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教材,加强“写”的指导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b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中得到有效训练。如重视分析课文标题,引导学生审题;重视解读课文观点,引导学生立意;重视把握课文思路,引导学生构段谋篇;重视问题探究,训练学生思辨能力以及重视课内到课外阅读的迁移,拓展学生写作视野。
  【关键词】写作训练 教材 读写能力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广泛的阅读无形中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有了平时的“厚积”,才有写作过程的“薄发”。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读与写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可见,语文平日的教学就是要以课本为根本,紧扣教材,以“读”促“写”,寻找写作指导的材料,适时加强学生写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写作的各种能力。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紧扣教材加强学生“写”的训练指导呢?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施的。
  一、重视分析课文标题,引导学生审题
  学生作文,偏题、离题的现象很普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在引导学生反复研习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认真研究课文题目,就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其审题能力。在教李密《陈情表》时,从作文审题角度来说,我觉得题目关键词“情”字,很值得挖掘。在多次诵读课文后,我便引导学生对题目作进一步研究:题目即昭示了作者的写作重点对象。看到题目,读者就会想到:作者陈了什么情,为什么陈情,怎样陈情。全文紧紧围绕一“情”字展开,学生领会到这点,我便提示学生审题要切中关键词、关键短语、关键句,要对其作内涵外延的理解。然后,我列举了如“诚信”“语言与沟通”“心灵的选择”等高考话题让学生审。就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学到审题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实际中,对具体的作文题目,善于把握写作的重点和关键。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仔细审题的好习惯,写起作文来逐渐能做到不偏题。
  二、重视解读课文观点,引导学生立意
  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的时代感很强,视角独特,立意独具匠心,这样的文章是很值得学生模仿学习的。如教李景阳的《论“雅而不高”》时,让我觉得可贵的是,作者在对种种不良的社会现象观察中,高屋建瓴地提出“雅未必高”这样的社会问题。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大胆地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确定主题的方法以及中心的表达上。指导学生练笔,模仿这课的写作方法,就社会、校园里的一些不良现现象,进行评析立意。许多学生在作文中就校园内学生染发、吃穿攀比等不良风气,以及社会上请客吃喝送礼的腐败现象,运用因果思维,由现象到本质作了深刻的立意。
  三、重视把握课文思路,引导学生构段谋篇
  教材中的选文,大部分是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它们的构段方法和思路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当有心人,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把握各类文章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构段谋篇训练。比如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片典范史论,也是学习写好议论文的范本。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按照引论提出中心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段诵读。为了强化效果,我要求学生先默写《六国论》的第一段,然后按照第一段结构方式写一段话,语言句式都可以模仿原文。学生写作热情很高,七八分钟的工夫就写出了一段语言生动形象、句式整齐的文字;之后,我又要求学生课下按照《六国论》的谋篇方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从交上来的习作看,效果很好。再如,教学《过秦论》、《阿房宫赋》、《师说》等课,都可以作类似的训练。这样一课一训,一训一得,学生构思成文就会意到笔随,挥洒自如。
  四、重视诵读、仿写优美文句,引导学生习得语言技巧
  叶圣陶先生认为: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须多诵读、多揣摩。有的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我就让学生将优美的语句进行圈点,熟读或者背诵,再运用这些优美的语言或好的词语而写一段文字。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针对描写荷塘的那段文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引导学生将描写的对象“荷塘”改为“校园”、“公园”、“院子”等,进行仿写。学生写出了许多富有文采的句子:“恬静美丽的村庄旁,一江碧水弯弯曲曲地流淌着。江水清澈可人,像一条碧绿的玉带。小河的两岸,是一望无际的稻田,金黄的稻穗迎风舞动,有的像笑弯了的腰,有的像不停招人的手;正如一串串的珍珠,又如遍地的黄金,又如翻动的波浪。秋天的田野上,稻香扑鼻,使人仿佛处在仙境中似的。”诸如此类,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先是体会到优美语言的美感,然后加以仿写运用,成为了自己的语言。
  五、重视问题探究,训练学生思辨能力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求异,推陈出新,勇于实践。这样,学生才会源源不断地找到作文的材料。如,我特意选用了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选修篇目《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读”与“写”的材料来使用。在同学反复诵读,对情节有了把握之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李甲为什么不在情投意合有钱的时候赎出杜十娘?”课堂讨论很热烈,形成了两方争执的局面,有同学说李甲对十娘有真情,有同学说李甲没有真情是在“玩”。尤其是赞同“玩”的学生找到文中“李甲贪恋十娘美色”“每闻绝调,辄不禁神魂为之飞动”来说明李甲贪恋色艺,满足自己独占花魁的虚荣心……两方同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同学甚至联系到现实社会中“二奶”现象进行评说。在同学讨论意犹未尽的时候,我让学生每人动笔写一篇短论,阐发自己的观点,只要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即可。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内容充实,有理有据。学生在品读中勇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联系现实,受益匪浅。
  六、重视课内到课外阅读的迁移,拓展学生写作视野
  受近年不少考生优秀之作取材于古今中外名著启发,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常由课内篇目迁移至课外阅读,学了《宝玉挨打》,我鼓励学生选读《红楼梦》;学了《失街亭》,我鼓励学生选读《三国演义》;学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鼓励学生选读《水浒传》,学生从有益的书中获取了真知,吸纳了精美的语言,构造了思维的大厦。学生的作文,也就时常冒出些闪烁着思想火花的名言警句,语言有了光彩,内容有了深度,题材也大大地拓宽了。想想,当年“一文惊人”的《赤兔之死》不就是如此练就而成的吗?
  紧扣教材,做到以“读”促“写”,加强对学生“写”的训练指导。这是我阅读教学的一种指导理念,也成了我教学实践中的一种习惯做法。坚持这种做法,点点滴滴,见机而行,学生的各项写作能力就在此中逐步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乐昌市城关中学。
其他文献
在课堂上形成的对话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去激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使阅读教学更为生动、有效。
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读报开始,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写作教学时,让学生从阅读的作品中寻找素材、改编素材,找到可范之作,然后独立作文。将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为有情人”。白居易也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那么,赏文,可以从赏情开始。  很多学生,平时总是想从别人那里获得更多爱,而他们自身的情感世界缺失却很严重,有的甚至已经没有学习的斗志,想着不劳而获。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想让学生自愿地融入语文课堂中,为师者必须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谈他们关心的话题,讲他们能听得去的内容。语文课绝不能只是老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原(AGT)及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基因的表达。方法将增生性瘢痕皮肤的标本分为增生期和成熟期两组,并提取
本文论述了微机室的优化管理问题,介绍了优化管理的方法.
种子细胞是目前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报道的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主要包括:自体软骨细胞、异体软骨细胞、基因修饰的永生化软骨细胞及各种来源的干细胞。自体软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性。"生活中铺天盖地的广告为我们学习语文正好提供了良好的语文材料。"走近广告",可以培养学生
一、题意解读  1.对材料的理解  这是一则多义性材料,决定了其立意角度多样化,可谓见仁见智,但任何角度都不能脱离材料的整体语境与核心观点,所以立意有固定的范围,而并非漫无边际。一句话归纳材料,“小小的蜡烛竟然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命题者以细微的视角洞悉一个宏大而深远的主题,含义指向:人与环境(自然、社会);宁静(和谐)之美;大与小等等。  2.从探险者、蝴蝶、蜡烛、洞穴四个角度立意  从探险者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舌肌黏膜瓣对舌尖缺损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舌尖的外伤及血管瘤、淋巴瘤切除后造成缺损的患者,根据缺损面积(1.0cm×1.5cm~2.0cm×3.5cm)于舌尖缺
目的探讨应用额部靴形皮瓣进行全鼻再造的手术体会。方法在额旁正中皮瓣及额斜皮瓣的基础上设计额部靴形皮瓣,即以一侧滑车上动脉为蒂,皮瓣的“靴筒”部为皮瓣岛状转移的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