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当前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即:只要幼儿自主、只要孩子喜欢就行,随便怎么样都可以。幼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过分溺爱和袒护使幼儿形成不良的行为,过分幼儿保护后形成脆弱、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差、行为不当,身体素质等都受到不当的影响。
那么如何真正发挥教育的独特作用,我想只有我们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健康教育规律出发,把握好时代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小班的乐乐在从厕所回活动室的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他趴在地上大哭起来,旁边的老师鼓励他站起来,可是他依旧自顾自地嚎啕,无奈之下老师只好把他抱起来;大班幼儿玩积木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兴高采烈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积木,可是小磊突然告诉老师,他不想玩了,原因是他最想玩的积木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中班的红红在玩沙子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比自己摆的造型好,一气之下毁了自己的沙堆并把小朋友的造型弄的乱七八糟……面对这些例子,我不禁产生了疑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幼儿教育怎么了?在鼓励教育、赏识教育被人们极力称道的今天,它能不能解决这些教育问题呢?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挫折的人生不能算是美好的人生。俄国科学家列别捷夫曾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强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早在战国时期孟轲就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说明挫折是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熟和成功的重要途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多“生长在温室“,受到家中众人乃至几代人众星捧月般呵护。在幼儿阶段,挫折教育该如何进行呢?
心理学认为,挫折是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碰钉子”。包括三层含义:挫折情境,即干扰和阻碍意志行为的具体情境;挫折认知,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挫折行为,指伴随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映,如愤怒、焦虑和攻击等。一般而言,易受挫折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追求的目标不切实际,对追求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缺乏心理准备,缺乏应付困难的能力,夸大困难、缺乏自信等。
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挫折教育:
一、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父母应重视创建宽松的家庭氛围。不能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否则会增加其心理压力,使之不敢面对挫折;但也不能总贬低孩子,对其不抱期望,因为这同样会伤害其自尊,致其逃避挫折以求安稳。所以父母应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使之从自己选择所致的挫折中成长。
二、家长以身作则。生活中孩子最好的榜样是父母。“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对待挫折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可以经常把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克服各种大小困难的事例告诉孩子,并与之分享战胜挫折后的快乐。
三、培养孩子自立。家长应确立与孩子的“顾问”与“询问者”关系。父母可向孩子提供建议和咨询,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不要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不要把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消除的干干净净,而应让孩子渐渐学会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孩子战胜挫折的能力及对其行为的自我负责精神。
四、寓挫折教育于游戏。在游戏或故事场景中,用“角色语言”鼓励孩子,会比平时的劝解更加有效。孩子爱听奥特曼,爱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当他遇到困难求助时,正好顺着他的兴趣点,给他讲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是怎么样克服困难的,用他喜欢的角色形象做“代言人”,鼓励孩子克服困难,这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适当的给予批评,让孩子品尝失败的滋味。现今的孩子,大多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如果只受到表扬,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不能接受批评的心理,听到批评就会沮丧、恼怒或丧失信心。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生活道路上的各种挫折和失败,所以平时对孩子应及时引导,适当批评,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让他明白他并不是完美的个人。
六、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尤其是户外活动,进行体能上的磨练。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农村家长更可以利用干农活的机会带孩子下地劳动,让他从中体验劳累、艰辛,体会到生活中除了甜,还有苦和辣,让他在各种环境中受到磨练。
在挫折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大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度”的把握。适度的挫折教育对孩子是有利的。如果挫折过度了,孩子受到的打击太多,就会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并对失败产生恐惧,最后丧失对事物的兴趣和信心。
二、时机的把握。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不用故意创设情境,关键是要把握生活中真实的情境,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如:带孩子出去散步时,孩子经常走一会就不想走了,这个时候要多鼓励他自己走,磨练他的意志。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比创设的挫折情境更能起到挫折教育的效果,关键是要把握时机。
三、家庭教育观念一致。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一定要统一,不要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白脸”。尤其是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家庭,祖辈与父辈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一定要一致,家庭教育要形成合力,以免让机灵的孩子钻了空子,达不到挫折教育的作用。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然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那么我们就必须教孩子学会接受挫折。与其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人生中的风雨。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幼儿教师都应该让孩子接受一点挫折,让我们的孩子从小练习“吃点苦”,长大之后“能吃苦”。
那么如何真正发挥教育的独特作用,我想只有我们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健康教育规律出发,把握好时代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小班的乐乐在从厕所回活动室的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他趴在地上大哭起来,旁边的老师鼓励他站起来,可是他依旧自顾自地嚎啕,无奈之下老师只好把他抱起来;大班幼儿玩积木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兴高采烈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积木,可是小磊突然告诉老师,他不想玩了,原因是他最想玩的积木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中班的红红在玩沙子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比自己摆的造型好,一气之下毁了自己的沙堆并把小朋友的造型弄的乱七八糟……面对这些例子,我不禁产生了疑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幼儿教育怎么了?在鼓励教育、赏识教育被人们极力称道的今天,它能不能解决这些教育问题呢?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挫折的人生不能算是美好的人生。俄国科学家列别捷夫曾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强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早在战国时期孟轲就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说明挫折是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熟和成功的重要途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多“生长在温室“,受到家中众人乃至几代人众星捧月般呵护。在幼儿阶段,挫折教育该如何进行呢?
心理学认为,挫折是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碰钉子”。包括三层含义:挫折情境,即干扰和阻碍意志行为的具体情境;挫折认知,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挫折行为,指伴随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映,如愤怒、焦虑和攻击等。一般而言,易受挫折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追求的目标不切实际,对追求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缺乏心理准备,缺乏应付困难的能力,夸大困难、缺乏自信等。
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挫折教育:
一、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父母应重视创建宽松的家庭氛围。不能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否则会增加其心理压力,使之不敢面对挫折;但也不能总贬低孩子,对其不抱期望,因为这同样会伤害其自尊,致其逃避挫折以求安稳。所以父母应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使之从自己选择所致的挫折中成长。
二、家长以身作则。生活中孩子最好的榜样是父母。“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对待挫折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可以经常把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克服各种大小困难的事例告诉孩子,并与之分享战胜挫折后的快乐。
三、培养孩子自立。家长应确立与孩子的“顾问”与“询问者”关系。父母可向孩子提供建议和咨询,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不要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不要把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消除的干干净净,而应让孩子渐渐学会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孩子战胜挫折的能力及对其行为的自我负责精神。
四、寓挫折教育于游戏。在游戏或故事场景中,用“角色语言”鼓励孩子,会比平时的劝解更加有效。孩子爱听奥特曼,爱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当他遇到困难求助时,正好顺着他的兴趣点,给他讲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是怎么样克服困难的,用他喜欢的角色形象做“代言人”,鼓励孩子克服困难,这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适当的给予批评,让孩子品尝失败的滋味。现今的孩子,大多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如果只受到表扬,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不能接受批评的心理,听到批评就会沮丧、恼怒或丧失信心。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生活道路上的各种挫折和失败,所以平时对孩子应及时引导,适当批评,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让他明白他并不是完美的个人。
六、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尤其是户外活动,进行体能上的磨练。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农村家长更可以利用干农活的机会带孩子下地劳动,让他从中体验劳累、艰辛,体会到生活中除了甜,还有苦和辣,让他在各种环境中受到磨练。
在挫折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大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度”的把握。适度的挫折教育对孩子是有利的。如果挫折过度了,孩子受到的打击太多,就会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并对失败产生恐惧,最后丧失对事物的兴趣和信心。
二、时机的把握。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不用故意创设情境,关键是要把握生活中真实的情境,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如:带孩子出去散步时,孩子经常走一会就不想走了,这个时候要多鼓励他自己走,磨练他的意志。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比创设的挫折情境更能起到挫折教育的效果,关键是要把握时机。
三、家庭教育观念一致。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一定要统一,不要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白脸”。尤其是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家庭,祖辈与父辈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一定要一致,家庭教育要形成合力,以免让机灵的孩子钻了空子,达不到挫折教育的作用。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然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那么我们就必须教孩子学会接受挫折。与其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人生中的风雨。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幼儿教师都应该让孩子接受一点挫折,让我们的孩子从小练习“吃点苦”,长大之后“能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