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初中语文美育之法宝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i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一、 形声构图,体验情感美,在视觉中感受美
  〓〓文学作品大多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作者的强烈情感通过语言引起读者共鸣从而获得精神愉悦。多媒体教学将无声的语言和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
  〓〓例如上《荔枝蜜》一课,课件设计时,抓住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线索,先是以平面连环图式再现作者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不小心被蜜蜂蛰的经过,让学生理解作者“不大喜欢蜜蜂”的情感疙瘩;接着以“参观养蜂大厦”的录像播放,让学生认识小蜜蜂的生活习性;最后以色彩鲜艳、寓意深刻的蜜蜂采花酿蜜图,农民勤劳插秧图,配以重点文段呈现,让学生领悟小蜜蜂的无私奉献精神。课堂教学设计时,我们引导学生学生在把握课文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在语文语调、节奏轻重等方面点拨学生,再点拨学生体味小蜜蜂的崇高精神品质。尤其是对那段“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的课文重点段,用以画面、文字、背景音乐集合而形成的特殊情境氛围,在这种震撼心灵的情感辐射下,使学生的内心真正感受到“颤动”,自觉地随同作者一同地进入对人、事、物的体验、思索和感悟,化为融合着自己灵魂个性的精神血脉,渗入心田,释放活力。
  〓〓二、 创造情境,以情感人,在实践中创造美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课堂朗读的教学有时还不尽如人意。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同时,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与进来,可以渲染气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的基调。以《春》为例,这一课的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灵动,使人仿佛感受到春的活力,这对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画面、声音的辅助,无形中丰富了课文的审美空间,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
  〓〓由于多媒体提供的情境生动、真实,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 从对比中鉴赏美,在动静中领略美
  〓〓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抽象的教学讲述为直观形象的演播,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披文以入情”,产生“乐学”的情绪。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比例的童话和寓言之类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为基础,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赞美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教学这类课文,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独特的的美育功能,诱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情绪,强化学生无意注意,使学生深刻地体验人物形象的内在意蕴,自觉地将课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分析对比中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情感是实施美育的关键,学生情感充沛有助于深刻地感受美。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鲜明生动的情感纽带,将教师、教材、媒体、学生紧紧地连结起来,使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能产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教人的效果。而这种情感纽带并非机械地组合,而是将图、文、像有机地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形成情感辐射力,叩击心灵,营造心境,将学生情感流向。例如《天上的街市》,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又从明星想到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街市的物品,街市行走的牛郎织女。这样回环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意境。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既再现天上人间浑然一体的画面,又呈现作者全诗富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诗段,让学生在学习诵读品味揣摩过程中,吸收美感信息,感受逼真的情景,引起心灵的共鸣,领悟美妙和谐的意境。可见“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境美以感心”的电教媒体,通过美的艺术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感,使学生真正进入“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是实施语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责任编辑〓龙建刚
  
其他文献
一、转变教育行政主部门的职能,体现服务宗旨,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在人事管理方面,首先着重管理好中、小学校长。推行校长竞聘制,通过公开招聘,择优聘任,竞争上岗,明确校长的任职资格。取消中、小学的行政级别,试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真正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具有决定副校长、中层干部人选及学校教职员工选拔和招聘权以及对不称职者的解聘权,使校长逐步成为职、责、权、利统一的法人代表。对校长队伍管理进行重大改革
两只鹦鹉    教师节的早晨,一踏进教室,就见到一群孩子围拢在讲台旁,眉飞色舞地交谈着。我正纳闷着,几声“唧唧”的叫声穿过人群传入我耳际。“王老师,快来看,金海纳送给您的两只虎皮鹦鹉。”噢,记起来了,她早就说过在教师节这天要送我两只她家孵化的虎皮鹦鹉。看来这是履行承诺来了!  “哇,真漂亮,要是能送我一只就好了!”  “真新奇,第一次见到给老师送鹦鹉的。”  “好漂亮的鹦鹉啊,那声音真好听。”从走
〓〓一、利用教材,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音乐美  〓〓低年级实验教材中,诗歌、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回环的音韵、错落的节奏,它们都是培养儿童语感的极好材料。教师不仅要留意发现其中的音乐性,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如《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写得优美动听、富有
生本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体现生本意识,上好生本课堂,达到陶行知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以下我就以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贯彻生本意识。  一、培养习惯,是生本理念的最好体现  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培养学生如下几点习惯:一是课前预习的习惯。二是乐于读书看报的习惯。尤其是现在网络游戏、电视手机横行的时代,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