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问题愈发重视,其中对孩子的“奖与惩”尤其关注。有的孩子为了达到既定目的,逐渐出现“两面性”的现象,给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带来新的挑战。本文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应对学生的“两面性”。
【关键词】两面性;奖惩;家校合力
山东省五莲县杨守梅老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尽管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然而“体罚学生”的话题依然还是全国学生、家长、老师、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群众所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今年7月8日,教育部公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然而,尽管老师们手上有了“尚方宝剑”,但每一位老师心中依然担心,一旦触碰到学生,尤其是遇到不理解不支持的家长,老师们就会像杨守梅老师这样“有口难言”。
造成今天这样“从严禁惩戒,到允许适当惩戒,而老师们都不敢轻易惩戒”的尴尬局面的原因有很多,社会各界都各抒己见:有人认为是当下社会媒体的推波助澜和错误引导所致;有人认为,这是相关部门“短平快”的粗暴处事方式所致;也有人认为这是家长过于厚爱孩子所致;更有人认为教育就应该是快快乐乐的,而“体罚学生”就是无能的表现,是罪有应得而所致……众多原因中,唯独没有直接从参与者学生本身上去找原因。
一、案例
学生整体来说是好的、清纯的、善良的。然而,在大环境的熏陶下,尤其是缺乏父母良好教育下,有的孩子的一些行为,可真要让老师“毛骨悚然”“駭人听闻”。作为一个小学生,究竟有什么能耐能让“久经沙场”的“老教师”都如此“咬牙切齿”呢?是学生软硬不吃,老是不交作业?上课老是开小差,屡教不改? 不管上课还是下课都老是搞恶作剧?又或是是否有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学生老大”总跟老师对着干?……
不,作为一个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老师,形形色色的学生都“领教”过了, 真正能让老师觉得“可怕”又“可悲”与“无奈”的,是那种具有“两面性”的学生。
一个清晨,德育处主任给陈老师来电话:“你们班的小辉同学妈妈打电话到学校投诉一年级办公室的黄老师,在昨天下午放学后的时候,小辉被两个高年级的学生一直追打到一年级教师办公室,小辉拼命喊救命啊,可是在办公室的黄老师不但没有来帮助他,还呵斥他为什么跑到教师办公室来打闹?”黄老师性格率真直爽,平易近人,按道理来说不会这样啊。后来经过与德育处一起找到黄老师了解情况,结果黄老师说:“昨天下午的确是有学生跑进我们教师办公室了,但并没有喊救命啊,我让他们出去玩,别影响老师工作。他们还马上说好并抱歉……”昨天下午放学时只有黄老师一人在办公室,所以并没有其他人可作证,办公室也没有摄像设备,无法找到证人证明和翻查摄像记录来查证谁说的才是真的。
为了了解清楚情况,陈老师单独找到了小辉来谈话,小辉说:“黄老师挺好人的,昨天没有批评我们,只是让我们不要在教师办公室打闹而已。”陈老师继续反问他:“为什么你妈妈说你说在喊救命也没有老师来帮你?”小辉说:“我没有这样说啊,不知道什么原因妈妈会这样说?”由于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谁说的才是真的,所以本想把此事先放下,等有新的证据时再下结论。然而,还没过两天,学校领导又接到小辉妈妈的电话,说学校德育处主任和班主任恐吓她孩子,让孩子说“没有”,喊救命,并说办公室的老师很用心教育他们。
听到这里,陈老师就来气了,后来直接请了孩子家长过来一起当面说清楚情况。尽管当时在场家长、学生和老师都当面对质了,但家长还是有将信将疑并略有偏袒孩子的感觉。
这件事由于双方都没有足够的依据证明一方是对的,所以最后事情并没有深入追究和做处分处理,然而面对这样的学生与家长,作为教师的我们开始陷入沉思当中去了。
三、结语
山东省五莲县杨守梅老师因为用课本拍打了逃课学生,当地教育部门责令杨守梅老师向当事人及家长道歉;做书面检讨;取消评优资格且师德考核为不合格;党内警告处分;行政记过处分;承担诊疗费等费用。然而,面对如此多项的处分处理,家长仍然不满意,促成五莲县教育和体育局严厉追加以下处理项目:扣绩效工资;不再签合同;纳入“黑名单”。尽管最后经过央媒报道评论,最后取消了相关的处罚,但对老师们而言都是心有余悸。
杨老师用课本抽打逃课学生固然是有不对之处,然而究竟有没有因学生“添油加醋”“无中生有”的成分夹杂其中呢?这无从考究,然而家长“不依不饶”,相关部门“秉公办事”,并造就杨老师“险被开除”的事实结果是“毋庸置疑”的,由此可知一旦“发生矛盾”,不管当事教师有多优秀,有多大贡献,当年评优评先或是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都会因这样的事情而被“一票否决”,稍微严重一点的,还很有可能被迫退出教师队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家校关系,对家校工作和孩子的教育都百利而无一害,而维持良好关系的前提是充分信任和尊重,慎防听取孩子的“片面之词”而“鲁莽行事”。就如白岩松所说的:“尊重教育,从信任老师开始!”我们不排除学生会有“两面性”,但是良好的家校沟通,和充分的认识、了解和信任,将会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共同引导好孩子诚实、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秀珍. 夸奖胜过训斥——转化一个双差生的体会[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1):90.
[2]王建江.阳光雨露禾苗壮——谈一个问题学生的转化历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10):155.
【关键词】两面性;奖惩;家校合力
山东省五莲县杨守梅老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尽管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然而“体罚学生”的话题依然还是全国学生、家长、老师、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群众所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今年7月8日,教育部公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然而,尽管老师们手上有了“尚方宝剑”,但每一位老师心中依然担心,一旦触碰到学生,尤其是遇到不理解不支持的家长,老师们就会像杨守梅老师这样“有口难言”。
造成今天这样“从严禁惩戒,到允许适当惩戒,而老师们都不敢轻易惩戒”的尴尬局面的原因有很多,社会各界都各抒己见:有人认为是当下社会媒体的推波助澜和错误引导所致;有人认为,这是相关部门“短平快”的粗暴处事方式所致;也有人认为这是家长过于厚爱孩子所致;更有人认为教育就应该是快快乐乐的,而“体罚学生”就是无能的表现,是罪有应得而所致……众多原因中,唯独没有直接从参与者学生本身上去找原因。
一、案例
学生整体来说是好的、清纯的、善良的。然而,在大环境的熏陶下,尤其是缺乏父母良好教育下,有的孩子的一些行为,可真要让老师“毛骨悚然”“駭人听闻”。作为一个小学生,究竟有什么能耐能让“久经沙场”的“老教师”都如此“咬牙切齿”呢?是学生软硬不吃,老是不交作业?上课老是开小差,屡教不改? 不管上课还是下课都老是搞恶作剧?又或是是否有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学生老大”总跟老师对着干?……
不,作为一个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老师,形形色色的学生都“领教”过了, 真正能让老师觉得“可怕”又“可悲”与“无奈”的,是那种具有“两面性”的学生。
一个清晨,德育处主任给陈老师来电话:“你们班的小辉同学妈妈打电话到学校投诉一年级办公室的黄老师,在昨天下午放学后的时候,小辉被两个高年级的学生一直追打到一年级教师办公室,小辉拼命喊救命啊,可是在办公室的黄老师不但没有来帮助他,还呵斥他为什么跑到教师办公室来打闹?”黄老师性格率真直爽,平易近人,按道理来说不会这样啊。后来经过与德育处一起找到黄老师了解情况,结果黄老师说:“昨天下午的确是有学生跑进我们教师办公室了,但并没有喊救命啊,我让他们出去玩,别影响老师工作。他们还马上说好并抱歉……”昨天下午放学时只有黄老师一人在办公室,所以并没有其他人可作证,办公室也没有摄像设备,无法找到证人证明和翻查摄像记录来查证谁说的才是真的。
为了了解清楚情况,陈老师单独找到了小辉来谈话,小辉说:“黄老师挺好人的,昨天没有批评我们,只是让我们不要在教师办公室打闹而已。”陈老师继续反问他:“为什么你妈妈说你说在喊救命也没有老师来帮你?”小辉说:“我没有这样说啊,不知道什么原因妈妈会这样说?”由于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谁说的才是真的,所以本想把此事先放下,等有新的证据时再下结论。然而,还没过两天,学校领导又接到小辉妈妈的电话,说学校德育处主任和班主任恐吓她孩子,让孩子说“没有”,喊救命,并说办公室的老师很用心教育他们。
听到这里,陈老师就来气了,后来直接请了孩子家长过来一起当面说清楚情况。尽管当时在场家长、学生和老师都当面对质了,但家长还是有将信将疑并略有偏袒孩子的感觉。
这件事由于双方都没有足够的依据证明一方是对的,所以最后事情并没有深入追究和做处分处理,然而面对这样的学生与家长,作为教师的我们开始陷入沉思当中去了。
三、结语
山东省五莲县杨守梅老师因为用课本拍打了逃课学生,当地教育部门责令杨守梅老师向当事人及家长道歉;做书面检讨;取消评优资格且师德考核为不合格;党内警告处分;行政记过处分;承担诊疗费等费用。然而,面对如此多项的处分处理,家长仍然不满意,促成五莲县教育和体育局严厉追加以下处理项目:扣绩效工资;不再签合同;纳入“黑名单”。尽管最后经过央媒报道评论,最后取消了相关的处罚,但对老师们而言都是心有余悸。
杨老师用课本抽打逃课学生固然是有不对之处,然而究竟有没有因学生“添油加醋”“无中生有”的成分夹杂其中呢?这无从考究,然而家长“不依不饶”,相关部门“秉公办事”,并造就杨老师“险被开除”的事实结果是“毋庸置疑”的,由此可知一旦“发生矛盾”,不管当事教师有多优秀,有多大贡献,当年评优评先或是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都会因这样的事情而被“一票否决”,稍微严重一点的,还很有可能被迫退出教师队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家校关系,对家校工作和孩子的教育都百利而无一害,而维持良好关系的前提是充分信任和尊重,慎防听取孩子的“片面之词”而“鲁莽行事”。就如白岩松所说的:“尊重教育,从信任老师开始!”我们不排除学生会有“两面性”,但是良好的家校沟通,和充分的认识、了解和信任,将会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共同引导好孩子诚实、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秀珍. 夸奖胜过训斥——转化一个双差生的体会[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1):90.
[2]王建江.阳光雨露禾苗壮——谈一个问题学生的转化历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1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