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朵艳阳暖冬寒(小小说)

来源 :江河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i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小花爱上了绘画,甚至达到了痴迷程度,有一天她甚至突发奇想,想画一朵大大的太阳,照在自家的窗前,融化掉浅浅的霜花,再穿透窗户,照在自家的土炕上,驱赶严寒,暖一暖自己和妈妈的冬天。
  张小花的父亲去城里打工,出了意外,剩下孤儿寡母的,靠妈妈一个人打工来维持生计,可妈妈望女成凤心切,又为张小花报了好几个辅导班,家里早已是捉襟见肘。
  张小花与妈妈相依为命,住着两间简陋的小平房,窗户封闭不严,猫咬似的小风一个劲儿地往屋里钻,一到冬天屋子里就奇冷无比。别人家都生上了炉子,可烧炉子需要买煤,张小花家去哪弄那么多钱啊?
  当然,张小花家还有一铺土炕,是冬天取暖的唯一依仗。张小花每天放了学,都看妈妈撅着屁股在那烧炕,炕一烧,屋子里渐渐暖和起来,张小花开始在暖暖的炕上写作业,一直写到半夜才会钻到被窝睡觉。
  可这北方的土炕有个突出的特点,炕面很热,张小花躺在被窝里,就如同烙饼,身下热得几近流汗,被窝外面的世界却是冰火两重天,特别到了下半夜,被窝外边冷得让人直打哆嗦,躺在被窝里的张小花每天早晨都不愿起炕,非要妈妈吆来喝去,甚至抱起来,她才不得不离开暖暖的花被窝。
  张小花被妈妈送到美术辅导班后,绘画功夫日日精进,爱幻想的她总在想,如果能画一朵太阳,即使天黑日落也能照在窗前那该多好啊!
  于是,张小花就像达芬奇画鸡蛋一样,不厌其烦地画一朵朵圆圆的太阳,企图改变这寒冷的冬日。没有多余的纸张,张小花就以窗上的霜花为画纸,让一朵朵圆嘟嘟的太阳喷薄而出,照亮寒冷的冬日。但张小花并没有成功,晚上没有光源,窗上的“太阳”并没有光亮,也放射不出足够的温暖。张小花望着自己画得圆嘟嘟的太阳,一时跌坐如佛。
  不过,第二天早晨,张小花竟然有了惊喜的发现。早晨,太阳出来了,暖暖的,照在窗玻璃上,照在张小花的“太阳”上,这一区域的霜花先于其它部位融化,化成一个大大的圆圈,阳光透进来一晃,分外炫目,俨然一朵火红的太阳。
  有了阳光射进来,屋子里变得暖和起来,张小花舒展开紧锁的眉头,望着自己的杰作,开心地笑了。
  张小花热衷起画太阳,她画了一个又一个太阳,每天都乐此不疲,每一朵太阳都像一个大火球,静静地炙烤小平房,让张小花平淡无奇又寒冷异常的生活有了生机和起色。
  张小花感觉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温暖的,虽然晚上仍旧没有太阳,可因为白天太阳的普照,屋子里暖和了不少。
  在美术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张小花以一幅《艳阳暖冬》为题参加了市里组织的一次美术大赛,竟然获得了特等奖。这幅作品非常简单,只是进一步再现了张小花的生活情境,可它就像一朵艳阳一样温暖了大赛评委的心,获得了比赛最高分,赢得了大奖。
  登台领奖那天,张小花声泪俱下的获奖感言更是感动了与会者,掌声此起彼落,张小花说到动情处,台上台下齐落泪,唏嘘叹息声不绝于耳。
  颁奖会后,张小花接受了当地电视台采访,记者将她的故事形成新闻报道,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政府获悉张小花的故事,主动伸出援手,帮助张小花家建起一栋清亮亮的大瓦房,窗户呢?也由木制的变成了密不透风的塑钢,再也不用犯愁透风上霜了。
  张小花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观,可窗子上没了霜花,张小花再也不能在上面作画了,张小花画太阳再也没了灵感,面对价格不菲的画纸,她竟然迟迟不能下笔。
  张小花一筹莫展,她开始怀念起以前的艰苦岁月,对那时的生活有了些许不舍,心里产生了或多或少的迷茫。
  不过还好,生活好了,衣食无忧了,张小花可以心无旁骛,安心学习了。在学校和老师的关心鼓励下,她的文化课门门优异,进步很快,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中考更是获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了大名鼎鼎的中考状元。
  一轉眼,又一个寒假到了,张小花高兴地回到农村奶奶家度假,没想到在奶奶家的窗户上再次遇到了霜花。
  面对久违的霜花,张小花来了兴致,她兴高采烈地奔过去,在上面认真地画起了太阳、绿树和青草,笔下生风,竟如有神助。
  阳光透过张小花的“艳阳”照进来,奶奶的小屋同样多了温暖。奶奶笑眯眯地望着张小花作画,不无赞许地说,我孙女赛似神笔马良,有了这朵太阳,奶奶的心都变得暖暖的。
  有了奶奶的夸赞,张小花更加用功。后来,她虽然没有成为一代大画家,却总在工作之余,常常回到农村奶奶家里,在霜花上作画,给奶奶“送温暖”,一时被街坊邻居传为美谈。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先锋小说本质是追求文学自主性。把握先锋小说本质,必须考虑它对传统现实主义“内容”、“意义”的解构与颠覆,乃是借鉴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艺术形式走向的独立与自律。同时也必须考虑它所进行的形式实验与艺术探索,改变了人们对小说文本的感觉方式和阅读方式:文学绝不是对客观现实某种简单的复制品,而是具有自我呈现与超越的个性化写作。  关键词:先锋小说;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叙事策略;接受美
期刊
摘要:禅宗作为佛教哲学中国化的典范,是印度佛教与中国哲学“杂交”的产物,印度的佛教理论为禅宗提供了一个佛教化的“肉身”与“外形”, 中国哲学则为她提供了一个使“肉身”立起来的“骨架”与令“外形”动起来的“血液”。二者的双向变形,实现了佛教版的“肉身”与中国式的“骨架”,禅定状的“外形”与直觉型的“血脉”的完美契合,其“心即真如”“悟真”理论的创立,具有深刻的理论启示意义。  关键词:禅宗;印度佛教
期刊
为期三天的“经济市场化与社会和谐:海峡两岸纪念夏道平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7年10月12日至10月14日分别在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经济学院召开。这次会议非常成功,作为会议的发起人和策划人之一,我和夏明教授都非常感动。我们认为,这次会议的成功和令人感动处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会议的规模大大超过了预期。我个人是研究台湾战后思想文化和思想人物的,两年前结识湖北经济学院夏明教授,他是
期刊
摘要:发生于中国20世纪的现代思想启蒙并非是一个均质性的概念,而是受制于中国自身不同的历史语境,形成一种流动性。由启蒙先驱陈独秀创办的两份重要报刊《安徽俗话报》和《新青年》,历史性地透视出中国现代启蒙思想所发生的这种时代性变迁,前者以“开启民智”为职志,后者以“唤醒青年”为己任,这种启蒙策略的历史性调整也使内生于启蒙思潮的“文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与五四思想启蒙的历史个性相一致,革命后的新文学在
期刊
摘要:土家族哲学的现代转型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转型的重要个案,是中国哲学转型的重要部分。其理性省思的主题转换表现为从土汉关系到中西关系的转换;对现代社会建构的哲学省察表现为由生存何以可能到解放何以可能的转换,并根据“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形成了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义等哲学思潮。  关键词:哲学形态;哲学转型;中国哲学;土家族哲学  中图分类号:B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期刊
摘要:本文从交响乐式的形式架构、十四行体的诗体变式、非意愿记忆的迷宫三个方面描述与剖析了《西藏组诗》具有活力的诗歌结构与富于张力的诗性叙述。《西藏组诗》通过超媒体技法的借鉴构建了交响乐式的形式架构,使诗歌形式由单一的处于自身封闭的视域转向更为开阔的艺术领域。《西藏组诗》采用较为独特的十四行体变式,呈现出现代诗歌体式的实验性,扩大了十四行体的定义本身,给它带来了新的灵感和生机。《西藏组诗》置于一个抒
期刊
普里切特给短篇小说的定义是:“眼角闪过的一瞥。”  乡政府办公室一大早上班,就接到旗委办公室的电话,说是旗委副书记今天要来调研小流域治理情况。奇怪的是,就几十公里的路,都傍晌午了,怎么还不见副书记到来?两位貌似牧民模样的人,从驴车上下来,一进办公室就找水喝。乡干部们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山水相连》)……一枚雪莲胸花,牵动着男人武无非的心,也牵动着男人武无非母亲的心。戴雪莲胸花的女人是谁?冥冥之中
期刊
住进泛着土腥味儿的祖屋里,睡在父母留下的柴床上,他那顆按捺不住躁动的心,似乎终于找到安放的地方。  他觉得身痛渐渐消失,吃得香睡得甜。睡梦里,他的心被那幅久违的场景暖化了:幼时黄昏里,炊烟袅袅起,娘站在门前台阶上,扯开嗓门儿呼唤贪玩的他,“幺儿——回家吃饭喽——”悠长的喊声在村子里飘得很远。他醒来一摸,眼泪流了满脸。  娘在世时说:“俺幺儿从小不让人省心,这一走心就野了。”  三十年前,那个燥热的
期刊
谷雨。  南方的这座小城,苦楝树的花已经盛开过了,而夏,未至。  “轰隆隆,轰隆隆……”刺目的闪电过后,是一声声惊雷。今年汛期来得早,这雨,又大又急,已经下了整整两天两夜,一点要停的意思都没有。苏小雨惊恐地望着窗外,一辆消防车在雨幕中呼啸而过,天已蒙蒙亮了。  父亲仍然没有回家,门口留的小灯还亮着,昨天晚上轮到父亲值班,去之前,小雨和父亲又吵了一架,对于母亲的离开,她始终无法原谅父亲。  苏小雨今
期刊
崇文书局2007年5月出版的刘保昌先生新著《戴望舒传》,以一个诗人的个人生命史,一种“别一抒情话语”的形成及发展史,穿越岁月的烟尘,激活了我们的历史记忆。在中国新诗经历了蹒跚学步的起步阶段和20世纪20年代的初步发展后,执着于诗歌梦想的诗人曾经这样用整个生命去吟唱与探索;中国新诗在30年代就曾经绽放出这样的华彩和拥有这样的荣光。仔细读这本《戴望舒传》,我们在被激活关于新诗经典的历史记忆的同时,亦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