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才日益成为国家繁荣昌盛和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因素和最重要的资源。面对多变的、多样的世界,我们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不可缺少这种创新能力,不可缺少应变的素质。因此,对现代教育来说,进行创新教育是极其重要和迫切的。下面对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谈点个人体会。
关键词:物理 创新 教育
一、设置悬念,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的创造氛围
教师的教育活动应富有探索性,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树立学生科学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介绍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我们经常会看到剧场里或舞台上的灯光忽明忽暗,可随意改变,那么你们想过如何调节灯光的亮度吗?根据已有的知识,学生回答:可改变通过灯泡的电流。那么,如何改变灯泡中的电流呢?根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所以改变电流只有调压或改变电阻。这时教师可提示:在保持电压不变的条件下,怎样改变电阻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入手加以分析: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对
以上四要素加以讨论分析,优选出调节导体长度为最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实验,让学生用导线夹在电阻上移动,观察小灯泡亮度变化情况和电流表示数变化情况。(图1)从而得出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最终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通过以上分析,不仅让学生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而且知道知识的产生过程,又培养了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利用已有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具体措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灵活变化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打破以往死啃课本的常规教学,如: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而对于课本中安排的学生实验,要灵活地加以改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能。
例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教学。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教师总是先向学生交代实验目的、器材、步骤等,然后让学生按照步骤要求进行实验。在这样的实验中,学生只是一个听老师指挥的机器人,而不是有独立思维的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不妨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只向学生交代实验目的,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好电路图,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方案在前面教师准备好的仪器库中自选器材,进行实验。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兴趣很浓,讨论很热烈,积极动手去做。很快,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都得出了结果。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大多数组在设计实验时都没有滑动变阻器。不难想象,每组得出的结果肯定多少都会有些差异,说明有误差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引导学生
思考:怎样做能尽量减小误差呢?经过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大多数同学都想到了可以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多测几次,这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会使误差大大减小。同时学生也明白了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这样的实验,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图2)。
三、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既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也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依常规,是从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思维是一种推测、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极其重要的。而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多样化。
如:请用三种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器材,简述实验步骤)。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设计实验题,是密度知识和浮力知识的综合应用。本题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经分析,此题有十多种解法。分析近年来的中考试卷,不难发现,像这样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题型越来越多。如果教师和学生还只是注重整天去搞什么题海战术,而不去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显然与培养创新人才是背道而驰的。通过对类似题目的求解和反馈,显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思考,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从沉闷、呆板和枯燥的教学氛围中解放出来。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面向2l世纪的创新人才,是一项持续而艰巨的工作,有待于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就一定能使创新教育不断走向深入,走向成功。
关键词:物理 创新 教育
一、设置悬念,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的创造氛围
教师的教育活动应富有探索性,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树立学生科学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介绍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我们经常会看到剧场里或舞台上的灯光忽明忽暗,可随意改变,那么你们想过如何调节灯光的亮度吗?根据已有的知识,学生回答:可改变通过灯泡的电流。那么,如何改变灯泡中的电流呢?根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所以改变电流只有调压或改变电阻。这时教师可提示:在保持电压不变的条件下,怎样改变电阻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入手加以分析: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对
以上四要素加以讨论分析,优选出调节导体长度为最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实验,让学生用导线夹在电阻上移动,观察小灯泡亮度变化情况和电流表示数变化情况。(图1)从而得出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最终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通过以上分析,不仅让学生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而且知道知识的产生过程,又培养了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利用已有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具体措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灵活变化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打破以往死啃课本的常规教学,如: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而对于课本中安排的学生实验,要灵活地加以改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能。
例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教学。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教师总是先向学生交代实验目的、器材、步骤等,然后让学生按照步骤要求进行实验。在这样的实验中,学生只是一个听老师指挥的机器人,而不是有独立思维的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不妨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只向学生交代实验目的,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好电路图,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方案在前面教师准备好的仪器库中自选器材,进行实验。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兴趣很浓,讨论很热烈,积极动手去做。很快,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都得出了结果。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大多数组在设计实验时都没有滑动变阻器。不难想象,每组得出的结果肯定多少都会有些差异,说明有误差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引导学生
思考:怎样做能尽量减小误差呢?经过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大多数同学都想到了可以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多测几次,这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会使误差大大减小。同时学生也明白了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这样的实验,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图2)。
三、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既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也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依常规,是从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思维是一种推测、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极其重要的。而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多样化。
如:请用三种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器材,简述实验步骤)。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设计实验题,是密度知识和浮力知识的综合应用。本题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经分析,此题有十多种解法。分析近年来的中考试卷,不难发现,像这样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题型越来越多。如果教师和学生还只是注重整天去搞什么题海战术,而不去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显然与培养创新人才是背道而驰的。通过对类似题目的求解和反馈,显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思考,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从沉闷、呆板和枯燥的教学氛围中解放出来。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面向2l世纪的创新人才,是一项持续而艰巨的工作,有待于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就一定能使创新教育不断走向深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