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会听到一些患者对我说:“我有冠心病,血管堵了50%,医生对我说,我不能做运动的,家里的家务活都是请阿姨做。”
其实,现在国内心脏内科医生的主流观点是:稳定的心脏病病人可以做恰当的运动,运动对心脏病的恢复是有利的。
心脏病康复运动,促进心脏功能恢复
很多医生都知道,适当的康复运动对于心脏疾病的恢复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做任何运动将导致患者心功能进一步降低,而科学的运动锻炼能够逐步提高心血管的适应能力,降低心脏病发作次数。
欧美国家心脏康复已发展得比较成熟。康复科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制定出个人化的运动方案,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锻炼,并结合控制情绪、减肥、平衡饮食、戒烟、危险因子评估等措施,帮患者达到心脏功能的最大潜能。
“必须静养”的观念要改改了
国内绝大多数心脏病患者还没有接受运动康复的理念,仅仅是吃药静养,而且对于运动康复有一些误解。
误区一:把心脏病康复运动当剧烈活动
很多心内科医生会嘱咐情况稳定的心脏病病人,不能剧烈活动。但不做剧烈活动,不等于不能活动。可是一些患者及家属就误认为,还是不运动更稳妥。
误区二:心脏病康复运动不重要
虽然很多心内科医生都会建议心脏病患者病情稳定后,适当做一些心脏能承受的运动,比如步行、骑自行车、轻体力家务,但不能给出具体时长、负荷的运动方案,随访时也较少问及患者运动情况,给患者造成一种印象:“运动对我的心脏病来说不是很重要。”
心脏病康复运动怎么做?
希望尝试心脏病康复疗法的患者可以到当地已经开展心脏康复的医院去咨询。
1、全面评估心脏功能和运动危险因素
医生首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出最适合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例如从最简单的穿衣、洗漱、步行开始,逐渐达到有利于心脏的运动水平。常用的还有踩功率自行车、跑步机行走、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练习等。
运动前需告诉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因为有些药物会改变心率、血压及整体运动能力。
2、监测心血管相关指标
运动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必要时提供吸氧,以提高运动耐力。这种监测和评定将在运动过程中反复进行,用以确定运动是否安全,以及监测康复进展。
医务人员还将教会患者如何测血压、心率,告诉你运动时心率应该达到多少,教会患者使用Borg自觉劳累分级(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来确定运动的强度是否适中,学会鉴别身体对运动的各种正常和不正常反应。
3、 家庭运动时坚持自我记录
经过一段时间医院内进行的运动疗法后,对于评定为低至中等危险程度的心脏病患者,国外一般推荐家庭运动治疗,或到能提供基本心肺复苏条件的社区医院进行运动。不过,对于评定等级为高危的心脏病患者,只能在医院中进行运动。
回家后,患者应根据医生的运动处方进行自我运动,并记录下心率、血压、RPE和症状,定期随访医生,调整运动处方。
对于有心衰和接受过心脏手术的患者,记录体重特别重要,体重突然增加,往往意味着体内有液体储留,心脏病加重或存在手术并发症,需及时联系医生。
运动康复,哪些心脏病患者不适合?
大部分病情稳定的心脏病及心脏手术前后的患者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执行适合自己的运动康复方案,但如果患者有下列情况,不适合运动疗法:
1、不稳定的心绞痛;
2、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或低血压;
3、不稳定的严重心律失常;
4、未控制的心力衰竭或急性心功能衰竭;
5、未控制的糖尿病、血栓形成。
心脏病康复运动,必须有医生指导
心脏病康复运动有诸多好处,但缺乏医生指导反而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研究发现,运动训练的最初一个月最常发生心律失常、胸闷、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情况。如果患者的体能水平、心血管适应能力还没有提高,就贸然开始超出自己心脏承受能力的运动,容易造成心脏缺血,增加猝死的概率。
尽管心脏病运动锻炼的人猝死概率相对较低,每6~8万中有1人,但还是要强调,心脏病患者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行康复运动,逐步提高体能,恢复日常活动。
这些情况,立即拨打120
家庭运动时,应确保能随时联系到提供专业心肺复苏的医务人员。运动前、过程中或运动后如果发生如下情况,应立即拨打120:
1、任何身体不适:例如胸痛、胸部压迫感、背部、头颈、下颌、上腹部或一侧手臂疼痛、恶心、头晕、严重头痛、气促、气短、严重疲劳、大汗淋漓、突然麻木、手脚无力、视物模糊、突然口齿不清。
2、不正常的心率:比平时心率低或高出很多,或者跳得不整齐。
3、不正常的血压:收缩压下降,运动中收缩压不升高,或血压异常升高。
其实,现在国内心脏内科医生的主流观点是:稳定的心脏病病人可以做恰当的运动,运动对心脏病的恢复是有利的。
心脏病康复运动,促进心脏功能恢复
很多医生都知道,适当的康复运动对于心脏疾病的恢复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做任何运动将导致患者心功能进一步降低,而科学的运动锻炼能够逐步提高心血管的适应能力,降低心脏病发作次数。
欧美国家心脏康复已发展得比较成熟。康复科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制定出个人化的运动方案,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锻炼,并结合控制情绪、减肥、平衡饮食、戒烟、危险因子评估等措施,帮患者达到心脏功能的最大潜能。
“必须静养”的观念要改改了
国内绝大多数心脏病患者还没有接受运动康复的理念,仅仅是吃药静养,而且对于运动康复有一些误解。
误区一:把心脏病康复运动当剧烈活动
很多心内科医生会嘱咐情况稳定的心脏病病人,不能剧烈活动。但不做剧烈活动,不等于不能活动。可是一些患者及家属就误认为,还是不运动更稳妥。
误区二:心脏病康复运动不重要
虽然很多心内科医生都会建议心脏病患者病情稳定后,适当做一些心脏能承受的运动,比如步行、骑自行车、轻体力家务,但不能给出具体时长、负荷的运动方案,随访时也较少问及患者运动情况,给患者造成一种印象:“运动对我的心脏病来说不是很重要。”
心脏病康复运动怎么做?
希望尝试心脏病康复疗法的患者可以到当地已经开展心脏康复的医院去咨询。
1、全面评估心脏功能和运动危险因素
医生首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出最适合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例如从最简单的穿衣、洗漱、步行开始,逐渐达到有利于心脏的运动水平。常用的还有踩功率自行车、跑步机行走、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练习等。
运动前需告诉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因为有些药物会改变心率、血压及整体运动能力。
2、监测心血管相关指标
运动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必要时提供吸氧,以提高运动耐力。这种监测和评定将在运动过程中反复进行,用以确定运动是否安全,以及监测康复进展。
医务人员还将教会患者如何测血压、心率,告诉你运动时心率应该达到多少,教会患者使用Borg自觉劳累分级(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来确定运动的强度是否适中,学会鉴别身体对运动的各种正常和不正常反应。
3、 家庭运动时坚持自我记录
经过一段时间医院内进行的运动疗法后,对于评定为低至中等危险程度的心脏病患者,国外一般推荐家庭运动治疗,或到能提供基本心肺复苏条件的社区医院进行运动。不过,对于评定等级为高危的心脏病患者,只能在医院中进行运动。
回家后,患者应根据医生的运动处方进行自我运动,并记录下心率、血压、RPE和症状,定期随访医生,调整运动处方。
对于有心衰和接受过心脏手术的患者,记录体重特别重要,体重突然增加,往往意味着体内有液体储留,心脏病加重或存在手术并发症,需及时联系医生。
运动康复,哪些心脏病患者不适合?
大部分病情稳定的心脏病及心脏手术前后的患者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执行适合自己的运动康复方案,但如果患者有下列情况,不适合运动疗法:
1、不稳定的心绞痛;
2、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或低血压;
3、不稳定的严重心律失常;
4、未控制的心力衰竭或急性心功能衰竭;
5、未控制的糖尿病、血栓形成。
心脏病康复运动,必须有医生指导
心脏病康复运动有诸多好处,但缺乏医生指导反而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研究发现,运动训练的最初一个月最常发生心律失常、胸闷、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情况。如果患者的体能水平、心血管适应能力还没有提高,就贸然开始超出自己心脏承受能力的运动,容易造成心脏缺血,增加猝死的概率。
尽管心脏病运动锻炼的人猝死概率相对较低,每6~8万中有1人,但还是要强调,心脏病患者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行康复运动,逐步提高体能,恢复日常活动。
这些情况,立即拨打120
家庭运动时,应确保能随时联系到提供专业心肺复苏的医务人员。运动前、过程中或运动后如果发生如下情况,应立即拨打120:
1、任何身体不适:例如胸痛、胸部压迫感、背部、头颈、下颌、上腹部或一侧手臂疼痛、恶心、头晕、严重头痛、气促、气短、严重疲劳、大汗淋漓、突然麻木、手脚无力、视物模糊、突然口齿不清。
2、不正常的心率:比平时心率低或高出很多,或者跳得不整齐。
3、不正常的血压:收缩压下降,运动中收缩压不升高,或血压异常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