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教学是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大胆革新,将其与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信息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古诗教学散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一、编演剧本,是古诗教学的一股清新的风
由于年代的久远,古诗的内容、情感、语言与现代生活有着较大的差距,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着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教学中,笔者常组织学生根据古诗编演剧本,将古时的生活再现于课堂之上,不但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彰显了“学生主体”的教改理念,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给古诗教学吹来一股清新的风。
我们知道,李贺素称“诗鬼”,其诗风格新奇瑰丽,甚至流于晦涩,在积极的浪漫主义中穿插了神奇的想象,历来是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难点,《雁门太守行》就是代表。教学这首诗时,笔者组织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自主编演剧本,获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创编剧本时,他们积极地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了李贺的生平事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对每句话,每个字的释义进行了深刻地解读,还充分融入了自己对诗歌故事情节的想象,使之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课堂展示环节,学生们以丰富的想象、形象的画面深深地震撼了老师,他们双手高举黑色幕布从讲台前面反复穿越,渲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张气氛;用哑剧,慢动作的形式再现了攻守双方惨烈的战争伤亡;还有俯下身子,半卷红旗来营造救援部队的神秘,手按自制的“玉龙”宝剑,神情凝重,一副视死如归的气概,将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兴致,他们对古诗的理解之深也远远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我只能说是编演剧本带给了古诗课堂太多的惊喜,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二、结合写作,是古诗教学的一汪明澈的泉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一直都是初中语文的教学难点,学生们不是语言干涩,就是情感匮乏、味同嚼蜡,令学生发愁,老师摇头。与此同时,古诗教学也一直延续着机械串讲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反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不但抹煞了初中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更严重削弱了古诗的文学之美,与课程改革的理念格格不入。教学中,笔者将古诗教学与写作巧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不但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其语言意识;更引导他们发现了古诗的美、写作的乐,为古诗教学挖掘了一汪明澈的泉。
古诗的语言极其凝练,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是需要建立在“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基础之上的。教学《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笔者首先针对其中的“初”“低”“早”“争”“暖”“新”“渐”“浅”等字组织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用几十个字描写出来,再将整首诗连缀起来,扩写成一篇美轮美奂的钱塘早春图。
许是古诗掘开了学生们的想象之泉,许是新颖的教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他们没有了平时的冥思苦想,在略微的沉思之后,马上奋笔疾书、一挥而就,写出了不少的精品习作。如:
乱:一路上,鲜花朵朵,有浅红的、鹅黄的、洁白的、淡粉的,一簇簇、一丛丛,姹紫嫣红,令人眼花缭乱……
如若不是亲身经历,你很难想象学生有这么婉丽的文笔!这也让我彻底地明白,创新才是教学改革真正的“根”。
三、妙用网络,古诗教学的一把锋利的刀
古诗教学中,笔者发现网络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可以引导学生迅速地突破重点、难点,升华学生的古诗能力与语文意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较长,是初中阶段古诗教学的难点。我便利用“班班通”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从岑参的生平事迹,到边塞诗的发展历程,还有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名句赏析,学生们沉浸在网络的世界中流连忘返,很快就理解了诗歌内容,体验了它的审美情趣,激发了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了网络技术:1.将学生们的朗诵视频发布到网上,供网民品鉴,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朗读兴趣与动力。2.将学生们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情感上传到相关论坛、贴吧,组织学生定期整理回复意见。3.开设古诗学习QQ群,组织学生们在群里畅所欲言,相互交流,无形中升华了他们的古诗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与网络运用的习惯。
现在,很多家长都担心学生们会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不可自拔,其实堵不如疏,我在古诗教学中竟无意觅得了一条引导学生科学面对网络的捷径。
总之,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语文教学,创新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古诗在新时代中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泽。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唯有不断地创新教法,才能让古诗教学屹立于课程改革的潮头,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综合素养发面发挥其积极的意义。
葛红,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一、编演剧本,是古诗教学的一股清新的风
由于年代的久远,古诗的内容、情感、语言与现代生活有着较大的差距,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着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教学中,笔者常组织学生根据古诗编演剧本,将古时的生活再现于课堂之上,不但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彰显了“学生主体”的教改理念,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给古诗教学吹来一股清新的风。
我们知道,李贺素称“诗鬼”,其诗风格新奇瑰丽,甚至流于晦涩,在积极的浪漫主义中穿插了神奇的想象,历来是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难点,《雁门太守行》就是代表。教学这首诗时,笔者组织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自主编演剧本,获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创编剧本时,他们积极地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了李贺的生平事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对每句话,每个字的释义进行了深刻地解读,还充分融入了自己对诗歌故事情节的想象,使之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课堂展示环节,学生们以丰富的想象、形象的画面深深地震撼了老师,他们双手高举黑色幕布从讲台前面反复穿越,渲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张气氛;用哑剧,慢动作的形式再现了攻守双方惨烈的战争伤亡;还有俯下身子,半卷红旗来营造救援部队的神秘,手按自制的“玉龙”宝剑,神情凝重,一副视死如归的气概,将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兴致,他们对古诗的理解之深也远远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我只能说是编演剧本带给了古诗课堂太多的惊喜,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二、结合写作,是古诗教学的一汪明澈的泉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一直都是初中语文的教学难点,学生们不是语言干涩,就是情感匮乏、味同嚼蜡,令学生发愁,老师摇头。与此同时,古诗教学也一直延续着机械串讲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反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不但抹煞了初中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更严重削弱了古诗的文学之美,与课程改革的理念格格不入。教学中,笔者将古诗教学与写作巧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不但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其语言意识;更引导他们发现了古诗的美、写作的乐,为古诗教学挖掘了一汪明澈的泉。
古诗的语言极其凝练,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是需要建立在“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基础之上的。教学《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笔者首先针对其中的“初”“低”“早”“争”“暖”“新”“渐”“浅”等字组织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用几十个字描写出来,再将整首诗连缀起来,扩写成一篇美轮美奂的钱塘早春图。
许是古诗掘开了学生们的想象之泉,许是新颖的教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他们没有了平时的冥思苦想,在略微的沉思之后,马上奋笔疾书、一挥而就,写出了不少的精品习作。如:
乱:一路上,鲜花朵朵,有浅红的、鹅黄的、洁白的、淡粉的,一簇簇、一丛丛,姹紫嫣红,令人眼花缭乱……
如若不是亲身经历,你很难想象学生有这么婉丽的文笔!这也让我彻底地明白,创新才是教学改革真正的“根”。
三、妙用网络,古诗教学的一把锋利的刀
古诗教学中,笔者发现网络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可以引导学生迅速地突破重点、难点,升华学生的古诗能力与语文意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较长,是初中阶段古诗教学的难点。我便利用“班班通”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从岑参的生平事迹,到边塞诗的发展历程,还有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名句赏析,学生们沉浸在网络的世界中流连忘返,很快就理解了诗歌内容,体验了它的审美情趣,激发了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了网络技术:1.将学生们的朗诵视频发布到网上,供网民品鉴,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朗读兴趣与动力。2.将学生们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情感上传到相关论坛、贴吧,组织学生定期整理回复意见。3.开设古诗学习QQ群,组织学生们在群里畅所欲言,相互交流,无形中升华了他们的古诗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与网络运用的习惯。
现在,很多家长都担心学生们会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不可自拔,其实堵不如疏,我在古诗教学中竟无意觅得了一条引导学生科学面对网络的捷径。
总之,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语文教学,创新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古诗在新时代中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泽。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唯有不断地创新教法,才能让古诗教学屹立于课程改革的潮头,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综合素养发面发挥其积极的意义。
葛红,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