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l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关于美的本质这个抽象神秘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概念是美学中最根本的理论问题,也是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美的本质应该是和美的规律联系在一起的,对美的认识直接制约着人们的审美实践活动。通过雕塑美来论证美学在城市雕塑中具体表现及产生的价值和意义,以此来弄清楚两者关系决定了欣赏与创造,而且关系到雕塑与社会的进一步美化。
  一、美学概念
  美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果在问我之前,我会觉得答案简单却又难以回答,一些想要脱口而出的答案却又不知如何表达,只能联想:美是甜蜜微笑,善良心灵,礼貌的言语等所有让内心愉悦的事情。生活中会经常使用“美”,并不意味着能做出良好的定义。
  (一)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人类既是美形成条件中两种客观存在的一方,又是审美的主体。所以美学研究中许多分歧和美学派别的形成,原因在于对美的本质不同理解。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看法,美的本质应该是和美的规律和实践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之间的关系。
  美的规律和美的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任何事物,只要符合美的规律,它就是美的;反而言之,如果不符合美的规律或与美的规律相悖,那么它就是不美的或丑的。我认为评价一个艺术品美不美,有多美,就看它在实践中与美的规律切合度有多高,掌握了美的规律也就把握了美的本质。
  (二)美的规律
  那么,什么是美的规律?马克思认为“美的规律是指人类在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以及在一切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关美的尺度、标准等诸多规定的总和”。由此可见,规律首先关系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关系到事物的内容和普遍性;另一方面,美的规律还应关系到事物的外在现象、形式和个别性,二者缺一不可。美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一种发自内心愉快的感受。
  (三)美感通过形象性所表达
  然而,美并不是抽象的,事物内在的本质必须直接表现在外部的现象上,它是可感的、具体的、形象的,如同雕塑三维美感。任何事物,凡是以非常突出、鲜明、生动的现象、形式和个别性,在形象上充分表现出本质、内容和种类的普遍性,那它就是美的。所以形象是美的载体,只有通过它才能更好的将美表达出来。“有音乐感的耳朵和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是说美的形式能被感官所感知仅仅具有内在本质特征或普遍性,而没有得以表现出来的外部现象和个别性,没有凭感官可以直接把握的具体形式,就谈不上美。在我看来,美的事物,无论现实美还是艺术美,都是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展示美的风采,离开形象性,美将无所依傍,这也是雕塑中美感的体现与价值切入点。
  二、雕塑概念
  通过在学科教育中的认识:雕塑艺术是一种以真实的造型、结构、直接表现的三维关系等构成手段所塑造出的生动的艺术形象,它不同于靠平面感官来表现的绘画、雕塑,具有浓缩的美学的欣赏价值;同时与人真真切切的视觉效果,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艺术形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转换社会美学的需求向前发展。
  (一)城市雕塑
  在雕塑中,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中公共艺术、景观雕塑、环境雕塑这几个概念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涉及到建筑、园林、道路、广场等环境因素。我认为优秀的城市雕塑,应具备三方面要求:(1)城市象征:反映城市特色与文化,雕铸着城市的历史与现实,凝聚着这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走向未来的奋发精神,是城市文化品格的张扬和阐述。(2)融入到周围地理环境之中:雕塑作品应与建筑物、绿化、广场空间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景观,装点出最美丽的一隅。(3)造型上给人以美感:符合大众共有的审美观,任何视角、视点都带给人美的倾诉,并且内在思想的传达与人美的享受。
  (二)美在城市雕塑中具体表现及产生的价值
  雕塑作品的艺术形象是视觉性,在空间具有确定的形式,是完全明晰的,可直接为欣赏者的眼睛所把握。那么,什么样的城市雕塑算是美的呢?除上述三个条件之外,还应体现一定的人文和地域精神,一种向上的精神,展现出一个城市的魅力和城市文化方面的载体,这是雕塑中美感的体现与价值核心点。例如,大家所熟悉的大雁塔北广场雕塑:两个百米群雕、八组大型人物群雕全部围绕大唐盛世的美展开;最具代表性的书法艺术被刻制成地景浮雕供游人、市民观赏,共同烘托着唐文化的雄浑博大。城市雕塑在城市空间是最具“文化点”公共艺术品,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对大众起到引导作用。成功的城市雕塑会代表一个城市独特的文脉和共同的价值体;如自由女神与美国、五月的风与青岛。与此同时,美的好的城市雕塑也起着画龙点睛作用,如果它做得好,你感受到它的美感,自然会和这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联系起来。
  三、结语
  艺术的成功,意味着被更多人理解、认同、喜爱和接受。一件成功的城市雕塑应该是艺术历史发展到这一时期最具创造力的艺术成果;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追求和时代的意义主题,如同公共艺术是今天的时代的主题之一,它预示着一种新美学观的建立。美深入到更广泛的社会,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脉、历史文化需要承传与创造,城市雕塑可以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象征,一个独特的城市标志,一段历史的演绎,一种文化的表征,一种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现,更是一种美学观点的呈现。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美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构成了城市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要素。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第16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4]季峰.中国城市雕塑: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儿童房的设计要注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培养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及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情操和注重修养。儿童房设计,要注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小孩潜移默化地被整体氛围所感染,乐在其中。  学习、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儿童房设计,要注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小孩潜移默化地被整体氛围所感染,乐在其中,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寓教于乐的儿童房,可以培养、引导和暗示小孩们的兴趣爱好,促进其想象
期刊
>摘要:  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消费水平,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形成了消费理念,而企业则为消费者提供可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此来赢利。世界已经进入了第三个消费时代,小众化的市场越来越丰富,设计也将走出企业,走向广阔的平民市场,每个人都将有机会成为设计师,甚至成为创业者。  设计一词从20世纪初开始兴起,出现于人们视野中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出现使人们开始控制那些冷冰冰的工业产品,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
期刊
摘要:媒体艺术从古代单纯的文字、图形、舞台戏剧艺术发展到现代形式多样的电视、电影和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在传播和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已经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数字图像技术革命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媒体表现形式。但目前很多数码媒体设计师陷入了追求技术和表现形式丰富性的误区里,而忽视媒体作品传播文化价值和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核心功能。当今丰富多彩的媒体表现和传播形式为什么产生不了如中国四大名著这样的媒体佳作?本文
期刊
摘要:这些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对于艺术品高涨的需求,海报尤其是商业海报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其中不乏有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一方面设计要素齐全,制作周期长,花费资金多,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艺术家对于海报之中文字、图片、标识、颜色、明暗等等要素的控制和编排也是一门科学。  关键词:海拔;海报编排  一、海报编排与其他平面艺术编排的不同  由于海报艺术在中国还是一门新兴艺术,
期刊
摘要:美术教学之节徽墙设计理念,作为课堂教学一种新的思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逐步改变教学节奏,从“教师中心”到“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新思维,影响和改变着新时代下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美术设计理念;教学节奏;教学新思维;教学新模式  自2012年学校开展四节活动套餐的一年多来,我校五名同学设计的作品展示于节徽墙,这组由学生自主设计的节徽墙成为学生们最向往,最喜爱的一道校园风景线。学
期刊
>摘要:  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市场定位、宏观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积极的发展对策是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随着桑木村乡村旅游的兴起与发展,一些突出的问题也显现出来。通过对桑木村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的研究,找出当地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一种热潮,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现代乡村起源于20世纪80年
期刊
历史的长河流到了北宋。钧瓷窑变艺术从唐始,经五代至宋数百年的发展完善,技艺上已经成熟。铜元素在釉料中的应用,使釉面出现了紫红相映、灿若云霞的窑变效果,完成了钧瓷艺术品位的跨越,一举跨入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列。  北宋钧官窑的建立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宋钧官窑的建立与宋徽宗赵佶的性格爱好有着直接的关系。  历史上的宋徽宗赵佶,可算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风流皇帝,艺术天份极高,他的绘画、书
期刊
摘要:2013年10月第十届中国网球公开赛在北京国家网球中心举办,比赛期间纳达尔、德约科维奇等众星荟萃,他们出众的技能让国人叫好惊叹。通a过中国网球公开赛的顺利进行可以预见我国一些体育赛事公司在承担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已经走向高端和专业化。然而,基于我国人口众多,国际大型赛事的参与只局限于少之又少的人群。大部分人群还是参与基层大中小型体育赛事,这样就出现了很大的基层市场。而本文章就是针对我国大部分人群
期刊
摘要:本文从青少年参与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出发,了解青少年学生对体育的自我认知态度,运动的频率和运动的时间以及自我所倾向的体育项目,进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增设相应的体育项目课程,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体质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是积极的,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和运动的时间基本合理,球类运动成为当前青少年学生所倾向的运动项目。  关键词:
期刊
李婵,(1982-03)女,籍贯河南郑州、大学本科、江南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工作单位:常州蝉制服装工作室,设计总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