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材料,增加语感积淀,提高文学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方法
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以上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阅读中的语感培养,阅读时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时学会质疑,养成阅读习惯,拓展阅读面。由此观之,阅读文能使讲读文的学习信息得以反馈,因此,探索改革阅读文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注重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初中是学生语文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而语文阅读教学是其中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时,应当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积累和构建,逐渐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1、应当重视课文的阅读。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而被选入的,这些课文的选择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应当鼓励学生多多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同时注意对日常生活中知识的积累,这是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才能够使学生不断激发阅读的欲望,不断提高阅读的能力。
2、注重对课外阅读知识的积累。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材中的课文虽然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但是却无法代替课外阅读的地位。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和学习中,收到大量文学作品的熏陶,进行深切的感悟和体验,不断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文化的精华,在阅读和思考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是不可或缺的。
3、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作为语文教师,自身应当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阅读空间,才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进而在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下,能够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对阅读材料进行探索,并且进行大量的交流与沟通,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阅读对话,以人入景
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的传授仅限于课本,所有的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一字一句都跟“标准”答案相同,从而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都是跟着“标准”走,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而阅读本身就是对文章进行意义诠释、语言重组、再造想象的过程,如果一味地拘泥于一字一句,学生就在框定的条条框框内走迷宫,没有自己的主见。
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一言堂”变成“众言堂”,可以在师与生或生与生之间进行阅读对话,可以以相互交流的方式达到学习上的互补。亦或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就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一场辩论赛,教师充当裁判。以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化解沉闷乏味的课文,让学生在一个放松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的知识点。
三、教师应尽可能丰富教学方式,达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传统阅读教学内容相当枯燥,课堂死气沉沉,没有阅读的良好气氛。因而教师不能照搬教学指南等,应在不偏离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阅读的文章和章节进行合理的筛选,使文章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满足学生和教育的需求,要注重提高学生理解性阅读技巧的运用。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的时候避免文章主题的重复,应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并且需要不同阅读技巧的文章。这样不仅避免了学生的阅读疲劳,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多种不同的阅读技巧,能够使学生自如地应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了學生理解性阅读的能力,对语文知识具有重要的积累价值。
四、利用多媒体充实教材内容
1、将影视作品与文本比照阅读。比如八年级名著阅读《骆驼祥子》学生读完名著之后再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让学生进行比较。谈谈看法比较不同,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加深对文学作品的印象与理解。在梳理归纳基础上进行比较阅读,就能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在鉴别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
2、将影视作品与文本类比阅读,扩充内容。如读课文《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让学生感受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深刻体会作家雨果的博爱精神。
3、将电视散文引进文本阅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朗读水平。比如阅读《背影》一课,将电视散文《背影》利用多媒体播放,影像与朗读结合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到朱自清与父亲之间深深的父子之情。
古人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阅读方法,不是机械地让学生阅读,而是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和价值观念。在中学时期,开展对学生阅读的训练,对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个人品质,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方法
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以上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阅读中的语感培养,阅读时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时学会质疑,养成阅读习惯,拓展阅读面。由此观之,阅读文能使讲读文的学习信息得以反馈,因此,探索改革阅读文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注重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初中是学生语文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而语文阅读教学是其中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时,应当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积累和构建,逐渐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1、应当重视课文的阅读。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而被选入的,这些课文的选择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应当鼓励学生多多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同时注意对日常生活中知识的积累,这是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才能够使学生不断激发阅读的欲望,不断提高阅读的能力。
2、注重对课外阅读知识的积累。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材中的课文虽然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但是却无法代替课外阅读的地位。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和学习中,收到大量文学作品的熏陶,进行深切的感悟和体验,不断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文化的精华,在阅读和思考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是不可或缺的。
3、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作为语文教师,自身应当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阅读空间,才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进而在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下,能够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对阅读材料进行探索,并且进行大量的交流与沟通,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阅读对话,以人入景
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的传授仅限于课本,所有的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一字一句都跟“标准”答案相同,从而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都是跟着“标准”走,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而阅读本身就是对文章进行意义诠释、语言重组、再造想象的过程,如果一味地拘泥于一字一句,学生就在框定的条条框框内走迷宫,没有自己的主见。
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一言堂”变成“众言堂”,可以在师与生或生与生之间进行阅读对话,可以以相互交流的方式达到学习上的互补。亦或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就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一场辩论赛,教师充当裁判。以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化解沉闷乏味的课文,让学生在一个放松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的知识点。
三、教师应尽可能丰富教学方式,达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传统阅读教学内容相当枯燥,课堂死气沉沉,没有阅读的良好气氛。因而教师不能照搬教学指南等,应在不偏离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阅读的文章和章节进行合理的筛选,使文章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满足学生和教育的需求,要注重提高学生理解性阅读技巧的运用。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的时候避免文章主题的重复,应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并且需要不同阅读技巧的文章。这样不仅避免了学生的阅读疲劳,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多种不同的阅读技巧,能够使学生自如地应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了學生理解性阅读的能力,对语文知识具有重要的积累价值。
四、利用多媒体充实教材内容
1、将影视作品与文本比照阅读。比如八年级名著阅读《骆驼祥子》学生读完名著之后再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让学生进行比较。谈谈看法比较不同,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加深对文学作品的印象与理解。在梳理归纳基础上进行比较阅读,就能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在鉴别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
2、将影视作品与文本类比阅读,扩充内容。如读课文《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让学生感受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深刻体会作家雨果的博爱精神。
3、将电视散文引进文本阅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朗读水平。比如阅读《背影》一课,将电视散文《背影》利用多媒体播放,影像与朗读结合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到朱自清与父亲之间深深的父子之情。
古人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阅读方法,不是机械地让学生阅读,而是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和价值观念。在中学时期,开展对学生阅读的训练,对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个人品质,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