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唱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一代新人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小学合唱教学是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音乐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促进作用,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中小学 音乐 合唱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是一个悲剧。”合唱作为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重要园地,作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在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就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好地教好合唱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兴趣培养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合唱有了兴趣,才能自觉唱好每一个音符,领会歌曲表达的感情,平时课堂教学中通常以兴趣入手,对同一首歌进行合唱与独唱对比欣赏,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到合唱带来的巨大感染力。合唱教学的基础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优美的音乐不仅能引起人的美感,而且使人大脑轻松、精神愉快,以满足人的生活情感及精神食粮需要,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感受合唱的魅力。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进行简单的合唱训练,通常从节奏入手,过渡到分声部视唱旋律,从简单的轮唱再到两个声部演唱,循序渐进,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
二、科学的方法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控制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练习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生动地表现歌曲情感和内容。
3.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音准、节奏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4.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另一方面是乐曲的组成部分,给它们以音乐活力和生命。
三、合理的教学细节
1.关注学生的眼神。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凭借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想尽一切办法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课堂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堂上学生的眼神无时无刻不传递着各种微妙信息,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解读学生的眼神和表情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变化细节,改变课堂教学节奏或教学法,力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2.关注学生的语言。教师上课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小细节,决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节优质的课堂源自于对细节的追求。要深层次挖掘错误,纠正错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要观察学生的发言踊跃情况,学生是否投入其中,老师要适当给予指点、帮助。老师只有关注学生表现的细节,并采取应对措施,改变课堂气氛,及时调整学生注意力,才能真正体悟到课堂教学的内在心意。
3.关注学生的行为。课堂上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行为表现。对于观察的问题,老师要灵活处理,使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关注教学细节,是对课堂中学生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关注教学细节,必须用眼观察、用心倾听、用情感受,才能及时捕捉与提炼,并科学地加以利用,方能提高教学艺术,提升教学品质。
四、自身修养
1.认真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强师德师风修养,形成高尚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提高自身师德修养,首先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师德的首要基础,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很好地为学生“解惑”,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2.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以诚相待,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应该爱每一位学生,不管学习如何,甚至不管学生的品行优劣,都应该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对学生学业提高、知识增长,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3.更新教育观念,互相学习、研究、交流。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是教师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横向交流、互相研讨、取长补短的自我提高方式,在同行教师中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活动,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反思教学过程,及时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从深层次上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才能使学生产生依赖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很强的人格力量鞭策和激励学生。
总之,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音乐,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感知,唱歌要有饱满的情绪,欣赏要有浓厚的兴趣,只有教师本身受感动,才能引导学生受到感染,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实践表明,许多教师之所以能成功,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愿意为下一代成长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不畏艰辛,不计得失,勤于耕耘,因此成绩卓著,受到人们的尊敬;相反,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缺乏对事业的责任感,那么他就失去了动力,不可能胜任培育下一代的责任。
关键词: 中小学 音乐 合唱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是一个悲剧。”合唱作为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重要园地,作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在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就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好地教好合唱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兴趣培养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合唱有了兴趣,才能自觉唱好每一个音符,领会歌曲表达的感情,平时课堂教学中通常以兴趣入手,对同一首歌进行合唱与独唱对比欣赏,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到合唱带来的巨大感染力。合唱教学的基础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优美的音乐不仅能引起人的美感,而且使人大脑轻松、精神愉快,以满足人的生活情感及精神食粮需要,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感受合唱的魅力。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进行简单的合唱训练,通常从节奏入手,过渡到分声部视唱旋律,从简单的轮唱再到两个声部演唱,循序渐进,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
二、科学的方法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控制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练习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生动地表现歌曲情感和内容。
3.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音准、节奏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4.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另一方面是乐曲的组成部分,给它们以音乐活力和生命。
三、合理的教学细节
1.关注学生的眼神。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凭借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想尽一切办法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课堂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堂上学生的眼神无时无刻不传递着各种微妙信息,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解读学生的眼神和表情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变化细节,改变课堂教学节奏或教学法,力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2.关注学生的语言。教师上课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小细节,决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节优质的课堂源自于对细节的追求。要深层次挖掘错误,纠正错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要观察学生的发言踊跃情况,学生是否投入其中,老师要适当给予指点、帮助。老师只有关注学生表现的细节,并采取应对措施,改变课堂气氛,及时调整学生注意力,才能真正体悟到课堂教学的内在心意。
3.关注学生的行为。课堂上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行为表现。对于观察的问题,老师要灵活处理,使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关注教学细节,是对课堂中学生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关注教学细节,必须用眼观察、用心倾听、用情感受,才能及时捕捉与提炼,并科学地加以利用,方能提高教学艺术,提升教学品质。
四、自身修养
1.认真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强师德师风修养,形成高尚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提高自身师德修养,首先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师德的首要基础,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很好地为学生“解惑”,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2.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以诚相待,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应该爱每一位学生,不管学习如何,甚至不管学生的品行优劣,都应该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对学生学业提高、知识增长,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3.更新教育观念,互相学习、研究、交流。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是教师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横向交流、互相研讨、取长补短的自我提高方式,在同行教师中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活动,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反思教学过程,及时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从深层次上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才能使学生产生依赖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很强的人格力量鞭策和激励学生。
总之,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音乐,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感知,唱歌要有饱满的情绪,欣赏要有浓厚的兴趣,只有教师本身受感动,才能引导学生受到感染,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实践表明,许多教师之所以能成功,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愿意为下一代成长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不畏艰辛,不计得失,勤于耕耘,因此成绩卓著,受到人们的尊敬;相反,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缺乏对事业的责任感,那么他就失去了动力,不可能胜任培育下一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