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Q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教融合是经济转型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专业群建设不仅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效用的最大化,而且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基于产教融合模式,开展专业群建设。围绕职业岗位群,科学布局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共享、开放、互动的数字化资源库,校企共建多元化教学团队和共享型实训基地,促进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专业群建设;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7-0023-0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规划和政策彰顯了产教融合已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而作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重要延续的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特色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群建设路径,对于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群建设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趋势
  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我国职教改革发展的焦点问题,是实现职业院校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产教融合是产业(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支持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产教融合可实现深度合作、融合式的发展。五个对接是产教融合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点: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对接——产教融合的基点;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产教融合的重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产教融合的特点;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产教融合的融点;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产教融合的亮点。[1]
  根据产教融合的五个关键点,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群,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各专业发展定位,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数字化资源库、共组双师型教学团队和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多个层面、不同视角、形式多样的合作,实现全方位的共融共赢,从而促进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会计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围绕职业岗位群[2],科学布局“一核双翼”专业群
  苏州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各行各业对会计类专业人才已形成了巨大的岗位需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紧抓这一发展机遇,在 “十二五”规划中前瞻性地提出了按照三大专业链、五大专业群开展专业建设。由于专业群的布局与产业方向密切相关,为此,我们深入行业企业展开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确立财经职业岗位群,按照会计核算岗位群、财务管理岗位群、金融服务与管理岗位群,分别对应本专业群内三个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形成了“一核双翼”的会计专业群。
  会计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就业率高,是学校国家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也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会计专业以“宽基础硬技能”为重心,具有广泛的就业适应性。财务管理专业和金融管理专业则依托会计专业的优质师资力量逐步发展起来,财务管理聚焦财务高端人才的需求,具有含金量高、行业需求紧俏的特点;金融管理则呼应了当前金融业大发展、对金融人才有持续上升的需求,就业前景广阔。三个专业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交叉融合和资源共享。因此,将以上三个专业纳入会计专业群进行建设,有利于形成专业的集群优势,有利于专业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从而满足职业岗位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创建“德能质并重、岗课证对接、赛教结合、导教相融、做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专业群的建设,应将学生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的塑造放在首位,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按照工作岗位(群)设置课程,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和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融通[3],以“双证”制引领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切实做到岗课证对接;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设计,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发挥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导教相融[4],学做合一、知行统一。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积极探索微信、在线慕课、 微课、微博、云班课堂、热线访谈等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按照“赛教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将技能大赛制度化、常态化,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创新、创业竞赛,形成与日常教学的良性互动。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在各级各类财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近年来,学生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9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22项,在技能大赛财会竞赛项目上,一直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三)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创新校企一体化育人
  建立校企深度融合机制,成立由高校专家、行业资深人士等共同组成的“会计专业群指导委员会”,共同开展专业群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实施。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新模式、新路径,引企入校,以苏州旅财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为依托,与苏州市会计服务业协会下属会员单位共建代理记账工作室,作为开展会计现代学徒制的基础平台。学生在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工作式学习,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创新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同时,也为教师真题真做、挂职锻炼、实践教学提供了平台,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   专业群宽泛的培养机制和校企一体化的育人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使财经系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学校的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形成了招生旺、就业畅的良好局面。
  (四)以能力递进为主线,构建 “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 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依据财经岗位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对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展开深入的分析,引入行业企业岗位职业标准和会计专业技术标准,在“平台+模块”框架下,以能力递进为主线,将财经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项目,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专业群课程体系[5],如表1所示。将会计专业技术考试内容融入课程之中,实现课程与职业证书的对接。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共同制定教学考核与评价标准,切实做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
  (五)依据共建、共享、开放原则,分阶段开发层级数字化资源库
  以學院财务会计专业协作委员会为平台,校企合作、院校联手,组成开发团队,创建共享、开放型的专业中心、课程中心和素材中心三级数字资源库[6]和信息化平台,形成“专人负责、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专业中心以专业标准库、职业信息库、办学基础库等为主要内容进行建设;课程中心以职业资格考证类、通用核心类、专业技能实训类、专业拓展类等四类课程为重点,开发各级精品课程、在线课程、慕课和微课,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资源素材中心是在各门课程资源要素建设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以文本、图表、动画和视频等为主要形式展现的基本型素材资源,以及根据学生、教师以及行业职员不同需要建立的体现社会服务功能的特色型素材资源。数字化资源库按边建边用原则分阶段展开,在应用中逐步完善,实现共建共享。
  目前,学校财经系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已初见成效,核心课程和80% 的群平台课程有课程标准、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以及完整的电子教案;建成2门市级、院级精品课程,4门共享网络课程;主编了国家规划教材、五年制高职精品教材6本,参编院本教材多本,开发校本教材5本。
  (六)校企共建多元化教学团队,打造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优化教学团队,淡化其“专属性”,根据专业群建设的不同需要,组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教学团队。通过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组建技能教练团队共同开展技能大赛训赛活动和技能教学活动,以名师为引领,组建名师(教授)工作室团队,着眼于教学研究和教师培养,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7]
  精心选聘和培养专业群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专业群负责人主要负责专业群的整体规划与建设,协调群内各专业之间的发展;实施双专业带头人制,遴选行业专家担任企业专业带头人,与学校专业负责人共同负责专业方向的把握并组织落实;课程负责人则着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负责各课程的教学实施和教材开发。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考察、进修、培训和在企业挂职实践等措施,培养一批骨干教师;积极探索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机制,开拓多种渠道,从行业企业中聘请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专题讲座和实习指导等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能力。
  多样化的教学团队和多途径的培养渠道,为会计专业群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技能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近年来,教学团队中晋升副高以上职称11人(其中,教授1人,正高级会计师1人),学历提升8人,双师型教师增加6人,专业教师获省市级以上立项课题13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市级以上各级各类竞赛奖项35人次(其中,获得省微课比赛一等奖1项、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1项)。团队集群效应凸显,会计专业教学团队被授予“苏州市优秀教师群体”荣誉称号,“陈兆芳会计工作室”成为苏州市首批立项的名师工作室。教学团队通过终期验收,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
  (七)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
  依照校企共赢的原则,以专业群岗位通用技能与各专业专门技能训练为基础,整合现有校内资源,校企共建、共管校内实训基地,按会计实训区、企业经营实训区和金融实训区3个功能区域和1个跨专业综合实训中心进行整体建设。每个功能区域建设能够支撑核心岗位技能培养的若干个专业实训室,引进先进的财会仿真模拟软件,营造财经行业职业氛围,还原会计岗位工作场景,并以财经行业管理制度为依据,制定企业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符合校企双方需要的会计专业文化,让学生认知专业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专业文化的养成。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与培育“感知型、跟岗型、就业型”系列校外实训基地,探索“校中企、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满足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目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财经系已建成以会计实训中心、ERP实训中心、金融实训中心、企业整体处理体验中心、苏州旅财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以及财经文化走廊为主线的“四中心一公司一走廊”的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财经实训基地,可以充分满足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多重需要,全面实施了实践育人。国内外兄弟院校每年来实训基地参观、交流的领导和教师,均超过1 000人次,使学校的建设经验得到了有效推广和应用。
  总之,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群建设,更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今后,将围绕如何通过产教的深度融合来优化专业群建设,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不断去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40-42.
  [2] 何景师,范明明.产业融合背景下宽平台、 多方向的专业群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5):14-16.
  [3] 银峰.结合岗位群的高职财务会计类专业群建设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5):196-197.
  [4] 毛金妹.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会计专业群建设探讨[J].商业会计,2014(5):118-120.
  [5] 姚莉.会计专业群“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8):78-81.
  [6] 陈兆芳.五年制高职会计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6):172-173.
  [7] 李辉.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群建设与实践路径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6(11):111-114.
其他文献
摘 要:“153时控导学”是课题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提炼出的一套新的教学模式。用“5分钟”作为一个时间单位,分配到课堂的三个阶段。其中,“知识梳理”1个单位,“课堂探究”5个单位,“巩固拓展”3个单位。通过时间上的控制,引导师生精准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构建了健康可持续的课堂生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  关键词:中职;153时控导学;分段教学;教学模
期刊
摘 要: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建立起符合时代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是激发员工成长、实现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途径。在阐述应用型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的概念和模式的基础上,介绍了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建设应用型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的相关经验与举措,以期为应用型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企业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程竹华,男,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素有“百业之王”之称的餐饮业在常州市发展迅速,但整个行业面临规模化程度低、资源整合度差、同质化竞争明显、创新度弱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办学旨归的职业院校,理应积极参与其中,提供人才、科研、咨询等方面服务,助力问题的化解。  关键词:职业院校;餐饮专业;地方产业  作者简介:施燕丹,女,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王小平,男
期刊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在中职工科类专业已有成熟的实践经验,通过调研,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在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同时,进行了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尝试。着重阐述了始业教育拓眼界、模块化实操课程识岗位、企业现场实践教学长技能的“三段式”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归纳总结了该教学模式为学生、教师、企业、学校四方所带来的成效。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未来社会需要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育人,而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那么,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内涵是什么?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实施的策略有哪些?从四个方面就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思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需要高校与行业企业的有效互动。上海电机学院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共享、共赢”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技术人才;人才培养;上海电机学院  作者简介:杨若凡,女,上海电机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技术教育;王莹,女,上海电机学院高等技术教
期刊
摘 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方式和质量尤其重要。中高职衔接体系的改革落实在教学方面,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改革研究责任大、任务重。探讨中职和高职阶段各自的培养定位和相互衔接,针对目前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在中高职“3+3”分段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无界化对接的具体路径和应用研究。  关键词: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无界化;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通過对南京市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中职学校师生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情况。通过分析,引发教师思考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从而提升课程学习效率。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自主学习;学习方法;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董自上,男,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根据变异学习理论,在工程制图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图形辨析能力。通过观察图形的关键特征(形状和位置),从而分辨出图形的变与不变,并聚焦“变”的部分,使学生在“变”中认识形体的本质、增加图形储备、掌握组合体的组合过程、领悟制图学科多变的奥秘。学生在好奇、专注中辨析、思考,从而提升了制图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词:中职;工程制图;变异学习理论;空间思维能力;关键特征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
期刊
摘 要: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解理论,从课程整合的视角,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应形成共同的理解,围绕共同的目标,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二者的主体协同,在相互理解中彼此贡献各自的课程智慧,促进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进而促进完满职业人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教学合作;教学评价;共同理解  教师合作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多边主体的教育关系体的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