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如山 奉献如歌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vin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5日晚,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栏目摄制的关于广西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曲种广西文场传承发展的电视专题片播出,一位很难看出真实年龄的文场艺人衣着光鲜、举止优雅地出现在观众眼前。她思路清晰、谈吐不凡,一边从堆积如山的文场资料中捧出各种文本,一边兴奋地发出“这些都是宝贝呀”的赞叹,然后如数家珍般地细说着广西文场的种种过往……人们很难想象出她此刻的内心多么激荡,只有与她共过事的同事,聆听过她教诲的学生、弟子,欣赏过她在舞台上精彩表演的观众才知道她视文场如生命的过往和她敬业奉献的精神,以及她从艺为人的人格魅力。她就是著名文场艺术家、广西文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何红玉。
  1980年秋,广西曲协正式成立,并在南宁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何红玉作为筹备小组成员,当选为广西曲协副主席,从此确立了她在广西曲坛的地位。她作为广西曲艺界的唯一代表,先后出席了全国第四次、第五次文代会,并连续两届当选为中国曲协理事。随着广西文场在全国曲艺舞台的频繁亮相,何红玉也在全国曲艺界声名鹊起。1986年冬,笔者刚从湖南调入广西一周,就接到通知作为曲艺界代表出席广西第四次文代会,并当选为第二届广西曲协理事,结识了连任曲协副主席的何红玉老师。那时的她正值艺术生命的黄金时期,无论文场的说唱表演,还是音乐编曲,她都有着令人钦羡的丰硕成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何红玉退休,但她始终放不下未竞的事业,要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艺术实践转化为理论成果,让文场艺术薪火相传。广西文场历史悠久,承金元戏曲余绪,融明清俗曲脉络,又在清代乾隆年间以江浙说唱艺术为主体,与广西桂剧“舞场”相对命名。文场唱词文雅抒情,唱腔优美动听,数百年来一直在桂东北及桂中的桂林、柳州、贺州及河池西南官话流行区域的30多个县市广泛流传。为了让文场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何红玉把退休后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到文场中。她先后走访了广西30多个县市和湖南邻近县区共400多位民间艺人,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资料,特别是在了解湖南的祁东丝弦、祁阳小调和衡阳渔鼓的音乐特色之后,对文场的历史沿革、传统唱本、曲词音乐、表演艺术以及历代经典有了全面的了解和全新的思考。她创作表演的《贵妃醉酒》《游湖借伞》《红色白衣战士》《劫刑车》《特别慰问品》等许多代表性曲目,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由她编曲的《春兰吟》《五娘上京》《情深意切》《榕湖春暖》《月圆情深》《敬酒》等曲目先后在全国性大赛中荣获各种奖项。同时她编写的30多部文场曲目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她还先后独著或合著出版了《广西文场》《曲韵》《音韵》《心韵》等7部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价值。
  2008年6月,廣西文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何红玉于2012年获得广西文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一殊荣。2014年11月11日,全国首届民间俗曲展演及专家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何红玉及广西文场展演队应邀出席。会上,何红玉的发言获得了专家们的肯定,文场演出的典雅与隽美,得到了与会专家及全体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出席会议的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板俊荣发表了一篇题为《文场如命》的文章,高度评价了何红玉视文场如命、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从艺为人的高贵品质。
  在专家研讨会上,何红玉从一位行内人的视角讲述了自己与文场的一生情缘,同时还说起了她与著名民间俗曲研究学者张仲樵的忘年之交。那是1981年,何红玉在天津的一次会议上见到了张仲樵老师。当时她在宾馆的房间里唱《骂玉郎》,张仲樵闻声赶来问:“你唱的这是什么?”然后一边详细询问广西文场的相关情况,一边静静地听她演唱了十几个文场唱段。展演之后,板俊荣特意找来保存在南京晓庄学院的张仲樵与何红玉当时的访谈录音,播放给部分专家听,他们的交谈和演唱令在场专家十分感动。
  何红玉对文场的热爱不仅体现在言表和行动中,而且已经注入到她的情感深处。在这次活动中,她带病(腰椎疾病)参加,尽管拄着拐杖移步艰难,但她对文场的深厚情感,支撑着她参加了展演和研讨的全过程。她登台为表演队伴奏,发言为文场鼓与呼,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本可以退下来休息了,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工作的高度重视,给何红玉带来了极大的鼓舞。2016年中国曲协制定出台了《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她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践行《守则》,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引导曲艺工作者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自立自强,实现人品和艺品的同步提升。
  她凭借自己对文场的深厚情感和几十年来的艺术实践经验,即使不再登台演出,也可以为传承文场艺术发挥余热。除了收集、整理和抢救工作,她还把大量精力放在了理论研究上,并把儿子苏俊敏也带进了这片领域。文场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了苏俊敏,他把自己从事多年流行音乐工作的热情转向文场的资料整理和创新发展中。
  在电视荧屏上,人们看到这位年过古稀的文场传承人,脸上正绽开如春云般舒展的笑容。她说:“我们会把文场的保护工作做好,把传承人培养好,不愧与文场结缘一生。”
  五月的桂林,山水含情,繁花似锦。在著名的七星公园风景区骆驼山下,游人如织,歌声如潮。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全资子公司桂林贝贝特电子音像出版社拍摄、制作、出品的《广西文场·桂林山水情》出版发布会暨音像开机仪式在这里举行。这一书籍及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是广西文场理论研究和立体形象的综合性成果展示,也是何红玉老师从事文场研究成果的重大突破。如今,何红玉老师辅导过的学生遍布广西各大院校,足迹遍及八桂大地。何红玉视文场如生命,几十年如一日地热爱着曲艺艺术,忠诚艺术理想,坚守艺术良知,追求崇高价值。她以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践行着《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为广大曲艺人树立了典范。
其他文献
那一年,我用半年多的时间读完了有关陈毅的三十多部专著及文献资料,写下了八万多字的读书摘记,接下来,我就进入了十回目长篇扬州评话《一代儒将——陈毅》的创作阶段了。  十回目,是扬州评话王派《水浒》的传统样式。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在江苏省、扬州市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被整理出版的王派《宋江》十回、《武松》十回、《石秀》十回、《卢俊义》十回,犹如四座高耸的山峰,成为南方评话不朽的经典
期刊
为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工程”战略,2014年,巴中市巴州区委宣传部、巴州区文广新局和巴州区文化馆精心组织创作、排演了四川清音《竹颂》。该作品自搬上舞台以来,便一路收获:2014年9月,该作品代表四川晋京参加了“向人民报告——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暨说唱中国梦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并获二等奖,同月参加了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展演,还获得了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群星奖”曲艺类一等奖;2015年
期刊
12月8日,由深圳市文联主办,深圳市曲协承办的深圳市第九届“鹏城杯”新人新作曲艺(表演)大赛颁奖晚会暨深圳沈阳两地曲艺交流演出在深圳大学国际会议厅圆满落幕。(深圳曲协)  2016年上海市沪语文化教育联盟校长论坛顺利召开  12月12日,由上海曲协主办、上海首个学生曲艺教育基地惠民中学承办的“学语言从爱曲艺开始——2016年上海市沪语文化教育联盟校长论坛”在文艺会堂三楼多功能厅顺利召开。上海市文联
期刊
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包括曲艺在内的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包括曲艺工作者在内的当代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担当,做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做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努力用主流思想引领时代前进,用进步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用良好氛围支撑和谐稳定。要更加广泛地引导和动员曲艺工作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好务,为
期刊
曲艺在中国历史上亦称讲唱艺术,或说唱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宝。但是它有着传统音乐与文学的两重属性,又介乎于宫廷、文人与民间艺人之中,自古以来数量巨大、作品繁多,专家学者对此研究一直视为畏途。  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与人民政府对新近命名的曲艺形式非常重视,在创作、演出、教学方面竭力扶持,但多集中在汉民族,因为历史各种原因,学术界对55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曲艺艺术研究并不很充分。不久前
期刊
7月21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落幕,新当选第八届主席的姜昆接受了记者采访。但有些出人意料的,姜昆没有开篇就谈自己未来五年要如何开展工作,而是先讲了一件事:  曾几何时,北京的评书书馆直如群芳竞妍,各有芳秀。时过境迁,现在传统书馆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什么导致了传统书馆的兴盛不再?  “(书馆)能有一个不容易,一方面这说明还有人在坚持(传统),也表达了我们曲艺
期刊
7月19日至21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产(行)业曲协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解放军、中直机关等单位的283名曲艺工作者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实,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
期刊
中国曲协组织开展的“送欢笑到基层”曲艺为民、惠民、乐民活动已走过12年的历程。12年来,在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曲协紧紧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积极发挥人民团体的特点和优势,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团结引导曲艺名家和广大曲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百姓,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曲艺形式,为人民群众送去了欢笑、温暖和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  经过12年的探索实践,“送欢笑到基层”
期刊
7月19日晚,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成果汇报演出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剧场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前光和出席八次曲代会嘉宾、代表欢聚一堂,共同观看了演出。  此次演员班底由近两年中国曲协组织实施的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中的首批培育对象组成。本场晚会既是对10位培育对象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对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成果成效的总体检验。相声小品、鼓曲唱曲、歌曲、诗朗
期刊
龙沙雁塞雪霜飞,念征人带缓衣肥。  闺中刀尺夜深催,灯影暗,月光微,  寒更针线混无睡,惟仗这桂烛兰膏窗下相陪。  (过板)雕龙铸凤,泛彩扬辉。  莲帐光迎曙,筠笼香满帏,  铁铗染浮烟,铜荷承蜡泪。  飞蛾绕,细溜垂,光清知寒人,焰暗觉风吹。  楚缨脱欲尽,燕书误几回。  喜清宵从此无愁,  (卧牛)日沉星坠,遨游良夜还持照,  岂减西园明月随。  (文選自溥叔明著 吴光辉整理《蕉雪堂曲文集》
期刊