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习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学生自主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自主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何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就需要借助“非常规”物理实验的帮助更好地去自主学习。
【关键词】“非常规”物理实验 自主学习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23-02
新课改实施以来,传统的讲授式已经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各地都在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较著名的有洋思中学教学模式,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孟照彬的EEPO教学模式等。不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那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放权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解决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能进一步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我想到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加入“非常规”物理实验,我在十余年的教学中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学生学习物理的教学模式,感觉较好,具体步骤如下:
一、利用学案将本课学生自己能掌握的知识进行快速自学
它是教学流程的第一个操作步骤,研究资料表明课堂上所学新知识并不一定非要老师教学生才能会,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设计学案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标示清楚,学生可以根据情况将自己会的内容快速自学。例如,在学习运动的快慢这一节时,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非常熟悉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学习时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以及公式表达只需设计学案学生填写即可,不需要教师再去过多的详细讲解,这样处理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把时间精力放在学生易错的难度重点上。
二、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概念规律
它是教学流程的第二个操作步骤,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关键环節。采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刚才自学中有疑惑的地方,通过“非常规”实验来帮助解决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来降低难度,达到再一次强化重点的目的。例如,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将废弃的矿泉水瓶的底部剪掉,用一个气球剪成的橡皮膜将瓶底包住用胶粘起来,当灌满水时,橡皮膜就会向下突起,形成一个大水包,实验现象十分明显,适宜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进而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或者将矿泉水瓶的下面剪下来,上面就是一个小漏斗,里面放一个乒乓球,用力吹气,即便漏斗口朝下乒乓球也不会掉下来。可以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学生自主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有趣、出乎人的意料,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得学过的知识不容易遗忘。在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规律。在进行上面的学生自主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由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物理规律。
三、单元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得出物理规律
它是教学流程的第三个操作步骤,经过上述实验,学生会有自己的想法,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将学生的实验结论进行补充修正,最终得出物理规律,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同时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强化,提升了强化次数。
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它是教学流程的第四个操作步骤,也是学生获得成就感的一个环节。通过学习学生发现自己可以解决好多以前不明白的问题。比如学习完光速之后学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下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运动会上为什么要看烟计时等等。
五、小结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反思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有哪些困惑,是否解决
它是教学流程的第五个操作步骤,如果对本节课的概念规律还有疑惑或感兴趣,回家后可以利用家庭中我们熟悉的物品再进行实验探究。例如,日常生活中废弃的空饮料瓶,经过简单改装就可以开展一系列物理实验,其中一个就是在空饮料瓶的侧壁从上至下捅几个小孔,当把空饮料瓶灌满水时,水就会从小孔喷出来,而且从上到下小孔喷出的水柱的距离不一样,越到下端水喷出的越远,从上面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发现水对容器的侧壁是有压强的作用的,而且水的深度越深对容器侧壁的压强越大。还是饮料瓶,我们把它压入水桶的过程,发现在没有完全压入之前,越往下压越费力,说明饮料瓶所受浮力越来越大。
总的来说,按照这五个步骤进行的物理教学的开展简单易行,能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面对学生熟悉但并不了解其中原理的物理实验现象,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探求欲望,经过积极的实验和思考后学生的理解力和概括力能得到提升,创新思维得以开发。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31-35.
[2]林正范,贾群生.教师行为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研究方向[J].教育研究,2006,(10):36-40.
[3]程广文,宋乃庆.论教学智慧[J].教育研究,2006,(9):30-36.
[4]陈旭远,杨宏丽.论交往教学[J].教育研究,2006,(9):37-42.
[5]盛群力,李志强编著.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6]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非常规”物理实验 自主学习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23-02
新课改实施以来,传统的讲授式已经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各地都在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较著名的有洋思中学教学模式,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孟照彬的EEPO教学模式等。不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那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放权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解决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能进一步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我想到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加入“非常规”物理实验,我在十余年的教学中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学生学习物理的教学模式,感觉较好,具体步骤如下:
一、利用学案将本课学生自己能掌握的知识进行快速自学
它是教学流程的第一个操作步骤,研究资料表明课堂上所学新知识并不一定非要老师教学生才能会,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设计学案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标示清楚,学生可以根据情况将自己会的内容快速自学。例如,在学习运动的快慢这一节时,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非常熟悉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学习时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以及公式表达只需设计学案学生填写即可,不需要教师再去过多的详细讲解,这样处理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把时间精力放在学生易错的难度重点上。
二、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概念规律
它是教学流程的第二个操作步骤,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关键环節。采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刚才自学中有疑惑的地方,通过“非常规”实验来帮助解决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来降低难度,达到再一次强化重点的目的。例如,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将废弃的矿泉水瓶的底部剪掉,用一个气球剪成的橡皮膜将瓶底包住用胶粘起来,当灌满水时,橡皮膜就会向下突起,形成一个大水包,实验现象十分明显,适宜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进而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或者将矿泉水瓶的下面剪下来,上面就是一个小漏斗,里面放一个乒乓球,用力吹气,即便漏斗口朝下乒乓球也不会掉下来。可以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学生自主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有趣、出乎人的意料,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得学过的知识不容易遗忘。在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规律。在进行上面的学生自主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由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物理规律。
三、单元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得出物理规律
它是教学流程的第三个操作步骤,经过上述实验,学生会有自己的想法,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将学生的实验结论进行补充修正,最终得出物理规律,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同时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强化,提升了强化次数。
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它是教学流程的第四个操作步骤,也是学生获得成就感的一个环节。通过学习学生发现自己可以解决好多以前不明白的问题。比如学习完光速之后学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下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运动会上为什么要看烟计时等等。
五、小结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反思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有哪些困惑,是否解决
它是教学流程的第五个操作步骤,如果对本节课的概念规律还有疑惑或感兴趣,回家后可以利用家庭中我们熟悉的物品再进行实验探究。例如,日常生活中废弃的空饮料瓶,经过简单改装就可以开展一系列物理实验,其中一个就是在空饮料瓶的侧壁从上至下捅几个小孔,当把空饮料瓶灌满水时,水就会从小孔喷出来,而且从上到下小孔喷出的水柱的距离不一样,越到下端水喷出的越远,从上面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发现水对容器的侧壁是有压强的作用的,而且水的深度越深对容器侧壁的压强越大。还是饮料瓶,我们把它压入水桶的过程,发现在没有完全压入之前,越往下压越费力,说明饮料瓶所受浮力越来越大。
总的来说,按照这五个步骤进行的物理教学的开展简单易行,能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面对学生熟悉但并不了解其中原理的物理实验现象,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探求欲望,经过积极的实验和思考后学生的理解力和概括力能得到提升,创新思维得以开发。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31-35.
[2]林正范,贾群生.教师行为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研究方向[J].教育研究,2006,(10):36-40.
[3]程广文,宋乃庆.论教学智慧[J].教育研究,2006,(9):30-36.
[4]陈旭远,杨宏丽.论交往教学[J].教育研究,2006,(9):37-42.
[5]盛群力,李志强编著.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6]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