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新课标从教学理念到教学的内容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必须寻求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合理使用合作探究教学是必行之路。
【关键词】物理新课改、合作、探究
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合理地选择教学形式,合理地运用教学工具,设计亲历式的教学途径,通过质疑,设计与实验、归纳、交流,得出规律或建立概念,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现就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探究性教学中的利弊的辩证互化等问题进行一些实践和反思,并提出粗浅的看法如下:
一、探究活动应师生互动并允许学生出错
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引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另外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准、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前分组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状况,活动过程中及时组织交流,以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携手合作以实现活动目标。当然,课后的补救也是必要的。对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应提供再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完成探究,消除失败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共性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补救,或提出新的探究课题。这很正常,正是问题或错误,才有了改进和创新。
在组织《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一节课中,由于分组自主探究,学生的活动热情很高,八个小组中的五个都由实验数据归纳出了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但是,有一个小组,实验数据几乎无规律可循,另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近似与电路特点相吻合。在交流时,由于受到有正确结论的小组的影响,后两个小组的代表说:“我们的实验数据显示: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中的电流基本相等;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两端电压之和基本等于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而实验数据出现问题的那个小组的代表交流时讲道:“我们小组的实验不能验证串联电路中電流、电压的猜想是否成立。”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正常,由于连接电路时导线接头处接触电阻的影响或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考虑到本节课的时间有限,我只做了对三个小组探究活动的肯定和对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认可,先请同学们(包括实验结论正常的同学)就此实验现象自己分析原因,留待下一节课再交流、讨论。虽然教学进度被打乱,我还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来“善后”,但能让同学们动起来,积极地探究新的、更深一步的课题,这不正符合了我们教育的目的吗?利弊互化,关键在怎样看待、怎样引导。
二、探究活动中应加强多学科知识的渗透
随着初中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对现象的解释和判断会有不同的方法和结论。课堂上我曾经提出“剧烈晃动的香槟酒瓶,瓶塞为什么会猛地窜出很高?”的问题,本意是希望学生用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知识来回答,而一位同学却说:“晃动香槟瓶,瓶内发生了更快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物理引来了化学,我们可以用先肯定、再告之课后探讨、或作为新课题再研究来搪塞,但下次呢?还好,课前我请教了资深化学教师,知道了香槟酒、碳酸饮料在封装前要加入一些酸类物质(如柠檬酸等)和碱(如小苏打)。但是化学变化是加入以后就已开始,等我们开瓶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已经产生,只不过在密封的瓶(或罐)内,压强较大时,它们部分溶解在饮料中,达到了动态的溶解平衡。剧烈晃动后,随着我们对它们做功,内能增大,很多二氧化碳气体从液体里逃逸出来,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气体对瓶塞做功,将瓶塞顶出,而气体的内能则减少。
像物理的压强概念,焦耳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家庭生活用电、许多物理实验等,都可采用探究式教学,这样会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正像波亚利所说:“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高度重视物理中的实验部分,并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为学生创设一种再发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
纵观新课标的探索与实践,最大的转变就是改变了教学中教与学中的地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尽可能的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提高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总之,物理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符合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因此,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主体意识的探究式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物理新课改、合作、探究
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合理地选择教学形式,合理地运用教学工具,设计亲历式的教学途径,通过质疑,设计与实验、归纳、交流,得出规律或建立概念,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现就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探究性教学中的利弊的辩证互化等问题进行一些实践和反思,并提出粗浅的看法如下:
一、探究活动应师生互动并允许学生出错
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引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另外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准、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前分组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状况,活动过程中及时组织交流,以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携手合作以实现活动目标。当然,课后的补救也是必要的。对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应提供再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完成探究,消除失败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共性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补救,或提出新的探究课题。这很正常,正是问题或错误,才有了改进和创新。
在组织《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一节课中,由于分组自主探究,学生的活动热情很高,八个小组中的五个都由实验数据归纳出了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但是,有一个小组,实验数据几乎无规律可循,另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近似与电路特点相吻合。在交流时,由于受到有正确结论的小组的影响,后两个小组的代表说:“我们的实验数据显示: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中的电流基本相等;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两端电压之和基本等于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而实验数据出现问题的那个小组的代表交流时讲道:“我们小组的实验不能验证串联电路中電流、电压的猜想是否成立。”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正常,由于连接电路时导线接头处接触电阻的影响或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考虑到本节课的时间有限,我只做了对三个小组探究活动的肯定和对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认可,先请同学们(包括实验结论正常的同学)就此实验现象自己分析原因,留待下一节课再交流、讨论。虽然教学进度被打乱,我还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来“善后”,但能让同学们动起来,积极地探究新的、更深一步的课题,这不正符合了我们教育的目的吗?利弊互化,关键在怎样看待、怎样引导。
二、探究活动中应加强多学科知识的渗透
随着初中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对现象的解释和判断会有不同的方法和结论。课堂上我曾经提出“剧烈晃动的香槟酒瓶,瓶塞为什么会猛地窜出很高?”的问题,本意是希望学生用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知识来回答,而一位同学却说:“晃动香槟瓶,瓶内发生了更快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物理引来了化学,我们可以用先肯定、再告之课后探讨、或作为新课题再研究来搪塞,但下次呢?还好,课前我请教了资深化学教师,知道了香槟酒、碳酸饮料在封装前要加入一些酸类物质(如柠檬酸等)和碱(如小苏打)。但是化学变化是加入以后就已开始,等我们开瓶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已经产生,只不过在密封的瓶(或罐)内,压强较大时,它们部分溶解在饮料中,达到了动态的溶解平衡。剧烈晃动后,随着我们对它们做功,内能增大,很多二氧化碳气体从液体里逃逸出来,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气体对瓶塞做功,将瓶塞顶出,而气体的内能则减少。
像物理的压强概念,焦耳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家庭生活用电、许多物理实验等,都可采用探究式教学,这样会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正像波亚利所说:“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高度重视物理中的实验部分,并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为学生创设一种再发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
纵观新课标的探索与实践,最大的转变就是改变了教学中教与学中的地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尽可能的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提高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总之,物理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符合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因此,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主体意识的探究式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