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2月30日,中国科协发布2015“十大科学传播人”。经过专家初选、网络投票和专家终评,评选出“十大科学传播人”。以下为最后入选10名科学传播人名单。(按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
1 陈君石
身份: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领域:食品安全
陈君石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营养和食品安全专家,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最早的倡导者和引路人。在我国当前错综复杂的食品安全环境下,他意识到公众得到的食品安全信息和食品安全科学知识中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于是,从反对“妖魔化”食品添加剂、解读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再到力挺转基因食品,他长年通过各类媒体和科普讲座,解答公众对热点食品安全事件的疑惑,勇于还原事件真相。他敢言能言,犀利的观点中,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应有的时代担当。
2 邓涛
身份: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
领域:生物
邓涛研究员以深厚的科学研究背景为基础,长期持续不断地开展古生物地层学方面的科普工作,以深入浅出、科学严谨的表述将在古生物学、进化论、地质学等方面近年来取得的新知迅速及时地传播给广大公众。他积极参与各地众多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建设,如中国古动物馆、上海科技馆;以独著的形式出版了《追寻远古兽类的踪迹》和《西行札达——发现冰期动物的高原始祖》两本科普著作,并在杂志、报纸、书籍上发表90多篇科普文章。他的科普活动以化石研究为主要载体,宣扬了科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史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 范志红
身份: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领域:食品健康
她是十多家报刊杂志的特约专家及专栏作者,先后给40多家报刊杂志撰写食品营养方面的文章600多篇。她在“健康北京”“万家灯火”等全国多个健康类电视栏目作为主讲嘉宾出镜近200集。哪里有食品谣言,哪里就有范志红战斗的身影。她出版的15本食品营养科普著作,从营养专家、消费者的双重立场出发,结合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解答了大众关心的日常饮食问题。
4 李光
身份:黑龙江省知名校外科技辅导员
领域:航天航空
从事科学传播工作20多年,有10年在基层从事青少年科普工作。李光是中国宇航学会科普处认定的宇航小技师高级培训导师,先后组织承办过四次国家级宇航小技师导师培训,培训科技辅导员2000多人,培训宇航小技师30000多人,三次带领中小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队员个人获奖达1000多人次。由于他对航天火箭的痴迷,在网上也被称为“火箭李光”。
5 李淼
身份: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
领域:物理
他可能是写诗的人当中物理学得最好的。他在网络上拥有几十万的粉丝,从博客“闲谈物理”到微博再到专栏文章,唯一不变的是他用讲故事甚至是谈八卦的方式讲科学道理。他纵论热点事件,爱在网络平台上与网友互动,乐于将自己关于物理的思考传播给公众。他的文章中,学术名词可能冷僻,他却总能用一种生动有趣的口吻谈物理。他出版的《三体中的物理学》从科幻出发带领读者领略有趣、深遂的物理学,另一部科普作品《越弱越暗越美丽》则从生活的最细微处着手,讲述物质世界中简洁又美丽的法则。他让公众看到了物理学家感性、多情的一面。李淼,用才情为科学代言。
6 马冠生
身份: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
领域:食品健康
作为专业学者,马冠生的食品营养与健康科普既权威又“有料”,作为中国营养学会的理事,他做科普工作充满热情又接地气。马冠生一直战斗在普及营养与健康知识的最前线,他较早地利用媒体、自媒体进行营养和食品安全科普。他在微博上坚持每日更新热门话题“每日涨营养姿势”,为公众解读各类营养谣言,开设“马博士谈营养专栏”,利用业余时间来写科普文章,六年多的时间里,他创作的数百篇科普文,每篇都是各大媒体争抢的热稿。他是公众心目中真正的营养大咖。
7 饶毅
身份: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领域:生命科学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饶毅工作并不局限于实验室,他很早就在互联网乃至新媒体上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他参与创办的《知识分子》微信号,将《知识分子》打造为一个科学共同体的发声平台,推出优质的科普文章,以期改善中国科学文化环境,让“科学精神进入中国文化的内核”。而在各种科学讲座、论坛中,他敢于在转基因等社会热点话题上传递科学家的立场和观点。在接受各类媒体的采访中,他多次议论并建言中国科学教育和科研体制问题,为科技工作者发声,重新建立起科学在公众心中的地位。
8 吐尼亚孜·沙吾提
身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
领域:防震减灾
精通维、汉、英三语的他,是《汉英维哈地震学词典》《汉英维地球物理学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维吾尔文译本等书籍的第一作者或审稿人;工作之余,他不但多次深入自治区党校、新疆军区司令部、自治区人大机关、新疆大学、监狱等政府机关、大学进行汉维双语地震科普讲座,还提议促成新疆地震部门与残联系统联合开发针对特殊群体的防灾科普文化产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增强这项事业的全民性。他为科普资源极为稀缺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撑起了地震科普的一片天地。
9 王乃彦
身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领域:核能
王乃彦院士是第一位获得世界核科学理事会全球奖的中国人,并参加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地下核试验。如今,80岁的他不仅没有退下科研一线,还十分热衷于青少年的科普和培养工作。2015年8月24日,在第三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闭幕式上,连续十年担任大赛评委员主任、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作出杰出贡献的王乃彦院士获颁终身成就奖。
10 朱定真
身份:中国气象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领域:气象
朱定真是全国观众熟知且信服的气象大使。主持央视《天气预报》和凤凰卫视的《定真科普时间》让他为大家所熟识。作为一位气象传媒人,他还是活跃在银屏上的年纪最长的“气象主播”,他的出现意味着权威、重要与警示。每逢重大气象灾害发生,他即受邀在各类主流媒体上解读天气、答疑解惑。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影响力,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气象科普工作,多年来坚持随九三学社中央院士专家科普团深入学校、贫困地区进行科普。而在2011年,他任总策划的大型科普电影《变暖的地球》获得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
1 陈君石
身份: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领域:食品安全
陈君石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营养和食品安全专家,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最早的倡导者和引路人。在我国当前错综复杂的食品安全环境下,他意识到公众得到的食品安全信息和食品安全科学知识中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于是,从反对“妖魔化”食品添加剂、解读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再到力挺转基因食品,他长年通过各类媒体和科普讲座,解答公众对热点食品安全事件的疑惑,勇于还原事件真相。他敢言能言,犀利的观点中,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应有的时代担当。
2 邓涛
身份: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
领域:生物
邓涛研究员以深厚的科学研究背景为基础,长期持续不断地开展古生物地层学方面的科普工作,以深入浅出、科学严谨的表述将在古生物学、进化论、地质学等方面近年来取得的新知迅速及时地传播给广大公众。他积极参与各地众多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建设,如中国古动物馆、上海科技馆;以独著的形式出版了《追寻远古兽类的踪迹》和《西行札达——发现冰期动物的高原始祖》两本科普著作,并在杂志、报纸、书籍上发表90多篇科普文章。他的科普活动以化石研究为主要载体,宣扬了科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史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 范志红
身份: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领域:食品健康
她是十多家报刊杂志的特约专家及专栏作者,先后给40多家报刊杂志撰写食品营养方面的文章600多篇。她在“健康北京”“万家灯火”等全国多个健康类电视栏目作为主讲嘉宾出镜近200集。哪里有食品谣言,哪里就有范志红战斗的身影。她出版的15本食品营养科普著作,从营养专家、消费者的双重立场出发,结合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解答了大众关心的日常饮食问题。
4 李光
身份:黑龙江省知名校外科技辅导员
领域:航天航空
从事科学传播工作20多年,有10年在基层从事青少年科普工作。李光是中国宇航学会科普处认定的宇航小技师高级培训导师,先后组织承办过四次国家级宇航小技师导师培训,培训科技辅导员2000多人,培训宇航小技师30000多人,三次带领中小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队员个人获奖达1000多人次。由于他对航天火箭的痴迷,在网上也被称为“火箭李光”。
5 李淼
身份: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
领域:物理
他可能是写诗的人当中物理学得最好的。他在网络上拥有几十万的粉丝,从博客“闲谈物理”到微博再到专栏文章,唯一不变的是他用讲故事甚至是谈八卦的方式讲科学道理。他纵论热点事件,爱在网络平台上与网友互动,乐于将自己关于物理的思考传播给公众。他的文章中,学术名词可能冷僻,他却总能用一种生动有趣的口吻谈物理。他出版的《三体中的物理学》从科幻出发带领读者领略有趣、深遂的物理学,另一部科普作品《越弱越暗越美丽》则从生活的最细微处着手,讲述物质世界中简洁又美丽的法则。他让公众看到了物理学家感性、多情的一面。李淼,用才情为科学代言。
6 马冠生
身份: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
领域:食品健康
作为专业学者,马冠生的食品营养与健康科普既权威又“有料”,作为中国营养学会的理事,他做科普工作充满热情又接地气。马冠生一直战斗在普及营养与健康知识的最前线,他较早地利用媒体、自媒体进行营养和食品安全科普。他在微博上坚持每日更新热门话题“每日涨营养姿势”,为公众解读各类营养谣言,开设“马博士谈营养专栏”,利用业余时间来写科普文章,六年多的时间里,他创作的数百篇科普文,每篇都是各大媒体争抢的热稿。他是公众心目中真正的营养大咖。
7 饶毅
身份: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领域:生命科学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饶毅工作并不局限于实验室,他很早就在互联网乃至新媒体上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他参与创办的《知识分子》微信号,将《知识分子》打造为一个科学共同体的发声平台,推出优质的科普文章,以期改善中国科学文化环境,让“科学精神进入中国文化的内核”。而在各种科学讲座、论坛中,他敢于在转基因等社会热点话题上传递科学家的立场和观点。在接受各类媒体的采访中,他多次议论并建言中国科学教育和科研体制问题,为科技工作者发声,重新建立起科学在公众心中的地位。
8 吐尼亚孜·沙吾提
身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
领域:防震减灾
精通维、汉、英三语的他,是《汉英维哈地震学词典》《汉英维地球物理学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维吾尔文译本等书籍的第一作者或审稿人;工作之余,他不但多次深入自治区党校、新疆军区司令部、自治区人大机关、新疆大学、监狱等政府机关、大学进行汉维双语地震科普讲座,还提议促成新疆地震部门与残联系统联合开发针对特殊群体的防灾科普文化产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增强这项事业的全民性。他为科普资源极为稀缺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撑起了地震科普的一片天地。
9 王乃彦
身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领域:核能
王乃彦院士是第一位获得世界核科学理事会全球奖的中国人,并参加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地下核试验。如今,80岁的他不仅没有退下科研一线,还十分热衷于青少年的科普和培养工作。2015年8月24日,在第三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闭幕式上,连续十年担任大赛评委员主任、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作出杰出贡献的王乃彦院士获颁终身成就奖。
10 朱定真
身份:中国气象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领域:气象
朱定真是全国观众熟知且信服的气象大使。主持央视《天气预报》和凤凰卫视的《定真科普时间》让他为大家所熟识。作为一位气象传媒人,他还是活跃在银屏上的年纪最长的“气象主播”,他的出现意味着权威、重要与警示。每逢重大气象灾害发生,他即受邀在各类主流媒体上解读天气、答疑解惑。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影响力,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气象科普工作,多年来坚持随九三学社中央院士专家科普团深入学校、贫困地区进行科普。而在2011年,他任总策划的大型科普电影《变暖的地球》获得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