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专业不是中文,上学时把99.99%的精力用在数学上,但我却是从事了跟文字有关的工作,并且靠此糊口。
文章,我也能写一点,有人觉得不孬,问有什么秘诀,我只给两个字:天赋。
唱:天赋是个很玄的东西,噢噢。为什么我这么信“天赋”?倒不是我真有,而是因为高中时数学已经差到无法及格,下了几天决心哭着去求数学老师,他在办公桌上用手指写下“天赋”俩字,然后又蘸了一点茶水,把那俩字圈起来,画地为牢……于是,我哭着滚蛋了。从此“天赋照我去战斗”。
后来成了《最家长》的编辑,认识了精通数学的沈万臻老师。慢慢聊起来,每期看她“怎么学好数学”的稿子,才知道不是我没有数学天赋,而是我的基础没打好,知识链断了没补上,越来越逊。
沈老师羡慕我写文章的痛快,她竭力请我说说“怎么写好作文”,并且告诉我千万别扯“天赋论”的淡。除了天赋之外,还有什么?多读书,写下你想说的话……我们的作家编辑李蔚红老师已经写了N多了。
写作是感情的投入。没有情感,再绚丽的文字读起来也想让人掀桌砸凳。孩子们的情感本来就挺丰富的,只是家长怎么引导将他们用在写作上的问题。
我爹妈并未刻意引导,大家懂的,很多事情都是无心插柳。非要说方法,那我只能说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信。
我7岁之前,我爹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工作,一年只能回来一趟。至少每个月,我妈就要写一封信给他。搁笔之前,她都把要把我叫到跟前,问有没有想说的。我很矫情,每次被问,都要哇哇大哭:我很想他!妈妈赶紧蘸蘸墨水,蹭蹭蹭地记在纸上,用她那高小毕业的书法。
上小学时,我也迁到了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开始给家乡亲人写信。那时我已经会写几个字了,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不过私塾毕业的爷爷并未学过拼音,所以,得让我爸再标注一遍,挺麻烦,但家里人坚持让我写。
我在马路上捡了两分钱,一张纸币,一枚硬币——作文可以造假,信不行,而且也从未想过要敷衍,因为,那个年代跟亲人唯一深入交流的只有信。
“敬爱的祖父大人”,一开始是这样的正式,因为爷爷的开头也是“吾儿吾孙展信佳”。写到第二句便装不了腔,写一些上学的趣事、难事,写一些漂泊在外的生活,写着写着,喉咙涸紧,鼻子酸麻,后来学了成语“如鲠在喉”,便知道了这词满满的含义。很多词都是在写信的时候先体会到,然后才在课本里学到,所以,再去使用的时候就顺畅多了。
泪会滴在纸上,赶紧让袖子蘸干;也会笑,发自内心所以能体会真情实感的舒服。因为每个月都要写一次,逢年节还要给七大姑子八大姨都写一封,所以,细心感受生活成为必须。而且,因为每封信都会有回音,有的亲戚甚至会专门给我写一封信,而不是只在给爸爸的信里为我写上几句,自然地,对写信这事我一直保持激情。
五年级的时候,我有了一个小伙伴。在我还看小人书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读三毛,读《傲慢与偏见》了。她把书里的浪漫带到了我们中间,她让我给她写信——还必须通过邮局邮递,享受她的名字在收发室小黑板上出现的快感。
现在想想,这个行为有多么“文艺范”,但我们竟然就那样开始了。在同一个年级不同班,我们见面并不说话,哪怕撞个正脸儿也只会心一笑。我们一周写一封信,各种破事都写。
亲情最重的时候,我给亲人们写信;朋友最重的时候,我又有个爱写信的女伴;上了初中,荷尔蒙出来作祟,我那个同桌的你突然去一个连鸟都罕见的地方当兵了。我俩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写,愣是把同桌写成了笔友——他回来休假都不跟我照面儿了,写封信塞我桌洞里当问候。对了,笔友,那时候没有网友,只有笔友,做纯粹的精神交流,有一次我写的稿子在电台播了,一星期后收到了一麻袋信!
到了很远的地方上大学,又开始写给家里,没想到我那么想家,一拿出信纸来下笔之前先哭一会;还给我高中时我很喜欢的老师写信,表达我的喜欢和感谢,把她给激动的一下子回给我十几页;也写过分手信,寥寥数字就可以……文字威武!
就这样写信,就这样知道了怎样陈述、怎样表达、怎样说服,关键是,写完了,有人真心地回应你,让你明白你写得是否到位。哪怕是封无聊的信,如果足够无聊,对方也一定会强烈地回应。
悲惨的是,上了大二,电话一下子普及到大江南北,谁还写信?煲电话粥成了检验情侣们是否相爱的唯一标准,策兰跟巴赫曼写了20年的信必须成为传说了。我那个鸟不拉屎的第二故乡,原来最热闹的路口摆满的各种“代写家书”的摊位也一夜间消失了,本来,我的志向之一是等我的脸部肌肉长得足够下垂,也NB地杵在那儿替人写信,就像电影《中央车站》的那个老妇女,窃笑着窥探别人的悲欢。
我告诉您写信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但是,这个怎么实现呢?在当今这年月,很少有人用笔和纸写东西了,博客,微博,微信……字越来越少,最后,连字都懒得写了,因为可以用语音。
我在想,现在无论是农村留守儿童还是城市留守儿童都那么多了,家长可以和孩子用写信的方式做些交流吧?
除去两地书,父母和孩子之间抽空也用书信交流一下吧。比如生日的时候、生病的时候、无聊的时候,当然,吵架的时候也行!你们会发现许多过去不曾体验的乐趣。
现在大学毕业的孩子普遍书写能力差,能写字的不会说“人话”,满篇的鸟语花不香。八股,虚文假醋,让用人单位头痛不已。要知道,文字能力强的孩子,无论到啥地方工作,都大受欢迎呢!
文章,我也能写一点,有人觉得不孬,问有什么秘诀,我只给两个字:天赋。
唱:天赋是个很玄的东西,噢噢。为什么我这么信“天赋”?倒不是我真有,而是因为高中时数学已经差到无法及格,下了几天决心哭着去求数学老师,他在办公桌上用手指写下“天赋”俩字,然后又蘸了一点茶水,把那俩字圈起来,画地为牢……于是,我哭着滚蛋了。从此“天赋照我去战斗”。
后来成了《最家长》的编辑,认识了精通数学的沈万臻老师。慢慢聊起来,每期看她“怎么学好数学”的稿子,才知道不是我没有数学天赋,而是我的基础没打好,知识链断了没补上,越来越逊。
沈老师羡慕我写文章的痛快,她竭力请我说说“怎么写好作文”,并且告诉我千万别扯“天赋论”的淡。除了天赋之外,还有什么?多读书,写下你想说的话……我们的作家编辑李蔚红老师已经写了N多了。
写作是感情的投入。没有情感,再绚丽的文字读起来也想让人掀桌砸凳。孩子们的情感本来就挺丰富的,只是家长怎么引导将他们用在写作上的问题。
我爹妈并未刻意引导,大家懂的,很多事情都是无心插柳。非要说方法,那我只能说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信。
我7岁之前,我爹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工作,一年只能回来一趟。至少每个月,我妈就要写一封信给他。搁笔之前,她都把要把我叫到跟前,问有没有想说的。我很矫情,每次被问,都要哇哇大哭:我很想他!妈妈赶紧蘸蘸墨水,蹭蹭蹭地记在纸上,用她那高小毕业的书法。
上小学时,我也迁到了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开始给家乡亲人写信。那时我已经会写几个字了,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不过私塾毕业的爷爷并未学过拼音,所以,得让我爸再标注一遍,挺麻烦,但家里人坚持让我写。
我在马路上捡了两分钱,一张纸币,一枚硬币——作文可以造假,信不行,而且也从未想过要敷衍,因为,那个年代跟亲人唯一深入交流的只有信。
“敬爱的祖父大人”,一开始是这样的正式,因为爷爷的开头也是“吾儿吾孙展信佳”。写到第二句便装不了腔,写一些上学的趣事、难事,写一些漂泊在外的生活,写着写着,喉咙涸紧,鼻子酸麻,后来学了成语“如鲠在喉”,便知道了这词满满的含义。很多词都是在写信的时候先体会到,然后才在课本里学到,所以,再去使用的时候就顺畅多了。
泪会滴在纸上,赶紧让袖子蘸干;也会笑,发自内心所以能体会真情实感的舒服。因为每个月都要写一次,逢年节还要给七大姑子八大姨都写一封,所以,细心感受生活成为必须。而且,因为每封信都会有回音,有的亲戚甚至会专门给我写一封信,而不是只在给爸爸的信里为我写上几句,自然地,对写信这事我一直保持激情。
五年级的时候,我有了一个小伙伴。在我还看小人书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读三毛,读《傲慢与偏见》了。她把书里的浪漫带到了我们中间,她让我给她写信——还必须通过邮局邮递,享受她的名字在收发室小黑板上出现的快感。
现在想想,这个行为有多么“文艺范”,但我们竟然就那样开始了。在同一个年级不同班,我们见面并不说话,哪怕撞个正脸儿也只会心一笑。我们一周写一封信,各种破事都写。
亲情最重的时候,我给亲人们写信;朋友最重的时候,我又有个爱写信的女伴;上了初中,荷尔蒙出来作祟,我那个同桌的你突然去一个连鸟都罕见的地方当兵了。我俩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写,愣是把同桌写成了笔友——他回来休假都不跟我照面儿了,写封信塞我桌洞里当问候。对了,笔友,那时候没有网友,只有笔友,做纯粹的精神交流,有一次我写的稿子在电台播了,一星期后收到了一麻袋信!
到了很远的地方上大学,又开始写给家里,没想到我那么想家,一拿出信纸来下笔之前先哭一会;还给我高中时我很喜欢的老师写信,表达我的喜欢和感谢,把她给激动的一下子回给我十几页;也写过分手信,寥寥数字就可以……文字威武!
就这样写信,就这样知道了怎样陈述、怎样表达、怎样说服,关键是,写完了,有人真心地回应你,让你明白你写得是否到位。哪怕是封无聊的信,如果足够无聊,对方也一定会强烈地回应。
悲惨的是,上了大二,电话一下子普及到大江南北,谁还写信?煲电话粥成了检验情侣们是否相爱的唯一标准,策兰跟巴赫曼写了20年的信必须成为传说了。我那个鸟不拉屎的第二故乡,原来最热闹的路口摆满的各种“代写家书”的摊位也一夜间消失了,本来,我的志向之一是等我的脸部肌肉长得足够下垂,也NB地杵在那儿替人写信,就像电影《中央车站》的那个老妇女,窃笑着窥探别人的悲欢。
我告诉您写信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但是,这个怎么实现呢?在当今这年月,很少有人用笔和纸写东西了,博客,微博,微信……字越来越少,最后,连字都懒得写了,因为可以用语音。
我在想,现在无论是农村留守儿童还是城市留守儿童都那么多了,家长可以和孩子用写信的方式做些交流吧?
除去两地书,父母和孩子之间抽空也用书信交流一下吧。比如生日的时候、生病的时候、无聊的时候,当然,吵架的时候也行!你们会发现许多过去不曾体验的乐趣。
现在大学毕业的孩子普遍书写能力差,能写字的不会说“人话”,满篇的鸟语花不香。八股,虚文假醋,让用人单位头痛不已。要知道,文字能力强的孩子,无论到啥地方工作,都大受欢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