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散文教学浅见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情况与审美生活。当我们打开初中语文教材时,就可以发现,其中散文体裁的文章所占比例较大,并且涉及面也较广,我们也可以说每一篇散文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位散文作家就是一座智慧宝库。散文应该学习的内容和应该列入教学的角度很多,那么,一位语文教师该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如何完成这么大的教学容量同时还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以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例,浅谈我对初中散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强化诵读,使学生首先感知文本意境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散文学习中阅读尤为重要。因为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力,一篇篇散文,它们独到的见解、巧妙的视角、强烈的感情,都深刻地渗透在散文的字里行间,渗透在每一个文字的深处,这些内容与内涵往往都不是显而易见的,是需要读者要有敏锐地清晰地感知能力才可以逐渐获得的,因此诵读教学对于散文的学习来说重要之处就在于它能够让学生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让学生在教师自己的带领之下,首先通过对作品的反复诵讀,多种形式的诵读,完全可以在情感上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开始获得一些认知,逐渐地获得更深刻的认知,这种认知必然是逐渐达成的,而且最终甚至达到作者与读者的共鸣的程度,进而很好地促进学生理解作品内容与内涵。当教学朱自清《春》时,我就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文本这一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逐渐体会本文通过描绘花草峥嵘、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劳作,奋然向前,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在良好的诵读意境中轻松进入对文本的感知,也感知到了语言的美,又感知到了文本的情感,同时通过诵读文本也逐渐熏陶着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获得了美的感受。所以,教师应该把吟咏诵读的教学方法引入散文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通过琅琅书声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通过反复诵读来深刻体味作品的情境,让学生逐渐并深入走近作品、感知作品、赏析作品,进而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深刻的情感,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提高。
  二、精心设计,完美切入,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带动起学生对语文的极大兴趣,这样才能够逐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步入正轨,最终师生共同从课堂中获得教学与学习的愉悦,从而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的美妙境地。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中,我首要的目标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我以一个问题为主导,“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这个问题非常的简单易懂,同时学生也有话可说,诚然,在表达自己的见解过程中,有褒有贬,有喜欢有不喜欢,教师对此不能做任何的偏袒或者暗中的评判,让学生自己大胆地表达看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要坚持的工作就是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适时地表达一下自己对学生表述的看法,不能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作出褒贬的评价,这样学生在自由的发挥中逐渐进入佳境,教师抓住这个时机适时引入对朱先生《春》的学生,这样就不愁学生看见一篇文本那种叹息的感受。对于这篇文章,大多数教学案例都以盼春——绘春——颂春这一结构线索来处理文章,不能说这种处理不好,但是这种处理办法会让文章肢解,缺少了整体感,同时也缺少了对文本情感意蕴的感受,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到干巴巴,毫无美感可言,更不用说学生是否喜欢了学习。因此,首要的任务是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依据学生的兴趣去把我教学内容,那么我们的教学效果就可能事半功倍。
  三、以写促读,以写促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基石,这两者永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也是学习运用语言的必经之路。所以,课堂阅读教学应该在教学学生的阅读中,尽最大可能性教给学生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的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写的,为何要这样写,进而从中体会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作者要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运用语言的,从而做到读与写相结合,从阅读中学习写作,以写作来促进阅读,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春》过程中,让学生适时地诵读文本中优美的语句,并对这些优秀的语句从句式特点、修辞特点上进行理解,从而让学生适当的做出改写、仿写,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抓住写作的契机,让学生动起笔来,哪怕仅仅是半句话,一句话,亦或是一个片段,或许在这不成文的只言片语中也能采撷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我们要永远相信只要学生动脑动笔终究会有出色的那一天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相互结合起来,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散文的无穷魅力,又能够学以致用,逐渐学写散文了,那么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要学习的文本,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以写促读的方法,也提高了课堂效益。
  四、课外延展,比较学习,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有比较才会有所鉴别。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时,我们也要适当地从比较阅读的思路去教会学生鉴别学习,这样更能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加深对文本内涵的领会,同时在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中也为学生适当拓展了视野,为今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埋下了伏笔。借助比较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也是散文教学最有效果的教学方法。在对《春》这篇文本进行教学时,我适当进行课外拓展,这样充分拓展了课外资源,充实课堂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视野,传统的文化积淀和文学魅力的熏陶,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有兴趣,让学生学习语文更有特色,也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大有帮助。比如,学生讨论春草时,我及时引导学生与曾经学习过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教学中我引入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引入了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引入了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诚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对比中突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完美统一,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读朱自清的文章特点也是一条可以选择的捷径。在教学的过程中, 因为选择的诗句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所以他们大都能够理解,借助这些诗句,同时让学生用心去阅读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然后谈谈自己的理解。从比较中加深理解,通过比较学生对文本的内涵就更清晰,更明确,同时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也更上一层楼。
  五、创建课堂合理评价机制,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合理的、恰当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时时处在兴奋当中,时时处在被激励、鼓舞的氛围当中,把学生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让学生带着激情、带着情感出现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上,让他们在学习中用自己的语言咏叹春。在《春》的教学过程中,关于文本中对“春”的描绘,我首先引导学生对“春”的品味上下足功夫,何愁课堂效果不会提高呢,在品味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机智,同时对教学的评价机制上也大动脑筋,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积分原则,奖品激励等等。实际的教学效果表明,有了很好的评价机制不愁学生不动脑筋,不愁学生的思维不继续前行。因此,良好的评价机制是激发学生思考的开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开展自主探索、合作性学习,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合理的评价,也会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让师生关系在和谐良好的氛围中进一步提升,让师生的思想不断撞击智慧之花,也让生生之间不断产生交流,从而达到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强化着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在不断地交流中进行学习,从而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为培养现代化需要的人才更进一步。
  散文阅读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极大程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极大地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我们在散文教学过程中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在教学中竭尽所能地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竭尽所能地运用我们的认知带动学生的认知,竭尽所能地让我们的文本成为我们与学生之间与作者之间交流对话的本源,从而让一篇篇文本与教师对话,让一篇篇文本与学生对话,让一篇篇文本的作者与师生愉悦的对话、交流,从而使“死”的文本“活”起来,使文本发挥它之所以存在的价值,使文本产生它之所以存在的影响,使文本调动起它之所以存在的功效,最终让这些经典的文本发挥育人的功效,最终让这些文本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果。
  左亮,江苏扬州市文津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古诗教学是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大胆革新,将其与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信息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古诗教学散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一、编演剧本,是古诗教学的一股清新的风   由于年代的久远,古诗的内容、情感、语言与现代生活有着较大的差距,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着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教学中,笔者常组织学生根据古诗编演剧本,将古时的生活再现于课堂之上,不但充分活跃了课堂气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通过阅读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并使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随着一大批专家学者解读后的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理念逐渐深入我们的课堂,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对于“三维目标设计”走向“核心素养设计”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接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1]文言文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它们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厚的底蕴,还包孕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精华。因此,高中
【案例背景】   一直以来,中考语文分数中作文都占很大比重,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掌握切实有效的方法,才能相对轻松地在作文上多拿分。近年来材料作文大热,但在作文复习中,学生明显表现出对材料作文的陌生和畏惧,感到无从下手。   一般来说,中考作文复习从审题、构思、立意、选材、表达等角度逐一进行训练,审读材料已成为语文中考考查写作能力的重点,写出切合材料立意的文章是衡量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尺度。材料作文的审
苏轼的《赤壁赋》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文阅读篇目,前者属于必修一文本研习中“与造物者游”这一板块,后者属于必修五问题探讨中“送怀千载”这一板块。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研读分析,笔者发现,不同时代的文人雅士,超越时空,所做文章竟有相似相异之处。  《赤壁赋》和《兰亭集序》均为作者游览风景名胜后所写,寄予了文人的山水情怀。但《兰亭集序》摆脱骈俪文体,采用散文形式书写;《赤壁赋》
段增勇,四川省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语文教研员,在《语文建设》《语文学习》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坚持教育随笔写作,编著各类图书多部,现为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语文学科专家组组长,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全国高考四川阅卷场语文学科指导委员。  石焘(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语文教师):段老师,我读过您的很多文章,我觉得您的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让语文回归,回归到
春是一个意象,一种特有的人生情感唤起,一般而言,它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发的,这些都可以从穆旦的诗歌《春》中找寻到,只是,在穆旦的《春》中,它不是主角。《春》是一首很立体的诗,我们如果以“反差”为扶梯,拾阶而上会发现别有洞天。  一、反差中的层级空间  春在开头的亮相让人吃惊,因为他成了跃动感十足的“绿色的火焰”,穆旦把“春”的节奏感具象地表达出来,春本身就予人蓬勃、祥和、愉悦、平静之感,作者用“火焰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优美的经典散文,被编入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如何上好这一经典课文?从对文本的解读,到教学内容的选定,再到教学方式的设计,这是一个系统的备教工程。   一、素读文本,适度解读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能力。这种解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对文本“素读”“裸读”开始。也就是只读课文,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反复自我阅读,直到读熟读透为止。   宗璞的《紫藤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多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部编本新教材要求落实课内精读、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课外整本书的阅读就成了师生课堂上份内的事,如何才能做到让整本书阅读在孩子心中留下烙印,而不至于轻轻“滑”过呢?  一、内容的梳理:完整而有趣味。  整本书阅读,目的是让孩子形成读书的好习惯,以至于带动全民阅读,因此不能用出题考学生的方式牵着学生走,但如何才能检查学生真正的读完了整
众所周知,考试是课程评价诸多方式中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而研究考试、实施考试,就必须研究考试命题,或者直接参与考试命题。命制出一份科学、有效的测试题,能正确而又客观地检测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并引导师生作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这是每位教师都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中学阅读命题的材料选择中,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周国平的作品可说是热门。2017年4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