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交流的误区及思考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eke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进行阅读交流,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交流的误区,试举三例:
  [误区一]你说,我说,他说……
  进行阅读交流时,面对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能偏爱哪只手吗?不能。一个说了,又接着一个,另一个说了,还有小手举起……现在新“课标”不是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吗?只要学生举手了,就应当给学生发言表达的机会。
  【思考】阅读交流不是“自由交谈”
  你说,我说,他说,自由说,阅读交流决不能这样放任自流,教师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仅仅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为了所谓的“面向全体”,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这是不行的。我们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握文本的语言训练点、核心问题的讨论点,让阅读交流更有指向性、实效性。
  [误区二]这个,那个,不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量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在小组对话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了说话表达的机会,如果你把耳朵凑近一些,你就会听到“这个……”“那个……”“不是……”等等口头禅,这些在平时表达中就存在的不良习惯在阅读交流中暴露出来,是阅读交流的瑕疵,是语文教学的瑕玷。
  【思考】静下心来,多一些思考
  我们语文教师要想一想,学生口头禅、一些语病该怎么纠正呢?不能听之任之吧。我们要静下心来想想,这些大都没有经过缜密思考说出来的、没有多大思维价值的阅读交流,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会有多大的促进作用呢?阅读课堂中还是应该让学生静下心来去多读几遍课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供学生展开对话交流。
  [误区三]阅读交流过分凸显人文感悟
  我们语文教材的编者对于每一篇选文,无不是精挑细选,并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既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又要重视语言文字内含着的人文精神。然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对文本的人文挖掘却情有独钟,总喜欢在阅读文本后提出一些论点供学生讨论:如你觉得某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想对某某说些什么?我们感受到某某具有什么可贵之处?你们觉得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如此过分重视人文感悟,也是阅读交流的误区。
  【思考】让工具性与人文性各司其职
  阅读教学中凸显人文,忽略语言的工具性肯定是不行的。其实人文性是隐性的,更多时候是一切尽在不言之中,说出来就太直白了。而语言的工具性如果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那么语言的表达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著名特级教师许一凡在执教《掌声》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这持久而热烈的掌声,让英子()”学生围绕这个句式,进行语言训练,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进行了拓展训练,人文精神也得以熏染,从而让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作者单位:江都市宜陵小学)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是围绕一定的目的,交际双方(多方)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交际双方既是单向流动的两端,又是双向流动的回归点,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互动性,即“交际性”。日常口语交际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关注交际双方(多方)能不能围绕交际目的,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意见陈述是否精彩,是否切题,是否得体,交际目的能否达成等等。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明晰教学的表现要素,细化目标要求,找准教学梯度;再现并重
期刊
小学母语教学的文化性研究  2010年4月8日,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部徐晓华主任、周彦老师、《七彩语文教师论坛》编辑部钱锡铭副主编来到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参加张明霞副校长主持的“小学母语教学的文化性研究”课题的开题论证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基础教育部主任许敏、无锡市教研室李莉主任、郑霞老师和学校课题组老师。  张明霞副校长首先对课题方案做了全面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
期刊
我校多年来坚持以写字教育为办学特色,确立“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核心理念,挖掘写字教育内涵,促进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素质养成教育相结合,被江苏省教育学会授予“中国书法(写字)特色学校”荣誉称号。为了提高教师的写字教学水平,提高写字教学效率,我们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了写字校本研究,国家级课题子课题《小学写字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应运而生。    一、 构建写字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期刊
年轻的妈妈眼看着自己最挚爱的宝贝,走进校园,融入成群的小伙伴,她默默地期盼:希望这小小的园地,能带给他快乐,成为他一生健康、向上的起点。然而,现实的压迫使得孩子们的脸上多了愁容,妈妈的心中升出了疑惑:难道这就是理想的教育?难道理想的教育就是要侵占孩子们更多自由玩耍的时间,以提高所谓的“成绩”?难道理想的教育是自上而下、自校而家的层层高压?教育不应当是种心灵的交流吗?教育不是为了生命成长得更丰盈、完
期刊
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春风化雨般的点拨,润物无声的指导,将彰显出阅读教学的独特魅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那怎样的评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评价要求,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笔者就撷取几个课堂评价片段,浅谈几点认识。  倾听——发展性评价之基础  镜头一 “你说……”  师:读了课文,在你的印象里,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结合课
期刊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你们好!时隔九个月又跟大家见面了,心里十分高兴。  昨天一整天,聆听了各位选手精彩的诵读,很兴奋。我感到整体水平比上一届有了明显的提高。又听了曹灿、雅坤等专家的点评,感到获益匪浅。各位专家是从诵读的技巧谈的,今天我想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谈谈诵读。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都没有诵读的提法,诵读是《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来的。什么是诵读?诵读是不是等同于朗读?我们
期刊
尊敬的张庆先生,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张庆文集》首发式暨张庆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经过紧张筹备,于今天隆重召开,我谨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向张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长期关心支持江苏的教育事业,不辞辛劳来到南京,在此,我也向各位与会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忱的欢迎!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靠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
期刊
所谓的淡化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一种完美的融合。在这样的课堂中,不再有文化传承的沉重,更没有教师刻意地教,学生吃力地去学的现象,教学如生活般自然地、朴实地流淌,同时课堂中的教与学又是相互促进,相互辉映,达到一种无痕的境界。“最好的学习是不知道学习的学习”,一语破的,道尽了淡化教学的实质。    一、 有意识导入,无意识中滋生学习的热望    俗话说:“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
期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利用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学生状态,导引学生的阅读视线,变学生资源为推进教学的生长点,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了解课前状态    教学活动应在学生个体经验的背景下展开,否则,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课前状态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个体经验。为此,教师应在课前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感知、感悟等,通过调查、了解和分析,对学生的课前状态作出判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分段目标中,一二年级,要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三四年级,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五六年级,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