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习6问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a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学习是否有关键期,该怎样给孩子选美术班,什么时候应该让孩子学习素描?关于美术学习,父母总有问不完的问题。
  《家教有方》栏目介绍
  本栏目由《父母必读》杂志与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合办。
  旨在帮助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的新知、良方,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些文章开启父母自己的家庭养育智慧,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态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庭是孩子美育的沃土,父母和孩子一起感受美,追寻美,不仅能共同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还可以让生活变得更有情趣。很多父母会选择将美术学习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那么,家庭能为孩子的美术学习做些什么呢?
  “美术”和“美育”
  有何不同?
  “美术”和“美育”都跟“美”有关系,这里的“美”不是指外在是否漂亮,而是要关注到个体内心是否可以欣赏美和感受美,且能够把这种对美的感受表达出来。
  “美术”和“美育”是不同的概念,“美术”中的“术”侧重具体的方法,即用方法帮助孩子感受美,表达美,而“美育”更强调 “育”,是指为孩子创造出培养审美能力的氛围和环境。
  但“美術”和“美育”也有一定的联系。美育包含各种各样的能提升孩子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艺术方式,如音乐、舞蹈等,美术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美育的重要手段。
  其实很多父母不是从事美术专业的,因此在家庭美术学习中不需要过度关注“术”的部分,不妨跟孩子一起通过美术方式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环境就可以了。当孩子拥有对美的感受力,喜欢上美术这种表达美的形式后,再学习“术”也为时不晚。
  如何把握美术学习的关键期呢?
  美术学习的关键期,其实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是一致的。
  3岁前,可以让孩子随意涂鸦,体验各种绘画材料,比如蜡笔、粉笔、水彩笔、彩泥、纸黏土等,感受造型与色彩的同时也锻炼精细动作的发展。
  3~6岁,想象力爆棚的阶段,要让孩子自由地画,同时要多与孩子沟通,问问孩子画的是什么,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造型表达能力还不够丰富,往往是使用自己能够运用的简单造型来表达不同的内容。比如孩子可能每天都画圈和几条横道,但是如果你问他画的是什么?孩子可能今天告诉你画的是小猫,明天可能就会说画的是妈妈烫了头发……因为昨天孩子看到了小猫,而今天看到的妈妈烫了头发,也就是说,孩子是在用自己力所能达的造型努力表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所以,这个阶段通过语言交流深入地理解孩子的表达、帮助孩子提升表达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在这个阶段,除了画画,不妨鼓励孩子多体验其他的美术形式,如贴纸、捏泥等,让孩子全方位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7~8岁,可以重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鼓励孩子将感受到的与众不同的内容,通过美术的方式表达出来,不要规定或限制孩子应该画成什么样子,更不要过度纠结于孩子画的像不像。只要孩子能把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事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最好的美术作品。
  在这个阶段,一般孩子的作品不可能表现得特别完整、规矩,更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画得“像”。但是,恰恰是这种孩子努力表现出来的不够完整、规矩和“像”的作品,才最具独特魅力。优秀的儿童绘画作品总是几乎被所有艺术家异口同声地称赞,因为这种孩童般的不完整正是艺术家们梦寐以求的纯真。
  大致9岁以后,随着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逐步地培养孩子更丰富的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学习一些相对专业的绘画技能技巧,帮助孩子日益提升能力,实现孩子对自己的创作有更高要求的愿望。同时更需要引导孩子通过阅读、观展等,了解美术史,观摩美术经典作品等。
  父母审美水平不够,会影响孩子吗?
  审美没有绝对的标准,更多的是取决于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如果父母觉得自己审美水平不够,也没有关系,正好可以借孩子进行美术学习的契机,跟孩子一起感受美、追寻美,提升审美能力。例如,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一起去美术馆、博物馆参观。但是父母首先要真的喜欢去,有兴趣去,而不是为了陪孩子当任务而去。在观展的过程中,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比如问问孩子:“在这幅作品里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幅画里的人开心吗?”“你觉得这个作品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在沟通中,让孩子不断产生自己的感受,也更能欣赏到艺术作品的内涵。如果别人都说好的艺术作品在父母自己看来不那么好,也没关系,不妨跟孩子一起讨论感受,再一起查阅一些资料,看看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欢,通过这样的学习和了解,也许能够真正地理解了艺术作品要表达的意义而喜欢上了它,即使看法还是“与众不同”,也无可厚非,因为审美往往是由自己内心有感而发。
  还可以跟孩子试着“改造”自己的家,试一试如何能把零乱的物品摆放得更加协调,增加一个小装饰品会不会让家显得更有格调……在共同探讨中,让家居环境更美,也培养了审美能力。
  孩子特别喜欢画画,父母该如何选择美术机构呢?
  当孩子对绘画有浓郁的兴趣时,父母往往希望孩子进入美术机构进行更多的学习。选择美术机构,建议父母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这个机构是否能给孩子自由绘画和表达感受的机会,二是这个机构能否帮助孩子提升自由表达的能力。
  好的美术机构,会鼓励孩子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鼓励孩子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想法,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而不是只注重教绘画技法,或者总是让孩子按照老师画的模板画出一模一样的东西。同时,好的美术机构又能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支持,比如在适当的时候提升孩子在色彩、造型方面的能力,帮助孩子表达得更好、更有创意。
  怎么培养孩子的色彩感?
  简单来说,色彩感通常是指颜色的搭配关系,这种搭配首先要有个人的直觉,这种直觉的形成,更多的是个人内心对美的感受,之后进行的外化表现。所以有时候我们色彩搭配上的“独特”可能是源于直觉,源于我们内心就是觉得这样搭配很好看。其实,艺术是允许与众不同的。但是,色彩之间的搭配确实也不能完全随心所欲,也要遵从一定的规律,那么父母不妨多带孩子用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方式,感受什么样的搭配会产生更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培养孩子的色彩感。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素描?
  素描的“素”是指用单一的色彩表现物体,比如常见的就是用铅笔、炭笔,“描”往往是指对物体进行描述的过程。所以广义的素描不是大家认为的就是画几何形体、画石膏,凡是以侧重对造型的表达,仅使用单色为主的简单工具材料进行的绘画写生或者创作都可以称之为素描,其反映的是绘画者空间造型的能力。比如孩子画出所见物品的大致轮廓,其实就是在素描。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孩子的素描学习是一直持续在美术学习中的。
  至于一般父母所认为的让孩子画几何造型或石膏像的素描学习,并不是绘画所必须的,它主要和专业美术技能相关,所以截至目前,这是很多专业美术院校入学必考的项目。如果父母坚持要让孩子画这类素描,建议在孩子一直持续进行美术学习且非常喜欢美术的情况下,最早也要在9岁之后再进行。这种相对专业的美术方法,需要“举一反三”的能力,而孩子在9岁之后,随着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才更有能力接受这种“术”的学习,一般也能较快掌握,并且能很好地运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与表达上。
其他文献
一个创新人才应该具备创造力思维和创造性人格,所以创新教育也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谈及创新和创造力培养,我们首先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帮我们厘清基本概念,并从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本质上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不必纠结创造力的定义  谈及创造力,社会上有不同的概念,我认为去争论哪个概念大或者哪个概念小是没必要的。在心理学里,创新、创造力、创造性都被看作是同义的。  关于创造力通用的3种理解
期刊
面对逐渐独立的孩子,  父母要增加新的责任,发展新的关系技能,  和孩子要从完全依赖的关系,  进入到部分依赖+部分合作的关系,这样才能“匹配”正在长大的孩子。  孩子长大了,独立性越来越强,我们父子之间的冲突似乎也变多了。有时候一句话说得不合适,俩人都很不高兴。  故事笔记  有一次,我找不到手机了,就问了儿子一句:“云书,你是不是又拿我手机了?”他从屋里走出来说:“没看见。”同时,顺势把什么东
期刊
孩子的学习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巧妙地把对孩子自控力的培养放到游戏和生活中。比如让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一动不动5分钟是很难的,但是让他扮演守卫的小士兵,他就很可能会做到。  赛道吹球  这个游戏可以在客厅玩,将宽胶带粘贴在地上,做出一定弯曲的形状,然后父母和孩子比赛吹绒绒球,球不能吹到线外,看看谁先到达终点。  红灯停,绿灯行  这个游戏非常简单,但可别小看了
期刊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数学世界,它可以把数学家头脑中的“数学实验”变成现实.精深的数学概念、过程可以得到模拟,再难的计算、再复杂的方程,只要给出算法就能解决,复杂多变的几何关系,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动态的作图功能可以得到表示.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样的、综合的、既可看见,又能听见 ,还可以动手操作.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这对数学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结膜是眼睑内眼球白色部分表面覆盖的一层薄膜,它能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过敏性结膜炎是由过敏引起的结膜炎症,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灰尘、尘螨等,其中以花粉最常见。  缓解过敏性结膜炎的药物  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  它们对眼睛起到润滑的作用,能缓解眼睛眼干、灼痛的感觉。人工泪液没有使用年龄的限制,在过敏季节,一天可以多次使用,除了润滑眼睛的作用,还可以起到稀释眼
期刊
都说手机像“黑洞”,可以把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进去,不论老少。可是当带娃的主力掉入手机的“黑洞”里,该怎么办才好?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篼宝的姥姥从千里之外的家乡盼到了北京,我不禁松了口气:有了老人来帮忙,自己终于可以轻松一下,全身心地回归职场了。   爱刷手机的姥姥  没想到姥姥来了没几天,我心里却悄悄滋生出了一丝丝复杂的小情绪,一度认为姥姥来了不仅没有帮上忙,反而还添了“堵”,因为我发现姥姥在带
期刊
思考力是孩子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也是帮助他连接知识与现实问题的桥梁,通过灵活地调用各种知识、经验、资源等,实现解决问题的终极目的。培养孩子的思考力离不开工具的支持,而工具就在生活里,可以从绘画、阅读、思维导图3个方面入手。  学会思考会使孩子的学习能力突飞猛进,但孩子的思考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思考能力不是单一发展起来的,而是基于观察、聆听、感受后聚合形成的一种能力。如何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呢?我们的建
期刊
创新可以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的印象中,灯光灰暗、死气沉沉的博物馆如何能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成为孩子们最喜欢去玩耍的地方?这需要运营,更需要创新思维。  在大自然中生长的博物馆—安吉馆  受访专家︱兰国英(浙江自然博物院副馆长)  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安吉馆)是一座在大自然中生长的博物馆,在满足家长和孩子休闲体验需求的同时,也把建立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传递给了他们。  带孩子深入认识自
期刊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对未知进行探索,再逐渐培养孩子持续热爱的能力,才有可能激发孩子成为创新型人才。  跟随“神舟十二号”飞船去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无论是在太空拆快递,还是在太空吃苹果、在太空跑步、在太空打乒乓球,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大家的心。同时,因为能直接通过视频看到他们在太空真实的生活状态,这极大地满足了孩子对于太空的好奇和想象。如何能从孩子对太空领域的兴趣角度出发,培养孩子的创新与
期刊
用画笔在光秃秃的墙壁上绘制起伏的山水。灵动可爱的动物、生动传神的人物,这是美化环境的方式,更是根植于平凡生活中的创新。  对外行人来说,墙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行业,但是作为一个学画画的人来说,这其实就像雕塑、油画一样是未来的就業方向之一。毕业后我到美术机构当老师,主要工作就是教孩子画画,每天相同的生活节奏,让我觉得生活有些过于安逸了。在工作间隙,一些做墙绘工作的同学有时候会叫我去帮忙,从这时候起,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