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芦苇。”因而他又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伴随着这句名言,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时我边学边思考,体会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这句话的含义。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的人”。而“整体的人”包括两层涵义:人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完整性。人的完整性植根于生活的完整性,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即关注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和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个体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与自然和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新课程用一种整体主义的观点从三大关系上规划培养目标,即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笔者特别设计班级活动,来研究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试图为如何培养“整体的人”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我所执教的班级在年级组老师的带领下也参与了学校的读书活动。本学期每周二是我们一年级组的读书日,在这一天我们一年级组的全体孩子没有家庭作业,为的是让孩子们到书海里去畅游。本学期年级组老师为孩子们开了书单,孩子们的书目分为必读书目和自选书目,一年级组老师为孩子们推荐了四个系列的必读书,分别为《365夜儿歌》《新经典日日诵》《大卫系列》《林明子绘本系列》……班上的孩子们每天要抽出20分钟的时间进行读书,并且要将读书的篇目记录在家庭作业本上。孩子可以借阅,可以在书店看,也可以购买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必读书读完后他们可以在自选书上大踏步前进,只要自己喜欢,走得越远越好,对于自选的书目,买了之后就必须读完才可以再购买新的,这也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毅力。等到了学期结束的时候,阅读课将会以班级内的诗歌儿童朗诵会,《畅游课外书》小报的制作以及“成语故事大比拼”等几种形式展开。为了培养孩子在学期结束时读书汇报课上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在班级里还开展了播报新闻的“课前一分钟”活动。每一个孩子坚持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并收集一条新闻写下来由老师批改,第二天在语文课上再按照学号的顺序利用一分钟时间让孩子来播报新闻。课上,我会先播放一段新闻联播的开播曲,再由这个孩子说:“观众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下面由我为大家播诵一条新闻。”然后是自己收集的新闻的内容,播报结束后孩子们会为这个孩子鼓掌,在掌声中孩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这项活动的开展也是为读书汇报课上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同时也想让孩子们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培养他们识字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语文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生活就等于语文,用读书,用文化来引导他们触摸语言的“质地”和“芳香”,“让他们感受語言文字的美,进而感受、体验人的精神的美,追求美好的理想,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宇宙生命的和谐,在人生的起始阶段,赋予他们的生命以最基本的亮色。”
二、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会用心去感恩。我组织学生积极地向学校的“爱心八音盒”投稿。“爱心八音盒”,这是一种包含了所有音乐,一种谱写了爱的序曲,一种流泻着我们拉萨路小学传递温暖、汇聚爱心,用小小的音符创造真爱旋律的声音的盒子。我鼓励学生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在一次“爱,就在我们身边”的亲子活动中,我们班的小陈同学活动完就用自己的小手写下了他心中爱的涟漪,同时将稿件投进了“爱心八音盒”里。他写到:“有一个外地农村的小朋友出了车祸,他的腿断了,家里很穷,没有钱给他看病。今天,我和爸爸去了医院看望了这个小哥哥。我把买玩具的一百元钱捐给了他。希望他早日康复回到学校上课,能够和我们一样快乐的学习、成长。希望更多的人来帮助他。”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去爱。学生正是通过自己的双眼去寻找了人间的爱,去发现了人间的爱,去品味了人间的爱!学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才能陶冶性情,卓越思想,才得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才能有社会的责任感,饮水思源,才能做有根的中国人。
三、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等,我还积极组织了孩子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变废为宝”的“1+1创造节”活动。活动前,我先和孩子们说明了本次活动的要求就是利用自己身边废旧的物品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它变成可再利用的物品,双休日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经过两天的准备,孩子们交上来的作品精彩纷呈。我们班有的孩子用吃剩的整的橘子皮和小棍棒做成了一盏小桔灯;有的孩子用吃过的半个核桃壳和几根折断的酒精棉棒做成了一只小乌龟,还有的孩子将喝剩的饮料瓶内装上彩色玻璃珠做成了一个音乐沙锤……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孩子们的世界是精彩的,有孩子就有精彩!当孩子们看见自己的作品放在一年级组的展台供每个年级参观时,相信此时此刻的他们是幸福的。即使没有获奖,有了这份参与,有了这份热情,他们就是最棒的,而我想要孩子们体验的就是努力的过程比参赛的结果更宝贵,只要去创新,只要去实践,你们就是最棒的!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课文叫做《春到梅花山》,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我们班还组织了一起走进梅花山的活动,体验了满山的春,体验了满树的春,伴着亲子活动的同时整合着学习课文《春到梅花山》。让孩子们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走进春的世界。在自然中培养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以此培养学生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培养人格统整的人。
在班级活动中引导学生关切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关切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关切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将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回归自然与社会,站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从班级活动中追求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对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的人”。而“整体的人”包括两层涵义:人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完整性。人的完整性植根于生活的完整性,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即关注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和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个体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与自然和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新课程用一种整体主义的观点从三大关系上规划培养目标,即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笔者特别设计班级活动,来研究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试图为如何培养“整体的人”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我所执教的班级在年级组老师的带领下也参与了学校的读书活动。本学期每周二是我们一年级组的读书日,在这一天我们一年级组的全体孩子没有家庭作业,为的是让孩子们到书海里去畅游。本学期年级组老师为孩子们开了书单,孩子们的书目分为必读书目和自选书目,一年级组老师为孩子们推荐了四个系列的必读书,分别为《365夜儿歌》《新经典日日诵》《大卫系列》《林明子绘本系列》……班上的孩子们每天要抽出20分钟的时间进行读书,并且要将读书的篇目记录在家庭作业本上。孩子可以借阅,可以在书店看,也可以购买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必读书读完后他们可以在自选书上大踏步前进,只要自己喜欢,走得越远越好,对于自选的书目,买了之后就必须读完才可以再购买新的,这也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毅力。等到了学期结束的时候,阅读课将会以班级内的诗歌儿童朗诵会,《畅游课外书》小报的制作以及“成语故事大比拼”等几种形式展开。为了培养孩子在学期结束时读书汇报课上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在班级里还开展了播报新闻的“课前一分钟”活动。每一个孩子坚持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并收集一条新闻写下来由老师批改,第二天在语文课上再按照学号的顺序利用一分钟时间让孩子来播报新闻。课上,我会先播放一段新闻联播的开播曲,再由这个孩子说:“观众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下面由我为大家播诵一条新闻。”然后是自己收集的新闻的内容,播报结束后孩子们会为这个孩子鼓掌,在掌声中孩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这项活动的开展也是为读书汇报课上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同时也想让孩子们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培养他们识字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语文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生活就等于语文,用读书,用文化来引导他们触摸语言的“质地”和“芳香”,“让他们感受語言文字的美,进而感受、体验人的精神的美,追求美好的理想,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宇宙生命的和谐,在人生的起始阶段,赋予他们的生命以最基本的亮色。”
二、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会用心去感恩。我组织学生积极地向学校的“爱心八音盒”投稿。“爱心八音盒”,这是一种包含了所有音乐,一种谱写了爱的序曲,一种流泻着我们拉萨路小学传递温暖、汇聚爱心,用小小的音符创造真爱旋律的声音的盒子。我鼓励学生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在一次“爱,就在我们身边”的亲子活动中,我们班的小陈同学活动完就用自己的小手写下了他心中爱的涟漪,同时将稿件投进了“爱心八音盒”里。他写到:“有一个外地农村的小朋友出了车祸,他的腿断了,家里很穷,没有钱给他看病。今天,我和爸爸去了医院看望了这个小哥哥。我把买玩具的一百元钱捐给了他。希望他早日康复回到学校上课,能够和我们一样快乐的学习、成长。希望更多的人来帮助他。”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去爱。学生正是通过自己的双眼去寻找了人间的爱,去发现了人间的爱,去品味了人间的爱!学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才能陶冶性情,卓越思想,才得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才能有社会的责任感,饮水思源,才能做有根的中国人。
三、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等,我还积极组织了孩子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变废为宝”的“1+1创造节”活动。活动前,我先和孩子们说明了本次活动的要求就是利用自己身边废旧的物品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它变成可再利用的物品,双休日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经过两天的准备,孩子们交上来的作品精彩纷呈。我们班有的孩子用吃剩的整的橘子皮和小棍棒做成了一盏小桔灯;有的孩子用吃过的半个核桃壳和几根折断的酒精棉棒做成了一只小乌龟,还有的孩子将喝剩的饮料瓶内装上彩色玻璃珠做成了一个音乐沙锤……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孩子们的世界是精彩的,有孩子就有精彩!当孩子们看见自己的作品放在一年级组的展台供每个年级参观时,相信此时此刻的他们是幸福的。即使没有获奖,有了这份参与,有了这份热情,他们就是最棒的,而我想要孩子们体验的就是努力的过程比参赛的结果更宝贵,只要去创新,只要去实践,你们就是最棒的!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课文叫做《春到梅花山》,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我们班还组织了一起走进梅花山的活动,体验了满山的春,体验了满树的春,伴着亲子活动的同时整合着学习课文《春到梅花山》。让孩子们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走进春的世界。在自然中培养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以此培养学生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培养人格统整的人。
在班级活动中引导学生关切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关切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关切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将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回归自然与社会,站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从班级活动中追求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对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是有着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