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新的重点,存在的问题及教育体系的改革是当今教师要关注并掌握的内容。与此同时,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学校教育环境是关键点。
关键词: 教育模式 模式问题 发展方向
素质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逐步得到贯彻和落实。当今教育主导观念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重视,并成为素质教育新的重点。教育部门成立了委员会推动此项工作的发展和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指导委员会在大部分地区已经成立。这项工作在一些学校已经率先开展。对目前我国情况而言,心理教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心理教育具体实施中还有诸多问题等着教育者探讨研究。如该怎样确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标准又是什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是否正确,以及能否顺利发展,这些问题的答案至关重要,在心理教育推进过程中值得我们思考探究。
一、思考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近几年尤其受到人們的关注。据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发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在心理与教育学工作者中持有的标准很不一致。还有甚者对此认识模糊不清。目前,心理健康标准混乱在我国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心理健康标准这个问题我们又该如何看待?
2.对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正确认知
首先认清四个问题是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标准的关键。
(1)心理是否健康,到底是两分还是连续,之间究竟是怎样的状态?不同状态会在每个人心理各个方面呈现出来,无法将其定位在具体的点上,在一些方面好,在别的地方就显得薄弱一些。看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教师在这方面应避免把学生完全分成两个部分,要认识到只是程度轻重不同。
(2)教师应弄清楚学生的问题是状态还是特质。在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许多人把学生心理的暂时状态与稳定人格混为一谈。出现心理异常有时只是一时情绪波动。哪些是暂时状态,哪些是人格特质,教师判断时要注意加以区分,避免问题性质的转化。
(3)到底是正常还是异常问题。在对待学生心理问题上,要根据心理发展阶段特征进行针对性帮助指导,而不是将其简单纳入异常问题群体。
(4)心理健康教育设定标准,一切从找寻共性出发。
二、思考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行模式
在西方,教育模式出现了多种形式,而我国目前实施的是何种教育模式呢?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行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已在各个学校广泛开展,咨询矫正心理障碍是重点,试图以诊断、引导干预、治疗的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心理上的种种不适。重点在于帮助那些心理上真正有疾病的学生,而忽视那些程度较轻的,过于把学生当做病人。
2.辅导式模式的建立
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确定的、唯一的答案,这些问题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解决结构不良是实际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方法在于对问题性质的判断。学校环境往往解决不了大多数问题,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生存生长环境,确立教育辅导模式。给学生传授适当的相关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成长环境的创建。
(1)心理健康教育到底是课程化为一门独立学科,还是全面渗透。课程化后的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改变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从而难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2)学校目前想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系统知识,难以顾及其在学校生活种种表现中的各方面问题。应该给学生创建一种和谐、轻松的心理环境。
三、思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
1.专业化
“专业化”即教师在解决学生问题时通过掌握治疗理论技巧之后,把心理医生作为自己的专职工作,承担职责,对学生进行专业诊断、引导咨询和治疗以帮助解决学生的问题。反观当今学校中的心理教师,大多数面对真正的心理障碍时,既没有技术,又缺乏经验,恐怕不能担起责任。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技能,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疾病的相关因素。
2.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需要全员、全程实施参与
我们认为全员、全程实施参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建立多层次教育模式,分层次确定重点。从高到低按照教育体系专业化程度划分,基本能划分为三个级别队伍。对于教育学知识,心理辅导专业技巧,教师需要充分掌握与应用。对学生心理行为的特点,教师应全面理解。
(1)前提是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的关键在于教师需要丰富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对学生心理把握的关键之一。所以教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知识量储备,转变自己的学生观。教师课程设置需要革新。
(2)学生心理行为的特点,教师只有全面了解之后,对学生的帮助和指导才会有针对性。
3.教师解决心理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遇见学生心理问题时,往往采用的是言语疏导、情感关爱、责任转移、行为引导等策略。在认知水平上具有常规化、生活化等特点。所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时并没有站在心理健康层面考虑,教师的知识技巧、策略水平有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育应该受到同样重视,在教学技能、效率提高的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也需要加强和提高。
对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学校心理健康新的教育模式建立的同时,当前教育评价体系还需要改革。新的体系要能保护学生个性,教育环境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学生的潜能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以及对教师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刘翔平,周俊.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学科),2010(5).
[2]查明华.中学教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9).
关键词: 教育模式 模式问题 发展方向
素质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逐步得到贯彻和落实。当今教育主导观念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重视,并成为素质教育新的重点。教育部门成立了委员会推动此项工作的发展和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指导委员会在大部分地区已经成立。这项工作在一些学校已经率先开展。对目前我国情况而言,心理教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心理教育具体实施中还有诸多问题等着教育者探讨研究。如该怎样确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标准又是什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是否正确,以及能否顺利发展,这些问题的答案至关重要,在心理教育推进过程中值得我们思考探究。
一、思考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近几年尤其受到人們的关注。据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发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在心理与教育学工作者中持有的标准很不一致。还有甚者对此认识模糊不清。目前,心理健康标准混乱在我国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心理健康标准这个问题我们又该如何看待?
2.对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正确认知
首先认清四个问题是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标准的关键。
(1)心理是否健康,到底是两分还是连续,之间究竟是怎样的状态?不同状态会在每个人心理各个方面呈现出来,无法将其定位在具体的点上,在一些方面好,在别的地方就显得薄弱一些。看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教师在这方面应避免把学生完全分成两个部分,要认识到只是程度轻重不同。
(2)教师应弄清楚学生的问题是状态还是特质。在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许多人把学生心理的暂时状态与稳定人格混为一谈。出现心理异常有时只是一时情绪波动。哪些是暂时状态,哪些是人格特质,教师判断时要注意加以区分,避免问题性质的转化。
(3)到底是正常还是异常问题。在对待学生心理问题上,要根据心理发展阶段特征进行针对性帮助指导,而不是将其简单纳入异常问题群体。
(4)心理健康教育设定标准,一切从找寻共性出发。
二、思考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行模式
在西方,教育模式出现了多种形式,而我国目前实施的是何种教育模式呢?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行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已在各个学校广泛开展,咨询矫正心理障碍是重点,试图以诊断、引导干预、治疗的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心理上的种种不适。重点在于帮助那些心理上真正有疾病的学生,而忽视那些程度较轻的,过于把学生当做病人。
2.辅导式模式的建立
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确定的、唯一的答案,这些问题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解决结构不良是实际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方法在于对问题性质的判断。学校环境往往解决不了大多数问题,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生存生长环境,确立教育辅导模式。给学生传授适当的相关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成长环境的创建。
(1)心理健康教育到底是课程化为一门独立学科,还是全面渗透。课程化后的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改变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从而难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2)学校目前想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系统知识,难以顾及其在学校生活种种表现中的各方面问题。应该给学生创建一种和谐、轻松的心理环境。
三、思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
1.专业化
“专业化”即教师在解决学生问题时通过掌握治疗理论技巧之后,把心理医生作为自己的专职工作,承担职责,对学生进行专业诊断、引导咨询和治疗以帮助解决学生的问题。反观当今学校中的心理教师,大多数面对真正的心理障碍时,既没有技术,又缺乏经验,恐怕不能担起责任。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技能,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疾病的相关因素。
2.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需要全员、全程实施参与
我们认为全员、全程实施参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建立多层次教育模式,分层次确定重点。从高到低按照教育体系专业化程度划分,基本能划分为三个级别队伍。对于教育学知识,心理辅导专业技巧,教师需要充分掌握与应用。对学生心理行为的特点,教师应全面理解。
(1)前提是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的关键在于教师需要丰富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对学生心理把握的关键之一。所以教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知识量储备,转变自己的学生观。教师课程设置需要革新。
(2)学生心理行为的特点,教师只有全面了解之后,对学生的帮助和指导才会有针对性。
3.教师解决心理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遇见学生心理问题时,往往采用的是言语疏导、情感关爱、责任转移、行为引导等策略。在认知水平上具有常规化、生活化等特点。所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时并没有站在心理健康层面考虑,教师的知识技巧、策略水平有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育应该受到同样重视,在教学技能、效率提高的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也需要加强和提高。
对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学校心理健康新的教育模式建立的同时,当前教育评价体系还需要改革。新的体系要能保护学生个性,教育环境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学生的潜能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以及对教师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刘翔平,周俊.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学科),2010(5).
[2]查明华.中学教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