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环氧树脂( EP) /碳纤维(CF)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总结了EP /CF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每种成型工艺的优缺点。指出随着CF制备技术、表面处理技术,以及EP制备技术和固化工艺的发展,采用环保、简便、快捷且价廉的成型工艺生产性价比更高的EP /CF制品是EP /CF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环氧树脂;碳纖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应用
环氧树脂( EP)/碳纤维(CF)复合材料是CF增强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EP/CF复合材料认识的不断深入,其优异的性能不断凸现,促使其用量不断上升。20世纪70年代以前, EP/CF复合材料被视为昂贵的材料,价格约为玻璃纤维(GF)增强复合材料的10倍,只用于军工、宇航等尖端技术行业。20世纪80年代以后, CF工业和EP工业迅速发展, EP/CF复合技术不断进步,加入到EP中的CF比例不断上升,目前CF的体积分数已可达60%以上,使EP/CF复合材料的质量提高而价格下降,拓宽了其应用领域,进一步促进了EP/CF复合材料的发展。
一、CF及其EP复合材料的基本特点
(一)CF的特点和基本成分CF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其含碳量一般在90%以上。CF具有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与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各向异性显著,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制备CF的主要原材料有人造丝(粘胶纤维) 、聚丙烯腈( PAN)纤维和沥青等。通常制备高强度、高模量CF多选用PAN为原料。制备CF需经过拉丝、牵伸、稳定、炭化、石墨化5个阶段。
(二)EP基体的作用
EP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其固化收缩率低,粘结性能优异。复合材料中EP的主要作用是把CF粘在一起,分配CF间的载荷,保护CF不受环境影响。
(三)EP/CF复合材料的特性
EP /CF复合材料的特性主要取决于CF、EP及EP与CF之间的粘结特性。EP /CF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与钢相比, EP /CF复合材料的比强度为钢的4. 8~7. 2倍,比模量为钢的3. 1~4. 2倍,疲劳强度约为钢的2. 5倍、铝的3. 3倍,而且高温性能好,工作温度达400℃时其强度与模量基本保持不变。此外还具有密度和线膨胀系数小、耐腐蚀、抗蠕变、整体性好、抗分层、抗冲击等,在现有结构材料中,其比强度、比模量综合指标最高。在加工成型过程中EP /CF复合材料具有易大面积整体成型、成型稳定等独特的优点。
二、EP/CF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
(一)手糊成型
手糊成型是依次在模具型腔表面涂布或铺迭脱模剂、胶衣、粘度适中的EP (胶衣凝胶后涂覆)和CF,手持辊子或刷子使EP浸渍CF,并驱除气泡,压实基层。铺层操作反复多次,直到达到制品的设计厚度。该工艺的主要优点是可室温成型,设备投资少,模具折旧费低;可制造大型制品。主要缺点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制品质量由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决定;手糊用树脂分子量低,通常可能较分子量高的树脂有害于人的健康和安全。
(二)树脂传递成型
将CF置于上下模之间,合模并将模具夹紧,在压力条件下注射EP, EP固化后打开模具,取下制品。必须保证EP在凝胶前充满型腔,压力促使EP快速传递到模具内并浸渍CF。该工艺为低压成型工艺, EP注塑压力为0. 4~0. 5MPa,当制造高CF含量(体积分数超过50% )的制品时压力甚至可达0. 7MPa。有时可预先将CF在一个模具内预成型(带粘结剂) ,再在第二个模具内注射成型。为了提高EP浸渍CF的能力,可选择真空辅助注射[ 7 ] 。当EP一旦将CF浸透,要将EP注入口封闭,以使树脂固化。注射与固化可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模具可以用复合材料与钢材料制作。若采用加热工艺,宜用钢模。该法的主要优点是复合材料中CF含量可较高,未被EP浸润的CF非常少;闭模成型,成型周期较短,生产环境好,生产成本较低;制品可大型化,强度可设计。主要缺点是不易制作较小制品,因要承压,故模具较手糊与喷射工艺用模具要笨重和复杂。
(三)真空袋法成型
此法是手糊法与喷射法的延伸。将手糊或喷射好的积层在EP的A阶段与模具在一起,在积层上覆以真空袋,周边
密封,然后用真空泵抽真空,使积层受到不大于101 kPa的压力而被压实、成型。该法的主要优点是采用普通湿法铺层技术,通常可获得高CF含量的复合材料; EP 可较好地浸渍CF。主要缺点是额外的工艺过程增加了劳动力和成本,并且要求操作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不高。
(四)树脂膜熔浸成型
将CF与EP片交替铺放在模具内。用真空袋包覆铺层,使用真空泵抽真空,将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EP熔化并浸渍CF,然后经过适当的时间使EP固化。该法的主要优点是复合材料的空隙率低,可精确获得高的CF含量;铺层清洁,有利于健康和安全,并且生产成本低。主要缺点是目前仅用于宇航工业,还未获得大规模的推广;模具要求能经受
EP膜片的工艺温度。
(五)预浸料成型
预先在加热、加压或使用溶剂的条件下,用EP预浸渍CF。预浸料在环境温度下贮存一段时间后仍能保质使用,当要延长保质期时须在冷冻条件下贮存材料。树脂通常在环境温度下呈临界固态,故触摸预浸料时有轻微的粘附感。预浸料用手工或机械铺于模具表面,通过真空袋抽真空,放入热压罐中成型。通常加热使树脂重新流动,最终固化。该法的主要优点是可精确地调整EP /固化剂配比和EP在CF中的含量,得到高含量CF;由于制造过程采用可渗透的高粘度树脂,树脂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是最适宜的。主要缺点是热压罐固化复合材料制品的耗费大、作业慢、制品尺寸受限制;模具需能承受作业温度并且生产成本较高。 (六)低温固化预浸料成型
该工艺完全按预浸料方法制备, EP的化学性质使其得以在60~100℃固化。在60℃时,材料可操作保质期可小于1个星期也可延长到几个月。树脂体系的流动截面适于采用真空袋压力,避免采用热压罐。该法除具有传统预浸料成型的优点外,因为仅需真空袋压力,固化温度低,模具材料较便宜且能耗低,采用简单的热空气循环加热室便可容易地制造大型结构。主要缺点是复合材料成本仍高于预浸织物;模具需能经受高于环境温度的温度;因需高于环境温度固化故仍有能耗。
(七)拉挤成型
该工艺是指将浸渍了EP的连续CF经加热模拉出形成预定截面型材的过程。程序是: ①使CF增强材料浸渍树脂; ②CF预成型后进入加热模具内,进一步浸渍、基体树脂固化、复合材料定型; ③将型材按要求长度切断。该工艺中, EP浸渍CF有两种方式:其一为胶槽浸渍法。即将增强材料通过树脂槽浸胶,然后进入模具,通常采用此法;其二为注入浸渍法。GF增强材料进入模具后,被注入模具内的树脂所浸渍。该法的主要优点是制造速度快,拉挤成型材料的利用率为95% (手糊成型材料的利用率仅为75% ) ;树脂含量可精确控制;由于纤维呈纵向,且体积分数可较高(40% ~80% ) ,因而型材轴向结构特性可非常好。主要缺点是模具费用较高;一般限于生产恒定横截面的制品。
参考文献:
[1]孙酣经.化工新型材料,1998(4):42- 44.
[2]贺福,等.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 32.
[3]张健康,等.工程塑料应用,2002,30(6):12-15.
[4]Paulo DJ,et al.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64(2):289- 297.
[5]马青松,等.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18(4):92-97.
[6]MurphyM J,etal.Composites Part A:App lied Science andManu2facturing,2000,31(4):361-371.
[7]Sadeghian R,et al.Composites Part A:App lied Science andManu2facturing,2006,37(10):1787-1795.
[8]KangM K,et al.Composites PartA:App lied Science andManufac2turing,2001,32(11):1553-1560.
[9]李斌太,等.航空材料学报,2006,26(3):222-225.
[10]Raju J,et al.Composite Structures,1999,47(1-4):471-476.
[11]张彦中.纤维复合材料,1997(1):26-30.
[12]Wingard CD.Thermochimica Acta,2000,357/358:293-301.
[13]Pannkoke K,et al.Cryogenics,1998,38(1):155-159.
[14]趙稼祥.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0,25(1):33-38.
[15]黄克均,等.工程塑料应用,1997,25(3):54-57.
[16]Carlsson A,et al.Composites Part A:App lied Science and Manu2facturing,1998,29(5-6):585-593.
[17]Creighton CJ,et al.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60(4):525-533.
[18]朱波,等.山东工业大学学报,2002,32(1):10-12.
[19]陆峰,等.材料工程,2003(4):39-43.
[20]周亚明,等.工程塑料应用,1998,26(2):18-20.
[21]刘建军,等.工程塑料应用,2002,30(5):32-34.
[22]李志君,等.工程塑料应用,1999,27(5):16-18.
[23]靳武刚.工程塑料应用,1999,27(11):20-21.
[24]祝伟,等.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1,14(1):85-87.
[25]陈立军,等.合成树脂及塑料,2007,24(2):78-81.
作者简介:
曹山,出生年:1989,性别:男,工作单位:西华大学,职称:学生,研究方向:汽车车身。
【关键词】环氧树脂;碳纖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应用
环氧树脂( EP)/碳纤维(CF)复合材料是CF增强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EP/CF复合材料认识的不断深入,其优异的性能不断凸现,促使其用量不断上升。20世纪70年代以前, EP/CF复合材料被视为昂贵的材料,价格约为玻璃纤维(GF)增强复合材料的10倍,只用于军工、宇航等尖端技术行业。20世纪80年代以后, CF工业和EP工业迅速发展, EP/CF复合技术不断进步,加入到EP中的CF比例不断上升,目前CF的体积分数已可达60%以上,使EP/CF复合材料的质量提高而价格下降,拓宽了其应用领域,进一步促进了EP/CF复合材料的发展。
一、CF及其EP复合材料的基本特点
(一)CF的特点和基本成分CF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其含碳量一般在90%以上。CF具有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与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各向异性显著,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制备CF的主要原材料有人造丝(粘胶纤维) 、聚丙烯腈( PAN)纤维和沥青等。通常制备高强度、高模量CF多选用PAN为原料。制备CF需经过拉丝、牵伸、稳定、炭化、石墨化5个阶段。
(二)EP基体的作用
EP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其固化收缩率低,粘结性能优异。复合材料中EP的主要作用是把CF粘在一起,分配CF间的载荷,保护CF不受环境影响。
(三)EP/CF复合材料的特性
EP /CF复合材料的特性主要取决于CF、EP及EP与CF之间的粘结特性。EP /CF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与钢相比, EP /CF复合材料的比强度为钢的4. 8~7. 2倍,比模量为钢的3. 1~4. 2倍,疲劳强度约为钢的2. 5倍、铝的3. 3倍,而且高温性能好,工作温度达400℃时其强度与模量基本保持不变。此外还具有密度和线膨胀系数小、耐腐蚀、抗蠕变、整体性好、抗分层、抗冲击等,在现有结构材料中,其比强度、比模量综合指标最高。在加工成型过程中EP /CF复合材料具有易大面积整体成型、成型稳定等独特的优点。
二、EP/CF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
(一)手糊成型
手糊成型是依次在模具型腔表面涂布或铺迭脱模剂、胶衣、粘度适中的EP (胶衣凝胶后涂覆)和CF,手持辊子或刷子使EP浸渍CF,并驱除气泡,压实基层。铺层操作反复多次,直到达到制品的设计厚度。该工艺的主要优点是可室温成型,设备投资少,模具折旧费低;可制造大型制品。主要缺点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制品质量由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决定;手糊用树脂分子量低,通常可能较分子量高的树脂有害于人的健康和安全。
(二)树脂传递成型
将CF置于上下模之间,合模并将模具夹紧,在压力条件下注射EP, EP固化后打开模具,取下制品。必须保证EP在凝胶前充满型腔,压力促使EP快速传递到模具内并浸渍CF。该工艺为低压成型工艺, EP注塑压力为0. 4~0. 5MPa,当制造高CF含量(体积分数超过50% )的制品时压力甚至可达0. 7MPa。有时可预先将CF在一个模具内预成型(带粘结剂) ,再在第二个模具内注射成型。为了提高EP浸渍CF的能力,可选择真空辅助注射[ 7 ] 。当EP一旦将CF浸透,要将EP注入口封闭,以使树脂固化。注射与固化可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模具可以用复合材料与钢材料制作。若采用加热工艺,宜用钢模。该法的主要优点是复合材料中CF含量可较高,未被EP浸润的CF非常少;闭模成型,成型周期较短,生产环境好,生产成本较低;制品可大型化,强度可设计。主要缺点是不易制作较小制品,因要承压,故模具较手糊与喷射工艺用模具要笨重和复杂。
(三)真空袋法成型
此法是手糊法与喷射法的延伸。将手糊或喷射好的积层在EP的A阶段与模具在一起,在积层上覆以真空袋,周边
密封,然后用真空泵抽真空,使积层受到不大于101 kPa的压力而被压实、成型。该法的主要优点是采用普通湿法铺层技术,通常可获得高CF含量的复合材料; EP 可较好地浸渍CF。主要缺点是额外的工艺过程增加了劳动力和成本,并且要求操作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不高。
(四)树脂膜熔浸成型
将CF与EP片交替铺放在模具内。用真空袋包覆铺层,使用真空泵抽真空,将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EP熔化并浸渍CF,然后经过适当的时间使EP固化。该法的主要优点是复合材料的空隙率低,可精确获得高的CF含量;铺层清洁,有利于健康和安全,并且生产成本低。主要缺点是目前仅用于宇航工业,还未获得大规模的推广;模具要求能经受
EP膜片的工艺温度。
(五)预浸料成型
预先在加热、加压或使用溶剂的条件下,用EP预浸渍CF。预浸料在环境温度下贮存一段时间后仍能保质使用,当要延长保质期时须在冷冻条件下贮存材料。树脂通常在环境温度下呈临界固态,故触摸预浸料时有轻微的粘附感。预浸料用手工或机械铺于模具表面,通过真空袋抽真空,放入热压罐中成型。通常加热使树脂重新流动,最终固化。该法的主要优点是可精确地调整EP /固化剂配比和EP在CF中的含量,得到高含量CF;由于制造过程采用可渗透的高粘度树脂,树脂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是最适宜的。主要缺点是热压罐固化复合材料制品的耗费大、作业慢、制品尺寸受限制;模具需能承受作业温度并且生产成本较高。 (六)低温固化预浸料成型
该工艺完全按预浸料方法制备, EP的化学性质使其得以在60~100℃固化。在60℃时,材料可操作保质期可小于1个星期也可延长到几个月。树脂体系的流动截面适于采用真空袋压力,避免采用热压罐。该法除具有传统预浸料成型的优点外,因为仅需真空袋压力,固化温度低,模具材料较便宜且能耗低,采用简单的热空气循环加热室便可容易地制造大型结构。主要缺点是复合材料成本仍高于预浸织物;模具需能经受高于环境温度的温度;因需高于环境温度固化故仍有能耗。
(七)拉挤成型
该工艺是指将浸渍了EP的连续CF经加热模拉出形成预定截面型材的过程。程序是: ①使CF增强材料浸渍树脂; ②CF预成型后进入加热模具内,进一步浸渍、基体树脂固化、复合材料定型; ③将型材按要求长度切断。该工艺中, EP浸渍CF有两种方式:其一为胶槽浸渍法。即将增强材料通过树脂槽浸胶,然后进入模具,通常采用此法;其二为注入浸渍法。GF增强材料进入模具后,被注入模具内的树脂所浸渍。该法的主要优点是制造速度快,拉挤成型材料的利用率为95% (手糊成型材料的利用率仅为75% ) ;树脂含量可精确控制;由于纤维呈纵向,且体积分数可较高(40% ~80% ) ,因而型材轴向结构特性可非常好。主要缺点是模具费用较高;一般限于生产恒定横截面的制品。
参考文献:
[1]孙酣经.化工新型材料,1998(4):42- 44.
[2]贺福,等.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 32.
[3]张健康,等.工程塑料应用,2002,30(6):12-15.
[4]Paulo DJ,et al.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64(2):289- 297.
[5]马青松,等.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18(4):92-97.
[6]MurphyM J,etal.Composites Part A:App lied Science andManu2facturing,2000,31(4):361-371.
[7]Sadeghian R,et al.Composites Part A:App lied Science andManu2facturing,2006,37(10):1787-1795.
[8]KangM K,et al.Composites PartA:App lied Science andManufac2turing,2001,32(11):1553-1560.
[9]李斌太,等.航空材料学报,2006,26(3):222-225.
[10]Raju J,et al.Composite Structures,1999,47(1-4):471-476.
[11]张彦中.纤维复合材料,1997(1):26-30.
[12]Wingard CD.Thermochimica Acta,2000,357/358:293-301.
[13]Pannkoke K,et al.Cryogenics,1998,38(1):155-159.
[14]趙稼祥.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0,25(1):33-38.
[15]黄克均,等.工程塑料应用,1997,25(3):54-57.
[16]Carlsson A,et al.Composites Part A:App lied Science and Manu2facturing,1998,29(5-6):585-593.
[17]Creighton CJ,et al.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60(4):525-533.
[18]朱波,等.山东工业大学学报,2002,32(1):10-12.
[19]陆峰,等.材料工程,2003(4):39-43.
[20]周亚明,等.工程塑料应用,1998,26(2):18-20.
[21]刘建军,等.工程塑料应用,2002,30(5):32-34.
[22]李志君,等.工程塑料应用,1999,27(5):16-18.
[23]靳武刚.工程塑料应用,1999,27(11):20-21.
[24]祝伟,等.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1,14(1):85-87.
[25]陈立军,等.合成树脂及塑料,2007,24(2):78-81.
作者简介:
曹山,出生年:1989,性别:男,工作单位:西华大学,职称:学生,研究方向:汽车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