了净水区容积和排污能力,沉淀后水质效果较好。
2、严格操作,确保运行工况良好。完善的净水工艺需要严格认真的操作管理,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水厂不具备自动化操作系统基本上还是靠手动操作(即使采用自动化控制运行的水厂其运行参数和处理效果的测定也还是需要人工进行的)。所以要通过严格操作管理,使加药加氯设备运行稳定可靠,使沉淀池排污顺畅彻底,使滤池冲洗正常。同时要定时测定运行参数,确保各池运行参数符合规范。
3、完善净水工艺的水质检测设施。东海县在2005年初对全县141个农村小水厂的水质检验能力及水质检验情况进行了调查,水质定期检验的为49个,占34.75%,水质不能定期检验的92个,占65.25%,全县各类水厂具备化验室且有化验室能力的仅有2个乡镇级水厂,其它水厂的水质检验均不能自已进行。而这些小水厂所生产出厂的水质中有很多指标是超标的,主要是混浊度、细菌总数、色度、总大肠菌群等指标,可见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来说水质检验问题是一个不容轻视的问题。其实常规水质好坏的控制,主要是依靠水处理的全过程管理,有时候要通过在现场掌握和观察各工序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管理方面
1、建立两级水质检验制度,逐级把好水质关。农村水厂的规模一般不超过10000吨/日,但也要尽可能的建立厂级化验室和车间简易检测两级水质检测设施,同时制定严格的检验制度,确保检验周期和频率,按水质标准的规定设立采样点和检测项目。要添置检测设备、仪器,试剂,使化验室的设备和所担负的检验任务相适应。
2、严格执行卫生部等五部颁发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要划定水源卫生防护范围,做好水源防护,建立显著标志,坚持日常巡查,一旦发现源水变化应立即采取措施。
3、由于农村水厂线路长、口径小,要特别注意做好管网水的二次污染预防工作,还要加强管网的巡查和维护管理,严格新管网的冲洗消毒程序,对损坏管网要及时抢修以防治污染。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与水厂设计时,多考虑以上有关水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是可以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
三、幾点建议
1、在规划和设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时要首先考虑选用良好的水源。要避免选取色度高、混浊度大、容易受污染的水源,尤其要避开高氟、高砷、苦咸水源,以减少水处理的特殊工艺。还要考虑源水水质的稳定问题,这也是水厂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源水水质多变,将给水处理工艺带来诸多不便。
2、要在水厂投入运行之后强化常规处理,努力提高所有净化设施的净化效果。在良好的水源水质情况下,通过加强常规水处理工艺的管理,完全能够生产出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农村居民用之安全的“放心水”。
3、对微污染水源的净化处理应考虑在常规净化处理的基础上增加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并考虑选用新型高效絮凝剂、消毒剂,对不符合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应坚决报废并另行选择新水源。东海县二水厂建厂初期取水口建在石安河葛宅闸处,由于近年来污染严重导致二水厂无法正常运行,目前即将进行改造,源水取水口将改建至5公里以外的麦坡处,此处属长江水系,水量丰富,水质稳定。
4、对农村水厂的输配水管道材料的选取,不能只考虑经济实用,还要考虑安全、防腐、防污染,因为管道的二次污染是水厂在实际运行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我国水资源十分贫乏,已被列为12个水资源最贫乏国家之一,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因此要特别注意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优水优用,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作为水厂来说,要努力降低净水过程中的厂用水量和输配水过程中的损失水量,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不仅在量上而且要在质上保证农村居民的需求,真正实现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村镇供水工程设计》
[2]江结海,王海平.太湖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J].
[3]曾瑞胜.浙江省农村饮用水现状与对策研究[J].
【关键词】 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水质
目前全国范围正在抓紧实施和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是加快进入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只侧重考虑工程的设计规模和水处理能力,而对其水质这一标志着是否真正实现饮水安全的重要环节却不一定能够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不仅反映在水处理工艺的采用、管材的选取等技术方面,而且还反映在操作规程、检验制度的执行等管理方面。笔者从事自来水水处理工作数年,深知自来水用户对合格水质的要求和愿望,并由此联想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将会给农村居民带来的相关问题,对此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商榷。
一、在新建水厂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水处理工艺
供水工程采用何种水处理工艺取决于使用哪类水源。对于选用地表水作为水源来说,主要需考虑源水的混浊度、悬浮物含量、PH值、微生物等理化指标和细菌指标。如根据混浊物量决定反应构筑物、沉淀构筑物和滤池的类型;根据PH值、微生物指标决定加药和消毒方式。
东海县自来水公司一水厂在1981年改造时选取城西西双湖为水源地,当时该湖水质清澈混浊度常年保持在15NTU左右,故设计采用接触式过滤处理工艺,即源水直接进入滤池过滤,滤后水经液氯消毒后流入清水池。后来由于西双湖水源条件发生变化,源水中悬浮物、混浊度和色度等指标升高,使得滤池负荷加大,导致滤速下降产水量减小,且滤后水浊度超标,已经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工业和城镇居民的用水需求,所以不得已又投资60万元增加一座斜管斜板絮凝沉淀池,用来降低滤池的进水浊度保证滤速,恢复产水量。
对于选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来说,由于水质的混浊度较低,一般无需考虑反应沉淀池和过滤池,但对于含铁、锰、氟量高的特殊水质就需要进行分析并考虑采用相关的水处理工艺加以解决。例如对含氟量高的水质要采用活性氧化铝吸附法或混凝沉淀法来处理。对于含铁、锰量高的水质要考虑采用曝气氧化、氯氧化等方法通过沉淀过滤予以排除。
二、坚持常规水处理,及时调整工序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城镇供水工程的水处理工艺还都是传统的常规工艺,通常有反应、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其相应的构筑物形式和类型都是经过多年使用效果显著并且是自来水行业十分熟悉的,而配有预处理、深度处理或采用其他工艺的净水厂较少。因此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仍然是目前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手段。只要水厂具备了完善的净水工艺,再通过严格的水处理管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改进和调整加药加氯设施,提高水质检验条件和水平,其出厂水是完全可以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具体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抓好:
(一)技术方面
1、完善常规处理工艺,改造薄弱环节,更新陈旧设施。水厂的水处理工艺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系,各工艺环节应齐全、配套、合理,如若工艺不配套或不齐全应予以及时完善,如若环节有薄弱之处应予以改造,如若构筑物或主要设备陈旧老化应尽快更新。对现有工艺构筑物的改造应从实际出发,要在供水能力有富余的前提下,从过去的主要为提高净水能力一味追求高滤速、高产水量的观念转变为意在提高净水效果和提高水质上来。
东海县一水厂在建厂初始反应池和滤池的进出供需水量匹配正常,但随着源水水质的变化,沉淀池出水浊度增大,排污区积淤严重,导致清水区容积减少,沉淀水停留时间仅为20分钟,与供水规范所规定的60分钟悬殊过大,根本达不到沉淀效果。针对这种情况该厂采用了两方面的处理措施。一是增加反应能力:在沉淀池进水前区安装网格数块,以增加水紊流条件,提高混凝剂与水中悬浮物、胶体和杂质的碰撞机会。二是提高排污强度:在排污区增加两根DN150mm压力水管,将其排污水压力提高至3.7~4.0公斤/平方厘米,同时更换原排污闸阀为快开蝶阀,使其快速排污。经过改造提高了净水区容积和排污能力,沉淀后水质效果较好。
2、严格操作,确保运行工况良好。完善的净水工艺需要严格认真的操作管理,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水厂不具备自动化操作系统基本上还是靠手动操作(即使采用自动化控制运行的水厂其运行参数和处理效果的测定也还是需要人工进行的)。所以要通过严格操作管理,使加药加氯设备运行稳定可靠,使沉淀池排污顺畅彻底,使滤池冲洗正常。同时要定时测定运行参数,确保各池运行参数符合规范。
3、完善净水工艺的水质检测设施。东海县在2005年初对全县141个农村小水厂的水质检验能力及水质检验情况进行了调查,水质定期检验的为49个,占34.75%,水质不能定期检验的92个,占65.25%,全县各类水厂具备化验室且有化验室能力的仅有2个乡镇级水厂,其它水厂的水质检验均不能自已进行。而这些小水厂所生产出厂的水质中有很多指标是超标的,主要是混浊度、细菌总数、色度、总大肠菌群等指标,可见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来说水质检验问题是一个不容轻视的问题。其实常规水质好坏的控制,主要是依靠水处理的全过程管理,有时候要通过在现场掌握和观察各工序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管理方面
1、建立两级水质检验制度,逐级把好水质关。农村水厂的规模一般不超过10000吨/日,但也要尽可能的建立厂级化验室和车间简易检测两级水质检测设施,同时制定严格的检验制度,确保检验周期和频率,按水质标准的规定设立采样点和检测项目。要添置检测设备、仪器,试剂,使化验室的设备和所担负的检验任务相适应。
2、严格执行卫生部等五部颁发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要划定水源卫生防护范围,做好水源防护,建立显著标志,坚持日常巡查,一旦发现源水变化应立即采取措施。
3、由于农村水厂线路长、口径小,要特别注意做好管网水的二次污染预防工作,还要加强管网的巡查和维护管理,严格新管网的冲洗消毒程序,对损坏管网要及时抢修以防治污染。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与水厂设计时,多考虑以上有关水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是可以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
三、幾点建议
1、在规划和设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时要首先考虑选用良好的水源。要避免选取色度高、混浊度大、容易受污染的水源,尤其要避开高氟、高砷、苦咸水源,以减少水处理的特殊工艺。还要考虑源水水质的稳定问题,这也是水厂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源水水质多变,将给水处理工艺带来诸多不便。
2、要在水厂投入运行之后强化常规处理,努力提高所有净化设施的净化效果。在良好的水源水质情况下,通过加强常规水处理工艺的管理,完全能够生产出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农村居民用之安全的“放心水”。
3、对微污染水源的净化处理应考虑在常规净化处理的基础上增加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并考虑选用新型高效絮凝剂、消毒剂,对不符合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应坚决报废并另行选择新水源。东海县二水厂建厂初期取水口建在石安河葛宅闸处,由于近年来污染严重导致二水厂无法正常运行,目前即将进行改造,源水取水口将改建至5公里以外的麦坡处,此处属长江水系,水量丰富,水质稳定。
4、对农村水厂的输配水管道材料的选取,不能只考虑经济实用,还要考虑安全、防腐、防污染,因为管道的二次污染是水厂在实际运行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我国水资源十分贫乏,已被列为12个水资源最贫乏国家之一,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因此要特别注意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优水优用,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作为水厂来说,要努力降低净水过程中的厂用水量和输配水过程中的损失水量,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不仅在量上而且要在质上保证农村居民的需求,真正实现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村镇供水工程设计》
[2]江结海,王海平.太湖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J].
[3]曾瑞胜.浙江省农村饮用水现状与对策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