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是由文字、动画、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所构成的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能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快速提高教学效果而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 多媒体应用; 教学效果;
多媒体是由文字、动画、图像、图形、音频等多媒体所构成的媒体。近年来,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深化音乐课程改革的新路子。那么,我如何巧用多媒体,上好音乐课?
一、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保障。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表现为求知欲望。兴趣越浓,学习效率就会越高。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画面绚丽、音响震憾、入情入境。例如在教学莫扎特的歌曲《渴望春天》這首歌时,我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用电教媒体播出五月鲜花盛开的画面。百花盛开,小鸟歌唱,树林换上绿装,再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仿佛置身其间,体会到儿童渴盼春天早日来临的迫切心情。用多媒体上音乐课,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又如在欣赏管弦乐曲《火车》的乐器简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析播放每一种音乐的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可见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
二、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随着“校校通”“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弥补了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打破了缺少优质资源的瓶颈,加之多媒体计算机有着存储容量大、显示信息快、使用简便等特点,能将音乐学科与电教手段进行很好整合,如果将相关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CAI课件,就能有效地浓缩教学时间,增大音乐教学课堂容量,同时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如在学唱广东民歌小调《卖杂货》时,我通过课件介绍广东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让学生对广东背景有了一定了解。我们知道,《卖杂货》是一首以民间集市叫卖调为素材的歌曲,音调为口语化风格。为了使学生对这种叫卖风格的音乐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我收集了两首叫卖风格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即台湾歌曲《卖汤圆》和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感受到了叫卖音乐特点,然后再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学唱《卖杂货》,效果很好。这不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了解了教材以外更多知识,既拓展了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音乐视野。
三、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想象思维
音乐是想象的翅膀,借助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人的思维便会驰骋无疆。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二年级上册名曲欣赏篇管弦乐曲《狮王进行曲》时,课前用多媒体制作了动物狂欢节影视录像和幻灯片。欣赏之前我告诉学生可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第一乐章时,长号、圆号以及号角式的旋律呈现,引导学生脑海中呈现是狮子威风的情景;欣赏第二乐章时,由竖琴、长笛、单簧管等模仿声,加上如同狮子的吼叫声,引导学生联想到山高水深的艰难行程和斗志;第三乐章由长笛、钟琴等演奏,加上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学生带入狂欢的情景当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充满动态的的音乐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自然产生美好的遐想,放飞了想象,激活了思维。
四、用多媒体渗透多元文化、丰富学习内涵
虽然音乐是无国界的声音,无地域的通融,但在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段,特别是文化背景方面还是存有差异,多元化就是其显著特点。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而这些文化反映在音乐中,就明显带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教学中要渗透多元文化,光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也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这个名族,知识面自然得到扩展。例如,我在教六年级上册年级教材《金瓶似的小山》这首歌时,把朝藏族的建筑、歌曲形式、风俗、服装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观看,学生充分了解了这一民族的文化后,再教唱歌曲,学生不但学得快,唱得好,而且唱歌时神情非常投入。
总之,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放飞,提升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创新与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
2.《创新力开发与创新案例》羊城晚报出版社 2010.10
3.《中学音乐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2013.12
关键词:小学音乐; 多媒体应用; 教学效果;
多媒体是由文字、动画、图像、图形、音频等多媒体所构成的媒体。近年来,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深化音乐课程改革的新路子。那么,我如何巧用多媒体,上好音乐课?
一、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保障。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表现为求知欲望。兴趣越浓,学习效率就会越高。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画面绚丽、音响震憾、入情入境。例如在教学莫扎特的歌曲《渴望春天》這首歌时,我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用电教媒体播出五月鲜花盛开的画面。百花盛开,小鸟歌唱,树林换上绿装,再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仿佛置身其间,体会到儿童渴盼春天早日来临的迫切心情。用多媒体上音乐课,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又如在欣赏管弦乐曲《火车》的乐器简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析播放每一种音乐的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可见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
二、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随着“校校通”“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弥补了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打破了缺少优质资源的瓶颈,加之多媒体计算机有着存储容量大、显示信息快、使用简便等特点,能将音乐学科与电教手段进行很好整合,如果将相关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CAI课件,就能有效地浓缩教学时间,增大音乐教学课堂容量,同时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如在学唱广东民歌小调《卖杂货》时,我通过课件介绍广东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让学生对广东背景有了一定了解。我们知道,《卖杂货》是一首以民间集市叫卖调为素材的歌曲,音调为口语化风格。为了使学生对这种叫卖风格的音乐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我收集了两首叫卖风格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即台湾歌曲《卖汤圆》和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感受到了叫卖音乐特点,然后再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学唱《卖杂货》,效果很好。这不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了解了教材以外更多知识,既拓展了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音乐视野。
三、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想象思维
音乐是想象的翅膀,借助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人的思维便会驰骋无疆。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二年级上册名曲欣赏篇管弦乐曲《狮王进行曲》时,课前用多媒体制作了动物狂欢节影视录像和幻灯片。欣赏之前我告诉学生可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第一乐章时,长号、圆号以及号角式的旋律呈现,引导学生脑海中呈现是狮子威风的情景;欣赏第二乐章时,由竖琴、长笛、单簧管等模仿声,加上如同狮子的吼叫声,引导学生联想到山高水深的艰难行程和斗志;第三乐章由长笛、钟琴等演奏,加上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学生带入狂欢的情景当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充满动态的的音乐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自然产生美好的遐想,放飞了想象,激活了思维。
四、用多媒体渗透多元文化、丰富学习内涵
虽然音乐是无国界的声音,无地域的通融,但在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段,特别是文化背景方面还是存有差异,多元化就是其显著特点。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而这些文化反映在音乐中,就明显带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教学中要渗透多元文化,光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也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这个名族,知识面自然得到扩展。例如,我在教六年级上册年级教材《金瓶似的小山》这首歌时,把朝藏族的建筑、歌曲形式、风俗、服装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观看,学生充分了解了这一民族的文化后,再教唱歌曲,学生不但学得快,唱得好,而且唱歌时神情非常投入。
总之,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放飞,提升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创新与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
2.《创新力开发与创新案例》羊城晚报出版社 2010.10
3.《中学音乐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