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是放眼国际,关注现实,当今世界并不宁静,战火依旧在燃烧,硝烟依然在弥漫。祈求和平的钟声常鸣,却惊醒不了战争的发动者。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描绘战争的残酷,控诉战争的罪恶,呼唤和平的到来!
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度,战争这个词离我们比较遥远,我们对战争的认识大都是通过文学影视作品或是新闻媒介获得的,对这类作文似乎难以下笔。那该怎么办呢?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写作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先要通过各种渠道多获得一些有利于写作的素材,比如去图书馆或是网络查寻资料;走访民间,拜访老革命者,记录他们的革命经历等。掌握了丰富的素材,并不一定就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我们还要注意以下一些写作技巧。
一、精选素材,确立主题
“战争与和平”其实是一个很大很广的话题,容易写大写空。对此我们在实际写作中可采用“大题小做”的方法来确立主题,即为大题、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主题,从生活的一个侧面来反映战争这个宏大的主题。
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对搜集到的素材进行整理挖掘,确立好写作的主题。比如我们可以结合当前的世界局势,以某场战争为例,描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表达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习作《呼唤和平》有这样一段描写:前段时间,以色列空袭黎巴嫩南部的一个村庄,3岁的黎巴嫩小女孩亚辛在空袭中不幸受伤。看了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照片,我忍不住哭出声来。照片上的小女孩满身血迹,右手还在打着点滴,她的脸上写满了惊恐,那时那刻她还在忍受着战争带来的巨大疼痛……小作者以黎以冲突为背景,通过黎巴嫩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来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我们还可以学习课文《芦花荡》的写法,通过叙写战争中英雄人物的抗敌故事,来表现广大人民与敌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而揭示正义战争必胜的真理。
二、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一篇感人的好文章,离不开鲜活的人物形象。在行文中,要善于运用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比如习作《会有那么一天》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母亲放下手中的活走到我面前,轻轻地抱住我,在我的耳边说道:“孩子,不用怕,什么也不用担心,战争会结束的,要相信会有那么一天!”母亲的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坚定地点点头,但我明明感觉到母亲抱着我的双手在颤抖……小作者在文中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情等描写手法,细腻刻画了一位在战争中想要保护儿女、渴望和平的母亲形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可敬的母亲最终也倒下了,“砰——”,伴随着爆炸声,我匆匆跑出门外,看见母亲血淋淋地倒在地上!“孩子,要活下去啊,要坚强,要记得……一定……会有那么一天的……”这是母亲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这血淋淋的场面,冲击着我们的视觉;这位母亲的遗言,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小作者通过对母亲形象的刻画,成功地表现了祈盼和平生活的主题。
三、描写环境,深化主题
成功的文章,除了要有丰满的人物形象,相应的环境描写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仅要描写当时的社会大背景,还要注意描写当时的自然背景,它可以更好地烘托、渲染人物的心理活动。习作《一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环境描写:天气依然阴沉,天空犹如恶兽的血腥大口,吞噬着……小作者通过描写这段自然环境,渲染了当时血雨腥风的社会环境,借以表现人们当时内心的恐慌,更好地表现了主题。比如《芦花荡》中: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敌人”“炮楼”“阴森黑暗的大苇塘”既暗示了当时的黑暗社会,也表现了大苇塘当时紧张压抑的气氛,特别是“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一句,更表现出敌人的血腥镇压,使飞鸟都不敢出来了。但即使是在这种形势下,勇敢的白洋淀人民仍如同那苇子般充满了战斗的意志和力量,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而在文末,一句简洁的环境描写更是很好地完成了小说主题的升华: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四、精妙构思,铺陈主题
针对“战争与和平”这个话题,我们可以用多种文体来表现,可以写成议论文,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诗歌、散文、小小说、日记、书信等文体。比如习作《给敬爱的南斯拉夫母亲的信》一文这样写:敬爱的南斯拉夫母亲,您好!今天我学了一篇文章《蜡烛》,我从中认识了您——一位伟大的母亲!小作者颇具新意地运用了书信形式体来表现对《蜡烛》中老妇人形象的喜爱与赞美,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又如习作《一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日记》,作者通过1937年12月13日、12月15日、12月16日、12月18日这4天的日记,记叙了一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心路历程,用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表现出当时人们所处的环境及内心世界,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给人们造成的痛苦,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企盼。
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习作《一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日记》。
1937年12月13日阴
今天,日本侵略军打开了南京城的大门,拉开了悲惨的帷幕!
1937年12月15日阴
黑暗笼罩在整个南京城的上空,寒冷的气息在城中弥漫开来,使人不觉打了个冷战。街道、房屋、车站被砸得稀烂,到处是一片狼藉。胡同里不时传来人们的惨叫……街道上浓烈的尸臭与血腥迷漫了南京城,黑暗与死亡笼罩着惊慌失措的人们。难民们不知所措地狂奔逃命,哭喊声、惊叫声和那一双双失神的眼睛、饱受摧残的憔悴面容,更给这城市增添了几分恐慌。此刻,明朝的墙,清朝的庙,还有那五千年的繁荣与辉煌,都在这混浊不清的天地间晃动,消失。只有那血红的太阳旗在污浊的空气中耀武扬威地飘舞着。
1937 年12月16日阴
我和其他人被日本人押送着,向南门走去。在他们肆无忌惮的狂笑声中,我仿佛看见了那无尽的黑暗。这时,一位父亲抱着小儿子跑过来。日本人好像看到了玩具,三四个人围了过去。那位父亲转身想要逃,但双腿却不听使唤似的颤抖起来。“你……你们想干什么?”日本人疯狂地大笑着,把刺刀深深地插入了这位父亲的胸膛,鲜血溅到日本人的脸上,也溅到了孩子身上。
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喊着:“爸爸,爸爸。你不要离开我,呜……”日本人笑得更欢了,笑容扭曲了他们的脸,也扭曲了这个世界。他们,他们是披着人皮的恶魔!“啊!”一声惨叫,孩子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张大的眼睛里充满恐惧和不甘。同时,令人触目惊心的杀戮在街头巷尾依旧进行着。
1937年12月18日阴
天依然阴沉,天空犹如恶兽的血腥大口,吞噬着一切。
我们被押到野外,日本人把我们赶到空地上。大家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眼神中流露出恐惧,人群开始骚动起来。这时,一排排机枪对准了我们,随即开始了疯狂的屠杀。看着身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倒下,我的心无助地颤抖着。一颗子弹飞来,我的脑海中映出一个个沾有血腥的场景,我不知道将来的历史长河会不会殷红一片,更不知道那洁白的和平之鸽何时会飞来……
“嘭”……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运用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对南京大屠杀的所见所思,深刻再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揭露了侵略者的残忍本性,更引发了读者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层思考。
最后再为同学们介绍一篇向往和平的优秀佳作《儿童和平条约》,让我们一起倾听全世界儿童的心声,让我们放飞心中的和平鸽,共同祈盼世界早日铸剑为犁。
《儿童和平条约》片段:我们要一个没有战争和武器的星球,我们要除掉疾病和破坏,我们再也不要憎恨和饥饿,再也不要无家可归。我们要消灭这一切。我们的大地给予我们足够的食品——我们将共享。我们的天空给予我们遍地的彩虹——我们要保卫它们。我们的河水给予我们不朽的生命——我们要保持它们的洁净。我们共同欢笑,共同游玩,共同工作,共同学习、探索,提高大家的生活。世界上的成年人和我们一起,你们丢掉的只是恐惧和悲伤,抓住的是我们的欢笑和想象。我们在一起,和平就有可能。
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度,战争这个词离我们比较遥远,我们对战争的认识大都是通过文学影视作品或是新闻媒介获得的,对这类作文似乎难以下笔。那该怎么办呢?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写作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先要通过各种渠道多获得一些有利于写作的素材,比如去图书馆或是网络查寻资料;走访民间,拜访老革命者,记录他们的革命经历等。掌握了丰富的素材,并不一定就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我们还要注意以下一些写作技巧。
一、精选素材,确立主题
“战争与和平”其实是一个很大很广的话题,容易写大写空。对此我们在实际写作中可采用“大题小做”的方法来确立主题,即为大题、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主题,从生活的一个侧面来反映战争这个宏大的主题。
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对搜集到的素材进行整理挖掘,确立好写作的主题。比如我们可以结合当前的世界局势,以某场战争为例,描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表达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习作《呼唤和平》有这样一段描写:前段时间,以色列空袭黎巴嫩南部的一个村庄,3岁的黎巴嫩小女孩亚辛在空袭中不幸受伤。看了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照片,我忍不住哭出声来。照片上的小女孩满身血迹,右手还在打着点滴,她的脸上写满了惊恐,那时那刻她还在忍受着战争带来的巨大疼痛……小作者以黎以冲突为背景,通过黎巴嫩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来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我们还可以学习课文《芦花荡》的写法,通过叙写战争中英雄人物的抗敌故事,来表现广大人民与敌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而揭示正义战争必胜的真理。
二、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一篇感人的好文章,离不开鲜活的人物形象。在行文中,要善于运用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比如习作《会有那么一天》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母亲放下手中的活走到我面前,轻轻地抱住我,在我的耳边说道:“孩子,不用怕,什么也不用担心,战争会结束的,要相信会有那么一天!”母亲的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坚定地点点头,但我明明感觉到母亲抱着我的双手在颤抖……小作者在文中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情等描写手法,细腻刻画了一位在战争中想要保护儿女、渴望和平的母亲形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可敬的母亲最终也倒下了,“砰——”,伴随着爆炸声,我匆匆跑出门外,看见母亲血淋淋地倒在地上!“孩子,要活下去啊,要坚强,要记得……一定……会有那么一天的……”这是母亲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这血淋淋的场面,冲击着我们的视觉;这位母亲的遗言,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小作者通过对母亲形象的刻画,成功地表现了祈盼和平生活的主题。
三、描写环境,深化主题
成功的文章,除了要有丰满的人物形象,相应的环境描写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仅要描写当时的社会大背景,还要注意描写当时的自然背景,它可以更好地烘托、渲染人物的心理活动。习作《一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环境描写:天气依然阴沉,天空犹如恶兽的血腥大口,吞噬着……小作者通过描写这段自然环境,渲染了当时血雨腥风的社会环境,借以表现人们当时内心的恐慌,更好地表现了主题。比如《芦花荡》中: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敌人”“炮楼”“阴森黑暗的大苇塘”既暗示了当时的黑暗社会,也表现了大苇塘当时紧张压抑的气氛,特别是“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一句,更表现出敌人的血腥镇压,使飞鸟都不敢出来了。但即使是在这种形势下,勇敢的白洋淀人民仍如同那苇子般充满了战斗的意志和力量,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而在文末,一句简洁的环境描写更是很好地完成了小说主题的升华: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四、精妙构思,铺陈主题
针对“战争与和平”这个话题,我们可以用多种文体来表现,可以写成议论文,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诗歌、散文、小小说、日记、书信等文体。比如习作《给敬爱的南斯拉夫母亲的信》一文这样写:敬爱的南斯拉夫母亲,您好!今天我学了一篇文章《蜡烛》,我从中认识了您——一位伟大的母亲!小作者颇具新意地运用了书信形式体来表现对《蜡烛》中老妇人形象的喜爱与赞美,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又如习作《一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日记》,作者通过1937年12月13日、12月15日、12月16日、12月18日这4天的日记,记叙了一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心路历程,用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表现出当时人们所处的环境及内心世界,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给人们造成的痛苦,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企盼。
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习作《一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日记》。
1937年12月13日阴
今天,日本侵略军打开了南京城的大门,拉开了悲惨的帷幕!
1937年12月15日阴
黑暗笼罩在整个南京城的上空,寒冷的气息在城中弥漫开来,使人不觉打了个冷战。街道、房屋、车站被砸得稀烂,到处是一片狼藉。胡同里不时传来人们的惨叫……街道上浓烈的尸臭与血腥迷漫了南京城,黑暗与死亡笼罩着惊慌失措的人们。难民们不知所措地狂奔逃命,哭喊声、惊叫声和那一双双失神的眼睛、饱受摧残的憔悴面容,更给这城市增添了几分恐慌。此刻,明朝的墙,清朝的庙,还有那五千年的繁荣与辉煌,都在这混浊不清的天地间晃动,消失。只有那血红的太阳旗在污浊的空气中耀武扬威地飘舞着。
1937 年12月16日阴
我和其他人被日本人押送着,向南门走去。在他们肆无忌惮的狂笑声中,我仿佛看见了那无尽的黑暗。这时,一位父亲抱着小儿子跑过来。日本人好像看到了玩具,三四个人围了过去。那位父亲转身想要逃,但双腿却不听使唤似的颤抖起来。“你……你们想干什么?”日本人疯狂地大笑着,把刺刀深深地插入了这位父亲的胸膛,鲜血溅到日本人的脸上,也溅到了孩子身上。
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喊着:“爸爸,爸爸。你不要离开我,呜……”日本人笑得更欢了,笑容扭曲了他们的脸,也扭曲了这个世界。他们,他们是披着人皮的恶魔!“啊!”一声惨叫,孩子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张大的眼睛里充满恐惧和不甘。同时,令人触目惊心的杀戮在街头巷尾依旧进行着。
1937年12月18日阴
天依然阴沉,天空犹如恶兽的血腥大口,吞噬着一切。
我们被押到野外,日本人把我们赶到空地上。大家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眼神中流露出恐惧,人群开始骚动起来。这时,一排排机枪对准了我们,随即开始了疯狂的屠杀。看着身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倒下,我的心无助地颤抖着。一颗子弹飞来,我的脑海中映出一个个沾有血腥的场景,我不知道将来的历史长河会不会殷红一片,更不知道那洁白的和平之鸽何时会飞来……
“嘭”……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运用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对南京大屠杀的所见所思,深刻再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揭露了侵略者的残忍本性,更引发了读者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层思考。
最后再为同学们介绍一篇向往和平的优秀佳作《儿童和平条约》,让我们一起倾听全世界儿童的心声,让我们放飞心中的和平鸽,共同祈盼世界早日铸剑为犁。
《儿童和平条约》片段:我们要一个没有战争和武器的星球,我们要除掉疾病和破坏,我们再也不要憎恨和饥饿,再也不要无家可归。我们要消灭这一切。我们的大地给予我们足够的食品——我们将共享。我们的天空给予我们遍地的彩虹——我们要保卫它们。我们的河水给予我们不朽的生命——我们要保持它们的洁净。我们共同欢笑,共同游玩,共同工作,共同学习、探索,提高大家的生活。世界上的成年人和我们一起,你们丢掉的只是恐惧和悲伤,抓住的是我们的欢笑和想象。我们在一起,和平就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